「嚴師出高徒,嚴母出才子」周杰倫感謝逼他練琴的母親!

2020-12-14 騰訊網

即可預約免費試聽課喲!

周杰倫,出道20年仍然人氣不減,各大平臺熱播榜單前10中總有幾首他的作品,就連出一首單曲都能霸佔所有網站的熱搜。然而這一切所擁有的成就,都可以將其歸結為一句話:「嚴師出高徒,嚴母出才子」!

有嚴母方能出才子

當被主持人問及「小時候有沒有因為練琴的事情與媽媽起過爭執」時,周杰倫的答案也是肯定的。周杰倫的媽媽對他十分得嚴厲,十年如一日的訓練讓周杰倫也感覺到了疲倦,想要放棄。

但是「硬氣」的媽媽說:「你不練就不要回家!」於是周杰倫就只好被媽媽這樣日復一日地「逼」著練琴。從那之後經常會有人對周杰倫說:「你不要覺得你這是在浪費時間,以後你就會知道,就會感謝媽媽了。」

周杰倫把話記在了心裡,在媽媽的教育下一直堅持著學音樂。

長大後的周杰倫明白了媽媽對他的良苦用心,例如歌曲《聽媽媽的話》中唱道: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後天努力,才是根本

天賦可遇不可求,每個人的天賦是無法改變的,唯一可以改變的是後天的訓練和努力程度。

家有樂童,做家長的必須明白:

孩子不愛練習是必然,

不是偶然

很多家長跟小九反應,孩子回家不喜歡練習,又不忍心強逼他,最後就沒養成好的練習習慣,其實對於學習樂器的孩子來說都一樣,練習基本功本身就是一件枯燥且辛苦的事情,孩子能集中精力的時間很短,重複的內容是無法長時間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的。孩子不喜歡練習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堅持。

培養興趣是大人的責任,

不是孩子的天性

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在舞臺上閃閃發光,把一切歸咎在興趣身上,「人家孩子有這個天賦」,小九不止一次聽到家長抱怨。其實,興趣不等於天性,喜歡也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一開始選擇學習樂器相信家長們都徵求過孩子的意見,並且得到了肯定的答覆。那麼堅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能半途而廢,就成了家長的責任。

夥伴計劃:

老學員推薦新學員報名課程即可獲得200元學費抵用券同時新生可獲得200元學費立減。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天津九拍直營校所有,抵用券僅在天津直營校使用,詳情請諮詢各直營校前臺)

學音樂·來九拍

九拍音樂教育

相關焦點

  • 嚴師出高徒「嚴」的力度過高適得其反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的確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不少嚴師出高徒的例子,魯迅師從壽鏡吾,常備戒尺但不常用。中國女排教練陳忠和對隊員也是十分嚴厲,當時女排的成績步步高升,那麼嚴師到底得多「嚴」才能出高徒?難道這就是嚴師嗎?顯而易見確實嚴,但似乎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大相庭徑。為人師表打著「立德樹人」的旗子,家長放心把孩子交於你教育,卻遭受虐待。魯迅師從先生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是比較調皮,不過正式在老師嚴格的要求下,甚至在桌子上刻字警告自己,這才有了大文豪魯迅。需要強調的是,壽鏡吾並沒有經常使用戒尺,而是起到一個警告提醒的作用。這種「嚴」才算是適度的嚴格。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現在的老師誰敢「嚴」?
    我們都知道「嚴師出高徒」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意思是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能培養出好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教學理念都被當做一條至理名言,所以那個時候的教書先生對學生都十分嚴厲,一絲不苟。 那麼,「嚴師出高徒」真的過時了嗎?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嗎?我要說,當然不是。 老師為什麼不敢「嚴」了?不可否認,每個學校都存在著「嚴師」,但是肯定是佔少數的,並且往往被學生冠以「N大名捕」的頭銜,口口相傳,代代相傳。
  • 嚴師!哪個更容易出高徒?
    關於到底是「名師出高徒,還是嚴師出高徒」這個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所熱議!「嚴」不代表「名」,更不代表正確合理!有時候,過於嚴格反而會適得其反!「嚴」是相對意義上的概念,要恰到好處的「嚴」,比如,學生犯了原則性的問題,那麼是一定要嚴肅對待的!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問題,就不要過於苛刻學生!讓其產生排斥心理!這樣,教育的目地就很難達到!
  • 飛哥周記:嚴師未必出高徒
    有人說範斌沒錯,他只是嚴了一點,嚴師出高徒嘛,現在不被範斌罵,將來要被千千萬萬的球迷罵。範斌和男籃國青球員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現在並沒有曝光,但顯然範斌越過了底線。哪怕是家長視孩子如珍寶的現在,在尊師重教的中國,學生的忍耐力依然不容忽視,除非是一些不可觸碰的紅線,比如人格、尊嚴,如果這些也能忍耐,那只能用麻木來解釋。嚴師沒有錯,但要看怎麼嚴。
  • 為什麼嚴師出高徒?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嚴師出高徒」,說的是要求嚴格的老師才會帶出出色的徒弟。那為什麼需要嚴格的老師,不嚴格行不行?當然不行,古代講言傳身教,要師父說話點到位,還要品行端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模範。可以說,對學生要求一絲不苟的老師才是好老師,而對於差等生放任自流,只專注於成績好的學生的老師就不是什麼認真負責的嚴師了。他們似乎更在乎功利的要求,而不注重師道尊嚴。有人為他們開脫,說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專注於所有學生,那樣會把人累死的,能教出幾個成績好的就算不錯了。其實並非如此,好老師能有適用於所有學生的好方法,並不只是適用於一小部分人。
  • 全面從嚴治黨是「嚴師出高徒」的現代版
    筆者認為,全面從嚴治黨是「嚴師出高徒」的現代版,從黨中央到省市縣黨委就是「師」,黨管理黨員的各種制度就是「教材」,廣大黨員幹部就是「徒」。「嚴」字當頭,訴諸法紀。過去5年,全黨共立案審查省軍級以上黨員幹部及其他中管幹部440人,其中十八屆中央委員、候補委員43人,中央紀委委員9人;廳局級幹部8900餘人,縣處級幹部6.3萬人。
  • 嚴師出高徒!心生責任必然嚴厲而耐心!
    古人云,嚴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嚴在紀律。沒有良好的學習紀律,老師教再好,也學不進去。軍隊需要紀律嚴明,同樣,學校也需要良好的學習紀律。如果一個孩子們不好好學習在課堂上搗亂,那樣,全班同學的時間都會受到影響。
  • 揮舞著棍棒的教師不是嚴師,出不了高徒,嚴格以「師德」先行!
    有網友評論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現在的孩子都太溺愛了。這種迂腐的思想助長了此類教師敗類的囂張氣焰,給孩子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敗壞了教師集體的光輝形象!大部分網友認為,雖然說嚴師出高徒,但這也太狠了點吧!畢竟是孩子還小,這麼大給人打壞了怎麼辦?這都不是嚴師了,真是虎師啊,虎狼之師!
  • 嚴師出高徒?值得商榷!
    首先你的孩子必須具備「高徒」的素質,再碰到「嚴師」才會有出息,不然再厲害的嚴師都無能為力。高徒的素質包括智商、情商、性格特點、良好的家教等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打擊,也接受不了批評的,就算遇到嚴師,也沒多大出息,反而嚴師的積極性不斷地被這類孩子深深打擊,嚴師也就變成庸師了。其實,更常見的是「高徒出嚴師」,當老師見到孩子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更加嚴厲,也就變成「嚴師」了。
  • 嚴師出高徒,還適合現代學校教育嗎?
    在我們的腦海中,所謂的嚴師都是板著臉,不苟言笑,非常有威嚴的。在七八十年代這樣的老師是最多的,不過那個年代教出來的學生成績都是非常優異。但是放在90年代,嚴師出高徒已經越來越行不通了。現在的學生一個比一個調皮,而且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 「嚴師出高徒」PK「私心在作怪」
    南京日報報導 《駕校教練訓斥責罵學員現象普遍》一文昨見報後,不少市民致電本報發表看法,有的認為教練這麼做是為嚴師出高徒,也有的認為這是教練私心在作怪。  一周姓律師表示,他今年上半年時在河西一駕校學車,起初教練只要看到他一個動作犯錯,便會大聲呵斥,其中不乏侮辱性的語言。
  • 「掌摑老師門」引「嚴師出高徒」激辯,郭沫若被先生打的戴鐵帽
    沒想到引發網友關於「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的激烈爭論。網友們從視頻本身,爭論到「嚴師出高徒」這一中國人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否適應今天的現代生活,大家爭辯激烈。對於「嚴師出高徒」是否適應現代教育,筆者不敢輕易下結論,但從筆者觀察自己孩子的成長來看,在教育上適當嚴格,還是非常有必要的,關鍵要是掌握嚴格的程度和方法。
  • 嚴師出高徒,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怎麼教育?
    許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嬌貴,老師罵不得,罰不得,打不得,時常有老師懲罰學生被偷拍成視頻傳至網絡,引來一片責難之聲,老師越來越束手束腳,嚴師出高徒,如何體現嚴字?如今的教育形式下,老師如何管理學生?嚴師出高徒,當下的教師不允許責罵體罰學生,彬彬有禮的教師能教出好學生嗎?老李覺得一直以來我們對嚴師可能存在誤解。
  •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在和一個朋友探討「嚴師能不能出高徒」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說「嚴師出高徒是最大的謊言」,在他的思維定式中,嚴師就是那種採用打罵式、粗暴式教育方式的暴脾氣的老師。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所謂嚴師,「嚴」在哪裡?
  • 嚴師才能出高徒,但老師,你敢嚴嗎?
    我不想說誰是誰非,只想說,做一名嚴師真不容易呀!現在老師不是不願打不願罵,是不敢打不敢罵。老師不管學生家長說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管嚴一點,家長又說老師體罰學生。教師現在是管也不敢管,說也不敢說。老師現在已經處在最底層,家長也可以說老師,學生也可以說老師。
  •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這其實是關係到老師如何平衡對學生的嚴和愛的問題,我比較贊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們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嚴」和「體罰」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同樣「彬彬有禮」也不意味著「不會體罰」學生。
  • 嚴師出高徒是否適合現代教育環境
    首先,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嚴師出高徒」這個說法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教育環境的變化,對於嚴師出高徒的理解也應該有所變化。 嚴師出高徒的核心在於對於「嚴師」的理解,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對於「嚴師」的理解應該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級教育階段,可以理解為「嚴格要求」,比如按照時間節點來規定學習任務等等,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導師不能僅僅用嚴格來指導學生,更應該從科研環境塑造等方面來為學生提供支持。
  • 嚴師出高徒,可是,你敢嗎?
    嚴師出高徒,這是自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講: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樣一種理念是精華還是糟粕呢?百度百科對此的解釋是:一絲不拘的好師傅或好老師,能教出本領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學生。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其國文老師對他的作文要求非常的高,即使毛澤東的作文在進校時,已經名列前茅,但是這位老師仍然經常讓毛主席不及格。周作人在《父親的病》中寫道:《中庸》《中庸》,打得屁股好種蔥」。先生的形象,就是「先生桌上必備有一塊戒方。
  • 「嚴師出高徒」須守住權益邊界
    (11月29日《北京晨報》)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當下由於老師管學生,引發家校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實施「教育懲戒」,是有法律依據的。教育部2009年下發的《中小學班主任工作規定》明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學管理中,有採取適當方式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的權利。」特別是,《青島市中小學校管理辦法》提出,「中小學校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進行批評教育或者適當懲戒。」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