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舞著棍棒的教師不是嚴師,出不了高徒,嚴格以「師德」先行!

2020-12-14 思想引領行動

網傳山東郯城縣一小學一年級學生被老師打100多棍,臀部出現大片的烏黑與紅腫。據了解,該孩子是因沒背好古詩被打的,傷口讓人看了觸目驚心,網友紛紛譴責涉事老師的「嚴格」,這不是嚴格而是「棍棒相加」!

同時也有學生家長反映,涉事老師比較嚴格,「往往一人犯錯就讓全班受罰,伸出手被打,不許說疼,說疼的加倍懲罰!」

有網友評論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現在的孩子都太溺愛了。這種迂腐的思想助長了此類教師敗類的囂張氣焰,給孩子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敗壞了教師集體的光輝形象!

大部分網友認為,雖然說嚴師出高徒,但這也太狠了點吧!畢竟是孩子還小,這麼大給人打壞了怎麼辦?這都不是嚴師了,真是虎師啊,虎狼之師!

「嚴師出高徒」,我認為主要是要求要嚴,當然,相應地也佐於懲戒手段。古有「棍棒出孝子」,屬於封建殘餘,更不貼合當今的時代了,更別說「棍棒出高徒」了!

嚴,也要適度,過度的嚴,就是苛,就是酷,就會禁錮甚至傷害學生的心靈。

現在的小孩兒哪個不是家庭的重心?即使要管教,法律也不會允許你用棍棒去管教的。

「嚴師出高徒「嚴格的老師培養出好學生,嚴師靠自己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魅力四射的人格,一絲不苟的嚴格要求教導學生,而不是靠手中的「戒尺」以及「棍棒」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

近日,各地相繼推行教師可適當進行教育懲戒,如果被這種把「戒尺」和「棍棒」當做百試百靈、讓學生服服帖帖的靈丹妙藥的教師亂用、濫用,後果不堪設想!

教育孩子要講究方法,溺愛孩子或者暴打孩子都是不對的,這些極端做法都會傷害孩子,所以,使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如言傳身教、引導孩子認識錯誤並改正,用道理教育孩子等。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在和一個朋友探討「嚴師能不能出高徒」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說「嚴師出高徒是最大的謊言」,在他的思維定式中,嚴師就是那種採用打罵式、粗暴式教育方式的暴脾氣的老師。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所謂嚴師,「嚴」在哪裡?
  • 嚴師出高徒被誤導?
    然而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認為老師就該這樣,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在農村30多歲的青年有哪個小時候沒有被父母「修理」過?以前被父母吊在房梁上打的人也存在,但是20年前沒有人覺得這樣做是錯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儒家思想在當時的人心中根深蒂固。
  • 嚴師出高徒,可是,你敢嗎?
    嚴師出高徒,這是自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講: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樣一種理念是精華還是糟粕呢?百度百科對此的解釋是:一絲不拘的好師傅或好老師,能教出本領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學生。書聖王羲之,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即使是冰凍三尺,仍然是筆耕不輟,從不間斷,直至用完了十二缸的墨水, 成就大家的地位。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其國文老師對他的作文要求非常的高,即使毛澤東的作文在進校時,已經名列前茅,但是這位老師仍然經常讓毛主席不及格。
  • 今年高考作文預測、優秀作文點評:《沙蚌誕明珠,嚴師出高徒》
    【優秀作文】沙蚌誕明珠 嚴師出高徒明珠閃耀,卻是蚌在經歷沙石的磨礪下歷經磨難才得以誕生,否則便只是一攤爛泥把散沙;高徒出色,也必當是經歷了老師的嚴格教導後才能夠成就自我,不然也只能碌碌無為。為此,在看到司法部就「老師是否可以懲戒學生」發布徵求意見稿時,我認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中國要想培育出優秀的接班人,應適當打開對孩子的保護罩,讓學生可以更努力地面對學業,使教育革命貫徹到底。若想嚴師出高徒,須得把握教育方法,恩威並施。
  • 「嚴師出高徒」須守住權益邊界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懲戒』這個詞,可能用的稍微有些重了,嚴格管理可能更準確一點兒,沒有人不經教育而成長,教育也應該嚴格管理,但管理的方式,要以公序良俗為界限」。(11月29日《北京晨報》)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當下由於老師管學生,引發家校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實施「教育懲戒」,是有法律依據的。
  • 嚴師!哪個更容易出高徒?
    關於到底是「名師出高徒,還是嚴師出高徒」這個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所熱議!嚴厲的老師,會從方方面面嚴格要求學生!會培養學生,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人格。「嚴」不代表「名」,更不代表正確合理!有時候,過於嚴格反而會適得其反!「嚴」是相對意義上的概念,要恰到好處的「嚴」,比如,學生犯了原則性的問題,那麼是一定要嚴肅對待的!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問題,就不要過於苛刻學生!讓其產生排斥心理!這樣,教育的目地就很難達到!
  • 為什麼嚴師出高徒?
    古代有一句話叫做「嚴師出高徒」,說的是要求嚴格的老師才會帶出出色的徒弟。那為什麼需要嚴格的老師,不嚴格行不行?當然不行,古代講言傳身教,要師父說話點到位,還要品行端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模範。不敬畏不足以獲得知識和技能。老師更不可能整天對著學生們嘻嘻哈哈的,而是要整天繃著臉,不苟言笑,讓學生們不敢有所質疑,更要全盤接受。這種不用質疑的學習態度雖然機械死板,也容易陷入迷信的境地,但是比起一邊質疑一邊學習要學得更為快速,理解更為持久,因為他們對老師深信不疑。老師從他們一入門開始就開始教導他們要尊敬老師,樹立了老師說的權威,也講授了師門的規矩。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現在的老師誰敢「嚴」?
    我們都知道「嚴師出高徒」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意思是嚴格要求學生的老師能培養出好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這個教學理念都被當做一條至理名言,所以那個時候的教書先生對學生都十分嚴厲,一絲不苟。 那麼,「嚴師出高徒」真的過時了嗎?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嗎?我要說,當然不是。 老師為什麼不敢「嚴」了?不可否認,每個學校都存在著「嚴師」,但是肯定是佔少數的,並且往往被學生冠以「N大名捕」的頭銜,口口相傳,代代相傳。
  • 嚴師出高徒「嚴」的力度過高適得其反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的確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不少嚴師出高徒的例子,魯迅師從壽鏡吾,常備戒尺但不常用。中國女排教練陳忠和對隊員也是十分嚴厲,當時女排的成績步步高升,那麼嚴師到底得多「嚴」才能出高徒?難道這就是嚴師嗎?顯而易見確實嚴,但似乎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大相庭徑。為人師表打著「立德樹人」的旗子,家長放心把孩子交於你教育,卻遭受虐待。魯迅師從先生學習的時候,自己也是比較調皮,不過正式在老師嚴格的要求下,甚至在桌子上刻字警告自己,這才有了大文豪魯迅。需要強調的是,壽鏡吾並沒有經常使用戒尺,而是起到一個警告提醒的作用。這種「嚴」才算是適度的嚴格。
  • 嚴師出高徒是否適合現代教育環境
    首先,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是認可「嚴師出高徒」這個說法的,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教育環境的變化,對於嚴師出高徒的理解也應該有所變化。 嚴師出高徒的核心在於對於「嚴師」的理解,在不同的教育階段,對於「嚴師」的理解應該是不同的,比如在初級教育階段,可以理解為「嚴格要求」,比如按照時間節點來規定學習任務等等,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導師不能僅僅用嚴格來指導學生,更應該從科研環境塑造等方面來為學生提供支持。
  • 嚴師出高徒,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怎麼教育?
    許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嬌貴,老師罵不得,罰不得,打不得,時常有老師懲罰學生被偷拍成視頻傳至網絡,引來一片責難之聲,老師越來越束手束腳,嚴師出高徒,如何體現嚴字?如今的教育形式下,老師如何管理學生?嚴師出高徒,當下的教師不允許責罵體罰學生,彬彬有禮的教師能教出好學生嗎?老李覺得一直以來我們對嚴師可能存在誤解。
  • 被打老師如今上課和氣,當地教師已不敢打學生,嚴師出高徒錯了?
    無論是與他相熟的同事還是他現在班裡的學生都表示:「張老師如今上課很和氣,已經不打人了,是一個挺好的老師」。而張老師的這種沉默確實讓人心酸,他如今是代理初二5個班的歷史課,每個班一個星期要上4節課,總共需要20個課時,這對於一位年齡比較大的老師來講,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流行素質教育的社會,換言之就是老師手裡的「懲戒權」變得越來越小了,此前網上也經常爆出老師因為體罰或者責罵學生而受到各種處分和被各路網友爆破,所以如今的教師們可以說是「長了記性」,畢竟一些認真負責的老師可能會因為自己恨鐵不成鋼而丟了飯碗,大家都不想因此而觸碰「紅線」,但是俗話說的好,嚴師才能出高徒,假如所有的老師都不打罵體罰學生,學生不受管教又會怎麼樣呢
  • 嚴師才能出高徒,但老師,你敢嚴嗎?
    最近,一則老師批評學生不做作業,學生跳樓,在網絡上,又掀起一輪`批師'大會。我不想說誰是誰非,只想說,做一名嚴師真不容易呀!現在老師不是不願打不願罵,是不敢打不敢罵。老師不管學生家長說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管嚴一點,家長又說老師體罰學生。
  • 嚴師出高徒?值得商榷!
    首先你的孩子必須具備「高徒」的素質,再碰到「嚴師」才會有出息,不然再厲害的嚴師都無能為力。高徒的素質包括智商、情商、性格特點、良好的家教等等。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嬌生慣養,受不得半點打擊,也接受不了批評的,就算遇到嚴師,也沒多大出息,反而嚴師的積極性不斷地被這類孩子深深打擊,嚴師也就變成庸師了。其實,更常見的是「高徒出嚴師」,當老師見到孩子有發展潛力的時候,往往會對孩子更加嚴厲,也就變成「嚴師」了。
  • 嚴師出高徒,達內以工匠之師培養高端人才
    活動由達內、蘑菇街、歐萊雅等10多家企業共同發起,以「不穿白襯衫」為主題,鼓勵畢業生在面試時,勇於表達出自己的個性和態度,不穿白襯衫。   就此話題,達內教育官方也在微博發布了自己的「宣言」:在達內,大腦比顏值更重要,精神狀態比服飾更重要,對達內來說,員工的獨特思維、學員的個人風格永遠比千篇一律的螺絲釘更珍貴。
  • 「嚴師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謊言之一
    我認可這樣的說法:「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恐怕是史上最坑爹、最惡毒的謊言之一,深受其害者可謂不計其數……必須承認,嚴師出高徒是件「可以有」的事兒,古今中外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但是,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嚴師毀掉多少高徒?任何一種人生哲學,只要它露骨地宣揚了一種「少數人成,多數人敗」的理念,就必須被我們所鄙夷、所唾棄。
  • 致老師、家長和孩子:「嚴師出高徒」,有一種炫耀,叫「我的老師很...
    中國有句古話「嚴師出高徒」,證明了人們對於嚴厲老師的認同,這裡的「嚴」,不僅僅是說老師為人嚴厲,更是說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嚴格。 而在學生時代,有一個對孩子要求嚴格的老師,是一種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