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老師如今上課和氣,當地教師已不敢打學生,嚴師出高徒錯了?

2020-12-14 小販傻五辨真假

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學生打老師」事件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周的時間。被稱作「暴君老師」的張清林,始終保持沉默。既沒有出來澄清,也沒有做更多的官方解釋。就像他從6月份被打到事件曝光一樣,始終依舊堅持出勤上課。無論是與他相熟的同事還是他現在班裡的學生都表示:「張老師如今上課很和氣,已經不打人了,是一個挺好的老師」。

而張老師的這種沉默確實讓人心酸,他如今是代理初二5個班的歷史課,每個班一個星期要上4節課,總共需要20個課時,這對於一位年齡比較大的老師來講,確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據如今的孩子講,張老師的課上學生表現都很好,他請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如果回答不上來,他也會耐心的講解,直到學生聽懂為止。下課後學生們也圍著他轉,也喜歡和同學聊一些課外的話題。直到事件發生,同學們看到平時和藹可親的老師用大衣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都不敢上前去問一下「老師好」,學生們反而感到心裡「有些心疼」。甚至於很多同學通過社交平臺,為張老師的行為澄清事實,校內多數同學也毫不猶豫的轉發為張老師辯護。

如何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

關於老師批評學生,我們要看老師真實的用意是什麼?其實很多家長還是喜歡把孩子交給比較嚴格的老師來教育。畢竟「嚴師出高徒」的理念已經成為了中國教育主流的觀念。用適度的體罰手段去教育學生,幾乎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老師手裡的教棍,往往是教師體罰學生最常用的工具。人不教不成器,其實中國儒家對於教育的引申義,更在乎讓學生學做人。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一點畏懼?我想長大後也必將成為一個行為不受任何威嚴約束的人。假設長大後,知識再淵博,也會成為社會的蛀蟲。正是應了那句話「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國家教育體制改革,對教師的行為規範也逐步的嚴格了起來,這也是最明顯的教育轉折點,家長也對老師的體罰概念變得很敏感。如今的老師對管教的尺度反覆的掂量,這種大環境下,哪個老師還敢大學生,即使學生錯的再過分,也往往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我們覺得損害的是誰的利益呢?還不是自己孩子學習環境的下降麼?永遠記住一句話:「老師體罰孩子,沒有出於私心報復的,初心還是為了你自己的孩子有個人樣」。不然長大成人到社會,挨得就不是教棍那麼簡單了,沒人會對你自己的孩子客氣。

嚴師出高徒,更要恩威並濟小編認為:嚴師出高徒自古有之,只不過時代不同了,賦予「嚴」字的含義也不同。所以從古至今一直爭論不休,各有道理。教育中必須要嚴格要求學生,這是老師的天職。這個沒有可爭論的。哪怕就是犧牲了個人的得失,也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但是更要做到嚴中有寬,嚴中有理。學生時代因為心智還未成熟,不能深刻理解老師體罰他的用意,所以體罰過後,老師一定要放下架子,主動關心學生,表現出慈愛之心。更能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錯誤。而不是滿腹的仇恨和牴觸。

原創聲明:轉載請告知

相關焦點

  • 村民打老師反被支持,當代社會還有嚴師嗎?嚴師出高徒被誤導?
    然而在當時人們的思想認為老師就該這樣,棍棒出孝子,嚴師出高徒,在農村30多歲的青年有哪個小時候沒有被父母「修理」過?以前被父母吊在房梁上打的人也存在,但是20年前沒有人覺得這樣做是錯的,大家都習以為常,儒家思想在當時的人心中根深蒂固。
  •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嚴師出高徒?假如所以老師都不打罵管教學生,會如何呢? 當今社會是一個非常流行素質教育的社會,換言之就是老師手裡的「懲戒權」變得越來越小了,此前網上也經常爆出老師因為體罰或者責罵學生而受到各種處分和被各路網友爆破,所以如今的教師們可以說是「長了記性」,畢竟一些認真負責的老師可能會因為自己恨鐵不成鋼而丟了飯碗,大家都不想因此而觸碰「紅線」,但是俗話說的好,嚴師才能出高徒,假如所有的老師都不打罵體罰學生,學生不受管教又會怎麼樣呢
  • 嚴師出高徒,現在的學生打不得罵不得怎麼教育?
    想當年我們上小學初中的時候,如果做了調皮搗蛋的事情,老師會責罵,罰站,甚至體罰,當時覺得天經地義,不會覺得老師做得不對,並且會更加敬畏老師,更聽老師的話,學習更加努力去博取老師的喜愛。許多年過去了,現在的學生越來越嬌貴,老師罵不得,罰不得,打不得,時常有老師懲罰學生被偷拍成視頻傳至網絡,引來一片責難之聲,老師越來越束手束腳,嚴師出高徒,如何體現嚴字?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現在的老師誰敢「嚴」?
    那麼,「嚴師出高徒」真的過時了嗎?老師就不應該對學生嚴格要求嗎?我要說,當然不是。 老師為什麼不敢「嚴」了?不可否認,每個學校都存在著「嚴師」,但是肯定是佔少數的,並且往往被學生冠以「N大名捕」的頭銜,口口相傳,代代相傳。
  • 嚴師才能出高徒,但老師,你敢嚴嗎?
    最近,一則老師批評學生不做作業,學生跳樓,在網絡上,又掀起一輪`批師'大會。我不想說誰是誰非,只想說,做一名嚴師真不容易呀!現在老師不是不願打不願罵,是不敢打不敢罵。老師不管學生家長說老師不負責任,老師管嚴一點,家長又說老師體罰學生。
  • 揮舞著棍棒的教師不是嚴師,出不了高徒,嚴格以「師德」先行!
    網傳山東郯城縣一小學一年級學生被老師打100多棍,臀部出現大片的烏黑與紅腫。據了解,該孩子是因沒背好古詩被打的,傷口讓人看了觸目驚心,網友紛紛譴責涉事老師的「嚴格」,這不是嚴格而是「棍棒相加」!同時也有學生家長反映,涉事老師比較嚴格,「往往一人犯錯就讓全班受罰,伸出手被打,不許說疼,說疼的加倍懲罰!」有網友評論說,嚴師出高徒,棍棒出孝子,現在的孩子都太溺愛了。這種迂腐的思想助長了此類教師敗類的囂張氣焰,給孩子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也敗壞了教師集體的光輝形象!
  • 「嚴師出高徒」是史上最坑爹的謊言之一
    我認可這樣的說法:「嚴師出高徒」這句話恐怕是史上最坑爹、最惡毒的謊言之一,深受其害者可謂不計其數……必須承認,嚴師出高徒是件「可以有」的事兒,古今中外也不乏這樣的例子。但是,有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嚴師毀掉多少高徒?任何一種人生哲學,只要它露骨地宣揚了一種「少數人成,多數人敗」的理念,就必須被我們所鄙夷、所唾棄。
  • 嚴師出高徒,可是,你敢嗎?
    嚴師出高徒,這是自古代傳下來的一種教育理念,我們講:對於傳統,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樣一種理念是精華還是糟粕呢?百度百科對此的解釋是:一絲不拘的好師傅或好老師,能教出本領高超的好徒弟或好學生。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其國文老師對他的作文要求非常的高,即使毛澤東的作文在進校時,已經名列前茅,但是這位老師仍然經常讓毛主席不及格。周作人在《父親的病》中寫道:《中庸》《中庸》,打得屁股好種蔥」。先生的形象,就是「先生桌上必備有一塊戒方。
  •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
    嚴師出高徒,還是彬彬有禮的老師能教出好學生?這其實是關係到老師如何平衡對學生的嚴和愛的問題,我比較贊同「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我們對學生應該嚴而有愛,但是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嚴」和「體罰」不能簡單地劃等號,同樣「彬彬有禮」也不意味著「不會體罰」學生。
  • 嚴師不一定出高徒,但「佛系教師」更難教出有擔當、有水平的學生
    在和一個朋友探討「嚴師能不能出高徒」這個問題的時候,朋友說「嚴師出高徒是最大的謊言」,在他的思維定式中,嚴師就是那種採用打罵式、粗暴式教育方式的暴脾氣的老師。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的意思。所謂嚴師,「嚴」在哪裡?
  • 都說「嚴師出高徒」,可「嚴師」越來越少,是不想管還是不敢管?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嚴師出高徒」,意思就是嚴厲的老師會教出優秀的徒弟。但是隨著時代進步,老師對學生的管理卻越發束手束腳,許多老師選擇做一個「佛系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每天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有不聽話的學生最多就是訓斥兩句。僅此而已。
  • 長春一班主任掌摑吸菸學生,都說嚴師出高徒,對嗎?
    當老師難呀:嚴格要求管理學生說老師體罰了,學生超越學校規定嚴重犯錯了撐國一下又說體罰學生:並要開除:不管學生:學生學習差補了課,又說:上課不講重點:為了錢而補課:當然為了錢而補課的老師也多:總而言之:老師嚴格要求學生沒錢:學生抽菸慣犯還強嘴有理。
  • 嚴師出高徒「嚴」的力度過高適得其反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的確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有不少嚴師出高徒的例子,魯迅師從壽鏡吾,常備戒尺但不常用。中國女排教練陳忠和對隊員也是十分嚴厲,當時女排的成績步步高升,那麼嚴師到底得多「嚴」才能出高徒?7月15號趙先生氣憤報案,稱自己上六年級的孩子被老師打,當時查監控發現確實有這麼一回事,該名老師甚至不止一次踢學生,推學生,拍學生的頭。難道這就是嚴師嗎?顯而易見確實嚴,但似乎和我們的教育理念大相庭徑。為人師表打著「立德樹人」的旗子,家長放心把孩子交於你教育,卻遭受虐待。
  • 「掌摑老師門」引「嚴師出高徒」激辯,郭沫若被先生打的戴鐵帽
    「教育創新家」8月15日推送一篇關於近日網絡流傳的老師、學生互扇耳光視頻的相關文章。沒想到引發網友關於「嚴師出高徒」教育模式的激烈爭論。網友們從視頻本身,爭論到「嚴師出高徒」這一中國人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否適應今天的現代生活,大家爭辯激烈。
  •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手下出高徒!
    正人少兒藝術舞蹈系課堂那天有多少人不打小孩我不知道,但是在中國傳統教育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話被很多家長當做真理,很多家長都通過「打罵」來管理教育孩子,所以在大多數人的童年時期都或多或少都被揍過
  • 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這些古訓真的過時了嗎?
    然而,現在教師卻在向「佛系」的方向發展。也就是說,教師越來越不願意管學生了。如果按照「教不嚴,師之惰」的古訓,教師是一種失職。這是,這實際上反映了當前的教育生態。教師之所以不願管,實際上是源於不敢管,教師職業正在演變成一種高危職業。這並不是危言聳聽,教師因為管理學生發生的各種問題簡直是不勝枚舉。大家可能還記得,一位老師因為對遲到的學生罰了一會站。
  • 在教學中你敢嚴格管理學生嗎?嚴師出高徒還適用當今教育嗎
    我不知道這位女老師平時怎麼樣,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對學生有沒有愛心,管理學生是不是太嚴,媒體均沒有後續報導,這裡不敢妄加評論,至於為什麼學生只給班主任送花而沒有送給他,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許只是學生一時疏忽,也許她留給學生的印象不太好等。甭管什麼原因吧,事情已經發生,留給我們這些在職教師一個個不安和深深的遺憾!
  • 「嚴師出高徒」須守住權益邊界
    著名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懲戒』這個詞,可能用的稍微有些重了,嚴格管理可能更準確一點兒,沒有人不經教育而成長,教育也應該嚴格管理,但管理的方式,要以公序良俗為界限」。(11月29日《北京晨報》)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當下由於老師管學生,引發家校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然而,實施「教育懲戒」,是有法律依據的。
  • 「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還適應現在的教育環境?
    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像嚴師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些話就是從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它們真的對現在的學生或者孩子有益嗎?下面小編列舉幾個例子來進行分析。小晏原本是個學習成績優異,性格開朗的孩子。
  • 嚴師!哪個更容易出高徒?
    關於到底是「名師出高徒,還是嚴師出高徒」這個問題?一直被社會各界所熱議!簡單的來說老師就是,給學生傳達道理,教授專業,解決疑難問題的!那麼,到底是嚴厲的老師容易教授出有出息的學生?還是有名氣的老師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學生?我認為這個問題應該辯證的分析,且是相對而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