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員工吐槽:連上海交大生物系學生都要,華為招人只看學歷?他能幹...
隨著網際網路行業的不斷發展,碼農似乎被印上工資高、門檻低的標籤,甚至在不少人眼中,高中畢業的學生,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培訓就可以走馬上任。近日,在某網際網路職場社區,一名網友就吐槽華為招聘只看學歷,起因是招了一名上海交通大學生物系的畢業生,一行代碼也不會寫,java沒學過,python只會幾行!讓樓主不禁納悶:學生物的能搞系統開發?
-
華為員工吐槽:考試自費2000元,解決問題從拉動內需開始,絕了!
考試要自費近2000元考(第一次據說打三折),部分人考預備級不繳費,考點和華為雲分成員工考試費,解決問題從拉動內需開始,絕了。另據說阿里、騰訊也有考試,但不繳費。這樣的吐槽也是瞬間引起了網友的圍觀與議論,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都是怎麼說。
-
「對不起,我們招人只看第一學歷!」985碩士也很無奈!
「對不起,我們招人只看第一學歷!」985碩士也無奈!985研究生面試遭拒:企業只看第一學歷,不看最高學歷!有一句老話叫:英雄不問出處。這話要是放在大學生求職就業上就無效了。因為,現在很多企業尤其是名企在招聘的時候,都明碼標價要看第一學歷,而不是看最高學歷。所謂第一學歷就是統招出來獲得的全日制學歷,代表的是你高中的努力和高考的發揮水平。
-
公司招人不看學歷,只看簡歷,對年輕人真的公平嗎?
因為,很多人並沒有傳說中的高學歷,而求職自然也就受阻了。 這話不假,大多數的普通人因為離開學校太早,然後早早入了社會,這樣的話,自然是沒有學歷的。這群人,在找工作的時候,如果真的只看學歷而不看工作經驗,對他們是相當不公平的。 那麼,如果公司招人不看學歷,僅僅看簡歷,也就是經驗豐富者優先的話,對年輕人來說公平嗎?
-
華為員工感慨:天天撈人推OD,用話朮忽悠,感覺良心過不去了!
就像武林秘籍,修煉到什麼境界要看管理者的水平和悟性。恨不得什麼都要考核的kpi、以扣款為目的的考核、不痛不癢的績效獎金、老好人模式的績效考核打分、流於形式的績效面談。關於KPI,在職場永遠是一個爭論無休的話題,有人高呼KPI是萬惡的,KPI是落伍於這個時代的。身在職場的我們,又有誰逃的過kpi呢?這不,就有網友因為公司的kpi開始吐槽了。
-
華為土著吐槽工資被社招員工倒掛,同樣15級同樣工齡,卻比他低8k
一名華為土著老員工,在內部論壇吐槽工資被剛進來的社招新員工倒掛,同樣都是15級,同樣的工作年限,無論加不加績效工資,都比同樣工齡的社招倒掛8k!隨後有位華為老員工勸樓主想開點,如果你好好幹的話,作為土著的你接下來2、3年升職加薪大概率比社招進來的快,社招進來需要沉澱一下並不能馬上升職加薪,但作為土著的你升職加薪概率大很多。而且,不能光看工資還要看年收入,還有個關鍵問題是不給社招員工那麼多工資,招不到人啊。
-
研究生應聘華為:吐槽年薪15萬太侮辱人 網友:這也算名校?
211研究生應聘華為:吐槽年薪15萬太侮辱人 網友:這也算名校? 華為是國內響噹噹的科技企業,在許多技術領域都已經取得了專利,其發展前景自然不用多說,有不少名校的畢業生都在想著能夠進入華為工作,華為對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高學歷就是一個最基礎的門檻,一般都是在211、985這些名校裡面直接招人,能夠進入華為的人,自然是有某方面特長的。
-
華為員工感嘆:公司招聘人人,上海交通大學生物,代碼不會做開發
教育對找工作很重要,我相信我們在找工作的時候都知道,有時學位是敲門磚的一部分,即使能力不夠,公司也願意招聘你進修。高等教育有時沒有很強的能力,下面的員工再次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在職場論壇上,華為的一位員工驚呼:「公司現在怎麼能招到所有人?」?雖然是上海交通大學,學的是生物學,但連一個代碼都不能,招來做系統開發嗎?這不禁讓人疑惑,華為是不是根據學歷來招人?
-
FB上澳各大學吐槽號,連教授都來吐槽?!看看你的大學都被吐槽了啥!
Facebook上有雪梨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墨爾本大學和西雪梨大學專門吐槽的帳號。西雪梨大學吐槽的人最多了,連他們自己也自嘲了一下 (我們學校的吐槽數比其他學校的加起來都多吧...)雖然並非官方,但是學校會時常關注一下。「大家好呀,我是你友好的官方鄰居。
-
華為員工吐槽:都是華五碩,減去績效*12,年終獎少到懷疑人生
前言:一家公司好不好,不單要看它年終獎發了多少,更要看它是怎麼發的。有不少老闆制定的年終獎發放規則很奇葩,年底拿一小部分,年後分幾個月慢慢給大家。說白了,就是要牽著員工的鼻子走,用年終獎控制員工。華為真不值得來了,年終獎少到懷疑人生,不滿一年,還有一個滿一年的B+,2012都沒過4w,都是華五碩。真是大開眼界,校招時hr說的月薪,到年終的時候,又說年終獎是要減去月薪中的績效工資。一錢兩用,真是厲害死了。獎金也就是減去績效*12,新員工三萬塊減完不是負數了嗎?就這樣說,說你本來該拿7萬多年終,但是每月4k績效已經發下去了,就只有三萬。
-
華為與上海交大產學合作又結碩果:卓工班31名學生悉數通過華為物聯網認證
近日,由華為和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共同開設的HCDA-IoT課程順利結課,來自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
-
985碩士面試頭條,被HR鄙視第一學歷:sorry,我們只要雙985!
說沒用,可能是因為,如今很多招聘單位不看研究生學歷只看第一學歷的出身。這是我們誰都無法否認的事實,但就因為這樣個別的存在就全盤否認普通本科生考研上名校的價值簡直就是出身歧視。在網際網路職場論壇,一位985碩士發帖感慨到。電子科大碩士,華為工作五年,被今日頭條鄙視。
-
華為八年老員工應聘阿里後吐槽:薪資太低,還有必要跳槽嗎?
最近有一名在華為工作了八年的老員工去阿里巴巴面試,但是給的工資讓他不是很滿意,他在網上吐槽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到底是給多低的工資讓這位網友如此不滿呢?他很糾結這位網友在華為幹了八年工作,在華為公司也是升到了很高的級別。
-
985應屆生吐槽:天坑專業學生轉行的跳板,這真的很華為!
在職場,說起華為,估計很多職場人都會眼前一亮,作為世界一流的公司,不但工資待遇高,發展空間也大,當然更是受應屆生歡迎的企業。但應屆生要想進這樣的一流企業,只有學歷才是敲門磚,而他們之中也絕大多數都是國內985、211等重點院校的畢業生。
-
吃水不忘挖井人:任正非3天走遍上海交大、復旦、東南,要去挖人
本來考生還在猶豫著,一看任正非去了,激動的咔的一下就提交了,說不定我還能跟他聊聊呢!開玩笑,很多人都很納悶,他為什麼在這三個時間點選擇走進高校?而又選擇了這三所高校?在上海交大轉化醫學中心一樓會議室,楊振斌代表學校向任正非贈送了《上海交通大學史》。林忠欽代表學校贈送了「天鯨號」挖泥船模型。在座談會中我們得知,華為和交大2009年就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在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都有合作。
-
985畢業生吐槽華為月薪1萬3,配不上自己學歷,網友:眼高手低
以前大學學歷就是個敲門磚,但是現在每年有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出於失業狀態,就連一些985高校的畢業生也在為就業發愁,學生們紛紛感嘆競爭力實在是大啊。就業難除了人數的因素外,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的經濟形勢,很多公司都在縮小規模,規模小了,用人自然也少了。比如我國的知名企業萬科、華為等,近年來招聘人數也在逐漸下降。找到工作不容易,找到一份高薪而且自己又喜歡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了。
-
IT行業並不看重學歷?
IT、網際網路行業的頭部公司,哪個不是每年從重點院校大把的招人?華為每年差不多要把華中科技、電子科技整個班的招去。以前外企火的時候,IBM、惠普在各大名校只挑成績前5%的學生。最近剛出的新聞,華為從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高薪招聘博士生,年薪從150萬到200萬不等。IT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行業,涉及到計算機軟體、硬體、電子工程、人工智慧等多個重點學科,人才是IT的核心,怎麼可能不重視人才,不重視學歷呢?
-
馬雲招人不看學歷看能力?看了招聘信息,醒醒吧,後浪
一邊是挖苦諷刺考生們、贊成「讀書無用論」:他們喜歡舉許多學歷不高但已功成名就的名人事例,諸如14歲輟學的前華人首富李嘉誠;高中畢業的羅永浩……甚至於馬雲曾說的阿里招人不看學歷只看能力也被搬了出來當論據,這看得我熱血沸騰,畢竟這可是馬爸爸親口講的
-
某華為員工吐槽:博士在華為太舒服,百萬年薪天才少年也有水貨
華為這麼做的本意,自然是用高薪吸引人才加入,作為通信行業的翹楚,華為要保持自身的競爭實力,必須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不過,大量博士的加入,到底有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這些博士人才的注入,是否能給華為帶來突出的競爭優勢?
-
華為員工吐槽:同意offer卻不來,現在的小孩一點職業道德也沒有
可能在很多人都認為,只要能夠像是華為這樣的大廠,而且你還肯加班的話,那麼掙得錢肯定是非常可觀的,年薪幾十萬是非常正常的事情。雖然都知道華為的工作壓力很大,不過還是有許多人趨之若鶩,只要奮鬥上幾年,房子的首付起碼是能賺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