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華為和上海交通大學(簡稱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共同開設的HCDA-IoT課程順利結課,來自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 試點班(簡稱卓工班)31名學生參加課程培訓並悉數通過HCDA-IoT認證。這標誌著著上海交大與華為通過課程共建、產學合作共同培養出新技術領域創新型人才,實現校企共贏。
上海交大卓工班是上海交大為貫徹國家「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指導思想與目標,在該校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中擇優錄取而成立的專班。該班採取卓工模式培養方案和課堂教學體系,強化實驗實踐環節,意在提升學生的工程素養及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以期培養出未來企業界的領軍人物及未來工程領域的設計大師。
上海交大卓工班的培養理念與華為致力於與培養數位化轉型下創新人才的觀念不謀而合。今年4月,HCDA-IoT認證一經發布,上海交大卓工班即將HCDA-IoT課程納入信息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成為專業必選課並計2個學分。該課程由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徐季旻老師和楚朋志老師、華為eSDK開發部專家、華為企業業務培訓與認證部講師聯合授課,並得到教育部計算機教指委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研究專家組秘書長王東、王賡兩位專家的現場指導。課堂上主要講授基於華為的「1+2+1」物聯網解決方案的華為OceanConnect物聯網平臺二次開發,網關聯接,無線聯接兩種聯接方式,以及HuaweiLiteOS物聯網作業系統二次開發與實踐等內容。而作為IoT課程的檢驗標準,所有卓工班學生均需參加華為HCDA-IoT認證考試,考試成績佔學生學科總成績的20%。截止6月30日,全部31名學生均通過HCDA-IoT考試。
教育部計算機教指委物聯網工程專業教學研究專家組秘書長王東現場點評學生作品
華為eSDK開發專家李浩與學生互動
事實上,華為與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籤署「華為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合作協議以來,雙方在新興技術領域——物聯網技術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就在持續進行。2017年6月,上海交大學生創新中心徐季旻和楚朋志倆位老師成功申報教育部-華為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基於華為認證體系的物聯網高校課程建設》,邁開了共同培養物聯網技術人才的第一步;2017年7月,華為培養出上海交大第一批華為物聯網技術講師;當年 11月,基於華為物聯網技術的公開課在上海交大開課,吸引近70名學生踴躍參加並進行了項目實踐,其中22名同學的實踐作品獲得優異成績,被直接推薦進入Huawei LiteOS 黑客松(編程馬拉松)決賽;2018年1月,上海交大4組學生以華為物聯網為基礎,成功申報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中的創新創業聯合基金項目(僅面向學生的課題)。從這些合作軌跡可以看出,雙方在ICT新技術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構建起雙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為上海交大的人才培養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為華為構建良性人才生態做出了良好示範。
《深入淺出物聯網「LiteOS+NB-IoT」》公開課後師生合影
如今,物聯網不僅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也給ICT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創新和變革。IDC預計,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700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1.7萬億美元,複合增速近20%。面對物聯網的市場機遇和挑戰,華為專為開發者量身打造了HCDA-IoT認證。華為HCDA-IoT認證定位於掌握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基礎知識和二次開發技能,通過HCDA-IoT認證,將證明學員理解華為1+2+1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整體架構,掌握華為物聯網開放能力概況,能夠基於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進行二次開發。此外,華為還發布了定位於物聯網技術普及,物聯網基礎開發與運維能力的構建、考核和認證的HCNA-IoT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