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三大家將」故事簡介

2021-01-14 愛傳統的少年

評書作為經典的曲藝藝術,有許多故事被評書藝術家表演的繪聲繪色。評書類型主要是鬼神類、袍帶類、公案類、演義類等,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演義類的三大經典評書。

一:薛家將

薛家將我們都知道是唐朝的故事,主要是講薛仁貴跨海徵東一十八年唄封為平遼王,後來薛仁貴徵西薛丁山掛二路帥,薛丁山誤傷薛仁貴,薛仁貴慘死白虎廟,薛丁山三請樊梨花打破蘇寶同。後來班師回朝封薛丁山為兩遼王樊梨花為威寧侯,後來薛丁山三子薛剛踢死太子驚崩聖駕,薛家滿門抄斬,唯有樊梨花、薛剛、薛強、薛嬌死中得活。後來薛剛反武興唐,薛門得以平反。

這部書可以說是內容非常長,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單田芳曾經說過《薛家將》一書。

二:楊家將

楊家將發生在北宋年間,主要是遼國兵馬進犯中原,宋仁宗命國丈潘仁美為帥,金刀令公楊繼業為先鋒,鐵鞭王呼延贊為壓糧運草官。後來潘仁美為一己之私致兵敗楊繼業兵困兩狼山,最後楊繼業撞碑自盡,楊五郎出家,楊六郎喬裝改扮回到北京。寇準審案,潘仁美最終正法。後有楊六郎帶兵徵遼,結果全部喪命,穆桂英為帥大破天門陣的故事。

這部《楊家將》劉蘭芳老師講的無出其右十分精彩。

三:呼家將

呼家將主要講述的是鐵鞭王呼延贊的後代雙王呼延丕顯被奸臣龐文所害,一家300餘口盡被殺害。其二子呼延守信、呼延守用,逃出生天,最終呼家冤案昭雪。

這部書也是劉蘭芳先生說的比較精彩。

相關焦點

  • 我的原創·文說 | 評書情緣
    這不,鄂爾多斯發布與關注鄂爾多斯的文學藝術創作大咖們聯合推出《我的原創》欄目,無論是歌曲、攝影、散文、視頻等等其他各種形式,只要是講述鄂爾多斯故事的原創作品都可以來投稿!作品一經選用,將在鄂爾多斯發布微博、微信、客戶端、今日頭條等平臺進行全網推廣!
  • 雪村:用音樂評書講述小人物的故事
    新京報將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陸續推出這些改變了時代的「先鋒」人物專題。時評版會對應這些專題,刊載記者與這些人交談過程中的生動細節,展示他們的過人魅力和精彩人生。雪村的工作室,隱蔽在北京東五環外的一個創意文化中心裡。許久沒有出現在大眾面前的他,如今花大量時間在工作室裡打磨著《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的電影劇本。
  • 山海經·冒險記——適合孩子聽的評書故事
    點擊右上角分享出去,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目錄:/山海經·冒險記——適合孩子聽的評書故事 [200.6M]      ┣山海經·冒險記——適合孩子聽的評書故事.jpg [92.8K]      ┣山海經·冒險記——適合孩子聽的評書故事簡介.txt [102B]
  • 單田芳評書大全在線收聽
    單田芳評書大全在線收聽簡介:單田芳評書大全在線收聽就來喜馬拉雅,喜馬拉雅更能隨時聽書、聽課、聽段子,讓您的通勤、堵車、失眠等無聊時間變成黃金時間!1988年,出版了長篇評書《白眉大俠》。1990年代初,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出了單田芳的長篇評書《百年風雲》的選段「天京血淚」,聽眾多達六億。1995年,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長。2000年,錄製了200集的電視評書《欒蒲包與豐澤園》。2002年,為遼寧電視臺錄製了電視評書《白眉大俠》續集。2005年,錄製完成反映世界現代史的長篇評書《二戰演義》(上部)。
  • 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高在何處?
    娛樂百變大咖今天來跟大家說說說袁闊成的評書《三國演義》高在何處?起袁闊成的「三國演義」,勾起滿滿的回憶。八十年代除了電視還有收音機,幾乎沒有其它的娛樂活動。那時候每天中午一放學就趕著回家聽半小時的一集三國演義,當然還有其它的比如嶽飛傳、楊家將……袁闊成是評書大師,他說的三國演義,語言抑揚頓挫,有創新,語言生動幽默,藝術手法高超。當然也有其它的類似內容的說書,但是從藝術成就、知名度和完整性來說無出其右。擁有了人數廣大的忠實聽眾,奠定了袁大師和他作品的地位。
  • 小論袁闊成先生的評書《三國演義》
    大人聽的多數是早上6:30和中午12:00的新聞,小朋友聽的是下午和傍晚的「孫敬修爺爺講故事」,「小叮噹」等。那時候湧現的社會英雄,精英人物和事跡,基本上也是通過收音機傳播開來的,比如當時極為勵志的人物「張海迪姐姐」,她的遭遇以及精神感動了多少人?
  • 中國評書第一人——單田芳與世長辭,生前每天給1億人講故事
    單田芳(生於1934年12月17日,猝於2018年9月11日享年84歲)老前輩是中國國內最好的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榮獲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的終身成就獎。他的代表作品數不勝數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三俠五義》、《白眉大俠》、《隋唐演義》、《水滸外傳》、《亂世梟雄》等。幾十年來,單田芳把他的經歷也都融入到每一段書裡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鹹,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閒。」
  •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十大評書演義
    評書是中國傳統曲藝的一種表演藝術形式,深受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喜愛。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評書幾乎是家家都在聽,多年來很多的老藝術家創作和播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評書,深受大家喜歡。在此小編特推出十部最有影響力的評書供大家參考。
  • 評書:也曾疏遠,從未離開(組圖)
    廣播書館網絡都有  凌晨3點,早上6點,中午12點半,北京文藝廣播《評書聯播》每天分三個時段播放。這檔已經開辦21年的長壽節目,在廣播不再是強勢媒體的現在,收聽率仍然達到2.5%。北京文藝廣播節目部主任張宏介紹說,廣播評書始終擁有一大批忠實聽眾:早上剛起床,打開收音機醒醒腦;晚上睡不著,聽個評書吧,就像媽媽以前講故事;更別提奔馳在路上的計程車,幾乎就是流動的評書頻道……  與廣播評書的常青相比,曾經風靡一時的電視評書則是曇花一現。上世紀八十年代,評書開始藉助電視推廣,由田連元播講的《楊家將》,成為中國第一部長篇電視評書。
  • 同學,你聽過評書嗎
    經常在地鐵上看到戴著耳機的年輕學生,或是有節奏地搖頭晃腦,或是將那幾根手指頭狠狠搗向屏幕「廝殺」著。我不動聲色地在其中假寐,藏在披髮中的無線耳機卻又偷偷開啟了上一回未了的評書。聽評書不像是中學生的愛好。不是說我不會依靠看書來閱讀故事,只是無數字符在眼前晃動時,往往會下意識地產生逃避心理。
  • 當評書先生說起了流行動漫
    王玥波用傳統評書的敘事方式將火影的故事重新帶到觀眾面前,每回24~25分鐘,與火影動畫的單集時長差別不大。《北京日報》用「評書侃動漫,兩頭不討好」來形容這次嘗試。這動畫片你拿它當評書說誰聽啊,看動漫的都是小孩子,聽評書的都是成年人。」但張準不這麼認為。「周朝說三皇五帝的故事,漢朝說戰國的故事,唐宋說隋唐的故事,明清說五代十國,到了民國說明清,現在我們說革命戰爭年代,保不齊過了一百年,《火影忍者》和《海賊王》也成了傳統故事了呢?」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 曾每天有上億人在聽他講故事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 曾每天有上億人在聽他講故事 原標題: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11日電(記者 張曦 宋宇晟)驚堂木一拍,白紙扇一抖,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先生的「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曾吸引過無數聽眾。
  • 體育課上,那並不精彩的評書和故事!
    體育課上,那並不精彩的評書和故事!——謹以此文致敬第36個教師節那是小學四年級時,村裡學校的一間教室出現了裂縫,給本來擁擠不堪的校園又雪上加霜。那時候,雖然正在籌劃建新學校,但畢竟遠水解了了近渴。後來,學校經過與村委會磋商。四年級那個班便遷到了一處遠離學校的「世外桃源」。
  • 中國評書大師「單田芳言歸正傳」簡介:獻給喜歡評書的朋友
    單田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著名評書藝術大師。原鞍山曲藝團業務團長,現任北京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1934年生於天津,同年隨父母到瀋陽,1952年在瀋陽廿七中高中畢業後考入東北工學院,1987年退休,1995年赴京創辦「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 小鞋匠說評書 打開自閉娃心門
    本人供圖聽收音機讓他愛上說評書身患小兒麻痺症的馬長輝,收音機就是他知曉外界的窗戶,他時常收聽單田芳老師的評書,並深深地被吸引。到後來他偷偷地將故事寫下來,並模仿單田芳老師的語氣,對著牆壁說,對著大樹說,對著收音機說,慢慢的他可以將一段完整的故事說得惟妙惟肖。
  • 一個「茶份」才三塊錢 北京誰還說評書?
    ■本報記者劉一達  一個「茶份」才三塊錢  眼下,北京人民廣播電臺交通頻道中午和晚上,正在播長篇評書《龍圖俠義》。開車的朋友聽了這部書會覺得旱香瓜,另一個味兒。的確,這部書跟以往播出的評書在韻味上有很大區別。什麼味兒呢?倆字:京味。或者說它是老北京書茶館說書的味兒。
  • 當《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變成了中國評書
    最近幾年,袁闊成、劉立福、單田芳等評書表演藝術家相繼辭世。人們集體回憶著評書為伴的時光,同時一次次追問,在當今社會的文化格局與傳播環境下,評書這門古老的藝術將何去何從?  事實上,相比很多曲藝曲種,評書的生存境況尚不算惡劣。至少在北京,儘管面臨諸多困難,評書以書館現場演出的形式,穩步走向復甦。
  • 美國小夥想用英語說評書
    美國小夥邵逸青(左)將向連麗如的徒弟吳狄拜師就在這些疑問中,一位外國小夥兒的身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他就是26歲的美國人邵逸青,2007年第一次到書館聽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連麗如的現場表演之後,他就喜歡上了北京評書,馬上他將正式向連麗如的徒弟吳狄拜師,不僅學習評書藝術,還要用英文說評書。
  • 評書十代師承關係表
    原為雍正年間北京著名的弦子書藝人,後改說評書,在西直門內新街口醬房夾道說《三國演義》,成為北京評書的創始人。按師承關係推算,評書乃由王鴻興肇始。他一生收弟子八人,即所謂的「三臣」(安良臣、鄧光臣、何良臣),「五亮」(白文亮、黃福亮、佟起亮、翟士亮、刁亮)。「五亮」均以演唱弦子書為業。北京的評書是由「三臣」流傳下來,迄今已傳十餘代。
  • 單田芳背後的「評書故鄉」鞍山,如何從輝煌走向如今的頹態
    郭燕娟在剛進到鞍山市曲藝團的前幾年,正是鞍山市曲藝團在全國最火的時候,有「三芳二黃」及其他幾位名聲響徹全國的評書藝術家,團裡當時說評書的演員就有不到30人,其中名聲最大的單田芳與劉蘭芳可以算作當時在團裡可以並駕齊驅的兩位評書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