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爸爸育兒記
老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從古至今,老師都備受人們尊重,現在幼兒園老師,或許是最辛苦的老師了,小朋友年齡小,生活自理能力還不夠,老師花費的精力更多。
有很多人說,幼兒園老師是「費力不討好」的工作,盡心盡力做,卻依然得不到家長的認可,不過,有這3類家長,幼兒園老師是真心喜歡,因此還會格外「優待」孩子,下面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家長?你是其中的家長嗎?
1. 要求不是很多的家長
現在一般家庭都是一個孩子,全家人的心尖肉,孩子的日常也管的很細緻,到了幼兒園後,想讓老師也按照家裡習慣去做,給老師提了很多要求,無形中給增添了很多負擔,老師一個人要照付很多孩子,分身乏術,所以就更喜歡很少提要求的家長。
2. 對老師信任的家長
有的家長質疑老師,會不會對孩子不好,經常給老師打電話或者發微信,如果回覆信息晚了,就會胡亂猜測,老師不可能只照顧一個孩子,有小磕小碰也算正常,而信任的家長,對老師很信任,這讓幼兒園老師倍感欣慰。
3. 能夠理解老師的家長
幼兒園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避免不了發生矛盾,有些家長覺得自己孩子受委屈了,不分青紅皂白,劈頭蓋臉斥責老師不負責任,其實這都是正常的,而且小朋友轉身就忘了,還會在一起玩,家長這種反應就沒必要了,所以能理解老師的家長,就更受歡迎。
幼兒園老師喜歡這3類家長,還可能會「優待」孩子,不被「優待」不是對孩子不好,而是怕家長責備,不敢和孩子過多接觸,時間長了,自然就會受「冷落」了。那麼家長要怎麼做到和老師關係更好呢?
1. 明確角色,真誠交流
在孩子教育成長過程中,老師和家長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是互相無法替代的,如果孩子出現問題了,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時候,要做到真誠,先提出問題,和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然後聽老師怎麼解釋,達成一致意見。
2. 主動及時和老師溝通
溝通要及時,別等孩子出現問題很久了,然後才和老師溝通,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老師聊聊,多徵詢老師的意見,畢竟老師更有教育經驗,更懂得孩子發展階段的問題,最後受益的也是孩子。
3. 積極配合
有些家長將孩子教給學校,就當了「甩手掌柜」,自己什麼都不管了,覺得老師應該全管,這麼想就錯了,老師布置的任務,要積極配合,並且和老師一起監督孩子,一直保持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才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1. 生理準備
上幼兒園之前,家長要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飯、去洗手間,或者需要幫助了,要求助老師,如果沒有做好生理準備,孩子到了學校,老師照顧不過來,尿褲子也不知道,很容易生病。
2. 心理準備
孩子上幼兒園也算是正式離開父母的懷抱了,難免會有分離焦慮,家長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然後引導孩子接受,做好了心理準備上學,就不會出現大哭鬧、排斥上幼兒園的情況,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老師和家長要互相理解,家長知道怎麼做人,老師心裡也會打心眼裡的喜歡孩子,如果連老師都「怕」教育孩子,那才是害了孩子,家長如果有問題,私下和老師溝通,遇事沉著冷靜一些,不要感情用事,老師也會理解的。
今日話題:你是這3類家長中的哪一個?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