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元能吃啥?39元你吃不了海鮮,吃不成山珍,39元頂多也就點個炒菜下個米飯。
但是39元可以吃頓自助火鍋。無論是同學聚會還是好友聚餐,大家都喜歡相約去吃自助餐,大家圖的就是簡單方便品種多,在滿足不同口味的同時還便宜。
39元自助火鍋的歷史,少說也有20年了,自助火鍋是最早的自助餐和點菜火鍋相結合的產物。改革開放沒多久,自助餐便從海外傳至大陸地區。價格不高,品種豐富,無限量消費等優點吸引了大批消費者。
後來隨著市場變化,原材料上漲,傳統自助餐慢慢走下坡路,轉而是成本更低的自助火鍋開始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自助火鍋的菜品不需要烹飪,少了用工成本;原材料更廣泛,能進一步降低成本等等。所以39元自助火鍋的利潤肯定只多不少。
很多人不知道,39元自助火鍋還分為:自助海鮮火鍋,自助牛羊肉火鍋,自助魚火鍋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看似菜品不同,其實大同小異。自助海鮮火鍋無非是靠增加海鮮品種來做噱頭,大眾消費者一看,39元自助火鍋還是帶海鮮的,利潤肯定沒多少,會覺得佔了大便宜,往往都會趨之若鶩。
其實,自助海鮮火鍋相較於其他自助火鍋,只是增加了一些低廉的海鮮和衍生產品,比如:淡水基圍蝦、青蟹、蟶子、蛤蜊小貝殼、人造蟹棒、蝦餃、龍蝦球等。
自助牛羊肉火鍋則是大量採用凍品牛羊肉切片,數十個部位品種看起來熱鬧哄哄的。
內陸海鮮、牛羊肉資源貧乏,這就誕生了自助魚火鍋。自助魚火鍋其實還有個大哥「片片魚」,早期的片片魚很長一段的時間都是10元/位,比起自助魚火鍋還便宜很多。如果仔細觀察三種自助火鍋類型,大家會發現都有二類共同的菜品——凍品丸子和甜飲料,這可是自助火鍋利潤的重要來源。具體怎麼回事,我下面慢慢分析。
通過上面的敘述,大家多少已經看到了點門道。價格只有39元的自助火鍋利潤多少都有的,主要是在菜品上打了地域差。沿海一帶的低端海鮮運到內地,很多消費者不了解,覺得能吃上魚蝦蟹就是海鮮,殊不知,淡水基圍蝦和青蟹在沿海養殖場不超過十塊錢一斤。平時高高在上的牛羊肉經過各種渠道從海外邊境運進來,成本也很低,何況自助火鍋還是採用冷凍的拼接肉。
只要掌握了進貨渠道,再低的價位也能做出自助火鍋來。19元自助火鍋不就活得好好嗎?再說自助魚火鍋的魚,大型養殖場出來的白鰱魚、胖頭魚成批採購也就2-5元一斤,比起海鮮牛羊肉成本可謂更低。更不要說幾毛錢一盒的「果汁飲料」「碳酸飲料」、還有不到2元的低端啤酒,隨便你敞開了喝,喝得越多,老闆越開心,畢竟你肚子只有那麼大。
再來講講自助火鍋的重頭戲——凍品丸子,全國除了速凍三巨頭的產品質量好,價格稍微高一點以外,其他企業做出來的凍品丸子價格低得讓人難以想像,批發市場上3-6元一斤就能買到品質不錯的了。
分析了這麼多源材料的成本,我們再算算消費者的消費成本,假設每個消費者最多能吃一斤海鮮、牛羊肉,成本大概10元左右;凍品、素菜、小吃類總共5元左右;餐碟加鍋底5元;酒水再加3元;總共23元上下,那麼毛利還有15元左右。當然這是按照單人最大消耗量來計算,別忘了消費者裡邊還有很多食量小的,這樣拉通來看,綜合平均下來人均成本就在20元以內,現在你知道39元自助火鍋的利潤有多少了吧。
「你說的不對,很多加盟品牌怎麼算出來比你高啊?」,這點大家要搽亮眼睛了,加盟品牌為了拉攏加盟商,肯定會誇大加盟利潤,吹得天花亂墜。而且實際運營中的浪費、消耗都是很大的,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虧損。成本控制是自助火鍋的命脈,最終綜合成本能控制到50%已經算是非常可觀了。
39元自助火鍋本身走的是低價位平民路線,沒有複雜的後廚師傅和服務人員,簡化管理,降低成本,最終利潤多少還得靠自己把握,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原材料採購和店面管理上才能獲取更高的利潤,但不要利慾薰心,用劣質菜品來欺騙消費者,最終得不償失
。今天我所講是只是自助火鍋的皮毛,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火鍋店經營問題,可以瀏覽我們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