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愛因斯坦和錢學森,晚年都研究虛無之物,另一個世界真的存在?

2020-12-11 騰訊網

晚年轉向氣功研究,錢學森欲探索科學之外的東西,他發現了什麼?

筆者:龍葵草

牛頓是人類經典力學的奠基者,但是他到了晚年轉向研究神學;愛因斯坦是近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在晚年也轉向研究神學,這些現象讓後人津津樂道。除了國外科學家之外,國內也有科學家也走了相同的道路,據說錢學森晚年研究氣功,這是怎麼回事?

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中部存在一個歷史悠久的撞擊坑,據了解這個撞擊坑是太陽系內最古老的,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馮·卡門撞擊坑」。相信大多數關注天文信息的朋友應該聽過這個撞擊坑的名字,它距今已經有36億年的歷史,幾乎見證了太陽系的演化史,因此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為了紀念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專家馮·卡門,科學家們決定以他的名字為這個撞擊坑命名。而馮·卡門就是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的老師,這樣一說,估計不熟悉馮·卡門的人應該知道這位人物是什麼樣的存在了。據說馮·卡門有三大中國弟子,除了錢學森和錢偉長之外,還有一個弟子叫郭永懷,三人之中錢學森的名字更為家喻戶曉。

大多數人都知道錢學森的生平事跡,他是我國兩彈一星的功勳,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去到美國留學,並在美國參與了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建立,也算是NASA的創立人之一,可見錢學森在科學實力是多麼強。新中國成立之後,錢學森深知祖國的發展需要他,於是想方設法地返回祖國,沒想到遭到了美方的層層阻撓。

最終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祖國,並擔起了我國原子彈的研製重任。在艱苦的工作環境中,錢學森帶領著工作人員攻堅奮戰,最終在1964年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並在10月16日將其成功引爆。除了在航天航空方面做出巨大貢獻之外,錢學森在應用力學、物理力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有重要的建樹。

然而錢學森到了人生的末尾階段開始研究氣功,這讓後世人感到不可思議,因為一直以來氣功被貼上了虛假的標籤,人們無法理解一個科學巨匠為什麼會對氣功感興趣,還嘗試研究氣功。錢學森研究氣功並非科學家的首個案例,早在17世紀牛頓在晚年就轉向研究神學,以致於出現了這樣一種說法:科學發展到了最後也要歸屬於上帝。

曾有學者對錢學森晚年的研究方向進行分析,提出了一種解釋,即錢學森或已經掌握了科學的本質內涵,真正的科學是存在界限和範圍的,很多超過科學範圍的現象是無法得到解釋的。科學的快速發展使人類文明同樣快速發展,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如果將科學比喻成一個寶藏庫的話,那麼這個寶藏庫是有界限的,並不是無邊無際的。

這個寶藏庫非常龐大,目前人類還沒有完全探索清楚寶庫裡面所有的寶物,因此科學發展才會有不斷的突破。那麼科學寶藏庫的外面是什麼呢?是否也存在其它的寶藏庫或者寶物呢?科學理論在寶藏庫裡面可以解釋所有的現象,但是超出了寶藏庫,科學理論可能就會失效了。因此科學家也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寶藏庫外有沒有寶物,這也被認為是玄幻的起源。

在古代,氣功可能會被認為是一種高超的功夫,但是在現代,人們普遍認為氣功是玄幻之物,是不切實際的東西,然而錢學森在晚年時期嘗試對氣功進行研究,並將氣功歸結為生命科學。牛頓、愛因斯坦和錢學森在晚年研究神學、玄學等比較虛無的東西,有分析認為他們是在嘗試突破現有科學的邊界,尋找科學之外的世界。

後來也有學者認為,如果氣功是生命科學的話,那麼它就是所謂的人體特異功能。說到人體特異功能,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比我國要早一些。根據記載,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在多方面領域展開競爭,例如經濟、軍事和航天,還有人體特異功能的研究。他們試圖在民間找到一個具有特殊感知能力的人,然後讓他潛入對方內部進行軍事刺探。

為此美國還專門提出了一個名為「星門」的計劃,據了解這個計劃是多個高級機密計劃的總稱,而這些計劃中就包括了對人體特異功能的實驗和研究。看到這裡是不是有很多讀者認為這樣的情節有點似曾相識,沒錯,《X戰警》系列、《死侍》系列的美國電影講述的就是變種人擁有特異功能的故事,他們被美國國家部門和機構「招安」後踏上除暴安良的道路。

美國的這項「星門計劃」一直持續到1995年,雖然最終並沒有找到一個真正意義上掌握了特異功能的人,但是參與這項計劃的科學家還是得到了一些寶貴的結論。首先,茫茫人群中確實會存在個別人的感知能力比其他人都要強,這項能力體現在能夠比普通人早3.24秒的時間預知變化,這就是所謂的預判能力。

這就好比兩個人比武,如果其中一個人擁有超強的預知能力,那麼他可以從對手的各方面信息來判斷出他將要出什麼招。那麼這是否說明電影中習武之人能夠躲避子彈的情景是成立的呢?並非如此,因為子彈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類的感知速度,而且這種超前的預知能力並不穩定,時而存在時而消失,因此沒有人能真正掌握這項技能。

回到錢學森研究氣功的問題上,根據學者對他研究氣功的分析,指出氣功的精髓也在於超前的預知能力,但是並沒有說明觸發這種預知能力的條件是什麼。其次,作為科學家,錢學森應該也想要探討另一個問題,即氣功能不能像其它物理現象那樣通過公式、定理去描述。

總而言之,如果把氣功看作是特異功能的一種,那麼它的觸發條件和可探索性還有待研究。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為了對錢學森晚年研究氣功的事大寫特寫,只是想借這個案例來探討科學之外還有什麼東西?人類未來是否能夠觸碰到科學的邊界,然後跨越這道邊界去探索科學之外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錢學森,晚年為啥都在鑽研虛無之物,另一個世界存在嗎
    玄學指的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時期;而神學源自於宗教,最先是被異教徒所採用,後來又被基督信徒轉借過來,用以對神之研究方面,即「基督的神性」。 不過牛頓的父母都是基督教徒,而且家中有兩個親戚都是神父,因此牛頓晚年時研究神學並不奇怪,但因為牛頓在科學領域有著很大的影響,他研究神學在外人看來就顯得特別了。
  • 為何牛頓和錢學森晚年都去研究神學?超自然現象真的存在嗎?
    艾薩克-牛頓,1643年1月出生於英國,該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在全世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他提出的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使之成為了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出版的《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更是對後世東西方科學家的科學思想帶來了極大影響。
  • 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去研究神學,是真的嗎?這裡告訴你真正答案
    牛頓和愛因斯坦被譽為人類最偉大的兩位科學家牛頓和愛因斯坦之所以被傳聞晚年研究神學,是因為坊間存在他們研究神學的「證據」。關於牛頓有3個典故,一些人總是把這3個典故拿出來去證明牛頓是一位信奉者。就是這三個典故產生了牛頓信奉神學、研究神學的傳聞。同牛頓一樣,愛因斯坦也有一些關於他研究神學的典故,比如愛因斯坦晚年燒掉了手稿、愛因斯坦說「上帝不擲篩子」、「科學盡頭就是神學」、愛因斯坦杯子與宇宙故事等,種種跡象表明,牛頓和愛因斯坦可能真的像坊間傳聞那樣,晚年在研究神學,事實果真如此嗎?
  • 愛因斯坦和牛頓都在晚年研究神學?這是真正的答案
    由牛頓創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揭示了宏觀世界的運動定律,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開闢了一個新的大門。因為牛頓和愛因斯坦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所以這兩個科學家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被稱為「科學雙雄」。然而,這兩個著名的科學巨人據說是世界在他們晚年,他們研究的是科學的反面,神學。怎麼了?
  •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世間真的有「神」嗎?牛頓也曾給出解釋!
    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世間真的有「神」嗎?牛頓也曾給出解釋!在我國古代,人類由於對很多事物不夠了解,無法合理解釋,於是便有了「神學」。他們認為那些人類沒有辦法解釋的事情都是由神創造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事情上都有了科學的解釋,然而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的國家,是有宗教信仰的,他們認為世界上真的有神存在。愛因斯坦和牛頓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最為著名的兩個科學家。他們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傑出的貢獻,牛頓創造了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大定律,打開了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他的萬有引力定律更是為以後的科學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直到現在他的很多理論都在航天事業中有所運用。
  • 神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給出答案,你們相信嗎?
    文/仗劍走天涯神真的存在嗎?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給出答案,你們相信嗎?古代時候很多的人都是會相信神是真實存在的,而關於這一點其實從中國的古代神話,或者是西方的一些神話著作中都能夠明顯地感知到。但很顯然,如今的我們都知道,神不可能是會存在的。
  • 牛頓和愛因斯坦究竟發現什麼秘密,為何他們晚年都去研究神學?
    工業革命開啟了現代文明在這些繁星當中,有兩顆科學巨星格外耀眼,一顆科學巨星是牛頓,另一顆科學巨星是愛因斯坦,牛頓和愛因斯坦堪稱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創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三大定律為人類認識宏觀世界運行規律打下基礎,而愛因斯坦創立的相對論則為人類認識微觀世界規律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而我們整個世界都是由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組成的,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牛頓和愛因斯坦兩位科學家讓我們認識了整個世界的本質
  • 科學的背後隱藏了什麼,為何牛頓愛因斯坦,晚年研究神學?
    相信許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乍一聽這句話好像確實挺有道理的,因為這世界上有許多問題是科學解釋不了的,但是這些科學解釋不了的問題神學卻能輕而易舉地解釋。更何況有傳言稱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也拋去了科學的唯物主義觀,變成了唯心主義者,甚至還去研究起了虛無縹緲的神學。
  • 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晚年去研究神學是真的嗎?這裡告訴你答案
    牛頓和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科學家,他們並稱為「科學雙雄」,雖然這兩位科學家都非常偉大,但是他們卻代表著不同的科學領域,牛頓創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和牛頓三大定律為人類打開認識宏觀世界的大門,特別是萬有引力定律成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科學基礎理論,至今在人類的航天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而愛因斯坦恰恰相反
  • 愛因斯坦和牛頓他們在晚年的時候都在研究神學
    很多人都相信命運與唯心主義或者是神學有很大的關係,但是雖然現在的科學非常的發達,我們人類就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除了要面對一些疾病的困擾之外,而且也要面對地球上可能發生的大型的自然災害,這也會使得很多的生命流逝,而我們人類最恐懼的就是那些來自於數外天體的襲擊。
  • 愛因斯坦和牛頓為何都信奉神學?這些故事告訴你答案
    眾所周知,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是物理界的大人物。成就顯赫,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與其相媲美的人物。他們的理論影響至今!愛因斯坦他創立了相對論、提出了光電效應、建立了質能方程式、宇宙常數等等。而牛頓提出了著名的三大運動定律(牛頓三定律)、萬有引力定律、他與萊布尼茨共同發明了微積分學、光的色散原理等。
  • 不然牛頓、愛因斯坦在晚年時,為何都痴迷神學
    這是一個建立在公式、理論、現實交錯的複雜的世界。常人很難窺探到科學的大門,哪怕是世界上的很多位偉大的科學家,也不敢說自己懂科學,科學定論是值得後人一次又一次推敲的,一旦定論被打破,一切都 要推翻重新再來。如今人類的文明科技都在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發展的,每一位科學家都值得尊重的。
  • 牛頓研究鍊金術,愛因斯坦信奉上帝,他們研究神學的目的是什麼?
    為了破解這些疑問,我們開始了對世界的研究,科學這門學科就這樣出現了。古代的人們不相信科學,總是喜歡把事情和神明之類的存在扯上關係。到了近代,科學的雛形才出現在了西方,西方的科學家確實佔據了大部分。而且具有重大意義的科學理論,大多都是西方科學家提出的。
  • 愛因斯坦晚年為何信奉神學?上帝存在與自然科學是不是無法共存的
    愛因斯坦是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著作《相對論》影響了後來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哪怕是再過100年,甚至是1000年,都沒有人能夠否定愛因斯坦在科學方面做出的貢獻,但許多人或許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科學研究的大科學家到晚年卻十分信奉神學,並且認為科學最後的一切都是指向神明?
  •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晚年都轉去研究神學?
    為什麼牛頓、愛因斯坦晚年都轉去研究神學?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物理學的進步,作為物理學界的兩大巨頭,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兩人帶領了人類走向新的時代,對人類科學的進步是居功至偉的。而當兩位科學研究發展到極致的時候,甚至科學已經推翻宗教神學的時候,他們二人也曾經研究過神學。為什麼呢?
  • 英國天才叫牛頓,德國叫愛因斯坦:中國改變世界的天才叫什麼?
    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上,總是有那麼一群超乎常人的天才的出現,他們用自己超強的學識和努力加快了人類的進步,每一個國家都會有這樣的天才出現。只要一個國家出現這樣的天才,無疑這個國家都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世界各國都有天才,英國有個天才叫牛頓,德國有個叫愛因斯坦,那麼中國的天才代表叫什麼呢?
  • 上帝之力是否存在?牛頓、愛因斯坦等最頂尖物理學家們的終極夢想
    近代以來,牛頓爵士「開天闢地」,將物理學從無限接近於零的水平提升到了一個絕對的高度,只要講起科學,怎麼也無法繞開這位大神。然而很多人都認為,牛頓雖然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卻是宗教的信仰者,甚至於晚年陷入到了上帝之力的幻境中。
  • 為什麼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和牛頓,下半生都去研究神學?
    更不用說站在人類科學頂端的兩位「巨人」愛因斯坦和牛頓了,他們肯定也不會相信神學的。但是令人驚訝的是愛因斯坦和牛頓在晚期都去研究神學了。這是為什麼呢?自人類文明起源以來,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東亞、東南亞中南半島的很多國家都信仰佛教,如中國、韓國、日本、越南、泰國等。
  • 世界天才科學家:德國有愛因斯坦,英國有牛頓,那中國的是誰
    大家都知道牛頓,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可以說世界上舉世無雙的天才。出生於英國的牛頓,曾畢業於眾多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劍橋大學,也是世界頂尖高等學府。牛頓的每一個作品都堪稱經典,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等等。牛頓也被世人稱之為物理學之父。
  • 闢謠:很多科學家晚年都會信仰宗教?愛因斯坦和牛頓晚年都信神?
    如果要追溯到牛頓的時代,那麼不單是很多著名的科學家晚年都有宗教信仰,而是很多科學家終生都有信仰。比如他們都認為哥白尼和伽利略都由於科學研究而受到教廷的迫害,所以他們理所當然都是相信科學不相信上帝的。但實際上他倆都是虔誠的信徒,甚至那個被燒死的所謂科學殉道者布魯諾,實際上也是宗教徒,他只是弄了一個奇怪的教派被判為了異端,被異端裁判所判了火刑。有研究分析認為布魯諾並非因宣傳日心說被燒的,而是因宣傳他的奇怪教派被燒的,只不過剛好日心說被用來支持他的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