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科院朱寶利教授:益生菌市場標準亟待確立

2020-12-17 健康界

文丨張楠

貝殼社專訪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主任朱寶利研究員,了解微生物領域的前沿熱點和產業現狀。

朱寶利研究員

微生物影響癌症免疫治療

近日,一項微生物領域最新科研成果驚動業界,引發極大關注。Science雜誌同天發表兩篇重磅論文,證實腸道微生物能影響PD-1免疫療法療效,該成果為癌症免疫療法提供新方向。據悉該聯合療法也望在6~8個月內進行臨床驗證。

其實,該領域研究從2013年開始起步,當時研究人體腸道微生物對化療的影響,發現擬桿菌和乳酸菌對化療的確有作用;2015年在試驗小鼠上進行腸道微生物對癌症免疫抑制劑的作用,發現雙歧桿菌可以提高癌症的治療效果。最終成果發表在Science上,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決定了以檢查點抑制劑(CTLA-4、PD-L1)為代表的癌症免疫療法的有效性,成為首個將免疫療法與腸道細菌聯繫起來的研究。

時隔兩年,2017年11月又曝出激動人心的成果,研究人員在接受PD-1抑制劑治療的患者身上進行大規模分析,證明腸道微生物在免疫治療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國外專家評論,該發現非常有趣,但還只是「第一步」,仍需要大量的後續研究。

由此可見,該領域研究僅是開端,後期仍有無限的發展空間。朱寶利教授認為,腸道微生物理論上會影響免疫系統,因為益生菌會經常刺激人體活動時的免疫狀態,一旦免疫抑制劑發揮作用,免疫T細胞就會行動,捕獲癌細胞。

但目前只能推測益生菌會激活TH17、Th10等免疫T細胞,T細胞會進一步攻擊癌腫瘤細胞。至於具體機制人們不知道也不確定,一切僅停留於現象層面。

「實際上,人體免疫和微生物間的關係並不簡單,因為T細胞、B細胞受體和人類白細胞抗原HLA都可能與微生物發生反應,它們的關係網絡非常複雜。」他解釋,現在想通過測定一個人免疫系統的基因,知曉與其互作的微生物是絕對做不到的。

不僅如此,康奈爾大學曾發表論文,表明人體基因對腸道裡存在哪些細菌具有決定性作用,即後天很難輕易改變菌群。2016年年底,還有文章聲稱基因突變與腸道微生物有關,但目前很多結果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從應用層面來看,儘管研究結果並非100%肯定,但製藥企業已根據部分結果開發不少藥物或益生菌製劑,但隨著臨床患者不斷增加,新問題不斷產生,就需要及時調整或改進。比如2004年,美國緊急叫停了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益生菌減肥藥。

原因在於,不論動物或人體實驗,一項臨床研究周期3~5年,幾年時間相比人類壽命實屬短暫,即使實驗成功,也難保今後萬無一失。「對生物製藥不能要求太高,如果一味追求完美,可能永遠也研製不出來」朱寶利教授總結。

其實,在化療、免疫抑制劑和放射治療方面,癌症療效都受微生物影響。主要源於細菌對自身免疫系統的激發狀態不同,有些益生菌能讓T細胞數量升高,對癌症抑制作用就強。但腸道微生物治療總歸是輔助治療,至今沒有完全主導治療的案例。

微生物輔助治療的創新代表是Evelo Biosciences。今年7月獲得5000萬美元B輪融資。Evelo生產微生物單一菌株,能選擇性地靶向針對人體腸道細胞,促使特定的免疫通道啟動,調節炎症,神經變性及癌症。目前關注皮癬,類風溼關節炎和食物過敏等疾病,計劃2018年開展更多產品的人體實驗。

三大研究課題,兩大臨床方向朱寶利教授主要關注三大方向,第一是微生物基因組學,包括從基因角度研究微生物進化,細菌耐藥性及微生物毒粒基因的感染能力;第二是人體微生物組研究,集中於慢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帕金森、肥胖症、結直腸癌、老年痴呆症與腸道微生物間的關係;第三是人體免疫微生物組,測序分析人體免疫組基因。

他表示,現在提倡「頂天立地」「頂天」是做科研、「立地」是轉化產品。為此研究所也與企業建立合作,搭建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平臺,為客戶提供科研與技術轉化服務。另外,憑藉微生物菌種資源,尤其是益生菌菌種資源,為客戶提供微生物的分離、培養和鑑定及研發新型益生菌技術。比如研發出產丁酸的新菌種,這在之前就不屬於益生菌。

臨床上聚焦兩大研究方向,一是基於香港中文大學終身教授於君的研究成果,測定體內益生菌診斷結直腸癌。「我們想將診斷提前,在微生物較低豐度的情況下也能及早診斷。」同時,微生物診斷還需與腸胃鏡、病理切片手段疊加,綜合分析才可靠。

第二大焦點是肥胖症的微生物療法。據悉,導致肥胖的因素有飲食、基因還有關聯微生物。「進食過多後,有的不好的細菌會在腸道內引發慢性炎症導致肥胖,還有的細菌能降解纖維素轉化為糖,也容易引發肥胖。」朱寶利教授解釋。

朱寶利教授介紹,雖然世界範圍內,眾多國家都開展了國家級微生物組領域發展的相關計劃,包括歐盟「人類腸道宏基因組計劃」(MetaHIT)、美國 「人體微生物組計劃」(HMP)等,但中國至今尚未正式啟動國家級計劃。

由華大基因牽頭,銳翌生物等單位聯合成立的微生物組創新創業者協會是行業內首家企業聯盟,朱寶利教授也是協會會員。今年10月30日,在第十二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上,協會倡議發起中國腸道宏基因組計劃,該計劃第一期將開展與腸道菌群相關的百種疾病的宏基因組關聯研究,每個疾病(隊列)包含一千例樣本,完成至少1Pb宏基因組數據產出,這將有力推動微生物產業發展。

益生菌最富產業化前景朱寶利教授認為,微生物領域最富產業化前景的是益生菌方向。眾所周知,益生菌成為跨越食品科學、微生物學、醫學、營養學、免疫學和腸道健康科學等多領域的研究熱點。數據顯示,國內益生菌市場發展前景看好,2020年市場規模將近850億元。

尤其是新益生菌品種研發更是重點領域。「微生物具有個體化差異,一種菌只適用10%~20%人群,不能覆蓋所有人群,所以需要持續研究與開發新菌種。」所以,目前僅通過微生物作健康預防與疾病預警的應用尚未成熟,假以時日一定能顯現巨大價值。

另一方面,雖然產業發展速度激增,研究日漸深入,但產業規範化與標準化程度遠不達標。首先,益生菌和微生物菌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可以隨便吃,後者屬於治療藥物,不能隨意服用。但目前益生菌行業魚龍混雜,部分廠家過度誇大益生菌的功能。

實際上,益生菌中到底何種成分發揮良性作用的機制並不知道。保健品行業門檻低,不用在人體上做嚴格實驗,只要在小鼠內做安全實驗或生化效果達到生化指標,就可以添加到保健品中。

為此,朱寶利教授牽頭成立微生物組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力爭與業界專家達成共識,討論並率先制定行業標準,「這也是今後一年的工作重點」。

談及目前最為活躍的微生物細分領域,他認為一是利用微生物輔助免疫治療對抗癌症。前提是研究人體微生物組與健康關係,搞清微生物和宿主的相互作用;第二大方向是菌群之間的相互作用。研究腸道中有共生依賴關係的菌群,對於理解腸道細菌平衡態、人體健康都有重要意義。

第三個方向是環境微生物。比如探究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飲食習慣的人群體內微生物的差異等。「這需要大規模樣本,時間跨度大,實驗難度高,應該是未來研究的遠景目標。」

在資本市場,投資人最關注的微生物研究有糞菌移植、菌群檢測還有菌腦腸軸等熱門領域。腸道微生物與人類情緒存在隱秘關係,包括腸易激症候群、抑鬱症、自閉症、慢性疲勞等神經心理疾病都會受到微生物影響。

「但微生物僅能起到緩解情緒、延緩疾病發展的作用,不具有治療效果。」朱寶利教授認為,微生物領域的主要落腳點還是蓬勃發展的益生菌產業。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金鋒教授專訪:益生菌或可代替抗生素
    中科院研究員金鋒教授專訪   益生菌可以代替抗生素嗎?   10多年過去了,沒能大面積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很多人不理解這一點,他們說,我們也在使用益生菌,並沒有你說的這個功能!這是因為他們自己沒有做真正的研究,沒有自己篩選細菌,沒有了解不同的細菌具有不同的功能。也是為此,益生菌這個市場就一直在plus-minus中鬥法。
  • 中國益生菌市場潛力大 產品良莠不齊亟待規範
    中國益生菌市場潛力大 產品良莠不齊亟待規範 2017-09-20業內人士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益生菌市場容量約300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未來五年年均增長15%以上。  據了解,益生菌產品在中國市場已有25年的歷史,目前,呈現出產業多元化發展。就全球益生菌市場來看,2014年市場規模達170億美元;2016年市場規模達246億美元,其中中國約45億美元,約為於中國乳品加工總值3500億元人民幣的10%左右。
  • 中國營養學會第四屆全國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大會在廣州圓滿落幕
    會議由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副主任委員/秘書長向雪松主持,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智發朝主任、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長凌文華教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鄧少偉處長先後致辭。隨後,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任委員楊瑞馥教授介紹了分會近年在專家共識、科學共識方面的工作進展,同時對會議協辦方、各支持單位及與會代表表示感謝。
  • 聚焦行業未來發展,益生菌、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國際研討會召開
    近日,由江南大學和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二屆益生菌、腸道微生物與人體健康國際研討會在無錫召開。開幕式由大會組委會主席、江南大學副校長陳衛教授主持,江南大學副校長吳正國和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總監胡彩平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 益生君榮獲「益生菌消費十大影響力品牌」,助力營養健康產業發展
    作為一款成人益生菌補充劑品牌,益生君憑藉精準、敏銳、獨特的市場嗅覺,填補了市場空白,為我國成人益生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榮獲2019「益生菌消費十大影響力品牌」稱號。 在2019 第十屆 FNSC 益生菌產業發展論壇暨益生菌發展十年慶典上,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李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主任朱寶利,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灣陽明大學微生物體中心執行長蔡英傑等人,紛紛對當下益生菌產業發展發表了意見。
  • 胎毛筆市場亟待行業標準體系出臺
    胎毛筆市場亟待行業標準體系出臺2012-06-28 15:26:10出處:PCbaby作者:佚名但目前的胎毛筆市場參差不齊,不僅價格千差萬別,從幾十元到近萬元不等,且一般都由商家外包給外地廠家加工,缺乏質量監督體系。不少賣家聲稱自己代理的毛筆筆桿採用的是老紅木、花梨木、紫檀和瑪瑙等名貴材料,卻不斷有假冒偽劣產品被媒體報導,已經嚴重影響到行業發展。一些正規廠家開始思考,呼籲市場的規範性,指出產品生命力必須基於一定的行業規範和質量標準體系。
  • 益生君榮獲「益生菌消費十大影響力品牌」 助力營養健康產業發展
    作為一款成人益生菌補充劑品牌,益生君憑藉精準、敏銳、獨特的市場嗅覺,填補了市場空白,為我國成人益生菌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榮獲2019「益生菌消費十大影響力品牌」稱號。在2019第十屆 FNSC益生菌產業發展論壇暨益生菌發展十年慶典上,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李萍、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環境微生物基因組主任朱寶利,日本東京大學農學博士、臺灣陽明大學微生物體中心執行長蔡英傑等人,紛紛對當下益生菌產業發展發表了意見。
  • 人民網∣臨床驗證是選擇益生菌的「金」標準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教授在大會中做了《膳食營養素與益生菌的淵源》的報告:從營養科學的理論核心、腸道菌群與人類共生共存、腸道菌群隨著飲食結構的關係等方面,對膳食營養素與益生菌的淵源進行了回顧總結,同時呼籲科研機構能夠與主管部門、企業、媒體等共同努力,促進益生菌益生元的研究投入,推動健康產業發展。針對日前媒體對益生菌益生元的不良炒作,與會的專家們分別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選擇益生菌的「金」標準 中國營養學會全國第二屆益生菌益生元...
    10月29至30日,中國營養學會全國第二屆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大會暨分會成立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本次的會議的主題為「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促進」。會議由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辦,浙江省營養學會、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寧波大學、浙江工商大學、寧波市營養學會協辦。
  • 臨床驗證是選擇益生菌的「金」標準
    摘要:10月29日,中國營養學會全國第二屆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大會暨分會成立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主題為「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促進」。會議由中國營養學會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分會主辦,來自浙江省營養學會、浙江省農業科學院等的400多位嘉賓參與此次會議……
  • 益生菌千億市場引巨頭搶食 本地益生菌飲品企業外拓市場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腸道健康的日益關注以及益生菌的概念普及,益生菌市場不斷擴大。南方日報記者從日前召開的2017年(第四屆)益生菌國際高峰論壇上獲悉,益生菌產業已達千億規模,其中,益生菌飲品市場規模近500億元。
  • 貝喜來兒童益生菌正式亮相中國市場
    眾多貝喜來益生菌意向客戶、國內主流媒體記者也來到現場,共同見證貝喜來益生菌在中國市場的首次亮相。隨著全面二孩政策開放,國內新生兒出生率提高,推動兒童健康需求快速增長。兒童健康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此,戴耀華教授表示,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扶持兒童健康產業發展。益生菌能幫助兒童調整腸道菌群結構,增強兒童免疫力,保障兒童健康。
  • 專訪董事長王貴華:暢樂健活性益生菌飲品圓你一個健康夢
    原標題:專訪董事長王貴華:暢樂健活性益生菌飲品圓你一個健康夢於1965年出生於梅縣區松源鎮的王貴華,歷經3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打拼,王貴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從做雜工到成為國有企業負責人,從搞銷售到引領科 原標題:專訪董事長王貴華:暢樂健活性益生菌飲品圓你一個健康夢於1965年出生於梅縣區松源鎮的王貴華,歷經30多年的艱苦創業和打拼,王貴華一步一個腳印,走到了今天。
  • 陳衛談益生菌產業:應避免盲目追捧 建議行業標準細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0月28日訊 在今日舉辦的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七屆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教授表示,益生菌產業持續升溫,但應該避免過熱。益生菌產品市場亟需監管,建議制定更加細化的行業標準,來遏止市場亂象。  陳衛在主旨演講中表示,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對於人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聚焦寵物健康: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成寵物營養產品新趨勢
    與會專家指出,從美國等畜牧業發達國家經驗及畜牧科技發展國際前沿來看,動物飼料益生菌(或稱飼用微生物)無疑是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的重要替代品之一,以益生菌產業為核心的動物營養,尤其寵物營養將迎來行業春天。鄭美大說,美大控股深耕動物營養相關產業十多年,擁有全球頂級的益生菌技術與產品,將結合自身優勢資源,在江蘇省、南京市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同李德發院士團隊、南京國家農創園一起快速推進研究院項目的落地,努力發揮國家級平臺優勢,把專業委員會打造成行業的創新共享平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大力發展科技研究、產品創新、人才培養、創業孵化、供應鏈整合等方向,使其成為行業的孵化器,為我國寵物行業的發展培養、
  • 2017年全球益生菌市場360億美元 專家:效用有科學基礎
    原標題:2017年全球益生菌市場360億美元 專家:效用有科學基礎 臨床驗證是選擇益生菌的「金」標準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31日訊 10月29至30日,中國營養學會全國第二屆益生菌益生元科學大會暨分會成立大會在浙江寧波召開,本次的會議的主題為「益生菌益生元與健康促進」。
  • 嬰幼兒最適合哪些益生菌?兒童益生菌哪個牌子好?
    談到益生菌與嬰幼兒的關係,中國臨床免疫學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免疫科主任陳同辛教授在接受記者專訪時的態度非常明確。  他表示,目前,雖然中國兒童整體生長發育已接近世界領先水平,但嬰幼兒的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下降引發的各種免疫相關性疾病,如感染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和風溼性疾病的發病率卻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如何正確選購和使用益生菌也非常關鍵。
  • 攜手比利時知名藥企 康芝藥業進軍兒童益生菌市場
    世界衛生組織兒童衛生合作中心主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主任委員、首都兒研所教授戴耀華,新華醫院兒科博士黃麗素,康芝藥業執行總裁朱學慶、董事副總裁洪麗萍、首席科學家辜列等高管,愛護公司總經理鄒文生,及比利時Vesale製藥公司CEO Jehan Lienart,歐洲益生菌科學聯盟主席等嘉賓,與眾多貝喜來益生菌意向客戶來到現場,共同見證貝喜來益生菌在中國市場的首次亮相。
  • 專訪中科院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Jan-Christer Janson 教授:我非常...
    在向生物谷記者陳述此次獲獎心得時,Jan-Christer Janson教授表達了對中科院和合作夥伴的深沉感謝,並多次提及了其與馬光輝教授和蘇志國教授的長期合作關係。 Janson教授自1994年便與蘇志國教授結識,此後開啟了長達20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