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22:03:45 來源:我蘇網
「我們是南方的兵,身上只穿著單薄的棉衣,再加上沒有在寒冷地方作戰的經驗,身體素質差一點的過夜時就凍死了。」抗美援朝老兵,今年已92歲高齡的...
「我們是南方的兵,身上只穿著單薄的棉衣,再加上沒有在寒冷地方作戰的經驗,身體素質差一點的過夜時就凍死了。」抗美援朝老兵,今年已92歲高齡的周漢寶近日回憶道。
1950年11月,在零下40度的長津湖周邊,數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潛伏在北風呼嘯的雪原,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就是著名的長津湖戰役。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長津湖那段充滿冰與血的歲月,周漢寶就是一位親歷者。
周漢寶與妻子
寒夜翻山嶺 身上衣正單
入朝作戰前,周漢寶已是位南徵北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他15歲參軍,曾參加過抗日戰爭中的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1950年,朝鮮半島烽火突燃,周漢寶所在的第九兵團志願軍收到中央軍委急電火速入朝。對奔赴戰場的細節,周漢寶記憶猶新。「路過江界,就能看到飛機炸過的房子還在燃燒,氣氛一下子不同了。」他向記者描述,「聞到火藥味的那一刻我就明白,到戰場了。」
周漢寶(前排右一)與戰友
11月15日,第九兵團從長津湖地區進入朝鮮最寒冷的狼林山脈,當時最低氣溫達到零下40度。為抓住戰機,此次行軍十分倉促,後勤補給嚴重不足。戰士身上還是南方的薄棉衣,腳穿單膠鞋,不少人手腳被嚴重凍傷。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第九兵團迎著寒風,忍受著飢餓與疲勞,晝伏夜行奔襲在齊腰深的大雪中,於11月27日悄無聲息地抵達預伏位置,成功將敵軍分截成5段,佔據有利態勢。「敵人從柳潭裡、新興裡向南逃跑,我們根據指示先穿插迂迴包抄,再分割圍殲,這是我們的拿手好戲。」
鏖戰長津湖 冰血譜戰歌
長津湖之戰歷時近一個月,期間戰士面對的不僅是朝鮮的酷寒,還有裝備精良的對手。行軍途中,常常天上飛機轟炸,地下還有大炮跟坦克圍追堵截,志願軍只能用「土辦法」隱蔽。「被子和棉衣的裡子是白的,我們就反過來披在身上,白天一動也不動。」但到了晚上就是志願軍的主場。「敵人看我們比較窮,武器也不好,就有點麻痺。晚上我們趁他們睡覺時,以戰鬥小組的形式反攻上去,因為敵人從睡袋裡爬出來要時間,就給我們佔了先機。」
期間,周漢寶也失去了無數親密戰友。最令周漢寶心痛的是老鄉、戰鬥英雄楊根思的犧牲。「我當時正和偵查參謀在看地形,師政委電話傳來指令『你們要守好陣,為楊根思報仇!』聽到這句話,當過兵的都能夠意識到事情不妙,當時我心裡就不是個滋味。後來我才知道他是抱著炸藥包和敵人同歸於盡,一點衣服碎片都沒有留下。這麼一個英雄,這麼一個好戰友,一下子就沒了。」說到此處,周漢寶的眼裡有了淚光。
後在黃草嶺狙擊戰中,時任通訊連騎兵排一班班長的周漢寶帶領通訊班執行傳令任務,途中遭到空襲轟炸受傷。在沒有任何急救工具的情況下,周漢寶撕破上衣,用木板簡單包紮一下繼續趕往營隊。「距離營地還有100多裡路,中間要經過兩座山,我們邊防空邊趕路,不吃不喝整整走了一天一夜才到。」當時,周漢寶的傷口還在不斷流血,幾乎靠隊友拖著他前行。
捐款助抗疫 奉獻表初心
如今的周漢寶,生活平淡而安逸,閒暇時光就澆澆花、練練太極拳。但周老還是閒不下來,發揮餘熱,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一直是他的心願。常州白雲新村社區黨委書記許凌告訴記者,周漢寶退休之後,就自願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成為社區未成年人教育的主力軍。「每個寒暑假,周老都會給小朋友們講講過去的作戰經歷和英雄事跡,這些都是他的親身經歷,所以他講得比我們的講解員都好。」
記者注意到,周漢寶的書桌上墊著一張捐款收據,上面記錄今年疫情期間,他捐款五千元用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提到此事,周漢寶卻顯得有些遺憾。原來他本想親自上陣做些志願工作,可無奈年事已高,心力不足,只好拿出平日的積蓄助力抗疫。「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能做到的一定要做到,這樣我才會感到心安理得。」周漢寶表示。
責任編輯:李志慧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