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最悲壯的戰役:零下四十多度的長津湖,竟打出三個冰雕連

2020-12-14 騰訊網

1950年11月27日深夜,朝鮮戰場上,隨著一聲軍號吹響,志願軍奮不顧身撲向美軍中最有戰鬥力的精銳部隊,隨之一場驚天動地的戰役打響!

長津湖戰役,一場生與死的較量,一場冰與火的堅持。

01~

1950年9月15日,朝鮮戰場發生突變,在美軍總指揮麥克阿瑟的策劃下,美國第10軍出其不意成功登陸仁川。隨後,在多國部隊南北夾擊之下,孤立無援的朝鮮人民軍主力遭到殲滅性打擊。

在多國部隊攻佔漢城以後,眼見韓戰結束在望,可是多國部隊並未停止步伐反而繼續向北挺進,越過三八線,意圖在聖誕節之前重新統一全朝鮮。隨著平壤被佔領,朝鮮人民軍基本上被消滅殆盡,而後,聯合國軍依然為所欲為,甚至對我國邊境地區進行了轟炸,這直接觸犯了我國的底線,我國隨後派出志願軍浩浩蕩蕩跨過鴨綠江。

10月24日,從東線進入朝鮮的志願軍第42軍進入了黃草嶺、赴戰嶺地區,其目的就是阻止多國部隊東線的推進。隨後,敵我雙方在黃草嶺發生戰鬥,持續了將近兩周,在11月6日,志願軍42軍放棄黃草嶺一線的阻擊陣地,奉命向北撤退,此意圖就是將聯合國軍誘至長津湖。而後,聯合國軍也隨之進入長津湖地區。

在志願軍42軍從黃草嶺撤出之後,從我國境內趕來的志願軍9兵團接替了東線的防務。

志願軍9兵團隸屬於華東野戰軍,更是華野精銳,下轄20軍、27軍、26軍三個軍,再加30軍的89、88師,以及32軍的94師,總兵力達到12個師,約15萬人,陸續開往朝鮮。

從11月初開始,20軍、27軍各部均隱蔽開進,進入長津湖地區,到了11月26日,志願軍已經在長津湖布置完畢,就等著聯合國軍進入長津湖地區。

在11月27日,由宋時輪、陶勇指揮九兵團20軍、27軍將近十萬將士,在冰天雪地直接與聯合國軍最精銳部隊開戰。

02~

這支本是華野精銳的第9兵團早就歷經戰火洗禮,在解放戰爭戰場上,第9兵團憑藉其頑強作風立下赫赫戰功,在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中屢建奇功。而到了朝鮮戰場上,第9兵團依然戰鬥力極強,雖然我軍裝備遠不及聯合國軍的先進齊全,但是面對前來挑釁的聯合國軍,第9兵團都是卯足了勁兒,要讓聯合國軍見識一下我軍的厲害。

可是,戰場情況突發意外,卻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1950年冬天卻是50年不遇的寒冬,在我軍埋伏在長津湖地區之時,寒流襲來,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對於我軍的考驗無異於巨大。因為戰情緊急,來自氣候溫和的華東地區的第9兵團還來不及更換冬裝,只是身著單薄棉衣就匆忙進入朝鮮戰場,而他們又馬上進入朝鮮的東北部山區,冒著風雪和嚴寒向長津湖挺進集結。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志願軍戰士手被凍上,凍瘡裂開後流的血又被凍住,戰士們的臉上不是雪霜,而是已經凝固的冰,也正是禦寒裝備的不齊全,直接導致很多戰士被凍傷,這也引發嚴重的非戰鬥減員。

志願軍老戰士劉伯清回憶說:「(朝鮮戰場)冷到什麼程度呀,講了你都不敢信,一些戰士的耳朵被凍得硬邦邦的,一碰整個就掉了,一點都沒的知覺嘍!」

第9兵團的戰士都是視死如歸的勇士,他們忍著餓挨著凍,卻用鋼鐵一般的意志與敵人作戰。即便是承受嚴寒,志願軍戰士依然對敵人展開殊死較量。

1950年11月底到12月,持續了17天,長津湖戰役終於結束,這場處於極端氣候之下的戰役其慘烈程度堪比人類戰爭史上的任何一場戰役。

03~

朝鮮戰場上的嚴寒對於這群來自江南的將士來說,傷害真是極其嚴重的。但是,為了取得勝利,參戰的官兵們沒有任何怨言,這是我軍的軍事素養。

在朝鮮,他們穿著單衣跳進了齊腰深的雪中,在滴水成冰的嚴寒中行軍,這是常有的事情,軍令如山之下,他們真是用生命去捍衛志願軍的尊嚴。只是在這些特殊環境下的行軍過程中,不斷出現戰士凍傷凍殘而失去戰鬥力的情況。

為了阻擊敵人,必須要提前埋伏好,為了不暴露目標,衣著單薄的志願軍不能生火,更吃不到熱飯,在零下四十度度的嚴寒之下,他們還完全不能活動。為了保證勝利,往往一埋伏就是幾天幾夜。這種惡劣環境下,簡直是人類無法承受的,但是志願軍仿佛都是鐵打的,他們堅定去執行命令,義無反顧毫不畏懼的去挑戰嚴寒。

在長津湖戰役中,因為極度嚴寒的天氣,導致整整三個連的將士在伏擊過程中因為不能活動和生火,直接被凍成了冰雕,這一壯舉成為一座精神豐碑被永遠載入我國軍史!

即便是凍死,也死在戰壕裡,只要衝鋒號沒有吹起,我們的將士就會趴在冰天雪地裡一動不動,這是軍隊的紀律,也是崇高的使命。

04~

在長津湖戰役中,在極度嚴寒的天氣下被凍死的戰士讓人震撼,他們用性命守衛著自己的陣地,他們心裡也曾想過衝鋒去殺敵,但是他們用自己強烈的意志戰勝了生理上的極限,他們雖然離世,但是卻成為我軍高高矗立的一座的豐碑。

這三個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20軍59師177團6連、60師180團2連、27軍80師242團5連,其中6連和2連整建制犧牲,5連因一名生病掉隊的戰士和一名通信員沒有上前線而倖存,其他官兵全部壯烈犧牲。

實際上,冰雕連最開始是由美軍先發現的,在12月2日,志願軍就接到任務提前伏擊,到第三天,天剛亮時美軍發起衝擊,讓他們納悶的是卻沒有遭到絲毫的反擊。隨後,他們小心翼翼靠近,才發現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已經全部被凍成了冰雕:

只見全連125名官兵,俯臥在冰雪覆蓋的陣地上,他們手握鋼槍和手榴彈,保持著準備戰鬥的姿態,仿佛下一秒就要躍然而起。

目睹這異常壯烈的情景,美軍官兵無不震撼,他們也對這群凍成冰雕的戰士肅然起敬。

正是有冰雕連這種超強意志,才有志願軍在長津湖戰役中取得勝利。只是,這場戰役也堪稱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場非常經典的戰役,更是整個韓戰最悲壯的一次戰役。最終這場戰役以聯合國軍第10軍從興南港連夜撤退而結束。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後,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曾專門致電志願軍總部第九兵團:

「九兵團此次東線作戰,在極端困難條件下,完成了巨大的戰略任務。因氣候寒冷、給養缺乏及戰鬥激烈,減員達四萬人之多,中央對此極為懷念」。

據戰後統計,20軍這支數萬人的精銳部隊減員高達40%,其中大部分都是凍傷所致。志願軍第九兵團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凍死1000餘人,凍傷後救治無效致亡者3000餘人,減員總數48156人。

新中國的和平,完全是志願軍戰士們用自己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回望歷史,我們才能明白當下的不容易,只有珍惜今天的和平,才對得起犧牲的先輩們。長津湖戰役,活活打出3個「冰雕連」,他們沒有開出一槍,卻是我們永不可忘的英雄!冰封之下,那是我們的戰士,更是我們的軍魂!

相關焦點

  • 長津湖戰役,零下40多度的艱苦環境,一場戰役凍出三個冰雕連
    查一查溫度也就是個零下五度而已,但是已經感覺不穿羽絨服不行了。因為小編也沒有去哈爾濱體驗過零下40多度是哪種感覺,總覺得已經活不了了。如果說什麼都不幹只在家待著的話,倒是無所謂,但是如果要出去待在戶外還就夠嗆,但是我國抗戰那麼多年,幾乎全國地區都已經被戰火覆蓋,一定有冬天戰鬥的時候,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裡展開的那場長津湖戰役。
  • 是物資匱乏還是運輸受阻,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為何出現「冰雕連」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戰士們身上還穿著華東地區棉衣,入朝行軍第一天就有800人凍傷,戰役結束後,出現了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第9兵團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零下40度雪地裡的偉大堅守
    為粉碎敵人的圖謀,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1月25日發起第二次戰役,位於東線的第九兵團奉命前往長津湖作戰。,但一場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地下了起來,讓整個長津湖地區陷入了皚皚白雪之中。長津湖地區氣溫不斷下降,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長津湖海拔在1300米以上,一般從每年的十月就開始進入冬季,冬季氣溫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最低可以達到零下四十度。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後,囂張的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不但沒有吸取教訓,還叫囂道:「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事。」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這些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隊伍,就是著名的冰雕連。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 9兵團的棉襖只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說起長津湖的志願軍,人們第一時間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個詞:悲壯。他們在缺衣少食、忍飢挨凍、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以極劣勢的裝備,將美軍的旗幟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打得潰逃150多公裡,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9兵團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伏擊美軍的路上,出現了整連成建制的凍死在陣地上的悲劇,他們被後人尊稱為「冰雕連」,更令人痛心的是,9兵團的「冰雕連」不止一個,而是3個。
  • 向冰雕連致敬!125名戰士零下40度堅守陣地,死前一句話讓人落淚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志願軍橫跨鴨綠江來到了朝鮮半島,與美軍展開了殊死較量,直到現在,那些參與過戰爭的美國老兵,提起當年依舊會被一個場景深深震撼。1950年冬天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在逃跑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埋伏,於是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卻發現那裡有很多中國士兵,但無一例外,他們都一動不動,堪稱冰雕連。原來那125名志願軍竟然是被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是夏裝,可當時的氣溫是零下40攝氏度,因此美軍在看到這個場面之後震撼無比。
  • 最冷的夜!長津湖戰役老戰士周全弟:臥雪三日凍掉四肢 仍盼衝鋒殺敵...
    時隔大半個世紀後,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熟悉的歌聲再次唱響,那些出國作戰的英雄:黃繼光、粟振林、孫佔元……以及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無數戰役,都跨過歷史齊齊走來。憶往昔崢嶸,緬國家英雄。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在抗美援朝中,美軍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而我軍大部分只裝備了三八大蓋,即使這樣,我軍還是取得了勝利,這背後的艱辛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像的。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
  • 志願軍老兵痛哭:零下40度,潛伏6晝夜,125名戰士凍成冰雕
    提起最美冰雕連的故事,至今讓人心潮澎湃,70年來,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傳頌著,有人甚至希望能夠將最美冰雕連的故事寫進教材,讓青少年們感受當年先烈們的熱血和精神,最美「冰雕連」的事跡發生在血戰長津湖這場戰爭中,對於這場戰爭很多國人並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戰爭史上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報告志願軍情況,主席得知後獨自一人徘徊很久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1952年10月,第9兵團奉命從朝鮮回國,戰士們都很高興,可宋時輪將軍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車隊行駛到鴨綠江邊的時候,宋將軍叫司機停車,下車後一個人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許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
  • 長津湖戰役背後:志願軍衛生部隊遭遇「鋼鋸嶺」,敵我凍傷凍亡人數...
    他一夜砍材20多棵,全小隊挖了18個防空洞,使第二天接收的160名傷員沒有受到炮火和飛機的襲擊,順利地完成了包紮轉運任務。59師177團6連衛生員路林民。二次戰役中,他在敵炮火下英勇地搶救了12名傷員,6連配合兄弟部隊固守西興裡一帶高地,戰鬥非常激烈,敵人在兩挺重機槍掩護下,妄圖奪我陣地,5班機槍手王祥負傷了。
  • 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這部電影讓人永遠銘記長津湖之戰
    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日子,為了銘記那些為保家護國而壯烈犧牲的先烈,社會各界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著他們,祭奠著他們,影視界也不例外。 國內疫情穩定後,其實很多劇組都早已陸續恢復運轉,但是《長津湖》卻沒有貿然動作,並不是因為害怕疫情,而是為了等天氣轉涼,用最真實的場景來還原一場名留青史的戰役——長津湖戰役,這點足見博納影業的擔當。
  • 想起長津湖的冬天
    戍邊官兵們說,這個冬天穿上這套設計先進、科技含量高、功能實用的被裝,身上心裡都更暖了……然而,70年前的那個冬天,因為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爭,顯得格外的寒冷與悲壯。「最寒冷的冬天」,以此為書名的書籍,美國記者大衛·哈伯斯塔姆寫過,曾任韓國陸軍參謀總長的白善燁寫過,中國的作家也寫過。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經歷過那場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士兵們,他們永遠忘不了那一夜響起的號角,以及十餘天的奔逃突圍,儘管他們全副武裝,擁有著140多輛坦克,900多門火炮,兵力達到了2.5萬人。
  • 冰與血鑄就英雄讚歌 抗美援朝老兵親述長津湖戰役
    冰與血鑄就英雄讚歌 抗美援朝老兵親述長津湖戰役 2020-10-20 22:03:45   來源:我蘇網
  • 向「冰雕連」敬禮:125名志願軍去了哪裡?就是凍死,也不會後退
    向「冰雕連」敬禮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場戰役發生在抗日戰剛結束的時候,中國的人民開始嚮往美好明天的時候,誰知道朝鮮就迎來了新的戰爭呢?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半島之戰,那個時候我國還是很猶豫要不要出兵的,但是美國的的隊伍嚴重的威脅到了我國的領土主權,這場戰役是不打也得打了也就是在這場戰爭當中125位志願軍,他們寧願是被凍死,也不願意撤退,最後變成了冰雕,讓我們向「冰雕連」敬禮。
  • 長津湖戰役老戰士周全弟:臥雪埋伏三晝夜凍掉四肢 仍盼衝鋒殺敵
    抗美援朝老戰士周全弟講述長津湖參戰經歷。  老兵檔案  姓名:周全弟  年齡:86歲  籍貫:四川南部縣  經歷:原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77師231團1營2連戰士,一級傷殘軍人。1950年10月25日,他隨部隊從遼寧丹東夜渡鴨綠江入朝,行軍大半個月後,抵達長白山脈南麓長津湖地區的軍事要衝黃草嶺。
  • 狂嘯「長津湖」:打破美陸戰隊「死不留屍」傳統,其軍長掩面哭泣
    就這樣,1950年11月7日到19號,九兵團三個超編軍還沒來得及裝備上冬季大衣,就已經悄悄渡過鴨綠江了。而等待他們的卻是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戰場,當時正值朝鮮最冷的時期,他們到達長津湖戰線時,當地氣溫已經在零下二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