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津湖戰役,零下40多度的艱苦環境,一場戰役凍出三個冰雕連

2020-12-14 羞澀男愛盤點

這幾天是不是感覺到了冬天的來臨呀?查一查溫度也就是個零下五度而已,但是已經感覺不穿羽絨服不行了。因為小編也沒有去哈爾濱體驗過零下40多度是哪種感覺,總覺得已經活不了了。

如果說什麼都不幹只在家待著的話,倒是無所謂,但是如果要出去待在戶外還就夠嗆,但是我國抗戰那麼多年,幾乎全國地區都已經被戰火覆蓋,一定有冬天戰鬥的時候,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在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裡展開的那場長津湖戰役。

這場戰役是在抗美援朝當中比較有決定性的戰鬥,我國的志願軍從長津湖處包圍了敵人的時候,讓對面的美軍非常詫異,而這場戰爭就從那時候起整整在零下四十多度的天氣裡進行了17天。敵軍除美國之外還有韓國的隊伍,大概加起來有十萬人左右,之前有說長津湖戰役我方用十五萬人和對面的一個師打這是不對的,一開始我方也並沒有投入全部的戰力,所以到交戰中間的時候,兵力比大概就是三比一,所以沒有那麼誇張。

雖然說我們的兵力佔優勢,但是敵人的火力比我們強很多,再加上他們還有空中力量的壓制,搞得我方白天基本上採取不了什麼有效的行動。裝備問題不僅僅體現在這些武器上,還有戰士們身上的棉衣,我們穿的都是非常薄的棉衣,在那種天氣下,根本抵禦不了,所以說我們除了佔個人多一點之外沒有任何的優勢,這場戰打得並不輕鬆。

面對著大自然的阻力,我們的戰士並沒有就此退縮,也並沒有被打倒,仍然選擇了前進,這和不久前我們在自己地盤上打日本人還不一樣,當時我們還不斷失守,而這次卻是在幫別人主動出擊。不過美國軍隊確實不好打,儘管我方一度將對面分割包圍,不過最終還是因為武力相差太大,只搞掉了一個團級戰鬥隊,其他已經被包圍起來的敵人只是受到了重創,並沒有被消滅。

人家有了傷亡,還能通過空中運輸來將傷員帶走,同時還能運來物資補充體力,而我們呢?每個士兵身上帶著幾個土豆仍然能在他們準備突圍的時候,繼續追擊。我方其實有布置狙擊部隊,但是等到敵人來的時候,他們已經被凍死了。因為普通士兵還能通過戰鬥活動手腳,但是狙擊手只能一動不動待在那裡,所以在這場戰役當中,有三個連僅活下兩個人,其他都被凍死,也成為了冰雕連。

在如此寒冷的天氣裡,我們一定要記得這些英雄們。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最悲壯的戰役:零下四十多度的長津湖,竟打出三個冰雕連
    1950年冬天卻是50年不遇的寒冬,在我軍埋伏在長津湖地區之時,寒流襲來,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夜間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這對於我軍的考驗無異於巨大。因為戰情緊急,來自氣候溫和的華東地區的第9兵團還來不及更換冬裝,只是身著單薄棉衣就匆忙進入朝鮮戰場,而他們又馬上進入朝鮮的東北部山區,冒著風雪和嚴寒向長津湖挺進集結。
  • 是物資匱乏還是運輸受阻,長津湖戰役第九兵團為何出現「冰雕連」
    在長津湖戰役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戰士們身上還穿著華東地區棉衣,入朝行軍第一天就有800人凍傷,戰役結束後,出現了我軍歷史上最嚴重的凍傷減員現象,第9兵團凍傷3萬餘人,凍死4000餘人,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 血戰長津湖:「冰雕連」零下40度雪地裡的偉大堅守
    為粉碎敵人的圖謀,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1月25日發起第二次戰役,位於東線的第九兵團奉命前往長津湖作戰。,但一場鵝毛大雪鋪天蓋地地下了起來,讓整個長津湖地區陷入了皚皚白雪之中。長津湖地區氣溫不斷下降,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
  • 打過瓜島戰役、衝繩島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遭遇了恐慌
    經歷過那場戰役的美軍陸戰第一師士兵們,他們永遠忘不了那一夜響起的號角,以及十餘天的奔逃突圍,儘管他們全副武裝,擁有著140多輛坦克,900多門火炮,兵力達到了2.5萬人。
  • 血戰長津湖:志願軍唯一一次殲滅美軍一個團,團旗還在軍事博物館
    這些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隊伍,就是著名的冰雕連。名為冰雕連,但是,在長津湖戰役中被凍成冰雕的志願軍其實並不是一個連,而是三個,這三個連分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59師117團6連,第20軍60師180團2連,第27軍80師242團5連。
  • 志願軍老兵痛哭:零下40度,潛伏6晝夜,125名戰士凍成冰雕
    提起最美冰雕連的故事,至今讓人心潮澎湃,70年來,這群英雄的故事一直在被代代傳頌著,有人甚至希望能夠將最美冰雕連的故事寫進教材,讓青少年們感受當年先烈們的熱血和精神,最美「冰雕連」的事跡發生在血戰長津湖這場戰爭中,對於這場戰爭很多國人並不陌生,就算放到世界戰爭史上也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 向冰雕連致敬!125名戰士零下40度堅守陣地,死前一句話讓人落淚
    1950年冬天長津湖戰役中,美軍在逃跑的時候突然發現遠處有埋伏,於是小心翼翼上前查看,卻發現那裡有很多中國士兵,但無一例外,他們都一動不動,堪稱冰雕連。原來那125名志願軍竟然是被凍住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的身上還是夏裝,可當時的氣溫是零下40攝氏度,因此美軍在看到這個場面之後震撼無比。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凍死4000多人,兩個王牌師打得就剩200人
    70年前的今天,在寒冷的朝鮮北部山區,志願軍中九兵團和美軍進行了一場殊死搏殺,這場戰役就是長津湖戰役。長津湖是朝鮮北部最大的湖泊,位於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於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
  • 9兵團的棉襖只有一斤半棉花,17天裡出現了三個「冰雕連」!
    說起長津湖的志願軍,人們第一時間會在腦海中浮現一個詞:悲壯。他們在缺衣少食、忍飢挨凍、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以極劣勢的裝備,將美軍的旗幟海軍陸戰隊第一師打得潰逃150多公裡,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神話。9兵團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伏擊美軍的路上,出現了整連成建制的凍死在陣地上的悲劇,他們被後人尊稱為「冰雕連」,更令人痛心的是,9兵團的「冰雕連」不止一個,而是3個。
  • 長津湖戰役,宋時輪報告志願軍情況,主席得知後獨自一人徘徊很久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1952年10月,第9兵團奉命從朝鮮回國,戰士們都很高興,可宋時輪將軍怎麼也開心不起來,車隊行駛到鴨綠江邊的時候,宋將軍叫司機停車,下車後一個人向長津湖方向默立許久,然後脫帽彎腰,深深鞠躬。
  • 長津湖戰役老戰士周全弟:臥雪埋伏三晝夜凍掉四肢 仍盼衝鋒殺敵
    老兵檔案  姓名:周全弟  年齡:86歲  籍貫:四川南部縣  經歷:原中國人民志願軍26軍77師231團1營2連戰士,一級傷殘軍人。1950年10月25日,他隨部隊從遼寧丹東夜渡鴨綠江入朝,行軍大半個月後,抵達長白山脈南麓長津湖地區的軍事要衝黃草嶺。
  •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多年以後美國老兵回憶:我很慶幸,我還活著
    此時的朝鮮已經是零下40度的冬天,這一年更是遇到朝鮮50年不遇到寒冬,此時陸戰1師在後勤保障供應充足的條件下,即便如此條件之下,陸戰1師已經出現士兵被凍傷的情況,部分凍傷的士兵未得到及時醫治而不幸身亡,即便如此,軍長阿爾蒙德每天的命令依舊是要求不斷地前進、前進、前進!電報命令如同雪花一樣不斷地發到史密斯的眼前,但師長史密斯始終每天以步步推進的方式保持前進。
  • 長津湖戰役老戰士周全弟:臥雪三日凍掉四肢 仍盼衝鋒殺敵...
    時隔大半個世紀後,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熟悉的歌聲再次唱響,那些出國作戰的英雄:黃繼光、粟振林、孫佔元……以及上甘嶺戰役、長津湖戰役等無數戰役,都跨過歷史齊齊走來。憶往昔崢嶸,緬國家英雄。
  • 長津湖戰役背後:志願軍衛生部隊遭遇「鋼鋸嶺」,敵我凍傷凍亡人數...
    二次戰役期間,我志願軍某部官兵在冰天雪地中宿營(照片由志願軍老兵、原27軍《勝利報》社社長曲中一提供)第二次戰役中,20軍協同27軍殲美陸戰第1師主力,(1950年)11月27日第二次戰役在長津湖、下碣隅裡一帶山區發起。
  • 狂嘯「長津湖」:打破美陸戰隊「死不留屍」傳統,其軍長掩面哭泣
    就這樣,1950年11月7日到19號,九兵團三個超編軍還沒來得及裝備上冬季大衣,就已經悄悄渡過鴨綠江了。而等待他們的卻是自然條件異常惡劣的戰場,當時正值朝鮮最冷的時期,他們到達長津湖戰線時,當地氣溫已經在零下二十度了。
  • 冰與血鑄就英雄讚歌 抗美援朝老兵親述長津湖戰役
    1950年11月,在零下40度的長津湖周邊,數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潛伏在北風呼嘯的雪原,迫使美軍王牌部隊經歷了有史以來「路程最長的退卻」,這就是著名的長津湖戰役。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長津湖那段充滿冰與血的歲月,周漢寶就是一位親歷者。
  • 抗美援朝最慘烈戰役,兩個師只剩200人,幾萬人被活活凍死
    其中有一場戰役最為激烈,雙方只剩了200餘人,幾萬人直接被凍死。這場傷亡巨大的戰爭,是十分決定抗美援朝走向的長津湖戰役。我軍帶領16萬部隊悄悄的度過鴨綠江,從北朝鮮的東北部出發,包圍由愛德華·阿爾蒙德少將指揮的6.5萬多國部隊。
  • 長津湖,一場中美都不願提及的血戰,改變了世界歷史進程
    入朝第一周,他們就遭遇了朝鮮50年不遇的寒流——那些剛剛從南方過來的戰士,頭一次看見雪,就立刻感受到了零下20攝氏度的冷酷。 與美軍每個士兵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睡袋不同,9兵團每個班十幾個戰士,只能分到兩三床棉被。一入夜,戰士就把棉被鋪在雪地上,然後十幾個人抱團取暖。
  • 開國上將回憶:長津湖戰役比長徵還難!主席為凍死的戰士脫帽默哀
    48年6月的豫東戰役中,宋時輪率領10縱負責防守邱清泉兵團的進攻,雙方大戰7天7夜,邱兵團一步也未能前進,還損失了5000人。淮海戰役中,宋時輪指揮部隊在徐東負責阻敵,硬是在坦克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擋住了邱兵團和李兵團的猛烈進攻,整整十天巋然不動。當時國軍中有一句話:排炮不動,必是十縱。說的就是十縱的不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