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看到一篇來自中國鋼鐵協會的關於鐵礦石的報導,大概意思是,近期鐵礦石進口價格瘋漲,已經脫離了基本供需關係,存在人為操縱問題,呼籲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在鋼鐵協會發出呼籲不到一天的時間裡,有關部門立刻表明將堅決落實「零容忍」,對鐵礦石啟動「五位一體」監管協作機制,嚴厲打擊人為操縱。
這些年,中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都少不了使用鋼鐵,據悉,我國每年生產的鋼鐵數量大約為全球的55%,鋼鐵生產主要成分來自鐵礦石,我國受制於自然環境限制,使用的鐵礦石百分之八十以上都需要進口,雖然是鐵礦石最大的需求國,但絲毫沒有議價權,這使得我國鋼鐵生產企業一直備受外部因素困擾。
鐵礦石價格持續上漲,並不是2020年才發生的事情,自從中國經濟開始走向快速發展通道,對鐵礦石需求量隨之攀升,鐵礦石的價格也一路高歌。截止到2019年底,我國累計進口鐵礦石10.68億噸,總金額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14.617億美元,折算下來平均一噸為95美元。
不過在進入2020年之後,鐵礦石漲價力度似乎更迅猛。有人對62%品位的鐵礦石做過對比,截取12月4日青島港的該品類鐵礦石每噸145.01美元同當年年初價格相比,漲幅超過57%,不可謂之不「瘋狂」。
在這場鐵礦石價格上漲的狂歡中,究竟誰才是背後最大的受益者呢?
眾所眾知,我國鐵礦石進口國家主要來自澳大利亞佔比超60%,排在第二位的是巴西,不到20%,還有一部分從其他零零碎碎的國家進口,可以說在鐵礦石進口上,澳大利亞佔據著絕對的主導權。
然而,澳大利亞和中國的關係,如果用一個成語形容,那就是「一言難盡」,最近更是因一幅漫畫兩國關係差點就降到了「冰點」,而在兩國關係惡化的這段時間,總有腦洞大開的網友提議,鐵礦石是澳大利亞的七寸,不如一次做到位,斷了它這條生路,看它還敢不敢如此囂張跋扈。
中國真的這麼做了嗎?
並沒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便在兩國關係迅速降溫的11月,中國鐵礦石進口依舊達到了9815萬噸,同比增長8.3%。更有甚者,即便可能真的存在幕後黑手操縱鐵礦石現貨和期貨價格,交易所也只能採取限額交易,提醒投資者加強風險防範以及限制最高出庫費用等非「致命」措施。
而拉長時間軸來看,在澳大利亞在國際上配合老大哥肆意叫囂污衊我國之際,中國對澳大利亞採取的貿易限制措施中,涉及到的有澳大利亞牛肉、大麥、龍蝦、葡萄酒、煤炭,甚至是留學人員和旅遊,但始終看不到鐵礦石的身影,由此可見,鐵礦石不僅是澳大利亞的七寸,也是中國不可輕易觸碰的地方。
中國為何不對澳大利亞鐵礦石下手?中國之所以遲遲不對鐵礦石下手,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鐵礦石非常重要。
2020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我國最主要的焦點是關注國內經濟恢復。在各項政策刺激之下,各行各業都有序恢復,尤其是大型基建工程的投入,為未來經濟有利發展奠定了基礎,這些重型行業復甦中,對於鐵礦石需求也在加大,如果強制性壓縮鐵礦石需求,無異於自己硬生生阻斷了剛恢復正常的生產,這顯然不是我們該做的事情。
第二點,難以尋找到替代市場。
正如前文提到的,全球55%以上的鋼鐵是由中國製造,80%以上鐵礦石來自進口,進口中的65%以上來自澳大利亞。如果為了一時的「爽快報復」,短缺的鐵礦石從哪個國家補充呢?巴西嗎?雖然巴西也是鐵礦石大國,但短時間內並不能挑起擔子,鐵礦石開採需要一段時間,並不是你說要就能馬上給到你的。
說到這裡,就不難理解為何大家將澳大利亞公然喊出「要斷了中國進口鐵礦石」是一種威脅了。鐵礦石的存在,增加了澳大利亞狂妄的資本,鐵礦石價格的狂歡,能輕易就填補我們對其他澳大利亞商品的限制和禁止帶來的經濟損失。
即便如今看起來確實如此,但我還是想說一句,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最終贏家是誰,當澳大利亞已經悲慘到只剩下「鐵礦石」一唯籌碼時,真的還有資格和我們較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