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氣候四季分明,你知道長江中下遊地區一般什麼時候入冬嗎?

2020-12-10 騰訊網

我國面積幅員遼闊,從緯度範圍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都位於北緯20°至北緯50°之間,大部分國土都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氣候上都表現為「四季分明」。除了南部沿海包括海南島等地,由於緯度偏低,氣候常年如夏,以及青藏高原地區,由於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形成了終年低溫的高山氣候,四季並不分明。除了以上地區之外,我國其他地區一年中都有十分明顯的春夏秋冬四季劃分。

長江中下遊地區何時入冬?

在季節劃分上,北半球通常把3月、4月和5月劃分為春季,把6月、7月和8月劃分為夏季,把9月、10月和11月劃分為秋季,把12月、1月和2月劃分為冬季。在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節氣是「立冬」,一般是每年公曆11月7日或8日,在有些地區立冬被看成是冬季的開始,很顯然由於我國南北緯度差異巨大,「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顯然更適合我國的北方地區,特別是東北地區,而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在「立冬」節氣時,顯然還沒有達到氣象學意義上的冬季。

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

那麼,你知道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平原一般什麼時候入冬嗎?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位於我國東部季風區中的南方地區,氣候類型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位置大約為北緯30°附近。我國目前一般依據「候平均氣溫」法劃分四季、在氣象學意義上,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等於或低於10℃以下,可以算是入冬。我們發現,判斷是否入冬的關鍵要素是要「連續五天」日均溫低於10℃,也就是要持續一段時間的低溫,需要冷空氣進行較長時間的統治才能實現。

冬季的行人

雖然,過了秋分節氣之後,太陽直射點往南移動到南半球,北半球進入到冬半年,亞洲高壓的勢力開始逐漸增強,我國開始逐漸盛行西北季風,冷空氣也開始逐漸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冷空氣對我國從北至南廣大地區逐步展現統治力,從而也使得我國從北至南逐步進入冬季,我國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一般會在11月底至12月初入冬,從時間上來看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入冬時間比較符合常規的四季劃分。

12月2日全國平均氣溫分布圖

從「候平均氣溫」法劃分四季的標準來看,其他三個季節也有相應的標準。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超過10℃以上,可以算是入春;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都在22℃以上,可以算是入夏;一般來說,日平均氣溫出現連續五天都在22℃以下,可以算是入夏。在實際上,如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人們通常會感覺夏季和冬季季節時間偏長,而春季和秋季季節時間偏短,在某些年份甚至會有從夏季直接進入到冬季,或者從冬季直接進入到夏季的感覺。

北方的冬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普遍感覺「夏天最熱,冬天最冷」?
    我國「冬冷夏熱」最明顯地區地球上各緯度地區,由於緯度高低的不同,四季狀況也不盡相同,低緯度地區終年高溫,四季如夏;而高緯度地區終年寒冷,四季如冬,都是屬於四季不分明的地區。而中緯度地區,也可以看成是回歸線(23.5°)到極圈(66.5°)之間的區域是氣候最為「四季分明」的。
  • 超長梅雨季過後,長江中下遊地區迎來持續35℃以上高溫天氣
    我國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是一個四季十分分明的國家(除青藏高原外),溫暖的春季、炎熱的夏季、涼爽的秋季和寒冷的冬季,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中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四季更替中,也讓我們學會了農業勞動要遵守季節,只有春季播下種子,才能在秋季獲得收穫,而我們的人生何嘗又不是如此呢?
  • 當前季節及入冬時間分布圖
    當前季節及入冬時間分布圖2010年11月7日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它是農曆冬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但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越30多個緯度,每年的天氣氣候條件並不完全相同,因而在立冬節氣到來之際,全國從南到北實際上存在著三個氣候學意義上的季節:東北、西北、華北北部以及西藏地區和四川西部已經進入氣候學意義上的冬季;華北南部、長江中下遊、江南、西南大部以及華南為秋季(如圖1所示)。全國地區是何時入冬的呢?
  • 長江中下遊自然條件更優,為什麼古代人口中心卻在黃河中下遊?
    這兩個平原都是我國地勢低平、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區,有著十分優越的農業生產條件,我國先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聚居在長江和黃河的下遊地區,所以長江和黃河都被我們稱為「母親河」。隋代地圖(公元612年)我們發現長江中下遊地區的自然條件,特別是氣候條件是要優於黃河中下遊地區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和水分條件都優於黃河中下遊地區的
  • 你知道雅礱江、岷江與長江幹流的交匯處,分別是哪座城市嗎?
    河流的航運和水能開發,一般出現在不同的河段,河流較為平坦的中下遊地區多發展航運,而落差較大的中上遊地區多進行水能開發。從城市形成的角度來看,河流帶來的航運開發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在河流的入海口、河流的交匯處和河運的起點(終點)位置,都比較容易興起城市。
  • 你覺得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最大的生活差異是什麼,你更喜歡哪裡?
    我國的東部季風區可以以秦嶺淮河一線為界,劃分成以北的北方地區和以南的南方地區,北方地區包括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和東北平原等地區,南方地區包括長江中下遊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和東南丘陵等地區。首先在「衣」方面,當然不是指衣服的款式和材質了,由於南北方氣候差異,越往北方四季越分明,一年中衣服的厚薄變化越大,而越往南方越常年如夏,一年中衣服穿著的變化就越少,比如海南島地區基本以夏裝為主。
  • 長江中下遊的旅遊勝地,被稱為「安徽四大奇觀」之一,你去過嗎?
    長江中下遊的旅遊勝地,被稱為「巢湖四大奇觀」之一,你去過嗎?長江中下遊的城市群是連接東西方和南北部的城市群。這幾個城市群是武漢,長沙,南昌和合肥。它們是自駕遊的理想目的地。我們這次駕車就來到了其中一個城市的著名旅遊景點-巢湖。
  • 中國的氣溫和四季
    我國夏季最悶熱的地方還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這裡一般最高氣溫在35—37℃,但由於溫差很小,特別是相對溼度很高,十分悶熱,常常汗溼枕席,露宿室外。每逢大熱年份,常有許多人中暑,少數人甚至死亡。南京、武漢、重慶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長江沿岸「三大火爐」。
  • 我國北方地區的冬季有多冷,你覺得北方和南方的冬天,哪裡更冷?
    我們知道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四季劃分,夏季是一年中白晝較長,正午太陽高度較高的季節,而冬季是一年中白晝較短,正午太陽高度較低的季節,此外春季和秋季是冬夏季節的過渡。我國是一個主要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國家,南北緯度跨度很大,在氣候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四季分明,不過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由於緯度差異巨大,在冬季季節時氣溫狀況也差異明顯。
  • 被譽為「魚米之鄉」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為什麼土壤深厚肥沃?
    地球表面的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形,都是內力與外力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其中第一級階梯就是青藏高原,是由於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之間強烈碰撞擠壓隆起而形成的。由於地勢西部高,所以青藏高原是我國許多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長江就發源於青藏高原,河流的「流水」是外力作用的重要形式,在河流的中上遊地區,由於地勢落差較大,河流的流速較快,通常表現為「侵蝕性」。
  • 進入夏天后,有些地區高溫預警和暴雨預警交替出現,你怎麼看?
    我國大部分地區在氣候上都是「四季分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這裡的大陸性體現在「冬冷夏熱」,我國夏季的氣溫分布特點是「南北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所以我國夏季時,特別是7、8月份時各地都容易出現高溫天氣,此時太陽直射點位於北半球,我國各地正午太陽高度較高,是出現高溫天氣的重要原因。
  • 地球的春夏秋冬四季,南北半球的季節相反,四季分明的地區並不多
    四季是指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夏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高,白晝較長的季節;而冬季是指一個地區氣溫較低,白晝較短的季節,春季和秋季則是夏季和冬季的過渡季節。一年總共有12個月份,劃分為四個季節,所以每個季節對應有三個月時間,也就是差不多有90天左右。
  • 梅雨變暴雨 長江中下遊或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
      自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仿佛「泡」在水缸裡,一輪又一輪的強降雨毫無停歇的跡象,原本陰雨綿綿的 「梅雨季」變成了「暴雨季」。  為何入汛以來南方降雨格外多?厄爾尼諾是 「捅破天」的「元兇」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會不會發生類似1998年那樣的大洪水?記者就此採訪了權威部門和專家。
  • 問答 |遠古時期還沒有開墾的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有森林嗎?
    我們所生存的自然地理環境由地形、氣候、生物、水文和土壤等五大要素組成,這些自然地理要素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地理環境,加入了很多人類因素的影響,如果排除人類因素的影響,地表的植被生長情況就會主要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
  • 中國氣象局:長江中下遊今年梅雨量可能超1998年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7月13日表示,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季降雨量有可能超過1998年梅雨季的總量(500餘毫米)。今日,中國氣象局組織氣象專家與網友在線聊「梅雨」。
  • 閒話春節春季以及四季劃分
    就拿2012年龍年春節來說,中央氣象臺監測預報顯示,春節期間的天氣主要圍繞著降溫和降雪展開,我國中東部地區,華北、黃淮、江淮、江南等地的氣溫跌至入冬以來最低值。新疆西部、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東北地區北部、黃淮西部、山東半島、江淮、江南中北部以及貴州中北部等地先後出現降雪或雨轉雪天氣。大年初一,北京氣溫南郊觀象臺監測到的數據為-12.8℃,為這個冬季以來的「新低」。
  • 如果從氣候角度來看,你是更喜歡在北方地區還是在南方地區生活?
    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差異,我國可以劃分為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和青藏高寒區這三大自然區,這三個自然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十分顯著,東部「季風」顯著,西北「乾旱」顯著,青藏「高寒」顯著,每一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共同組成了我們多姿多彩的偉大祖國。
  • 氣候季節劃分新標準重慶四季分明
    市氣候中心昨日稱,因為5月馬上就要過去,所以重慶入夏時間要推到下月了。另外,我市將執行新的氣候季節劃分標準,重慶屬於四季分明區域。市氣象臺預計,今明兩天我市大部地區降雨暫歇或轉為陣雨,以陰間多雲或多云為主,僅在偏南地區有分散陣雨。主城最高溫28℃,全市最高溫在31℃左右。
  • 你知道「塞上江南」和「塞外江南」,分別位於我國的什麼地方嗎?
    「江南」地區是我國的哪裡呢?你對我國江南地區有沒有一個大概的區域劃定呢?「江南」肯定是一個地理區域,這裡的「江」應該是指我國的母親河「長江」,那麼「江南」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應該是指長江以南地區,長江以南是一個極廣的範圍,從青藏高原、雲貴高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和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地形區都位於或部分位於長江以南地區。很顯然「江南」地區的範圍並沒有這麼大,從我國的三大自然區角度來說,屬於青藏高寒區的區域顯然不屬於江南,也就是說江南地區應該位於我國的「南方地區」。
  • 我國江淮地區陸續開始進入「梅雨」季節,今年入梅比往年早
    我國江淮地區開始入梅在這當中,「氣候」的周期性變化可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我國大部分國土地處中緯度地區,一年中春夏秋冬十分分明,而「春夏秋冬」的四季輪迴就是氣候周期性變化的體現所謂氣候是指某一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通常就是以年為單位進行周期性變化的,當然這種周期性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一種動態的周期性變化,也就是氣候具有一定的「年際變化」。很多包含在氣候中的天氣現象也具有周期性,比如我國華北地區的春旱、江淮地區的梅雨、長江下遊地區的伏旱、東南沿海的颱風、東部季風區冬季的寒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