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郝勇)2月6日,大年初二,由中國科技館主辦的「榫卯的魅力」主題展將在四川科技館正式對外展出,這是該展覽在全國巡展的第一站。據悉,該巡展展覽時間是2月6日到5月12日,市民可預約四川科技館門票,進館後免費參觀。
2月1日,探展記者們走近該主題展,提前揭開七千年歷史傳承的「榫卯工藝」的神秘面紗,一同感受「榫卯的魅力」。
據介紹,「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是中國科技館自主策劃開發的中國古代科技系列專題展覽之一。展覽以榫卯為中心,分為五個主題分區,共展出展品38件(套)。巡展通過互動模型、微縮模型、虛擬實境等多種現代展覽形式,展示榫卯工藝在古代建築、家具、造船、造橋等不同領域以及現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旨在傳播古代科技、傳承文化遺產、弘揚工匠精神。
中華特有木匠工藝,不用釘子和粘合劑
在華夏文明的源頭,誕生了一種獨特的木匠工藝,不用釘子和粘合劑,只利用木構件凹凸結構,就能讓建築、家具等牢牢的結合在一起。它,就是中華文明特有的榫卯工藝,凸出的部分叫榫,凹進的部分叫卯,榫頭插入卯眼中,兩塊木頭便緊密連接,不再分離,仿佛使普通的木頭有了生命。
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榫卯是一項重大的發明。七千年前,我國浙江餘姚河姆渡地區的原始居民便使用榫卯技術建造房屋。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欄杆木楞,無一例外地採用了這種先進且密合的連接方式。隨著榫卯工藝的完善和成熟,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上至巍峨宮殿,下至草房瓦舍,大到舟船車輛,小到桌椅板凳,都離不開榫卯技術的應用。
五大主題神遊千年,凹凸之間彰顯中國智慧
去年11月1日,「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在中國科技館正式開放,作為中國科技館自主策劃開發的中國古代科技系列專題展覽之一,一經展出就引起了轟動。在四川科技館即將開展的「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是該展覽全國巡展的第一站。從2月6日到5月12日期間,觀眾都可以在四川科技館體驗這一傳統工藝的魅力。
在「七千年前的發明」主題展區,你可以看到有七千年歷史的館藏文物珍品——河姆渡木榫卯,近距離感受它的滄桑和精巧;你可以看到巢居、幹欄式建築的復原模型,了解榫卯的發明與起源,感受榫卯在我國的悠久歷史。
在「古代建築的智慧」展區,佛光寺大殿、獨樂寺觀音閣、等代表不同時代的古建築微縮模型一字排開,「燈火輝煌」的建築內景、「隨意開合」的隔扇門窗、「迎風搖動」的簷角風鈴,給人一種氣韻天成的視覺震撼。
在「中式家具的靈魂」展區,「穿越」回明朝,欣賞造型優美、線條簡約的畫案、格櫃、羅漢床和圓婉柔和、豐滿勁健的圈椅;可以通過爆炸模型觀察中式家具的榫卯結構。
在「形形色色的榫卯」展區,高大的商代戰車模型與宏偉的宋代海船模型比鄰陳列,觀眾可以在此觀察古代車輪「爆炸」模型、通過平板電腦了解古船的榫卯應用,比較中外古橋的結構形式,還可以探討鐵榫卯和石榫卯在應用中的功能與優劣。
在「現代榫卯的演變」主題展區,陳列著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等建築模型,它們都是以榫卯元素作為核心理念設計建造的;設計簡約的現代榫卯家具則反映了榫卯在家具中的傳承與創新。
大年初二開始,市民免費體驗「榫卯的魅力」主題展
雖然展出的都是古代建築、器物的木工模型,但「榫卯的魅力」主題展覽並非刻板的嚴肅展覽。為了讓觀眾更好的感受到榫卯工藝的魅力,本次展覽還設計了「動手做」區域。
在兼具科普教育、互動體驗的「木工工坊」,觀眾可以嘗試到包含傳統木工和現代木工的製造體驗項目。觀眾可以親手製作一雙屬於自己的筷子,打造屬於自己的「魯班鎖」,讓看展之旅增添許多紀念意義。如果肯多花一些工夫,觀眾還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學習鋸、刨、鑿等傳統木工工具,以及臺鑽、砂輪機、車床等現代化加工設備,嘗試製作榫卯拼插玩具,完成一項小小的人生挑戰。
大年初二開始,市民們可到四川科技館免費體驗「榫卯的魅力」,玩7000歲的中國「樂高」,不失為既有觀賞內涵,又能學習知識、鍛鍊動手能力的奇妙之旅。四川科技館的相關人員提示,該巡展的時間比較長,請市民可以錯峰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