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北京商報 作者:隋永剛 網編:肖瑋 2020-12-16
前一段時間,「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在798藝術區順利結束,論壇由798藝術區創始人王彥伶策劃,共持續了兩天,分三個板塊進行,包括一場「近現代中國畫的精品展覽」、一場「主旨論壇」和三場「主題論壇」。我對這次活動的總體感受是充實、開放、多元、舒適。活動在展覽作品、嘉賓邀請和論壇內容上呈現出很高的水準。
每年,北京地區的藝術活動很多,規模或大或小,質量或粗或精,每人的觀感也不盡相同,有驚喜,有失落。依照以往的經驗,失落一般會多於驚喜。我因此也感到,高質量的藝術活動可遇不可求。在2020年的年末,「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對很多喜愛藝術的人來說是一場意想之外的驚喜,它如同活動期間北京飄落的初雪一樣,值得細細回味。
說到798,很多人並不陌生,這其中包括了那些慕名而來的外國遊客。我第一次到798是在十年前,當時我們的周刊在藝術區有一家與人合作的畫廊,每周都會舉辦藝術活動。藉此機會,我對798的了解慢慢多起來。其實,說來有些慚愧,我儘管在京就讀的是藝術專業,在此之前對798卻知之甚少,當時去琉璃廠的次數反而要更多一些。
798是當代藝術家的聚集區。這裡有大量不同國家的藝術機構入駐,主要呈現油畫、雕塑、裝置、設計、影像及新媒體等藝術,定期會推出國內外藝術家的展覽。798的人流量很多。除了藝術從業者,來到此地的大多數是學生、年輕人和國內外的遊客,其中不乏重量級的觀光者,諸如來中國訪問的各國政要和首腦。可以說,798是一處集藝術、時尚、休閒、商業的文化園區,它在國內外藝術界具有很高的聲譽。
近十年來,我來798的次數很多,對這裡應該是非常的熟悉了,但每次都如走馬觀花,雖然能夠感受到這裡的熱鬧和喧囂,但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深入了解這裡的人和正在做的事。
「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讓我對798有了新的認識。本屆論壇關注的是中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的創作及發展。作為活動的一部分,「中國近現代藝術名家作品展」同期開展,展覽呈現了徐悲鴻、黃賓虹、齊白石、傅抱石、趙少昂等大家的作品,高規格的展覽也預示著論壇活動的水準值得期待。
在活動首日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範迪安、著名收藏家劉文杰、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偉銘、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張新建等重量級嘉賓應邀出席。開幕儀式非常簡短,在致辭和剪彩之後,活動進入上午的主旨論壇環節。在幾位嘉賓的發言中,我對範迪安和王彥伶的致辭印象比較深刻。範迪安概述了中國近現代美術在發展過程中,藝術創作所呈現出的特點,主要提及三個方面:一是家國情懷,二是雄強美學,三是美育情懷。他夾敘夾議,脫稿而出,站在一個高度上梳理了近現代美術的發展道路。王彥伶分析中國美術在近現代歷史進程中在不同階段的生存狀態,並介紹了798在國際語境下的工作和規劃,他的發言很有激情,對藝術市場也很有自己獨到的觀點,顯示了一位管理者的見識和智慧。
下午論壇的主題是《從鑑賞的角度論近現代中國畫的創新和發展》,這是本次活動最為精彩的一場。主講嘉賓為張新建、王彥伶和劉文杰。張新建首先致辭,他把近現代美術稱之為中國美術美術史上的一個發展高峰和收藏高峰。他從寫實與寫意,藝術的「純」與「能」,現代派與古典派,畫家的交往關係、師承關係以及這一時期大收藏家的家國情懷等方面,講述了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張伯駒等大畫家、大藏家在中國美術歷程創作、發展中,獨有的藝術造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他的發言幽默、生動、概括。此外,他對本次論壇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之為「學術本體的回歸之旅」。
王彥伶的發言異常精彩。作為一位當代藝術園區的管理者,他對中國傳統繪畫所認知的學術深度、理論高度,不亞於甚至超過很多專業的理論家,這讓我感到異常的驚訝。他分析了東西方繪畫的構圖異同,在論壇上首次提出了「全點全視」的構圖觀點。他認為西方繪畫是「眼在看」,中國傳統繪畫是「心在看」、「神在看」,西方繪畫依託的是自然科學,中國傳統繪畫源於道家哲學,講究道法自然。他覺得,真正的中國畫大家是在畫心中的畫,要做到「可畫天下,可容天下」的境界,要以中國式觀察世界的方式,呈現中國的美學和中國的意象。最後,他以中國現代哲人陳寅恪的話結束髮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於趙宋之世。後漸衰微,終必復振」。不難看出,他看好中國繪畫未來的發展前景。
劉文杰是京城知名的書畫收藏家、鑑賞家,他以收藏近現代名家字畫精品為業界所關注。他的發言對當代很多文化概念給出了肯定、清楚的表述,內容涉及的範圍很廣,諸如:中國畫的定義和特點,什麼是中國國學,如何認知中國傳統。他認為,精華性、包容性、延展性、同化性是中國國學的主要特點,真善美是中國繪畫的核心價值,要有大美可讀、中美可賞、小美可觀的審美趣味。在他的眼中,「書畫同源」源於共同的造型理念、共同的書寫性、共同的可讀性。此外,他覺得,在中國的繪畫史上,中國畫遭受了兩次大的衝擊,一次為「董其昌重傳統、輕創新的創作理念」,一次為「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基礎」的觀點。他非常贊同張新建的觀點,認為「近現代美術是繼宋代繪畫之後中國美術史上的第二個發展高峰」,並通過畫作分析論證了上述的論斷。他還分析了近現代繪畫的四大創新,分別為筆法創新、構圖創新、設色創新、主題和表達創新。劉文杰對近現代繪畫精確而又深入淺出的解讀,顯示了一位大收藏家的眼界學識。
在當代藝術氛圍濃厚的798 ,三位嘉賓關於近現代書畫高質量的論壇發言,顯示了他們深厚的學術修養,也彰顯了本場主題論壇的學術質量。
第二天的論壇圍繞「嶺南畫派與中國現代美術」和「京津畫壇」進行,分別關注了南北兩個畫派的創作源流、特點和各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很好的詮釋了本屆高峰論壇碰撞、交融、生長的主題。值得關注的是,這兩場論壇的嘉賓涵蓋了老、中、青三代,沉穩、成熟、活力的不同個性在他們身上都有很好的體現,他們的專業能力給在場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除了嘉賓們精彩的演講,本次活動的學術氛圍也是令人難忘,在兩天的時間裡,大家沒有地域界限,沒有年齡的分別,自由的交流,自由的發表見解。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在此相互碰撞,相互學習,讓現場的觀眾獲益匪淺。
通過兩天的活動,我感到「第二屆北京國際藝術高峰論壇」確實是一場真正回歸學術本體的、高質量的藝術論壇。
隋永剛(北京商報《典藏藝術》周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