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崑山黨員幹部風雨兼程、披荊斬棘,始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引下砥礪奮進,帶領百萬新老崑山人走出了一條「以改革開放為時代特徵、以創業創新創優為精神動力、以人民幸福為不懈追求」的「崑山之路」。
「崑山之路」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崑山幹部始終堅定理念,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始終堅持薪火相傳,在接力中加速,在加速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領導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但崑山黨員幹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使命沒有變,披荊斬棘、砥礪奮進的精氣神沒有變,「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的率先爭先意識沒有變,「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良好氛圍沒有變,「創業、創新、創優」的「三創」精神沒有變。
早在2009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指出,「像崑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標」。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又特別強調了這一要求。總書記的囑託,激發起崑山黨員幹部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做好高質量發展榜樣;建設現代化大城市;打造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創建科創之城……向總書記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創新驅動,鑄造經濟新引擎
「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改革大突破。」在全省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中,崑山市委中心組舉行解放思想專題學習會,並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一竿子插到底」,各區鎮1000多名黨員幹部通過視頻實現「場外參會」,全市迅速興起解放思想大討論的熱潮,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以歸零心態推動改革發展再出發。崑山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論斷,拿出當年自費創辦開發區的精神和魄力,提出了打造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一流產業科創中心的目標。
2019年2月25日,以「科創先鋒,智造未來」為主題的夏駕河科創走廊項目推進會上,崑山開發區與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籤約,共建「兩岸產業升級促進中心」;聘任科創智庫特聘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挪威技術科學院院士白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士比利丘克維奇等8位科學家; (下轉A2版)
科創之城:走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崑山之路」
(上接A1版)打造100萬平方米的科創承載區……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認為,縱觀全球趨勢,頂級研發機構、頂尖創新人才向崑山這樣的產業發達地區集聚已成潮流。這是崑山高水平規劃建設「一廊一園一港」(夏駕河科創走廊、陽澄湖科技園、花橋國際創新港)的務實舉措。
一系列政策得以落實:人才科創「631」計劃、「頭雁人才」工程等政策出臺,兩批千餘項祖衝之自主可控產業技術攻關計劃實施;人才科創發展服務中心設立,在全國首發涵蓋200多項內容的政策服務、生產服務、生活服務「三張清單」。2018年,中科院南策文院士團隊、中科院閻錫蘊院士團隊各獲l億元項目資助,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弗拉基米爾·尼佔拉耶維奇院士獲得1000萬元項目資助。
一大批項目落戶: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合作項目「花落」崑山高新區;深時數字地球研究中心啟動,核心成員沈樹忠院士獲國際地層學最高金獎,他也是第一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大飛機新材料3D列印智能裝備等項目落戶;寶能新能源整車等重大項目投入建設。
擴大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
2018年6月,崑山融入上海合作發展推介會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崑山發起成立了「4+2」(崑山市、嘉定區、青浦區、松江區和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虹橋商務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實踐聯盟,聘請首批崑山市融入上海高質量發展專家諮詢委員專家,籤約66個合作機構、合作項目,明確了「五個一」(共謀區域發展「一張圖」,共享信用信息「一個庫」,共織區域聯通「一張網」,共認通關一體化「一個章」,共刷群眾生活「一張卡」)融入清單,拉開了科創資源同城一體的序幕。
國務院批准設立崑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後,崑山成功召開6次部省際聯席會議,在兩岸產業對接、金融創新等方面出臺97條先行先試措施;獲批設立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秉承「兩岸一家親」理念,實施深化昆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68條措施,打造臺商大陸「精神家園」。崑山以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為己任,在「公轉」中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2018年,崑山對「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進出口169.2億美元,投資項目7個,中方協議投資額1120萬美元。2019年6月,崑山考察團遠赴白俄羅斯、俄羅斯,先後開展了5場活動,籤署了7個合作協議,以實際行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城鄉融合,構築宜居新家園
近年來,崑山緊扣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以「美麗崑山」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提升工程為抓手,開展新一輪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創新設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紅黑榜」機制,抓好農田集中連片整治,加強農房翻建風貌管控,城鄉環境面貌提升從打造「盆景」到連成「風景」。
2018年7月2日,省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崑山借鑑雄安新區「組團式」發展模式形成的市域總體規劃(2017-2035)修編成果,這也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江蘇省政府批准實施的首個地方性城市總體規劃。同年9月28日,崑山在深圳舉辦招商推介會,面向全球發布青陽港濱水城市中心、杜克智谷小鎮科創中心、崑山南站城市門戶、朝陽路商業中心、亭林園傳統文化集聚區等五大功能區和軌道交通SI線走廊「五區一線」規劃,目前「五區一線」城市客廳正加快成形。
城市文化,展現人文新神韻
崑山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充分發揮文化自信在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延續城市文脈,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立崑山當代崑劇院;打造正儀歷史文化街區,建設崑曲特色小鎮、戲曲博物館;舉辦戲曲百戲(崑山)盛典,用3年時間邀請全國348個戲曲劇種集中到這片「水磨腔」的「原產地」展演;啟用大漁灣風情商業街區崑曲音樂噴泉;設立「崑山市顧炎武日」;編排崑劇大戲《顧炎武》並成功公演;等等。
如今,走在崑山的大街小巷,經常能見到足球元素。足球已經與崑山文化相融合,「聽一出崑曲,感受藝術之美;品一碗奧灶面,享受舌尖上的美味;觀一場球賽,體驗運動的激情」。這樣的口號叫響在崑山。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明是城市的精神。作為一座新興的移民城市,崑山著力構建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以及實踐基地、實踐點「3+2」組織體系,入選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省級試點城市。
生態文明,勾畫美麗新畫卷
漫步在崑山,一座座乾淨整潔、功能完善的「口袋公園」隨處可見。這道家門口的城市風景線,不僅提升了城市環境品質,實現了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的綠色生活,還帶來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做優城市藍綠空間,打造「七橫四縱」生態綠廊和廟涇河中央水廊,改造亭林園、森林公園,建成「城市公園綠地10分鐘服務圈」,全力推動綠化向園藝轉變、「城市公園」向「公園城市」轉變。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讓生態環境成為新的核心競爭力,實施總投資143億元的生態文明建設工程。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和專項百日嚴打整治行動,建立安環領域企業「負面清單」和重點企業「正面清單」,創新開展「紅藍軍」對抗演練。
高標準建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和工業汙泥集中處置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環境承載力。強化「三大紅線」硬約束,加強生態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管理,綜合運用畝均稅收、單位能耗、綠色金融、信用等市場化、差異化手段,多點發力推動綠色發展。
改善民生,增添人民新福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崑山黨員幹部牢記總書記的指示,織密「學有優教、勞有厚得、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住有宜居」的民生幸福網。2014年,國際一流高校美國杜克大學在崑山開門招生。2017年,崑山出臺新市民子女積分入學辦法,新建學校、新增教師、新添學位,增強教學有效供給。2020-2021年,將投入使用的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康復、急救、預防等為一體的西部醫療中心、東部醫療中心、公共衛生中心等三大中心,佔地448.8畝,總投資37億元,可增加2400多張床位。
近年來,崑山累計投入1.82億元,新建廁所168座,改造廁所221座,中心城區環衛廁所進行市場化運營。對215座公交候車亭更新改造,實施接電亮化、配備監控設施、安裝電子站牌。全面實行垃圾強制分類,覆蓋率達86%。崑山的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被評為蘇州市「十大民心工程」。整合應急、警務、交通、信用等公共信息資源,建立市鎮村三級聯動處置機制,崑山因此被列為江蘇省「全要素網格」試點縣市。
實踐沒有終點,改革未有窮期。崑山奮力再闖高質量發展新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全力爭當「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排頭兵」,把崑山建設成一座感恩黨、感恩國家、感恩改革開放的現代化城市。
(摘自《再燃激情——蘇州「三大法寶」讀本》,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