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吳謝宇殺母案:把自己逼上絕路,是唯一的出路!(深度好文)

2021-01-11 實戰家庭教育

關注【實戰家庭教育】做智慧父母!

最近「北大弒母案」再次登上各大媒體熱搜榜!

悲劇已然發生,震驚!痛心!惋惜!但更值得我們反思,反思,再反思!

「悲劇就是把所有美好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 ——魯迅

吳謝宇從小喜愛鑽研,中考全校第一,高考通過北大自主招生成為北大學子,直至GRE(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進入全球前五十名,獎學金不斷,一路長紅,被同學譽為「學霸」、「學神」。

在很多父母眼中,成績優秀可以掩蓋所有缺點,而吳謝宇不是這樣,他學習優秀又自律,生活上陽光而有禮貌,即便是節日的簡訊都要一個一個發,而不是群發,一位父親生前好友沈之回憶起簡訊內容:「叔叔,謝謝你對我的關心,節日快樂!每年都有,每個節日都有。」不僅對長輩,對同學也是如此。

用吳謝宇一位老師的話評價:「他最大的缺點,就是似乎沒有缺點。」

而所有的美好在殺母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穿透事件抽離出一個事實:完美的人生終會把自己逼上絕路,這是唯一的出路!作為父母,你也絕對脫不干係!

完美主義家庭的「三缺一」,美輪美奐

根據吳謝宇媽媽(謝天琴)的同事回憶,別的老師都用舊教案,而謝老師每年都會準備新的,而同事們在辦公室聊八卦,她從不參與,但她人很溫和,不會大笑,是那種莞爾一笑的感覺。即使在吳謝宇父親去世後,公司和丈夫的同學給的慰問金也被婉拒,丈夫生前好友沈之說,「她有完美主義,有比較清高,但有時說話也很直接。」

有研究表明,完美主義遺傳給後代的機率在25%-40%,而父母的教養方式,性格特性也會影響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

吳謝宇就是那個近乎完美的人,在同學眼中是「學霸」、「學神」、「籃板大神」,運動會上為了班級的榮譽特意去練長跑,贏了很多,僅有輸的一次,吳謝宇眼中就會泛起淚花。

在同學眼中,他所有事情都要很高的標準要求自己,過得也很壓抑。

與愛人和兒子不太一樣,吳謝宇的父親性格隨和,遇事都會跟你協調,「我們幾個人聚在一起,他是中間的紐帶」。沈之說。

正是因為父親的紐帶角色讓極致的完美主義合理存在,這樣「三缺一」的家庭結構看起來完美,但風險係數很高。

下面的事實也充分的印證了這一點。

完美與現實撕裂,每一步都是窮途

轉折點就是,吳父生病去世!

這讓完美的家庭結構鬆動,讓完美主義沒有了現實的支點,而撕裂也只是時間問題。

吳謝宇說:「爸爸就是家,父親不在了就沒有家的感覺」。

丈夫去世,作為妻子焦慮、恐懼那是在所難免的,為了彌合自己的安全感缺失,母親幾乎什麼事都不要吳謝宇操心,只讓他搞好學習,而這些情緒她默默的記在了日記上,她卻沒有注意到,兒子也很痛苦!

兩個人均活在吳父去世的陰影下,卻很少溝通交流情緒,這可能就是完美主義者面對一切的不服輸心態吧,即使已成既定事實。

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說:「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追求完美和達到極致!」

吳母壓抑著痛楚婉拒公司和同學的慰問金,努力維持家庭的一切,以維持完美主義形象,她的心智處於被消耗的狀態,也無力去給予孩子正能量和扶正孩子的心理偏差。

而吳謝宇在堅定走著完美主義路線,但大學期間已略顯疲憊,深受心理問題困擾。

完美與現實的撕裂無法彌合,他每向前一步,都是窮途!

病態的完美主義,絕路也是出路

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說:「人的天性就是這樣的不完美!即使最明亮的行星也有這類黑斑。」

完美僅僅是個方向,或是期待,如果把完美當做自己的標準,可能獲得一時完美,但絕不可能一直成功,有一位哲人說過:「完美本是毒。」

而吳謝宇深受「毒害」!

他讀大一,獲得了北大三好學生榮譽稱號;大二獲得了北大廖凱原獎學金;GRE成績幾乎滿分,可以申請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就讀。

他在國外的女友思思回憶到,吳每天都在美國時間八點發信息匯報自己的生活,即使思思說了相信他,不用匯報,他依舊執著於此。

始終在外人面前保持一個完美的形象,而這種完美卻馬上要遭受到現實的挑戰了,就是出國留學!家裡沒錢,他母親也不允許去借,他完美主義的唯一路徑受阻,沒有人及時幫他疏通的情況下,由此生恨。

他決定,用絕路賭出路。

在犯罪心理學專家、中國公安大學教授李玫瑾看來,吳謝宇較真實的動機是渴望出國,為籌錢而殺母。因為對智商的過度自信,他可能也沒預料到自己殺人,騙錢,出國的預謀被阻。

病態的完美主義,絕路也是出路,也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完美主義的根源在哪裡

1、非黑即白教育思想

「這是好人,那是大壞蛋!」很多父母是這麼教孩子的,孩子也經常指責動畫片裡的人物這樣說。漸漸的孩子的就形成了好與壞,醜與美,黑與白的極端思維,考試只有第一名和壞學生之分,在他們的世界裡,要麼全有,要麼全無!心理學家阿瑟·帕克特的解釋更為形象,他指出:「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連續統一體上只存在兩極,他們無法意識到還有一個中間地帶。」

而掙扎在非黑即白的完美主義中的人,有兩種結局,第一,失敗後極端的放大過失,常常自卑,自暴自棄;第二,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便開始逃避。

2、對「優越感」的追求

最初或是因為討好父母,或者沉浸在外人的誇讚中,他們沉浸於這樣的狀態,即使壓抑自己,也要強忍著在外人面前擠出笑容,只為了維護自己的「優越感」。

心理研究發現,極力追求優越感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有一種成為「神」的需要,這成長背景有很大關係。他們被包裹在讚美中,他認為自己是優秀的,這會上癮的,但現實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但這種「優越感」的癮,已經很難讓他們做回普通人。

3、家庭對完美主義的追求

你知道當孩子拿著成績單興高採烈的跑回家,對父母怎樣的期待呢?當孩子完成了一項自認為困難的任務,最想要的是什麼嗎?是認同!是肯定!每個孩子都需要自我來支撐,他們開始千方百計的討好父母,自己的神經緊繃,因為他們只要停下來,認同感隨即消失。

因為他們有一個信念:「只要我表現的好一些,父母就會愛我的!」而神經繃的越來越緊,直至斷裂,歌德曾經說過:「每個人都應該堅持走為自己開闢的道路,不被流言嚇倒,不被他人的觀點牽制。」但無疑,很多孩子卻深受其害。

4、學習的壓力大

很多孩子並非天生的完美主義者,而是由外部環境促成的,如面對老師的嚴厲要求,父母的成績要求,對名次的追求等等,都會促成孩子對學習「吹毛求疵」,他開始習慣的為自己樹立一個高標準,他們有兩種走向:第一,學習很優秀,受到老師和家長的肯定;第二,由於達不到自己的要求,開始倦怠,一旦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線,便開始崩潰。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完美主義

季羨林也曾說:「每人個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都沒有,不完滿才是人生!」

父母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著決定性作用,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完美主義」呢?

首先,父母接納孩子,他才會接納自己。

很多父母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這已經成了教育孩子的理由和標準。前幾天接到了一個抑鬱孩子媽媽的諮詢,孩子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自己是個窩囊廢,割腕了好幾次,這位媽媽很困惑的說,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挺好的,並沒有像人家一樣打罵孩子,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位媽媽在孩子成績好的時候也沒有鼓勵,怕他驕傲,成績差的時候卻是各種糾錯,自己的生活被操控,再怎麼努力,也沒有獲得認同和肯定,漸漸的價值感喪失了,變覺得自己能力差,自暴自棄。

父母一開始都沒有接納不完美的孩子,孩子也不會接納自己,要麼優秀到極致,要麼自暴自棄。

其次,注重把控過程,或設置合理目標。

心理學認為,壓力成癮是一種病態,它和對學習的熱情有著根本的區別,熱情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而壓力成癮往往會將學習的熱情提前燃盡,所以父母引導孩子注重學習過程,至於結果就交給運氣,或者可以設置合理的目標。

託馬斯·庫蘭認為,「家長不應該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更不能把這種期望當作成功的標準。」當孩子因為達成目標獲得成就感和價值感,這會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相反就會發現很多孩子開始沉迷於手機遊戲,其實本質是對自我價值的追求,因為他們有深深的「無望感」。

最後,適當的認同和肯定孩子。

臺灣著名作家劉墉曾說:「那些生活在被父母比來比去陰影裡的孩子,感受不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體會不到父母的肯定和欣賞。他們的內心就像一片貧瘠荒涼的土地,缺乏原本屬於一個孩子的生機和活力。」

而這種欣賞和肯定不是在孩子非常優秀的情況下才給的,是需要父母善於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即使成績沒有進步,但看到了孩子努力的付出。這有兩方面的作用:第一,傳遞給孩子:「媽媽對你的愛是無條件的,無關成績!」第二,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增加自信心,擺脫自卑感。

讓-雅克·盧梭曾說:「孩子的破壞傾向較多,其原因也不在於他本質邪惡,而是因為建設性活動總是遲緩,而破壞活動則比較迅速。」孩子要在不完美中探索,總結經驗,而我們應該和孩子一起把目光放在自身的優點上,才能體會到生活的快樂。

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

我是@實戰家庭教育,用心理學知識,以及家庭教育實踐,幫你走出教子困境!

關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私信或者評論區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北大學霸吳謝宇殺母案:高材生的痛你不懂?
    北大學霸吳謝宇殺母案:高材生的痛你不懂?吳謝宇,1994年出生於福建南平,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母親謝天琴,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教師,2015年7月11日,吳謝宇殺害了母親謝天琴,並且藏屍長達半年之久。
  • 北大學子吳謝宇涉嫌殺母案引人深思
    通告稱,2016年2月14日警方發現受害人謝天琴被人殺死在福州市晉安區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緝捕。受害人謝天琴是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中學的一名歷史老師。她的兒子吳謝宇在她被害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2012級學生。她的愛人是國企幹部,曾經在福州市的國企單位工作,因癌症在吳謝宇上高一時去世。
  • 北大吳謝宇殺母案真相曝光:這3方面教育家長必須得重視!
    昨天,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北大吳謝宇弒母一案。這起案件是這樣的:2015年4月份起吳謝宇就開始策劃殺害母親。7月10日這天吳謝宇在家中將母親殺害。吳謝宇殺母逃離福州後,謊稱媽媽陪同其前往美國交流學習,騙取了親戚總共144萬元,之後一直到處流竄躲避追捕。
  • 吳謝宇弒母案最新進展 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真實原因
    吳謝宇殺母案的最新進展:殺害母親、藏匿屍體後逃亡3年的吳協宇終於供認了殺害母親的事實,恢復了犯罪過程。北京大學殺害母親學生的兒子吳協宇已被判三項罪名成立,起訴時間尚未確定。此外,他曾透露,他覺得自己和母親生活得很艱難。他原本想在作案後自殺,但由於看到母親最後的死亡狀態,心生恐懼,他最終放棄了結束生命的念頭。從吳協宇的犯罪到被捕,再到定罪,一直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品學兼優的年輕人,怎麼會犯下如此卑鄙的罪行?
  • 「雙面」吳謝宇
    獲得獎勵或者考到好成績,吳謝宇會打電話給老家的奶奶「報喜」,奶奶也一直以他為榮。吳謝宇歸案時,他的奶奶剛剛去世不到半個月。讀大學後,張芸曾去北大找過吳謝宇一次,感覺他與高中相比沒有太大變化,還是很專心學習。吳謝宇帶她逛了校園,在食堂吃過飯後,就去上自習了,要學習GRE。
  • 北大六院精神科馬弘:不要把我們的孩子逼上絕路
    ○ 文 / 幹玎竹 編 / 袁月2月27日下午,馬弘接診了一位絕望的年輕人,在門診諮詢的過程中,年輕人暴露了自己服毒自殺的計劃。馬弘不停地運用專業素養和愛心感動了Ta,打消了Ta的自殺企圖。第二天,Ta又來到了馬弘的門診。這次,Ta把一小瓶準備好自殺的藥品交給馬弘。
  • 人倫悲劇-北大吳謝宇弒母案
    地板滿是灰塵,唯一不太對勁的就是地上有凌亂的電線,末端連著兩個攝像頭和報警器;分別對著大門和主臥室,民警走到主臥室房門前,用力一推,門開了,一股惡臭,撲面而來,是屍臭,床上一具木乃伊般的屍體靜靜地躺在那兒, 他被塑料包圍,一層又一層,中間塞滿了活性炭,他的名字叫謝天琴。
  • 北大學霸殺母案:將生母做成木乃伊,自稱想幫母親解脫
    吳謝宇殺母案的最新進展:殺害母親、藏匿屍體後逃亡3年的吳協宇終於供認了殺害母親的事實,恢復了犯罪過程。北京大學殺害母親學生的兒子吳協宇已被判三項罪名成立,起訴時間尚未確定。從吳協宇的犯罪到被捕,再到定罪,一直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
  • 「北大學子殺母案」別再只歸錯學校和家庭教育了!
    三年前轟動一時的「北大學子殺母案」近期終於落下了帷幕,兇手吳謝宇在機場被抓捕,身上帶著30多張身份證,並不像外界推測的那樣已經出國,而是一直在國內活動。被稱為「高智商罪犯」的吳謝宇,到底為什麼做出這種違背天理和人性的罪行?
  • 中國大案紀實:吳謝宇弒母案心理深度分析
    經偵查,其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布了一則懸賞通告。通告稱,2月14日情人節,警方發現一名女子謝天琴死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萬元緝捕。經過現場勘查,吳謝宇作案後封死了住處的門窗,將屍體用塑料布、保鮮膜層層包裹,每一層還放入了活性炭吸臭。同時在家裡根據法醫對屍體進行屍檢,發現有明顯的刀砍、鋸割痕跡。說明什麼呢?
  • 吳謝宇首談弒母原音,表示是因為「媽媽對我太好了」
    北大學霸吳謝宇殘忍弒母一案近日在江西開庭審理,四年前吳謝宇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並且分身,隨後又詐騙親友巨款,因為其殺人手段殘忍加上其北大學霸的身份,吳謝宇的事件也受到了公眾的關注,吳謝宇身邊人都對此表示驚訝,因為受害人謝天琴對兒子非常好,母子倆從未有過矛盾,那麼吳謝宇為何弒母
  • 吳謝宇落網:有些惡魔,就是天生的
    4月25日,涉嫌殺害母親的北大學子吳謝宇落網。
  • 迷霧中的吳謝宇弒母案:被遮蔽的和被放逐的
    吳謝宇人人網頭像  來源人人網上了大學後的吳謝宇再沒和吳廂聯繫,2016年春節,吳廂接到吳謝宇姑姑打來的拜年電話,聊到了謝天琴母子,「她在電話裡說,母子兩人都去美國了」。聽到這個消息,吳廂很為這個家庭開心。他從不懷疑,優秀的小宇畢業後會成為有出息的人。然而春節剛過,福州警方就發布了對吳謝宇的懸賞通報。
  • 迷霧中的吳謝宇弒母案:完美學神如何變為弒母魔鬼
    吳謝宇人人網頭像來源人人網上了大學後的吳謝宇再沒和吳廂聯繫,2016年春節,吳廂接到吳謝宇姑姑打來的拜年電話,聊到了謝天琴母子,「她在電話裡說,母子兩人都去美國了」。聽到這個消息,吳廂很為這個家庭開心。他從不懷疑,優秀的小宇畢業後會成為有出息的人。
  • 吳謝宇殺母案情回顧時間線:曾是福州一中高考狀元 吳謝宇照片
    記者從福州市獲悉,涉嫌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已經被抓獲。據接近警方的內部人士透露,吳謝宇於4月21日在重慶江北機場乘機時被抓。身上帶了30多張身份證,通過網絡購買,三年來一直在國內活動。  案情回顧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發布了一則懸賞通告,通告稱,2月14日,在福州一所中學教職工宿舍內發現一女屍,女屍是本校職工謝天琴,其22歲兒子吳謝宇有重大作案嫌疑,警方懸賞萬元緝捕。
  • 「雙面北大神童」吳謝宇弒母案今日開庭!
    吳謝宇,1994年出生於福建南平一富裕家庭,他的父親是某國企領導,母親則是初中歷史老師,出生於這樣的家庭,吳謝宇自然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並接受最好的教育,吳謝宇也沒有讓父母失望,自入學以來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人人誇讚的好孩子。
  • 深度解析:北大學子吳謝宇殺母背後的真正原因在這裡
    現在,殘忍殺害自己母親的北大學子吳謝宇雖然已經被抓了,但是對於他的殺母動機卻沒有人能夠知道。網絡上到處都是人們質疑的聲音:他為什麼要殺母?吳謝宇到底是怎樣一個人?他母親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其實,吳謝宇殺母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兩個:1.懷恨已久(吳謝宇或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情感發育不良)說到發育不良,一般大家只知道有「身體發育不良」和「智力發育不良」。其實,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叫做,「情感發育不良」。
  • 迷霧中的吳謝宇弒母案:完美學神如何變為弒母魔鬼?
    吳謝宇人人網頭像 來源人人網上了大學後的吳謝宇再沒和吳廂聯繫,2016年春節,吳廂接到吳謝宇姑姑打來的拜年電話,聊到了謝天琴母子,「她在電話裡說,母子兩人都去美國了」。聽到這個消息,吳廂很為這個家庭開心。他從不懷疑,優秀的小宇畢業後會成為有出息的人。
  • 高三學生殺母案又重演:媽媽為何成了兒子最仇恨的人?
    我相信,不少網友讀者看到殺母案的新聞,可能不會太震驚,大家已經麻木了。 是的。孩子殺害母親的悲劇,不是一次兩次了。 丈夫病逝後,她一個人把兒子吳謝宇養大。 兒子,就是她的一切。 吳謝宇大三那年,一手策劃殺害母親,還編造謊言,偽造兩人出國的假象。 原本美好的人生,就這樣毀了。令人唏噓。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
  • 吳謝宇弒母案再曝細節,他到底藏著多少秘密?
    吳謝宇自述了20多分鐘,引用了各種小說、影視劇,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只有一個時刻,他表露出恐懼——殺害母親後的場景。「好可怕、好可怕。」吳謝宇渾身哆嗦,接著說出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殺機為何殺害母親?吳謝宇在法庭上,首次公開了他的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