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逸博、陳紫薇
安德魯看著眼前這個躺在病床上的瘦弱男孩時,他腦海中只剩下這一個數字:43 萬英鎊。
這位 6 歲的自閉症患者剛剛被確診為克羅恩病,而此時,病房裡的空氣幾乎凝固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正在心中為這個不幸的男孩默默祈禱。
但安德魯·韋克菲爾德(Andrew Wakefield)是個例外,他幾乎用盡全力才能掩飾住內心的狂喜。
這個男孩將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病例,用來論證MMR 疫苗(麻疹、腮腺炎和風疹的三聯疫苗)會導致兒童胃腸道紊亂和自閉症。只需再加入一些「精心設計」的數據,安德魯有十足的信心讓這一研究成為贏得對 MMR 疫苗製藥公司訴訟的關鍵證據。
這正是理察·貝爾(Richard Barr)律師團隊選擇僱傭他的原因。43 萬英鎊的「僱傭金」——相當於普通醫生工作 8 年的收入——在安德魯看來,也早已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這場精心策劃的學術欺詐最終成功登上醫學頂刊《柳葉刀》,隨之而來的,是一場長達十餘年的疫苗信任危機。
暗箱操作
上世紀 90 年代,愛滋病大流行的浩劫剛剛平定,緊接著,因濫用抗生素導致的超級病原體又開始在全球肆虐。一時間,人們對疾病的恐懼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時,英國衛生部先後撤回了兩款疫苗,認為它們可能導致流行性腮腺炎和腦膜炎的發病率上升。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懷疑也蔓延到已被全民廣泛接種的 MMR 三聯疫苗身上,不斷有民間團體質疑其是否也會對兒童的腦部造成損傷。
在這些質疑聲中,英國律師理察窺見了商機。
他聚集了近 1600 個認為自己受到 MMR 疫苗副作用傷害的家庭,計劃對生產 MMR 疫苗的製藥公司發起集體訴訟,以謀取來自疫苗製藥公司的巨額賠償。
但是,想要贏得這場訴訟,最關鍵的一環仍然欠缺:還沒有科學證據能證實接種 MMR 疫苗的確會導致這些副作用。顯然,他們需要一位專業人士的配合來完成這場陰謀。
正在倫敦皇家自由醫院研究麻疹病毒和克羅恩病的安德魯正是不二人選。
在常規訴訟中,專家證人只需憑藉專業領域內知識技能,提供一些專業意見以供法官參考。但裡查德律師的野心不止於此,他累計向安德魯支付了 43 萬英鎊的高額佣金——希望換取一份更權威的、更有說服力的學術研究,成為不容置疑的「實錘」證據,以證實MMR疫苗會導致潛在的副作用。
在高額佣金的誘惑下,安德魯接開始著手製造「證據」。
被篩選的患者
為了得到預期的結論,律師和安德魯罔顧隨機取樣原則,精心募集了 12 個已初步顯現病症的兒童。這 12 個患者來自不同城市,其中 1 人甚至從大洋彼岸的美國搭乘飛機趕來。
但在論文中,安德魯卻煞有介事地寫道:「這 12 位兒童均是前往倫敦當地醫院就診的普通患者,其中有 8 人在接種 MMR 疫苗之後,出現了行為古怪、自閉和結腸炎的症狀。」
研究期間,在沒有兒科行醫資格的情況下,安德魯對患兒進行了一系列痛苦的檢查,其中甚至包括結腸活檢、腰椎穿刺等有創操作,嚴重違反了《赫爾辛基宣言》中保護受試者的規定。
《赫爾辛基宣言》中涉及人體受試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圖源:Wikipedia
這篇充斥著謊言的論文於 1998 年正式發表在《柳葉刀》上,他甚至宣稱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疾病——「自閉症腸炎症候群」,並依此認定了 MMR 疫苗與自閉症的相關性。
儘管他的研究成果登上了醫學頂級期刊,並成功得到了高額佣金,但安德魯的貪慾並沒有被眼前的利益填滿,他還有更大的陰謀。
偷天換日
早在論文發表前,安德魯便給自己鋪設了一條源源不斷的「財路」:
他申請了一項單一麻疹疫苗的專利,以及一項聲稱可以通過檢查麻疹病毒來診斷克羅恩病的專利:「自閉症腸炎」診斷試劑盒;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安德魯預計每年通過售賣這種診斷試劑盒,就能賺取超過 4300 萬美元。
論文發表後,安德魯頻頻在各大媒體平臺上露臉,呼籲「在排除環境誘因之前,應暫停使用 MMR 三聯疫苗」。
安德魯還號召民眾「暫停使用 MMR 疫苗,改用單一疫苗」,而這種所謂的更安全的單一麻疹疫苗,正是他此前申請的專利。
比起專業學術論文,這些新聞發布會上的激進觀點更像一個個重磅炸彈,迅速引爆了人們對接種 MMR 疫苗的不安與恐懼。
英國接種 MMR 疫苗的人數比例驟降到 80%,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為確保群體免疫設定的 95% 接種率。
本該滅絕的疾病藉機捲土重來。1998 年全英國僅有 56 個麻疹病例,而到了 2008 年,麻疹病例數迅速上升至 1348,甚至出現多個死亡病例,英國政府宣布消失多年麻疹重新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流行。
陰謀敗漏
安德魯荒謬的觀點並非沒有受到質疑。論文發出後,很快就有學界人士指出這項研究存在明顯的科學局限性:該論文是一個沒有對照組的小範圍病例研究,僅僅依賴於父母的回憶,輕易就將三種常見病症聯繫在一起。
在隨後的十年裡,無數臨床工作者試圖重複該研究中的數據結果,但都未能實現。同時,美國 CDC、美國醫學研究所(NAM)、美國兒科學會(AAP)及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研究均表明 MMR 疫苗和自閉症之間沒有聯繫,並且疫苗所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潛在的風險。
學術界的爭議並不足以安撫恐慌的公眾,直至 2004 年,一位獨立調查記者終於曝光了這項研究背後的巨大利益衝突,頓時輿論譁然,人們這才意識到安德魯意圖從公眾恐慌中獲利的真實面目。
從 2007 年 7 月開始,英國醫學總會(GMC)針對安德魯的學術欺詐等不當行為,舉行了有史以來最長的聽證會。
經過 197 天的取證、提交材料和審議,2010 年 1 月28日,GMC 認定對安德魯的三十多項指控成立,其中包括 4 項不誠實的指控和 12 項虐待發育障礙兒童的指控。「不誠實」、「不道德」、「冷酷無情」,這是 GMC 對安德魯最後的評價。
5 天后,《柳葉刀》主編從文獻中全面撤回了這篇論文。隨後,安德魯從英國醫生登記冊中被除名,他的醫學生涯就此劃上句點。
餘波未平
儘管安德魯的陰謀敗露,但這項研究帶來的惡劣影響卻仍在持續。如今,麻疹病例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了 30%,這種曾一度銷聲匿跡的疾病,再次捲土重來。而疫苗猶豫也連續多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十項威脅之一。
目前,英國的疫苗接種率相比 80% 的最低點相比有所回升,但仍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 95% 接種率。據推算,英國有數十萬兒童沒有注射 MMR 疫苗,赤裸裸地暴露在麻疹病毒的威脅中;而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同樣受到了影響,有多達 12.5 萬名 90 年代末出生的兒童沒有接種 MMR 疫苗。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安德魯在 2001 年前往美國,繼續在自閉症研究中心工作,並擔任執行董事一職長達 9 年。直到 2010 年 GMC 吊銷了他的行醫資格證,他才被迫辭職。
但辭職後的安德魯仍然活躍於各種民間反疫苗組織和會議中:推崇按個人意願接種疫苗;抗議強制疫苗接種的法律;甚至與好萊塢製作人合作拍攝反疫苗接種宣傳片《Vaxxed》,抹黑政府推廣疫苗的行為。
直至今日,仍有疫苗反對者將安德魯視為揭露國家醫療體系陰暗面的先鋒,認為他被吊銷行醫資格是受到了科研界的不公正對待。
這場如今看來荒謬不已的騙局,在當時卻披著科學的華麗外衣,堂而皇之地發表在醫學頂級期刊《柳葉刀》上,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惡劣影響。
正如前 NEJM 主編 Arnold Relman 所說,「科學嚴重懷疑各項研究可能出現中的細小錯誤,卻對完全欺詐的可能性熟視無睹。」
而科學界,需要警惕下一次學術欺詐的到來。
文章來源:丁香園
題圖來源:《柳葉刀》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