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概況】
亞美尼亞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Armenia),通稱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比海南島略小)。首都葉里溫位於拉茲丹河畔,是亞美尼亞共和國的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
亞美尼亞90%多的地區海拔1000米以上。境內多山,全境90%的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上。
目前,亞美尼亞與鄰國亞塞拜然之間存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領土爭議問題,也因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歷史認知問題與土耳其之間有外交上的爭議,但近年已透過元首互訪等方式逐漸修復關係、重建溝通對話。
【人口與民族】
人口306萬(2019年)。亞美尼亞族佔96%,其它民族有俄羅斯族、烏克蘭族、亞述族、希臘族、喬治亞族、白俄羅斯族、猶太族、庫德族等。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居民多通曉俄語。
亞美尼亞是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基督教國家。自中世紀以來,由於亞美尼亞人仍然堅持信仰基督教,則不斷受到周邊伊斯蘭教徒的迫害和屠殺。現在,亞美尼亞使徒教會是亞美尼亞國內的主要教派,另外還有少數人信奉亞美尼亞禮天主教會、羅馬天主教、雅茲迪教派、巴哈伊教等。
【行政區劃】
一級行政區分為10個州及一個州級市——葉里溫,州以下是社區。
與亞塞拜然有爭議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簡稱「納卡」)地區90%的居民為是亞美尼亞族。亞美尼亞對該地區提出主權要求,普遍被國際承認為亞塞拜然的一部分,目前實際上處於獨立狀態。
【諾亞方舟的停靠地】
因為小高加索山橫貫、境內地形崎嶇的亞美尼亞,相傳是舊約聖經中諾亞方舟在大洪水退去後著陸抵達之處。傳說中諾亞方舟停靠在亞拉拉特山上,亞拉拉特山位於今亞美尼亞與土耳其邊境,最高峰在土耳其境內。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耶穌降臨之地】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是亞美尼亞中世紀早期的建築文物,埃奇米亞津意為「耶穌降臨之地」,埃奇米亞津大教堂是亞美尼亞第一座教堂,教堂裡設有寶物館,裡面保存著三件奇蹟般的聖物:諾亞方舟的碎片、聖矛與真十字架。
埃奇米亞津大教堂最初由聖啟蒙者額我略建於公元301-303年,後來損毀嚴重,於公元483年幾乎徹底重建為目前的形式,整座教堂用彩色凝灰巖石砌成,埃奇米亞津主教座堂自創建以來一直是亞美尼亞最重要的地方之一,被稱為「亞美尼亞的梵蒂岡」,2000年埃奇米亞津主教座堂和附近一些重要教堂被列為世界遺產。
每年7月,世界各地的亞美尼亞信徒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儀式。
【深坑修道院——亞美尼亞信仰的起源】
深坑修道院(Koh Virap),是離聖山最近的教堂,也是亞美尼亞信仰的起源。
歷史上引導亞美尼亞皈依基督教的聖格雷戈,曾被當時的亞美尼亞國王投入這個修道院裡的地穴中,深坑內遍布毒蟲,聖格雷戈在這裡被囚禁13年。他仰仗神力和一位婦女暗中接濟才活下來,一直等到國王冒犯神靈受到天譴昏迷不醒之後,國王的妹妹才想到這位聖人,向他求援。
後來聖格雷戈為之祈禱救治,國王才恢復清醒。於是痛改前非,帶領全國人民皈依基督教,亞美尼亞成為全世界第一個把基督教作為國教的國家。
【葡萄酒誕生地】
傳說中諾亞在亞拉拉特山下種植下人類歷史的第一棵葡萄藤,從此釀酒史便與神話纏繞在了一起。亞美尼亞的釀酒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100年。亞美尼亞地處北緯40度線上,平均海拔700米以上,全年光照超過300天,獨特的氣候條件為葡萄提供了優質的陽光照射及生長土壤。如今,亞美尼亞出產大量的葡萄酒和白蘭地,尤其以甘冽醇美的葡萄白蘭地聞名。
ARARAT最當地著名的白蘭地品牌,酒廠非常大,還建有一個專門的博物館,詳盡地介紹了白蘭地文化和釀酒知識。
【其他旅遊景點】
除了宗教建築,亞美尼亞還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藝術建築。
有「高加索的明鏡」之譽的塞凡湖是外高加索地區最大的高山淡水湖泊,海拔1900米,離首都葉里溫60公裡,是亞美尼亞著名的遊覽勝地。湖邊雪山環繞,湖水寶石般的碧藍,像一塊巨大的藍寶石鋪在了群山間。湖域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兩部分組成。沿著石階往上,不一會可到山頂。
葉里溫的共和廣場,位於市中心,原名列寧廣場。市政府、博物館和五星級酒店環繞在這個廣場。正北為亞美尼亞國家博物館、國家畫廊、文學藝術博物館,西北角為亞美尼亞外交部等部委大樓,西南角為萬豪下屬亞美尼亞酒店,東南為亞美尼亞國家郵電局等部門。整個葉里溫共和廣場的建築採用前蘇聯厚重的建築樣式,以亞美尼亞盛產的紅、粉、白各色巖石建造,形成粉紅色主色調的「亞美尼亞古典式」風格。
瀑布階梯(Cascade)是葉里溫的一大城市街景。依山而建的一個階梯式廣場,可以說是一座當代藝術館。拾級而上,每一層都是一個藝術展覽中心,算是葉里溫的潮流之地。頂部是亞美尼亞蘇維埃50周年紀念碑,站在廣場頂端能夠俯瞰葉里溫。
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館位於一座山丘上,平坦的山頂有一個紀念碑,高高的尖頂直刺蒼天,有種悽厲的視覺衝擊力。邊上的部分像一個倒扣的盆子,由12塊傾斜的厚石板組成,象徵著一戰後列寧與土耳其的阿塔圖克為達成和平協定,而劃給現代土耳其的12塊「西亞美尼亞」省份。旁邊的樹林裡,有承認大屠殺事實的外國政要種下的樹苗。石柱包圍的中心是個圓形區域,裡面有長明火 。每年的4月24日,亞美尼亞人要在這裡舉行紀念活動,悼念死去的同胞。面對亞美尼亞這一悲慘的歷史,默默地肅立致哀,願逝去的亡靈安息。館外則有種族滅絕紀念碑、長明火、紀念牆,及前來參觀各國元首栽種的紀念樹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