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裡的張譯演技炸裂,現實中先烈的故事也讓我們銘記

2020-12-20 胖虎哥哥牽手大熊

看完《金剛川》,志願軍精神深深打動了我,但整部電影的節奏與劇情致命傷過於明顯,結尾的「人橋」以及張譯的拼死一戰,雖然將情緒渲染到了頂峰,卻也失去了該有的真實。

難道志願軍真的是靠著這種不惜暴露高射炮方位,人肉扛起橋梁過河的悲壯方式取得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顯然不是,翻查了許多文獻才知道,志願軍的謀略比電影中聰明機智多了,可惜電影沒有展現出來。

《金剛川》為什麼褒貶不一?復調敘事結構用得不夠好

《金剛川》由四個篇章組成,其實說的是同一個事情,撇去重複鏡頭,時長僅為1小時左右。

電影分了3個不同視角去呈現,也就是士兵、對手、高炮連,最後一章「橋」是總結升華,交代了最終的結局也將影片推向高潮。

這種拍攝方式從電影拍攝的術語來說,叫做「復調敘事結構」。「復調」來自音樂術語,指的是兩個或多個單獨的聲部旋律同時展開,雖然整個樂章結合嚴密,卻仍保留各聲部的獨立性。

這種拍攝手法適合文藝片或者劇情片,比如《公民凱恩》片中採用多個人物的視點,試圖獲得凱恩的真實面貌;《看不見的客人》、《全民目擊》、《踏血尋梅》也是用了多個視角的復調敘事來推進案件本身,但這些都沒有讓我們覺得厭煩,因為從每一個敘事角度我們看到的內容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反轉又會迎來我們的另一種思考。

但是《金剛川》不是這樣的,它是你通過每一個角度看到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只是在細節呈現略有不同,炮手如何與敵機一遍遍交火是我們看到的,工兵連的士兵修橋過程則沒有體現。所以很多觀眾以為橋在12小時之內被炸斷了很多次,其實只是一次,只是電影用重複的方式說了出來。

由於沒有交代好事情的前因和後果,讓觀眾看完還是留下了很多疑問:為什麼我軍要過橋?過橋之後會怎樣?這座橋為什麼如此重要?這些都沒有拍出來,實際上在我看來,如何修橋這才應該是重點,不明白為何會被弱化。

我不太喜歡第二個視角,也就是美帝戰機飛行員視角。看得出導演想把這位美國大兵平民化,他在電影中一開始確實對戰爭沒有恐懼也沒有興趣,每一次出動對他來說就像是一份工作,直到他目睹戰友被防空炮擊落後,為了給戰友報仇才降低飛行高度,硬剛志願軍的防空炮。

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的確創造出了神跡。」從他的這句話中,展現了志願軍戰士的偉大。而最後橋被炸毀,志願軍架起「人橋」的時候,他更是盤旋了許久也沒有發動襲擊,站在敵我雙方的立場上看,這真的有點難以置信了。

金城戰役真的是靠人肉架橋?這只是刻意添加的影視效果

電影《金剛川》的介紹顯示,故事背景發生在1953年7月的「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大戰前夕,志願軍奉命穿過金剛川的一座重橋,與對岸的敵人決一死戰,而美軍得知這一情況後,晝夜不停地派飛機轟炸這座橋,前後投入了1000多枚飛彈、2500枚炮彈,依舊沒能摧毀這座生命之橋。

電影還原的是7月12日晚上「炸橋-修橋-過橋」的全過程。

這裡要說清楚一個事情,其實金城戰役與金剛川沒有直接關係,金剛川修橋也不是發生在金城戰役前夜。

只能說,電影《金剛川》截取了金城戰役的某些片段再進行原創拼接,它沒有完全對應的歷史原型。

以下幾點,對比《金剛川》,我特意翻查了金城戰役的相關記載,回答了關於電影與實際歷史的一些疑問,若有不正確之處,還請指出。

修橋——炸橋發生在1953年5月

電影中的故事原型取材自發生在1953年5月20日工兵連連長張振智在金剛川英勇架橋的事跡。

張振智是志願軍工兵第十團第三連連長。張振智從1951年1月28日跨過鴨綠江,到1953年10月5日奉命回國,歷經了第五次戰役、夏季防禦作戰、金城反擊戰,大大小小的戰鬥共幾十次。

根據介紹,金剛山位於今朝鮮和韓國交界處,大部分山峰位於朝鮮境內,素有朝鮮第一山之稱。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最寬處可達60米,如果不藉助橋梁根本無法通過。1953年夏季金城反擊戰打響後,敵人持續對這裡進行毀滅性轟炸。張振智帶領工兵三連奉命在巖裡渡口架一座載重橋,保證它暢通無阻。

5月20日下午,張振智帶著大家察看地形,金剛川上原先的大橋和一座人行便橋已經被炸得不見蹤影。為了破壞橋梁,美軍飛機不僅晝夜不停地轟炸金剛川上建設好和建設中的橋梁,甚至為了增加志願軍獲得建設材料的難度,連金剛川沿岸的樹林都遭到了大規模轟炸。面對敵人的炮火打擊,張振智等工程連官兵們將木排披上偽裝,通過水路運到橋點。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

然而次日下午4時左右,四架敵機呼嘯而來,火力直指這座「生命之橋」。轟炸後,七孔橋被炸掉了五孔。同時,敵人開始正向我軍前沿883.7高地反撲。工程連戰士在張振智的指揮下,立即開始了第二次架橋。儘管周圍爆炸不斷,全連官兵們不計生死,拼命架橋,最終按時完成了任務。戰鬥中,敵人並沒有放任我軍架橋。

就這樣,修了炸,炸了修,張振智帶領的戰士們先後7次在金剛川上修復這座長37米長的橋,他也被授予「工兵英雄」稱號。據統計,為了炸毀這橋,敵軍總共投放炸彈1000枚左右,炮彈超過2500枚。

魏晨飾演工兵連連長

張振智這個原型人物在《金剛川》中對應的是魏晨飾演的工兵連連長,而魏晨的戲份在電影中並不吃重,電影更多體現的是高炮手如何把橋在敵人瘋狂轟炸中保護下來。

電影中提示的時間是7月12日,而張振智修橋的時間是5月,可以理解為,為了能夠緊緊扣住金城戰役這個大背景,電影「嫁接」了兩者的時間,進行了藝術化改編。

人肉橋?——行不通

電影把金剛川挪了個位置,金剛川所在的位置其實距離金城戰役的前線很遠,實際上靠近金城戰役正面戰場的是北漢江。

在《金城反擊戰中的楊勇上將》有這樣的介紹,金城以南,從山所裡到金城川和北漢江匯合處,是敵人戰線的突出部,其弧形正面約25公裡,突出部以轎巖山為主,是一片橫斷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難攻,是敵人的防禦屏障。西部和西北部山勢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開闊,雙方陣地相距千米,不易接敵。

金城正南的梨船洞高地是突出部的核心。突出部的東側是發源於江源道金郡西部長達317公裡的北漢江,江水深約5米,且水探流急,不能徒涉。西有南大川,位於雙方陣地之間。金城川從金城以西折向東南與北漢江匯合,平時水深不足l米,雨季水上漲時,大都不能徒涉,成為縱深戰鬥的較大障礙。

金城戰役當時正值雨季,還遇上洪水,水深且急,對應電影中工兵連長對他們說「河下四米有急流」,因此人架橋的方式自然是行不通的,在整個金城戰役中並未出現。

只是不斷修橋?——實際上是「智勇雙全」

實際上,在抗美援朝時期,不同渡口都架設了高水橋、低水橋。為了防止敵機轟炸,還會把橋面板撤掉一孔,讓敵機偵查的時候誤以為是座壞橋,有車輛通過時,再將橋板鋪上,照樣可以通車。

他們還會把橋面鋪在水面下大概30公分到50公分的地方,成為「水下橋」——飛機在上面根本看不出,但車輛卻可以涉水通過。

志願軍還設置了許許多多的觀察哨,敵人轟炸機只要過來,就會層層預警。至於輕步兵,他們還發明了飛索過橋的方式,人數少的時候根本不需要用到橋。

所以,除了反覆搶修,志願軍們更多的是與敵軍鬥智鬥勇,名副其實的「智勇雙全」。絕不只是電影中呈現的大無畏精神和犧牲精神,也不會造好一座橋就這樣擺著等美軍來炸。

彈藥不足?——只發生在前期

電影中一開始就交代了炮彈不足,關班長(吳京飾演)所在的炮位,位置已經暴露並且沒有後續彈藥,於是他發射信號槍,讓夜晚的天空變明,敵方的偵察機暴露,給張排長(張譯飾演)所在的隱藏炮位創造了良好的打擊機會。但這樣做的代價就是關班長犧牲,以自己的生命為隊友在黑暗中點亮了燈塔。

張排長最終與敵機決一生死,斷了一隻胳膊和一條腿,但為了打落敵機,他忍著巨痛,拾起剩下的炮彈,用盡了所有力氣,只等美軍飛機出現,一擊擊斃!

這些片段無疑非常感人,張譯也貢獻了強大的演技,讓人無數次淚目。

但是細想就會發現,這樣的處理方式未免太過於影視化了,這不是抗美援朝後期的真實情況。

這個時候抗美援朝戰爭已經到了後期,從文獻記載情況來看,真實的金城反擊戰之中,志願軍的情況其實與三八線對面的敵軍已經十分接近。

為了準備金城反擊戰,志願軍方面的物資準備也是十分充足的,加強後的金城戰役中,我軍(含 24 軍)共有 82 迫擊炮以上地面火炮1100餘門,坦克20輛。敵我兵力對比為1∶3,火力對比為1∶1.7。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歷次戰役中,火炮數量第一次超過敵人。

此外,調集了10個汽車團共2000臺汽車趕運了15000噸作戰物資,其中炮彈 70萬發,炸藥124噸。

各參戰部隊根據所受領的任務,除了周密地進行敵情地形偵察、制定作戰方案和組織協同外,還以萬餘人在敵我中間地帶,秘密構築了大量的屯兵洞,同時還以數萬人力(僅 20 兵團就動用了13 個步兵團)修築了運輸道路,戰爭初期的物資短缺此時已經不存在了。

可以說,電影中呈現的物資情況也是搞錯了時間,並不真實存在於金城戰役中。

總體而言,電影致敬志願軍,緬懷他們的精神這一點是值得推崇的,張譯的炸裂演技值得我們點讚。

但無論如何,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片,首先還是要儘可能忠於歷史,起碼不要嫁接時空,縫合歷史。因為這段近現代史,包括我個人在內,還是有很多觀眾是感興趣的,大家在觀影之前並不會進行歷史考證,而這樣的呈現也難免會誤導一部分觀眾。

相關焦點

  • 《金剛川》後,張譯又一部抗戰影片將襲,高群書執導,搭檔黃志忠
    《金剛川》後,張譯又一部抗戰影片將襲,高群書執導,搭檔黃志忠近年來,抗戰劇越來越受到觀眾的歡迎,在槍林彈雨中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場面,讓人燃起熊熊愛國心,勿忘先輩,銘記歷史,這是影片中傳遞給我們的信號。
  • 金剛川張譯吳京免費觀看
    騰訊視頻採用P2P流媒體播放技術確保在用戶劇增的情況下節目依然流暢清晰,而且所有流媒體數據均存放在內存中。騰訊視頻播放器避免了頻繁直接訪問硬碟數據而導致的硬碟損壞。
  • 《金剛川》總時長是多長 金剛川影片介紹講了什麼故事內容?
    《金剛川》總時長是多長影片從開始就挺令人震撼的,一個遠景鏡頭,給了我們一幅非常安靜、樹林蔥綠的景色,然後跟隨鏡頭慢慢前移,一個人、兩個人,接著一聲口哨,滿山都是人,這部分真是把動與靜結合到位了,安靜的環境下,其實是波濤洶湧的。
  • 《金剛川》差評太多?張譯和吳京卻收穫好評,這才是真正的演員
    上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為了保護家園,在所有人都反對的情況下,毛主席和朱德將軍堅持用戰爭挺直腰杆,讓世界重新看到中國的力量,中華人民的力量,2020年的今天是抗美援朝的70周年,《金剛川》這個電影正是以此為背景的一個縮影金剛川是一個地名
  • 《金剛川》不敵《八佰》,口碑和票房雙輸,但張譯的表演卻是滿分
    非常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八佰》導演是管虎,同時他也是《金剛川》的導演之一,另一個就是張譯,他是《八佰》主角之一,而也是《金剛川》的男主角。但是,相比《八佰》的口碑票房雙豐收,狂收超30億票房榮登2020年年度票房冠軍。這部《金剛川》的口碑兩極分化嚴重,票房也是艱難突破10億大關。
  • 《金剛川》爆火!演員張譯講述屏幕背後感人故事
    70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深愛著最可愛的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英雄的讚歌唱響大銀幕,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感染億萬觀眾。《人民日報》副刊版邀請電影《金剛川》中志願軍戰士「張飛」飾演者張譯分享體會,致敬最可愛的人,致敬我們的民族風骨與力量。
  • 張譯拍《金剛川》昏厥醒來稱像吃了人參 被吳京取這個外號
    演員張譯今年特別忙,大家還在聊他在《八佰》中出演的逃兵「老算盤」是如何令眼鏡都帶著卑微戲份時,國慶檔大熱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最後一課》篇中,他開場一句「哈嘍」又開始領笑全篇;隨即,他在上映的《金剛川》中飾演的「張飛
  • 張譯給了吳京一根玉米,有多少人注意到了《金剛川》的這一幕
    但正如電影中小胡說的:「我們那年都十七八歲,沒有一個怕死的。」志願軍戰士們視死如歸、前僕後繼,為國家和人民勇往直前、衝鋒陷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他們中的一大批人以犧牲換來祖國長達70年的和平安寧,他們永遠值得我們的敬仰。
  • 《金剛川》拍出戰場的真實殘酷,張譯的角色看哭全場觀眾
    影片一共分為四個段落,每個段落在片中都有標題提示,但它和《我和我的家鄉》這類短片合集還不一樣,因為《金剛川》不是四個小故事,而是一個故事的三種視角,最後一段是全片的收束。然後就會意識到,哦,原來《金剛川》在玩非線性敘事啊。客觀地說,這種敘事手法在電影中並不稀罕。
  • 上映3天票房破3億,《金剛川》看哭觀眾
    《金剛川》今年8月宣布開機,僅僅兩個月便與觀眾見面,這樣的速度,被業內認為是一場奇蹟。此前曾有人擔憂影片創作周期太短,會不會質量不高,從目前口碑看,影片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看完《金剛川》,真的感慨萬千。如今生活在太平盛世的我們,都應該去看看這樣的電影,看看如今的繁榮昌盛,是怎麼得來的。」
  • 《金剛川》4天破4億 吳京:張譯用後腦勺就能猜出我要幹什麼
    10月26日,電影《金剛川》上映4天,票房突破3億。這部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導演的電影,甫一上映就獲得了貓眼年度最高開分9.4分。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人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戰場,志願軍用血肉之軀搭起了生命之橋,殘酷而悲壯。  這是吳京和張譯繼《攀登者》之後的再一次合作,兩大演技派用一種有信念感的表演,刻畫了炮兵之間的兄弟情,細膩而傳神。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今日上映
    12月18日,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七印象影視傳媒(海口)有限公司、阿里巴巴(北京)軟體服務有限公司出品,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正式登陸全國各大院線。該片由田羽生擔任總導演,王曉蒙執導,主要講述了電影工作者在拍攝電影《金剛川》過程中的幕後故事,同時回顧了歷史上的金城戰役。
  •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詳情介紹 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樣的
    《金剛川》電影歷史背景是什麼電影《金剛川》故事原型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這是一部獻禮片,像這種的戰爭片一般都是有歷史作為依據的,也是用來致敬先烈的。《金剛川》是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的影片,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該片以三個觀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毀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
  • 電影《金剛川》觀後感800字作文
    金剛川觀後感1電影《金剛川》在故事方面,其前兩段有些平淡,第三段是精華,第四段是升華,前三段之間稍稍有那麼一點割裂感,不過電影用一些重複鏡頭幫助觀眾理解和銜接,所以總體觀感還是可以的。電影裡真正有發揮空間,且在發揮空間裡將演技拉高到一定層次的,只有張譯了,電影的後半段,說是張譯一個人撐著的,也沒一點問題。
  • 封面會客廳丨《金剛川》4天破4億 吳京:張譯用後腦勺就能猜出我要...
    這是吳京和張譯繼《攀登者》之後的再一次合作,兩大演技派用一種有信念感的表演,刻畫了炮兵之間的兄弟情,細膩而傳神。無論是吳京吐槽張譯徒有張飛的虛名,還是張譯拿著烤熟的玉米一路小跑送給吳京,甚至兩人都想衝在前頭為兄弟擋炮彈,讓銀幕之外的觀眾「京」喜,「譯」外。對,這是二人去年來蓉宣傳《攀登者》時貢獻的「諧音梗」。
  • 《金剛川》2天票房達2.4億,吳京張譯戰友情感人,結尾看哭觀眾
    上映2天的《金剛川》燃爆大屏幕,中國人民的精神再次被燃起,我們不怕死,我們不怕敵人,我們唯一的信念就是戰勝敵人,獲得最後的勝利。《金剛川》由管虎、郭帆、路陽三大硬核導演聯合執導,共同給我們觀眾呈現一次身臨其中的戰爭親歷。其場面宏大,無縫銜接成為這部電影的技術亮點。
  • 推薦看《金剛川》的理由
    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也就是電影《金剛川》的故事發生時間,發生了很多實際困難。實際上,是一邊和平談判,一邊打。在那種極端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求和,那麼勢必陷入聯合軍的狼群之中,貽誤戰機,和平無望。也是知曉這一點,所以,金城戰役必須打。怎麼到達金城,必須渡過一條河,那就是金剛川,大軍如何渡河?——架橋。
  • 首日破億,張譯絕了!沒想到《金剛川》才是今年最好哭的電影
    張譯、吳京,學習高射炮操作;李九霄、魏晨,練槍並練習攀爬施工塔吊。 這一波「中國速度」,能否經得起觀眾眼睛的打量? 最重要,還得看故事怎麼講。 與很多標準戰爭片相比,《金剛川》做了減法。
  • 電影《金剛川》23日上映 吳京分享拍攝幕後:提前接受高射炮操作訓練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由管虎、郭帆和路陽聯合執導的電影《金剛川》提檔在10月23日上映,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領銜「金剛天團」熱血集結,演繹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故事。如此強大的導演和演員陣容,從開拍之日起就備受關注。
  • 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特殊演員的故事!
    10月愛國大戲《金剛川》在全民的期待和感動中上映了,隨著《金剛川》電影的熱播,祖國前輩們、抗美援朝的無畏精神、真實歷史再次地一一呈現在生活在舒適幸福中的國人眼前。紀錄電影《我們和<金剛川>》對這些殘疾人演員們的集體專訪,恰恰彌補了正片中的這一絲「缺憾」。▲ 《特殊演員》現場試裝工作完成來一個集體留念殘疾人演員在劇組被稱為特殊演員,因為導演追求更真實的場景和戰爭的殘酷性,他們的殘肢成了無可替代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