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2月18日電 (查瓊芳)2月17日,援鄂第二十四天,晴天。
今天依舊是晴天,但是天空沒有昨天雪後藍得那麼透徹。經過一天陽光的照射,地已經幹了,灰塵漂浮在空氣中,形成一層薄薄的霧霾。
一早起床聽說我們仁濟醫院已組織150餘人的醫療隊,包括60名醫生,90名護士,很快就要趕來武漢。武漢的病人不是在減少嗎?為什麼還要過來?呼吸科還會派誰來?還有仁濟的其他科室兄弟姐妹們誰會來武漢?一個個問題浮現在我腦海。但不一會兒,這些謎團被一一解開。
陳一新(中央指導組副組長)在新聞裡說:「目前還有一批危重和重症病人,並且數量還在增加;要建設一大批方艙醫院,確定一批集中隔離點。」這或許意味著需要增加更多的醫護人員。如此看來,武漢保衛戰已經開始總攻了。因此,上海又向武漢增援醫護人員。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這是共飲長江水的交情。此次上海再次派遣醫務人員來武漢,留在上海的同事們將面臨著更大的診療任務,他們的壓力也不小。武漢保衛戰和上海保衛戰都要打好!
至於誰來武漢——我的手機微信不停地有消息過來。有同事自己自願出徵,詢問注意事項的、有為科室同事詢問應該帶點什麼物資的、也有護士長為下面出徵的護士詢問的....。.作為一個比較有經驗的援鄂醫生,我把需要帶的物資列個表格,一一發給有需要的同事。從他們的言語裡,我聽到的都是滿滿的勇氣和擔當。
我B超室的吳同學也報名了。她有點緊張,有點怕,但還是義無返顧地報名了。她問了我需要帶的東西後,匆匆趕回去收拾行李,可是數個小時後,她很遺憾地告訴我,因為她的心臟功能 不是太好,心肌缺血,所以領導考慮再三沒批准她的申請,換其他人出徵。心內科的金主任,他說之前他沒有報名,但因為這次報名的同事家中有事不能參加,他就主動請纓了。他還有四個導管沒做完,要今天內全部做完,明天才能出發。我們呼吸科又派了四個同事,科主任蔣捍東也參加並親自帶隊。這四個人裡面三個是共產黨員。
我們的同事都是戰士。在祖國需要時,都能挺身而出,為的只是自己作為醫者的初心和使命。
下午,我們收到醫療隊對大家住宿進行調整的意見。自我們進駐武漢後,上海市衛健委的領導對我們非常關心,得知我們兩個人住一間房間,領導從院感防控的角度出發,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也為了保障大家的隱私和充足的休息,通過各方協調,讓我們都住到旁邊維也納酒店的單間。
今天一天,我的手機鍵盤都在不停地跳躍著,回復著一個個有關出徵的問題和對我的關心。我只希望大家都平安。我們會在武漢一起戰「疫」,也許我們沒有見面的機會,但我們的心會在一起,我們都是「仁濟人」,我們都有一顆「仁術濟世」的心。
作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仁濟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 查瓊芳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