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不妨嘗試運用「鳥籠效應」,不輸物質激勵

2020-09-10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孩子的學習是家長極其關注的事情,所以孩子成績也是直接影響著家長的心情,當家長想讓孩子學習成績進步,想要更好地激發孩子學習動力的時候,可能更多地是講究的是物質上的激勵。

其實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這個並不輸物質激勵,而且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的喜歡學習。所以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相應並把它付諸於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來。

小袁的孩子其實並不是那麼的願意學習,小袁雖然心裡很著急,但是她與別的家長的表現確實有所不同。他不會強迫著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學習,也不會對孩子說,如果說你完成了我會獎勵你什麼東西。

他的做法其實會讓很多家長感到驚訝,這其實也是我們所謂的鳥籠效應,就是當孩子不喜歡做作業的時候,小袁並不會強求,但是她會把孩子帶去圖書館。當孩子去了圖書館以後,身邊人都在看書學習。

而他自己呢,就會慢慢的也會打開書,也會學習一下子。漸漸的孩子也會自覺地學習,這也讓小袁很是高興。

什麼是鳥籠效應呢?

鳥籠效應如果通俗一點來講,就是如果說你買了一件物品之後,你之後會買與這件物品相關的東西。

這好比是如果說你買了一個鳥籠以後,那麼你就會去買一隻鳥放在裡面,可能你並不是很想買鳥,但是你最後還確實是買了這隻鳥。

這也可以用在學習上,其實你之前並不是很想學習,但是如果有人給你暗示了以後,你就會繼續去學習。

為什麼鳥籠效應,在孩子學習中也會產生作用呢?

1.人們的從眾心理

很多人都是有著從眾心理的,就是別人買什麼自己也會想要買什麼,其實這件東西自己似乎並不是那麼需要。這其實相當於一個圈子,如果說大家都想買的話,然後大家就互相推動,最終都會買下這個東西。

就好比是幾家人一起去買肥皂,其實有一家人並不需要肥皂,但是其餘的幾家人都買了那個最大的也會買一些肥皂。

2.人們的慣性思維

在人們的思想裡面,有很多東西都是要一起買的,這好比是鳥籠與鳥,他們是天生一對,你買了鳥籠以後,就得買一隻鳥來陪著鳥籠。

這就是人們的慣性思維,在在這種思維裡面,其實人們就會被束縛。就好比是你其實並不想學習,但是如果說你進入了圖書館,你身邊人都在學習,那麼你也會學習。

3.孩子的好奇心作怪

當家長換了一種方式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那麼孩子就會對這種方式產生一種好奇的心理。因為小孩子嘛,總是對新鮮事物有興趣,所以說當家長剛開始換這種方式的時候,孩子的學習動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當孩子的學習動力提高的時候,他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那麼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他可能就會發現學習的樂趣,漸漸就會愛上學習,然後他的學習的效率動力也會越來越高。

家長怎麼利用好鳥籠效應?

1.尋找孩子感興趣的點

孩子總歸是孩子對了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格外的用心,所以家長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的話,也可以從孩子的興趣下手。

正好比如孩子喜歡看電影的話,家長可以播放一些英文電影給孩子看,那麼在看英文電影的時候,孩子也會學一學英文。孩子在興趣中學習,他的學習效率可能就會更好,他的學習動力會提高。

2.巧妙利用心理暗示

當家長知道了孩子的興趣以後,就要從興趣下手,巧妙利用心理暗示,讓孩子繼續堅持自己的興趣,然後實現自己的目標。就像是有的孩子不喜歡上自己的興趣班,可能孩子並不是真正的不喜歡,只是沒有發現興趣班的樂趣,這是需要時間來尋找的。

所以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暗示,鼓勵孩子繼續的學下去,同時也要暗中幫助孩子,讓孩子能夠繼續堅持下去。

總結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並且不斷鼓勵孩子。當孩子學習動力不足的時候,不妨試下鳥籠效應,鼓勵孩子更好的學習,讓孩子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態度,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離成功更進一步!

教育孩子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情,希望所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能夠保持足夠的耐心,慢慢地提高孩子的學習動力。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相關焦點

  • 「鳥籠邏輯」: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效果不輸物質獎勵!
    有的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不一樣,在學校裡能認真學習、寫作業;但是回到家裡就很懶散,看動畫片、玩手機很積極,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一點學習動力都沒有,很多父母都為這個問題頭疼。父母不妨利用「鳥籠邏輯」,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陳媽媽的兒子,平時在學校表現不差,上課認真,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也都能按時完成,班主任還在陳媽媽面前表揚過他。但兒子回到家就像換了個人,不願意學習,就愛看動畫片。陳媽媽催促,他要麼是拖拖拉拉不去寫,要麼就是寫作業東張西望。
  • "鳥籠邏輯":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效果不輸物質獎勵
    有的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不一樣,在學校裡能認真學習、寫作業;但是回到家裡就很懶散,看動畫片、玩手機很積極,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一點學習動力都沒有,很多父母都為這個問題頭疼。孩子在家沒有學習動力?父母不妨利用&34;,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陳媽媽的兒子,平時在學校表現不差,上課認真,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也都能按時完成,班主任還在陳媽媽面前表揚過他。
  • 孩子學習「老大難」?不妨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他家長討經驗,寶媽才說原來自己用了「鳥籠效應」,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到裡面的人都在看書學習,雖然剛開始兒子覺得不以為然,但是後來也開始不自覺地看起書來了。而家長把這種「鳥籠效應」應用到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獎勵孩子需警惕「德西效應」,適度獎勵孩子,才能激發學習動力
    其實,像這位媽媽一樣選擇用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的家長大有人在,他們都深知獎勵對於激發孩子動力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獎勵是父母對於孩子取得成就的激勵與認可,這能夠推動孩子,讓他們更加積極、更加努力。要明白只有適度的獎勵才能夠真正做到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否則只會削弱孩子的學習動力。
  • 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許多家長都很頭痛,自家的孩子學習上不積極、自覺性差。比如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家長在後面督促。大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全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他們學習,別說有多累了。許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孩子越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遷怒於學習上,變得對學習更加厭惡,可以說效果很差。
  • 家長懂得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心理學技巧:讓孩子愛上自主學習,父母要學會用「鳥籠效應」!說白了鳥籠效應就是對一個人的心理暗示,它能夠影響孩子一個人的行為和習慣,所以,家長們將這個效應運用到學習上,能夠提高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做好暗示性工作「鳥籠效應」主要就是帶給孩子更多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去引導孩子去接觸一些事情,在嘗試的過程中,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如果他們做的很好的話,我們還要給予表揚。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為此歡歡媽媽給孩子請了價格很貴的一對一家教,可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長進卻並不明顯。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這讓歡歡媽媽忍不住吐槽自家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過雖然如此說,但是歡歡媽媽仍然很迫切地希望著孩子能夠有所改變,而歡歡的老師則表示「孩子很聰明,如果能夠在學習上多用用心,對學習感興趣那麼成績提上來不是問題。」其實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學習興趣缺乏而煩惱時,不妨試試「鳥籠效應」。
  • 孩子不自覺學習很頭疼?聰明的家長利用「鳥籠效應」,你要試試嗎
    這裡建議家長利用「鳥籠效應」去培養孩子的自覺學習習慣。什麼叫鳥籠效應呢?這是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提出的,詹姆斯和好友打賭,說好友不久會養一隻鳥,好友不信,因為好友沒有養鳥的打算。詹姆斯則在好友幾天後的生日上,送了一個非常精美的鳥籠。於是好友家裡的客人,一旦上門拜訪,都會誇讚鳥籠,並問鳥什麼時候死的,沒多久,好友就買了一隻鳥回來養。詹姆斯由此得出:當一個人偶然獲得了自己並不想要的物品的時候,就會為了這件物品,添加更多的東西。
  • 碰上不愛學習的孩子,「鳥籠效應」,到底會有多大效應?
    這兩天讀到好多介紹「鳥籠效應」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認為有的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需要父母或老師吼著、逼著、催著去學習。因此建議家長或老師試試「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呢?「鳥籠效應」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且提出的。詹姆斯的朋友不喜歡養鳥,他就送朋友一隻鳥籠,結果最終朋友買了一隻鳥養了起來。「鳥籠效應」給我們的啟發:當一個人獲得了一件自己完全不想要的物品時,就會為了這件物品繼續添加更多的東西出來。
  • 孩子在家學習要靠逼?充分利用「鳥籠效應」,輕鬆讓孩子主動學習
    應用在我們孩子的學習中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假如孩子某一次數學僥倖考得特別好,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立馬打壓孩子,避免孩子變得驕傲。我們家長不妨換一個思路,讓這一次有些虛高的數學分數成為那一個空的鳥籠子,從而不斷吸引孩子豐富自己的鳥籠子,不斷學習充足自己,讓孩子逐漸配得上僥倖的來的分數。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反應。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我從以前開始就擔心女兒學習英語。 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好。
  • 孩子學習自覺性低?父母試試「鳥籠效應」
    只能連兇帶吼的「逼迫」孩子學習麼?當然不是,父母們不妨試試鳥籠效應。「鳥籠效應」對孩子的作用是什麼而鳥籠效應恰恰也可以運用到學習中,給予孩子一個鳥籠,讓他們自己去探索額外的事物,每一個人都會習慣性的被思維束縛,即便是一個再獨立的人,都會存在著一點影響,所以我們只需要剛開始對孩子起到刺激的作用,讓孩子產生興趣
  • 孩子學習不自覺?「鳥籠效應」能解決,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卡爾森一遍又一遍跟跟人解釋,自己並沒有養鳥,但總是換來客人不相信的眼光。沒辦法,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放進籠子裡。於是,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奏效了。其實,「鳥籠效應」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哪怕一個人對一類事物並不感興趣,但是說的人多了,自己就會感興趣,或者做出人們期望的行動來。所以,把「鳥籠效應」用在引導孩子學習上,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當一個人過偶然獲得了一件自己完全不想要的物品時,就會為了這件物品繼續添加更多的東西出來。父母也可以巧妙的運用這個&34;,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會促使這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只要孩子對這件事物產生興趣,根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的對這個事物進行研究。
  • 發揮「獎賞效應」激勵作用,改變孩子學習惰性,這4個細節要注意
    其中一位朋友的分享引發了我的思考,這位朋友說,自己孩子以前不主動學習,經常拖欠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為了督促孩子,他曾經用了各種批評和懲罰的辦法,但孩子依舊是我行我素。不可否認,濫用獎勵尤其是物質上的獎勵對孩子來說的確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們要看到,在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有一種想要有所成就的強烈願望,而「獎勵」不過是一種行為結果的有償反饋,它對孩子良好行為的持續性發展周期起著十分重要的激勵作用。
  • 孩子學習不自覺?父母試試「鳥籠效應」,停止強迫孩子的不良行為
    壯壯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他總是喜歡滿社區玩耍,不愛學習,每次都要父母把孩子抓回去監督他寫作業,在家的時候也是,只要不叫,壯壯是絕對不會主動去讀書的,因為壯壯對學習根本沒有任何興趣。鳥籠效應是由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且提出的,事情源於詹姆斯在退休之後和好友卡爾森的一場賭約,詹姆斯表示,自己一定會讓好友在不久之後養一隻鳥,結果卡爾森根本不相信,因為自己根本沒有養鳥的打算。幾天之後,詹姆斯在好友卡爾森的生日宴會上送給他了一個精美的鳥籠,從那之後,只要去卡爾森家裡做客的人,都會問卡爾森籠子裡的鳥是什麼時候死的?不管卡爾森怎麼為自己辯解?
  • 別再強迫孩子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主學習
    她找了許多動畫片的音頻資料,和一些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這些對孩子的吸引力還真的不小,孩子不僅看的津津有味,還能夠跟著屏幕互動。慢慢的,孩子英語成績開始提高,課堂裡也能和老師用簡單的對話交流了。這就是「鳥籠效應」。媽媽無意中發現了孩子對英語其實不是天生不會學,而是興趣不夠,讓孩子既沒有動力又沒有學習的欲望。
  • 促進孩子學習,減少孩子「逆反」的鳥籠效應
    卡爾森不信: &34;鳥籠效應"在促進孩子學習的運用家長可以使用欲擒故縱的手法,不明說目的,只是做一下引誘,讓孩子自己去主動做。當你給孩子置辦一件東西時,孩子就會想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他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其實就是運用了「鳥籠效應」1、想讓孩子讀書給孩子創設一個漂亮的書屋或者書架,並詢問孩子想讀什麼書籍,並且經常多去孩子閱讀室翻看幾本書去吸引孩子。果然,孩子一下子就被好奇心吸引過去了,每次作業寫完,就會自己跑到裡邊去閱讀。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善用「鳥籠效應」,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關心之至,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毫無興趣?比起一味盲目的催促強迫孩子學習,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1.當孩子對於學習不感興趣的時候,父母不要一直強迫孩子去學習,如此只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與思想負擔,要想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要善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覺主動地愛上學習。
  • 每天喊著孩子學習,為啥沒有用?心理學家:試試「鳥籠效應」
    朋友小孫的女兒小學二年級,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孩子。用小孫的話來說:「除了學習什麼都喜歡」。因為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小孫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談話,夫妻二人也因為這件事情經常發生矛盾。無奈之下,只要孩子一放學,小孫就放下手裡的活兒,盯著孩子學習,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