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不自覺?「鳥籠效應」能解決,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2020-09-22 育兒秘籍

文|秘籍君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朋友送給自己一件上衣,非常好看。為了讓它穿出門更漂亮,我們就會搭配絲巾、褲子、帽子等等,原本只是得了一件上衣,最後卻置辦出一身行頭。其實,關注心理學的人會明白,這就是一種「鳥籠效應」。

有一些家長把這種效應用在督促孩子學習上,結果發現還挺管用。原先不會自覺學習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父母催著寫作業,吼著去看書,結果在這個效應的影響下,學習心態變得越來越好。

什麼是「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也叫「鳥籠邏輯」,是人們難以擺脫的十大心理之一。它是由美國近代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提出的。

1907年,詹姆斯與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同從哈佛大學退休。倆人有一次打賭,詹姆斯說,不久之後他會讓卡爾森養一隻鳥。卡爾森不信,因為他並沒有養鳥的打算。幾天後,卡爾森過生日,詹姆斯就送給他一隻精緻的鳥籠。卡爾森收到禮物笑了,勸詹姆斯別白費功夫,他僅僅把鳥籠當成一個精緻的工藝品,意思是不會用來養鳥。

但是,自從這個鳥籠被放在書桌旁之後,每次有客人來,幾乎都會問他:「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一遍又一遍跟跟人解釋,自己並沒有養鳥,但總是換來客人不相信的眼光。沒辦法,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放進籠子裡。於是,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奏效了。

其實,「鳥籠效應」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哪怕一個人對一類事物並不感興趣,但是說的人多了,自己就會感興趣,或者做出人們期望的行動來。所以,把「鳥籠效應」用在引導孩子學習上,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學會巧妙運用「鳥籠效應」,父母不催不吼超省心

朋友家兒子今年11歲了,特別不愛做作業,每天放學後都要父母催上好多遍。有好幾次,因為沒完成作業被老師點名,朋友也跟著去學校挨了幾次訓,回來就更對兒子這種學習態度發愁了。所以,她家兒子挨罵、挨揍基本上是家常便飯。但是,不管她怎麼催,怎麼吼,孩子依舊不愛主動學習。

其實,像這種情況如果能學會運用「鳥籠效應」,父母不催不吼就能解決。但是,這個效應具體怎麼用呢?父母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①先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拋出「鳥籠」,與學習建立聯繫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就不會主動學習。所以,運用「鳥籠效應」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把「鳥籠」拋出去,建立興趣與學習的聯繫。

比如,孩子比較喜歡科學探索,那麼父母就可以買一些相關的書籍、玩具、課程,迎合孩子的興趣,這就是拋出「鳥籠」。然後,父母再講講這些內容,要通過學習課本知識,才能了解得更透徹,比如與數學、物理、化學,以及閱讀理解能力都有關係,讓孩子邊學習邊發展興趣。或者,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只有學習學好了,以後才有機會近距離接觸這方面的內容,或者從事相關專業。這樣,孩子的興趣點就跟學習搭上關係了。

②不斷誇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搭上關係之後,想要孩子持續保持熱情,把興趣轉化為主動學習,這個轉變過程並沒有那麼容易。所以,此時就需要父母不斷誇獎孩子,表揚他做的好。這樣,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才會在興趣愛好與枯燥的學習之間,做出痛苦而又堅持的轉變。

就比如,父母想讓孩子多讀書,以及主動做作業。就要鼓勵孩子:「太棒了,你離成為一個小作家更進一步了」、「這麼積極寫作業,學習成績提高了,就能看懂你喜歡的科學繪本了」……在這些不斷的誇獎和鼓勵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會越來越強。

③運用心理暗示,讓孩子自覺去學習

有了自信心之後,就是要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比如,父母下班回到家,如果看到孩子沒有主動寫作業,可以說上一句:「咦,平時這個點,你就坐在書桌旁寫作業了,今天是寫完了嗎?」父母多暗示幾次,孩子就會慢慢主動在這個點開始寫作業了。

「鳥籠效應」其實就是跟孩子「玩心計」,畢竟打「心理戰」總比父母嘶吼孩子哭鬧的「硝煙戰」更有利於親子關係。所以,父母要用心研究,巧妙運用哦。

【話題討論:家長們,你家孩子學習自覺嗎?你試過「鳥籠效應」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父母也可以巧妙的運用這個&34;,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會促使這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只要孩子對這件事物產生興趣,根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的對這個事物進行研究。
  • 碰上不愛學習的孩子,「鳥籠效應」,到底會有多大效應?
    這兩天讀到好多介紹「鳥籠效應」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認為有的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需要父母或老師吼著、逼著、催著去學習。因此建議家長或老師試試「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呢?這些文章的作者給出了大體雷同的建議:先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拋出「鳥籠」,與學習建立聯繫;不斷誇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運用心理暗示,讓孩子自覺去學習。
  • 孩子學習不自覺?父母試試「鳥籠效應」,停止強迫孩子的不良行為
    文/昕姐編輯/昕姐相信很多家長都苦惱過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是要父母跟在後面督促著,孩子才願意多學點知識,而家長也不可能做到全天二十四小時的陪伴,他們還要工作,這時候,孩子就會偷懶,玩的不亦樂乎。
  • 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許多家長都很頭痛,自家的孩子學習上不積極、自覺性差。比如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家長在後面督促。大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全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他們學習,別說有多累了。許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孩子越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遷怒於學習上,變得對學習更加厭惡,可以說效果很差。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善用「鳥籠效應」,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做事情有自己的想法與考量,但是孩子不是,他們做什麼事情只看心情,只憑興趣愛好,不喜歡的是如何如何都不想去做,即使是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未能達到父母的預期與理想的效果。把父母的話當作是耳旁風,要麼是拖拖拉拉,能拖一分鐘是一分鐘,對待學習表現得毫無興趣。
  • 埋怨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有沒有試過「鳥籠效應」?事半功倍
    最近在跟朋友的相處過程當中討論了一下養孩子的問題,有一個朋友滿臉愁苦的向我們表示他的孩子永遠不會主動學習,父母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這個話題一旦打開,我們發現有很多的父母都在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會努力學習,總是父母逼迫孩子學習,孩子才會稍微的學習一會兒他們更願意在看電視玩遊戲或者出去玩耍上面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不願意在學習方面。
  • 孩子不自覺學習很頭疼?聰明的家長利用「鳥籠效應」,你要試試嗎
    很多家長都反饋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學習不自覺,爸爸媽媽跟在屁股後面督促,孩子勉強學一點,一旦沒人督促,立刻又向撒歡的兔子一樣,到處跑,但家長不可能做到全天陪伴,畢竟還要工作,還要做事。很多家長制定了嚴格的制度,去壓迫孩子學習,比如制定每天學習任務,一旦孩子完不成,就會給予孩子嚴厲的懲罰。
  • 孩子學習自覺性低?父母試試「鳥籠效應」
    王女士家的孩子,真是讓她操碎了心。每每到了學習寫作業的時候,王女士總是搞得崩潰難熬。為啥?孩子的自覺性太低了!板凳上好像長了釘子,孩子就是坐不住,扭來扭去,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你以為他是在埋頭思考,誰知,他起頭來問了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問題。
  •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試試「鳥籠效應」,讓娃變得主動產生興趣
    如何讓孩子愛學習是令諸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其實,只要合理利用「鳥籠效應」,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愛上學習,自己主動去學習。,讓娃每天可以看到它,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試著去翻閱,同理,為孩子準備顏料、畫筆,會激起他們的繪畫興趣;為孩子準備一種樂器,能挖掘他們的音樂天賦。
  • 孩子學習分心,父親竟安裝監控!聰明的父母懂得使用「鳥籠效應」
    怕孩子學習分心,家長有多「拼」?,爸爸覺得,如果沒有24小時無死角的看護,孩子根本不能自覺;孩子呢,也特別委屈,覺得不受尊重。擅用鳥籠效應,引導孩子從心底接受、並願意主動去學習,孩子的興趣愛好才能更廣泛,學習目標也會更明確。
  • 孩子學習總靠盯?心理學「鳥籠效應」,再也不怕孩子學習偷懶了
    在育兒過程中,家長只要適當地運用好鳥籠效應,照樣可以幫助孩子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一、 孩子學習總偷懶,巧用鳥籠讓他們主動學習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學習,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的逆反心理。許多父母讓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往往都是命令的口吻。
  • 「鳥籠邏輯」: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效果不輸物質獎勵!
    有的孩子在學校和在家的表現不一樣,在學校裡能認真學習、寫作業;但是回到家裡就很懶散,看動畫片、玩手機很積極,一寫作業就磨磨蹭蹭,一點學習動力都沒有,很多父母都為這個問題頭疼。父母不妨利用「鳥籠邏輯」,幫助父母激發孩子學習動力陳媽媽的兒子,平時在學校表現不差,上課認真,老師布置的課堂作業也都能按時完成,班主任還在陳媽媽面前表揚過他。但兒子回到家就像換了個人,不願意學習,就愛看動畫片。陳媽媽催促,他要麼是拖拖拉拉不去寫,要麼就是寫作業東張西望。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為此歡歡媽媽給孩子請了價格很貴的一對一家教,可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長進卻並不明顯。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這讓歡歡媽媽忍不住吐槽自家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過雖然如此說,但是歡歡媽媽仍然很迫切地希望著孩子能夠有所改變,而歡歡的老師則表示「孩子很聰明,如果能夠在學習上多用用心,對學習感興趣那麼成績提上來不是問題。」其實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學習興趣缺乏而煩惱時,不妨試試「鳥籠效應」。
  • 想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不妨嘗試運用「鳥籠效應」,不輸物質激勵
    其實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這個並不輸物質激勵,而且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的喜歡學習。所以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相應並把它付諸於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來。他不會強迫著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學習,也不會對孩子說,如果說你完成了我會獎勵你什麼東西。他的做法其實會讓很多家長感到驚訝,這其實也是我們所謂的鳥籠效應,就是當孩子不喜歡做作業的時候,小袁並不會強求,但是她會把孩子帶去圖書館。當孩子去了圖書館以後,身邊人都在看書學習。
  • 孩子叛逆、不愛學習?巧用「鳥籠效應」,孩子願意聽話,主動學習
    究竟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願意聽家長的話,成了家長的一大心病。對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就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叛逆、不愛聽話不愛學習。、主動學習的孩子對比,那些叛逆不聽話、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一種心理暗示。
  • 孩子在家學習要靠逼?充分利用「鳥籠效應」,輕鬆讓孩子主動學習
    詹姆斯在日常生活的觀察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一個人無意或有意中將一個空的鳥籠帶回了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人受主觀和客觀因素的影響,他會為了不浪費籠子的價值,而而外購入一隻鳥。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偶然中獲得了一件本來對他來說,沒有多大用處的物品之後,他就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增添一些與它匹配的東西。儘管新增加的東西本身也是他用不到的東西,或者用處不大的東西。
  • 孩子學習太被動,家長可以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圖文/蓓蓓編輯/蓓蓓孩子讀書不自覺似乎已經成為了眾多父母們的一大難題,孩子不自覺會影響成績,但是父母要是逼迫他們,很可能會給孩子造成更消極的後果,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很多父母都焦頭爛額。其實,芳芳的解決方法很簡單,她利用了&34;,輕鬆地解決了孩子學習興趣低下的問題。
  • 家長懂得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但雖然孩子年紀的增長,學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漸漸地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學習成績也大不如前,看到這樣的場景,當父母的也感到很無奈!心理學技巧:讓孩子愛上自主學習,父母要學會用「鳥籠效應」!
  • 孩子學習「老大難」?不妨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他家長討經驗,寶媽才說原來自己用了「鳥籠效應」,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到裡面的人都在看書學習,雖然剛開始兒子覺得不以為然,但是後來也開始不自覺地看起書來了。而家長把這種「鳥籠效應」應用到孩子學習這件事上,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學習非要家長強迫?巧用「鳥籠效應」,或能改善這個問題
    朋友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怎麼想的,不愁吃不愁穿,好好學習就行,為什麼就不知道珍惜學習的機會呢?以前我們那個年代,能上學是多少人的夢想,現在的孩子非得別人強迫著才肯學。我家孩子每天學習都像是為我學的一樣,不用武力強迫他一下,他就永遠原地踏步,這副德行以後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