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非要家長強迫?巧用「鳥籠效應」,或能改善這個問題

2020-08-27 超人芭比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作為父母,總是需要為孩子操心各種事情,為孩子的人生保駕護航。但是,儘管父母苦口婆心地和孩子說很多,孩子該出問題還是出問題。


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孩子經常需要在父母的強迫下學習。父母也經常和孩子說很多大道理,希望可以讓孩子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效果並不好,孩子仍然不愛學習。對此家長就特別鬱悶:孩子為什麼非得強迫著才肯學習,趕一下動一下?

前不久,朋友來尋求幫助,把她家孩子一頓吐槽。朋友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怎麼想的,不愁吃不愁穿,好好學習就行,為什麼就不知道珍惜學習的機會呢?以前我們那個年代,能上學是多少人的夢想,現在的孩子非得別人強迫著才肯學。


我家孩子每天學習都像是為我學的一樣,不用武力強迫他一下,他就永遠原地踏步,這副德行以後可怎麼辦。

一、孩子為啥不愛學習?


1.超出自己的認知,知識比較難


有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反應比較慢,由於知識儲備不夠,加上理解能力有限,他們現階段學習的知識點可能超過了他們的認知水平,比較難,學習起來會顯得比較吃力,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畏難心理,害怕學習,也不願意學習。


2.其他方面的誘惑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多彩,各種好玩的東西也會大量出現,孩子面臨的誘惑也越來越多,注意力就會被分散,也就沒有了學習的欲望和動力。比如說:孩子會面臨受到遊戲的誘惑,會面臨各種娛樂場所的誘惑等等。

3.父母的不良榜樣,孩子受到影響


老話說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學習對象,如果父母為孩子樹立的是一個不好的榜樣,整天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那麼,孩子也會貪圖享受,不知道為學習付出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只想著不勞而獲。


4.環境的影響


環境可以塑造一個優秀的人,也可以讓一個人變得頹廢。在這個社會上,什麼樣的人都有,同樣的,在學校裡,亦是如此。孩子可能受到周邊人和環境的影響,被帶偏了方向,迷失了自我,所以才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5.付出沒有成效,孩子有挫敗感


大家都知道,付出不一定可以獲得回報,長時間的付出卻沒有收穫的那種挫敗感會讓人變得越來越消極。如果說孩子付出了很多,但是取得的進步很小或者壓根沒有進步,孩子就會有很大的挫敗感。


沒有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價值感,反而被很多的挫敗感包圍,長期以往,孩子就會討厭學習,討厭失敗的感覺。

二、家長經常性的強迫孩子,可能會:


1.孩子更反感更抗拒


當孩子不願意學習的時候,父母第一反應永遠是強迫他們學習,逼著他們進步。這樣一來,不僅不會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反而會讓孩子出現更大的反感心理,更加抗拒學習這件事。


2.影響親子關係


長期的強迫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厭煩心理,尤其是那些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強迫是他們更加叛逆的催化劑。長期以往,孩子就會和父母不親,不願意和父母待在一起,出現很大的親子隔閡。

3.孩子壓力大


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而帶來的挫敗感本來就會讓孩子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再加上父母的強迫和施壓,孩子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出現心理問題。


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孩子似乎永遠是當局者迷,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不願意學習。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是不強迫不學習,那麼不妨試試鳥籠效應,或許能讓孩子秒變乖乖娃,喜歡上學習。

三、何為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最早由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所謂的鳥籠效應,就是在闡述興趣的重要性。當個體對某件事情產生一定的興趣時,他就會獲得很大的動力,自覺去完成這件事情,再也不用靠外人的催促。運用到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這就告訴家長要善於利用興趣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四、如何運用?


1.父母需要耐心地觀察孩子,找到、建立孩子的興趣點


利用鳥籠效應的前提是父母能夠知道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因此,父母首先要學會耐心地、仔細地觀察自己的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然後加以利用,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說:如果你家孩子喜歡看書,那麼不妨試試閱讀的方式來建立孩子的興趣點,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積極暗示


誇獎的魅力是無法想像的,父母應該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學會自我積極暗示,建立自己的價值感。

五、總結


孩子不喜歡學習是有一定原因的,父母不要總是強迫孩子,有時候找到孩子不願意學習的原因,然後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才是最佳做法。

相關焦點

  • 別再強迫孩子學習,家長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自主學習
    她找了許多動畫片的音頻資料,和一些朗朗上口的英文兒歌,這些對孩子的吸引力還真的不小,孩子不僅看的津津有味,還能夠跟著屏幕互動。慢慢的,孩子英語成績開始提高,課堂裡也能和老師用簡單的對話交流了。這就是「鳥籠效應」。媽媽無意中發現了孩子對英語其實不是天生不會學,而是興趣不夠,讓孩子既沒有動力又沒有學習的欲望。
  • 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許多家長都很頭痛,自家的孩子學習上不積極、自覺性差。比如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家長在後面督促。大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全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他們學習,別說有多累了。許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孩子越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遷怒於學習上,變得對學習更加厭惡,可以說效果很差。
  • 孩子學習別強迫,試試「鳥籠效應」,從此讀書學習再也不用愁
    當孩子一天一天長大的時候,很多家長都覺得讓孩子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當孩子的學習稍微有一點不好的時候就感覺很頭大,有些家長甚至採用一些強迫孩子學習的手段,但是這樣的 手段不僅不會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感受到提升,反而會適得其反。
  • 孩子學習總靠盯?心理學「鳥籠效應」,再也不怕孩子學習偷懶了
    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一段痛苦經歷:孩子學習的時候總要在旁邊盯著,不管是寫作業還是看書,只要家長一走開,孩子就開始偷懶或者開小差了。甚至有家長和我反應,他家的孩子那是一刻都不能離開,哪怕是家長在旁邊因為工作看了會手機,孩子也能趁著幾分鐘的功夫在書桌前上演一場星際大戰。
  • 孩子叛逆、不愛學習?巧用「鳥籠效應」,孩子願意聽話,主動學習
    究竟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願意聽家長的話,成了家長的一大心病。對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就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叛逆、不愛聽話不愛學習。比如說,家長讓孩子自己去看無翻譯版本的鋼鐵俠,為了能看懂,孩子只能自己進行各種查閱,孩子從這種行為中獲取了知識和成就感,對英語學習也會產生不一樣的看法。
  • 家長懂得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但雖然孩子年紀的增長,學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漸漸地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學習成績也大不如前,看到這樣的場景,當父母的也感到很無奈!心理學技巧:讓孩子愛上自主學習,父母要學會用「鳥籠效應」!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一說到讓孩子學習,我想大多數家長都比較頭疼,陪孩子寫個作業,能把家長氣到高血壓,每天為了督促孩子學習想盡各種方法,威逼利誘,連哄帶騙,十八般武藝齊上陣,然而孩子還是不為所動。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
  • 孩子學習不自覺?父母試試「鳥籠效應」,停止強迫孩子的不良行為
    文/昕姐編輯/昕姐相信很多家長都苦惱過這麼一個問題,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是要父母跟在後面督促著,孩子才願意多學點知識,而家長也不可能做到全天二十四小時的陪伴,他們還要工作,這時候,孩子就會偷懶,玩的不亦樂乎。
  • 孩子學習「老大難」?不妨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學習
    其他家長討經驗,寶媽才說原來自己用了「鳥籠效應」,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看到裡面的人都在看書學習,雖然剛開始兒子覺得不以為然,但是後來也開始不自覺地看起書來了。相信看到這裡,不少家長要問了,「鳥籠效應」究竟有沒有這麼神奇呢?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善用「鳥籠效應」,孩子愛上學習
    把父母的話當作是耳旁風,要麼是拖拖拉拉,能拖一分鐘是一分鐘,對待學習表現得毫無興趣。父母對於孩子的學習關心之至,為什麼孩子會對學習毫無興趣?比起一味盲目的催促強迫孩子學習,父母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再對症下藥,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為什麼孩子對學習毫無興趣?1.
  • 孩子在家學習要靠逼?充分利用「鳥籠效應」,輕鬆讓孩子主動學習
    應用在我們孩子的學習中的時候,也是一樣的道理。假如孩子某一次數學僥倖考得特別好,我們家長要做的不是立馬打壓孩子,避免孩子變得驕傲。我們家長不妨換一個思路,讓這一次有些虛高的數學分數成為那一個空的鳥籠子,從而不斷吸引孩子豐富自己的鳥籠子,不斷學習充足自己,讓孩子逐漸配得上僥倖的來的分數。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後來聽了一位專家的話,英語版的《小豬佩奇》發音清晰,畫面也更明亮,是很好的英語啟蒙動畫,正好女兒也很喜歡這部動畫,所以就每天給孩子看。後來同齡的孩子們來家裡玩,看到她能聽英語,我覺得她很厲害。 從那以後,女兒顯然很注意英語,所以不需要再教一次。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中的「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
  • 孩子不自覺學習很頭疼?聰明的家長利用「鳥籠效應」,你要試試嗎
    很多家長都反饋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學習不自覺,爸爸媽媽跟在屁股後面督促,孩子勉強學一點,一旦沒人督促,立刻又向撒歡的兔子一樣,到處跑,但家長不可能做到全天陪伴,畢竟還要工作,還要做事。很多家長制定了嚴格的制度,去壓迫孩子學習,比如制定每天學習任務,一旦孩子完不成,就會給予孩子嚴厲的懲罰。
  • 孩子學習自覺性低?父母試試「鳥籠效應」
    這種一邊玩一邊學,學不了一會兒就想著玩兒的行為,真是令家長和老師無可奈何。父母們恐怕都有這種感受,自家的孩子似乎總是不能把心沉浸在學習上,在學習這件事上的自覺性幾乎為零,總是需要老師、家長在後面推著,才能在學業上出點力,但這種效果並不明顯,也不是長久之計,孩子終歸是要學會自主學習,自覺學習。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為此歡歡媽媽給孩子請了價格很貴的一對一家教,可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長進卻並不明顯。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這讓歡歡媽媽忍不住吐槽自家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過雖然如此說,但是歡歡媽媽仍然很迫切地希望著孩子能夠有所改變,而歡歡的老師則表示「孩子很聰明,如果能夠在學習上多用用心,對學習感興趣那麼成績提上來不是問題。」其實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學習興趣缺乏而煩惱時,不妨試試「鳥籠效應」。
  • 孩子學習太被動,家長可以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鳥籠效應大概的意思就是:當你得到了一件東西之後,就會不由自主地購買與之更多的東西。這個效應是由一位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的,有個人家裡放了一隻鳥籠之後,但是沒有放鳥,後來有一群人來了家裡之後,每次都會問這個問題,後來這個人實在受不了客人們的問題以及為了避免每次解釋的麻煩,就只能買只鳥放進去。
  • 促進孩子學習,減少孩子「逆反」的鳥籠效應
    卡爾森不信: &34;鳥籠效應"在促進孩子學習的運用家長可以使用欲擒故縱的手法,不明說目的,只是做一下引誘,讓孩子自己去主動做。當你給孩子置辦一件東西時,孩子就會想什麼樣的行為會讓他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其實就是運用了「鳥籠效應」1、想讓孩子讀書給孩子創設一個漂亮的書屋或者書架,並詢問孩子想讀什麼書籍,並且經常多去孩子閱讀室翻看幾本書去吸引孩子。果然,孩子一下子就被好奇心吸引過去了,每次作業寫完,就會自己跑到裡邊去閱讀。
  • 想要激發孩子學習動力,不妨嘗試運用「鳥籠效應」,不輸物質激勵
    其實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這個並不輸物質激勵,而且可能會讓孩子更加的喜歡學習。所以家長可以試一下鳥籠效應,相應並把它付諸於教育孩子的實踐中來。他不會強迫著孩子,要求孩子必須學習,也不會對孩子說,如果說你完成了我會獎勵你什麼東西。他的做法其實會讓很多家長感到驚訝,這其實也是我們所謂的鳥籠效應,就是當孩子不喜歡做作業的時候,小袁並不會強求,但是她會把孩子帶去圖書館。當孩子去了圖書館以後,身邊人都在看書學習。
  • 孩子學習不自覺?「鳥籠效應」能解決,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有一些家長把這種效應用在督促孩子學習上,結果發現還挺管用。原先不會自覺學習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父母催著寫作業,吼著去看書,結果在這個效應的影響下,學習心態變得越來越好。於是,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奏效了。其實,「鳥籠效應」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哪怕一個人對一類事物並不感興趣,但是說的人多了,自己就會感興趣,或者做出人們期望的行動來。所以,把「鳥籠效應」用在引導孩子學習上,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碰上不愛學習的孩子,「鳥籠效應」,到底會有多大效應?
    這兩天讀到好多介紹「鳥籠效應」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認為有的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需要父母或老師吼著、逼著、催著去學習。因此建議家長或老師試試「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呢?這些文章的作者給出了大體雷同的建議:先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拋出「鳥籠」,與學習建立聯繫;不斷誇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運用心理暗示,讓孩子自覺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