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學習?父母試試「鳥籠效應」,讓娃變得主動產生興趣

2020-09-12 母嬰參考

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會繼續添加與之相關的更多東西。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鄰居張姐的孩子皓皓貪玩調皮,對學習完全提不起興趣,上課愛搞小動作、經常打瞌睡……三番五次被叫家長去學校,每天放學後不按時作業,非要張姐拿著雞毛撣子再三催促才肯動,看著排名倒數的成績,讓她愁得不行,不知如何是好?

案例

琦琦是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上個月,在市裡舉辦的少兒小提琴比賽中榮獲第一名的桂冠,琦琦媽看著十分欣慰驕傲。據她介紹說,琦琦小時候對小提琴並不感興趣,可是作為小提琴表演者的姑姑卻買來一把送給她做生日禮物。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剛拿到小提琴時,琦琦並不感興趣,琦琦媽便將它當作裝飾品,擺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每次家裡來客人都會對精美的小提琴誇讚一番,並想上手試一試,有時還會讓琦琦給表演一段,可是她只能微笑搖頭婉拒。

或許是看大家都對小提琴感興趣,琦琦開始去接觸它,當獲得不錯的體驗感後,她開始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加上被周圍人誇獎,琦琦沉迷其中,每日勤加練習,在親朋好友、同學面前表演時,當被大家投來羨慕的目光和誇讚的認可,她默默下定決定要做的越來越好。

其實,琦琦對小提琴的態度從冷漠到深愛的心理變化過程,源於心理學上一個有趣的現象——「鳥籠邏輯」(鳥籠效應,它是由心理學家詹姆斯提出來的。

該效應的背後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那就是一個人本來沒有養鳥的打算,可是他無意間獲得一隻空鳥籠放在家裡,一段時間後,他會為了用這隻籠子而買一隻鳥來養,而不丟掉鳥籠,從背後揭示的心理學現象就是,人們在偶然獲得一件物品後,會繼續添加與之相關的更多東西。

閨蜜搬入新家時,看到房裡有一個漂亮且氣派的魚缸,想要扔掉又捨不得,於是將它擺在房間的角落裡,每次有人來都會問:「養的魚呢?」「沒養過呢!」緊接著是對方匪夷所思的眼神和遺憾無比的嘆息。

過了一段時間再去閨蜜家時,發現魚缸成了客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中了「鳥籠邏輯」的「魔咒」,我們都是先給自己一個空鳥籠,接著不斷地往裡塞東西,為它找同伴,或許最初你根本沒想過,接納它後會引發怎樣的連鎖反應。

「鳥籠效應」如何和學習聯繫起來?

如何讓孩子愛學習是令諸多父母頭疼的問題,其實,只要合理利用「鳥籠效應」,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愛上學習,自己主動去學習。

舉個例子,當孩子不愛閱讀圖書時,父母可以買一些兒童讀物放在書桌上,讓娃每天可以看到它,時間久了,孩子便會試著去翻閱,同理,為孩子準備顏料、畫筆,會激起他們的繪畫興趣;為孩子準備一種樂器,能挖掘他們的音樂天賦。

利用&39;鳥籠效應&39;,孩子會主動去探索從未接觸過的事物,或者以前不感興趣的東西,從而慢慢發現其中的樂趣,去拓展和深入發展這種愛好。

如何利用「鳥籠效應」讓娃愛上學習?

1、 提供興趣點

孩子不願意學習是因為學知識的過程枯燥無聊,尤其是死板的書本知識,遠遠沒有動畫片帶來的視覺效果好,為此,父母可以利用繪本、故事視頻、科技視頻、動手試驗等培養孩子挖掘知識的興趣,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想要去尋找答案,增加對學習的求知慾。

2、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

當孩子產生興趣後,父母需要在背後助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比如孩子開始喜歡閱讀書籍時,每次只能堅持幾分鐘的時間,父母可以鼓勵、誇讚孩子,並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在書本上獲得的知識,最後為其制定目標,因為誇獎會讓孩子產生興奮感,繼續擁有閱讀的動力和毅力,最終朝著目標不斷前進。

3、尋找與孩子匹配的「鳥籠」

當發現孩子對你提供的樂器、書籍等不感興趣時,父母要及時轉換想法,並不是所有東西都可以作為「鳥籠」,如果孩子不喜歡畫畫,你買再多的畫具也是浪費,當然,要是孩子有藝術方面的天賦,你倒是可以加大投資力度。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孩子學習不自覺,家長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孩子會出現這種這種現象父母也可以巧妙的運用這個&34;,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會促使這孩子對某些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只要孩子對這件事物產生興趣,根本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他們就會積極主動的對這個事物進行研究。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巧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為此歡歡媽媽給孩子請了價格很貴的一對一家教,可是一段時間下來,孩子的長進卻並不明顯。孩子對於學習沒有興趣,這讓歡歡媽媽忍不住吐槽自家孩子不是學習的料。不過雖然如此說,但是歡歡媽媽仍然很迫切地希望著孩子能夠有所改變,而歡歡的老師則表示「孩子很聰明,如果能夠在學習上多用用心,對學習感興趣那麼成績提上來不是問題。」其實當父母們為孩子的學習興趣缺乏而煩惱時,不妨試試「鳥籠效應」。
  • 孩子學習自覺性低?父母試試「鳥籠效應」
    其實,孩子在學習上沒有自覺性,也是很好理解的。畢竟,孩子還不能完全理解學習的重要性,對他們來說,學習是一件相對枯燥、需要耗費精力的事情。而且,學習需要付出一段時間才能有所收穫,並不容易及時的得到正面的反饋,孩子的收穫性沒有那麼大,自然對學習不敢興趣。
  • 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怎麼辦?父母善用「鳥籠效應」,孩子愛上學習
    父母過於嚴格俗話說:「物極必反」,父母如果一味強迫孩子學習,不止無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反而會在父母喋喋不休之中對學習產生排斥,甚至是厭惡的心理,因為外力的壓迫總是讓人覺得不舒服。,讓孩子產生父母喜歡的是學習好的孩子,而不是自己本身。
  • 碰上不愛學習的孩子,「鳥籠效應」,到底會有多大效應?
    這兩天讀到好多介紹「鳥籠效應」的文章,內容大同小異,認為有的孩子學習上一點都不自覺,總需要父母或老師吼著、逼著、催著去學習。因此建議家長或老師試試「鳥籠效應」。什麼是「鳥籠效應」呢?這些文章的作者給出了大體雷同的建議:先了解孩子的興趣點,拋出「鳥籠」,與學習建立聯繫;不斷誇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運用心理暗示,讓孩子自覺去學習。
  • 孩子叛逆、不愛學習?巧用「鳥籠效應」,孩子願意聽話,主動學習
    究竟該用什麼方法才能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願意聽家長的話,成了家長的一大心病。對此,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家長就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叛逆、不愛聽話不愛學習。、主動學習的孩子對比,那些叛逆不聽話、不愛學習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一種心理暗示。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反應。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我從以前開始就擔心女兒學習英語。 不管怎麼教,孩子的英語總是學不好。
  • 孩子學習不積極?家長試試「鳥籠效應」,比強迫孩子好用多了
    許多家長都很頭痛,自家的孩子學習上不積極、自覺性差。比如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家長在後面督促。大人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要全程跟在孩子屁股後面催他們學習,別說有多累了。許多父母會打罵孩子,孩子越會把這些負面情緒遷怒於學習上,變得對學習更加厭惡,可以說效果很差。
  • 孩子學習不自覺?父母試試「鳥籠效應」,停止強迫孩子的不良行為
    壯壯是個非常調皮的孩子,他總是喜歡滿社區玩耍,不愛學習,每次都要父母把孩子抓回去監督他寫作業,在家的時候也是,只要不叫,壯壯是絕對不會主動去讀書的,因為壯壯對學習根本沒有任何興趣。多多的英語成績特別不好,連帶這對英語這個學科產生偏見,平時都不愛學英語,十分抗拒背誦英語單詞,多多媽媽感受到了孩子的情緒之後,給孩子找了部動畫片——英文版的《貓和老鼠》,這下,多多在看這個動畫篇的過程中,逐漸對英語消除了抗拒,甚至開始感興趣的開始學習。
  • 孩子學習不自覺?「鳥籠效應」能解決,父母不催不吼省心了
    原先不會自覺學習的孩子,每天都需要父母催著寫作業,吼著去看書,結果在這個效應的影響下,學習心態變得越來越好。卡爾森一遍又一遍跟跟人解釋,自己並沒有養鳥,但總是換來客人不相信的眼光。沒辦法,卡爾森只好買了一隻鳥放進籠子裡。於是,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就奏效了。其實,「鳥籠效應」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哪怕一個人對一類事物並不感興趣,但是說的人多了,自己就會感興趣,或者做出人們期望的行動來。所以,把「鳥籠效應」用在引導孩子學習上,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家長懂得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愛上學習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但雖然孩子年紀的增長,學習的任務也越來越重,漸漸地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情況,學習成績也大不如前,看到這樣的場景,當父母的也感到很無奈!心理學技巧:讓孩子愛上自主學習,父母要學會用「鳥籠效應」!
  • 孩子學習非要家長強迫?巧用「鳥籠效應」,或能改善這個問題
    父母也經常和孩子說很多大道理,希望可以讓孩子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效果並不好,孩子仍然不愛學習。對此家長就特別鬱悶:孩子為什麼非得強迫著才肯學習,趕一下動一下?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孩子似乎永遠是當局者迷,不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不願意學習。如果你家的孩子也是不強迫不學習,那麼不妨試試鳥籠效應,或許能讓孩子秒變乖乖娃,喜歡上學習。
  • 孩子不自覺學習很頭疼?聰明的家長利用「鳥籠效應」,你要試試嗎
    但這樣做,孩子起初還因為害怕懲罰去學習,隨著時間發展,孩子變得更加厭惡學習了,當厭惡達到一個峰值,家長的懲罰也不再具有威懾性了。這裡建議家長利用「鳥籠效應」去培養孩子的自覺學習習慣。什麼叫鳥籠效應呢?這是心理學家詹姆斯發現並提出的,詹姆斯和好友打賭,說好友不久會養一隻鳥,好友不信,因為好友沒有養鳥的打算。
  • 孩子學習「老大難」?不妨試試「鳥籠效應」,讓孩子愛上學習
    最讓寶媽欣慰的是孩子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濃,幾乎不用寶媽督促,每天放學回來就開始主動做作業,而且休息日還總是願意拽著媽媽去書店看書。「鳥籠效應」其實是一種心理暗示,當一個人對一件事物不感興趣時,但是說的人多了,或者受到周圍環境的暗示,這個人就會對這件事物開始產生興趣,甚至做出人們期望的行為。
  • 孩子在家學習要靠逼?充分利用「鳥籠效應」,輕鬆讓孩子主動學習
    二、鳥籠效應對孩子學習的影響1、鳥籠效應提高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減少叛逆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鳥籠效應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鳥籠效應可以讓孩子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來學習,並在學習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娛樂。在家庭中,我們家長總是會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催促孩子學習,但是在家長高壓的&34;下,孩子的學習效率自然不會很高。學習效率不高,孩子學不會越不想學,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所以當孩子被&34;著去學習的時候,總會表現出不耐煩或者反抗的情緒,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會低下。
  • 孩子學習別強迫,試試「鳥籠效應」,從此讀書學習再也不用愁
    孩子學習別強迫,試試「鳥籠效應」,從此讀書學習再也愁愛因斯坦曾經說過:&34;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孩子對自己所接觸的事物感興趣,開始培養孩子的興趣,想讓孩子感興趣也是少不了家長的引導,想讓孩子自己主動學習那就少不了家長的引導。
  • 孩子學習分心,父親竟安裝監控!聰明的父母懂得使用「鳥籠效應」
    擅用鳥籠效應,引導孩子從心底接受、並願意主動去學習,孩子的興趣愛好才能更廣泛,學習目標也會更明確。,而是巧妙地激起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又利用圈點的印記讓孩子對書產生了興趣。我們經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孩子從心裡喜歡上了某件事,不需要父母每日叮嚀,嚴加管護,他便會主動激發自己的求知慾望。父母只需要慢慢引導,孩子就會自我敦促,探索新知。
  • 孩子學習太被動,家長可以利用「鳥籠效應」,讓孩子主動學習
    這樣一來,原本自己不關心的事情現在反而花費了更多精力去經營,並且主動去了解和學習。這個效應也被廣泛用於教育界,用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父母,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想要等孩子自己發現自己喜歡什麼是件很艱難的事情,因為孩子自己根本不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所以家長這個時候就要主動一點,觀察孩子的日常,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從而幫孩子建立自己的興趣。
  • 孩子學習總靠盯?心理學「鳥籠效應」,再也不怕孩子學習偷懶了
    在育兒過程中,家長只要適當地運用好鳥籠效應,照樣可以幫助孩子愛上學習,主動學習。一、 孩子學習總偷懶,巧用鳥籠讓他們主動學習孩子之所以不願意學習,大部分原因是孩子的逆反心理。許多父母讓孩子去做一件事的時候,自己沒有意識到,但是往往都是命令的口吻。
  • 每天喊著孩子學習,為啥沒有用?心理學家:試試「鳥籠效應」
    朋友小孫的女兒小學二年級,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孩子。用小孫的話來說:「除了學習什麼都喜歡」。因為孩子不愛學習的問題,小孫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談話,夫妻二人也因為這件事情經常發生矛盾。無奈之下,只要孩子一放學,小孫就放下手裡的活兒,盯著孩子學習,寫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