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巫山縣廟堂鄉境內,矗立著一棵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活化石」的古油杉樹。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專程來到廟堂鄉考察。經測算,這棵古油杉樹的年齡已超過1200歲。古樹主幹需10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將其圍住,更神奇的是樹上還寄生著一種叫「蜈蚣金釵」的名貴草藥。
古油杉樹年齡超1200歲
講 述
講述人:王安輝(46歲 原廟堂鄉村支書)
巫山縣廟堂鄉平均海拔2000米,東邊與湖北神龍架林區接壤。由於綿延大山的阻隔,1999年以前,這裡是巫山唯一一個不通公路、不通電的鄉,一條蜿蜒於懸崖絕壁間的羊腸小道是連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大山裡經常會有野豬、猴子等野獸出沒。當地有一首民謠這樣唱道:「一上上雲天、一下下河邊,對山叫得應,走路走半天。」
後來,有村民在懸崖邊炸出了一條不足3米寬的小路。但從1999年開通以來,這條崎嶇的「騾馬路「已經讓近百人失去了生命。
6年前,廟堂鄉實施整鄉搬遷。2010年年底,41歲的廟堂鄉村民王安輝用自己多年賣山藥材的積蓄和政府提供的搬遷補償款,在巫山縣城買了一套房,帶著妻兒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
雖然在城裡生活,但王安輝還是喜歡往廟堂鄉跑,有時一待就是十天半個月。4月4日,趁著上中學的兒子放假,王安輝叫上幾個兒時的夥伴,與記者一起再次回到了老家。從巫山縣城出發,約3個小時後進入廟堂鄉境內。越野車顛簸著一路前行,車子緊貼著峭壁,另一邊是萬丈深淵。眼前,每座山都如同被刀削一般,險峻陡峭。山巒上,隨處可見青翠蒼綠的灌木叢和叫不出名的山花。山與山之間,是深不見底的狹長的峽谷和被濃厚植被遮蓋的小溪。耳邊,山風不時呼呼地刮過,夾雜著一絲絲山花的香味,春天的廟堂鄉很美。
車輛緩慢地前行在崇山峻岭之間,當天下午2點,記者一行人終於來到一個叫油杉樹坪的地方,這是一塊面積約有20畝地的平壩。平壩的正中央生長著一棵枝葉茂盛的古油杉樹,曾在當地擔任過多年村支書的王安輝告訴記者,2005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專家專程來到廟堂考察這樹,經測算,古樹的年齡超過1200歲,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整棵樹高43米,主幹需10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圍住,樹上還寄生著一種叫「蜈蚣金釵」的名貴草藥,專家稱這棵古樹為「活化石」。
故 事
小孩們喜歡在樹下做遊戲
王安輝的老家就在古油杉樹前不足半裡路的地方,一棟兩百多平方米的土坯小樓由於靠近懸崖,建房時王安輝的父親就地取材,從懸崖上撬下一塊大石板,鋪在門前供孩子們玩耍。
走進曾經熟悉的家,旁邊兩間用石頭砌成的小屋,窗臺上已長出了青苔,屋子裡到處都是灰塵,地上散落著搬家時留下的破銅爛鐵。站在結滿了蜘蛛網的窗前放眼望去,如今,房前的田裡已經沒有了綠油油的莊稼,院壩內也栽上了樹苗。屋外出奇的安靜,只有偶爾吹過的山風沙沙作響。
「小時候,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油杉樹坪,油杉樹的背面是一條四季不斷流的小河,幾個小夥伴偷偷溜到河裡捉魚,上岸後,玩圍著油杉樹轉圈圈的遊戲,誰先暈倒在地,就罰他在樹下用地上的枯枝就著瓦片煮魚給大家吃。一直到讀高中,放假回到家裡還會玩這種遊戲。」王安輝笑著說。夏天,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季節,傍晚皎潔的月色如白銀鋪滿了山頭,居住在油杉樹附近數十戶村民家的小孩嘻笑打鬧著跑到小河裡玩耍。
「城市喧囂的生活磨不掉我對家鄉的懷念,有人說,鄉愁是一杯茶,這是一個平庸的比喻,但我很喜歡。我不願把鄉愁說成酒,因為鄉愁沒酒那麼濃烈,鄉愁是茶,總在苦澀中帶著那麼一點甘甜,但卻不會愈衝而愈淡。」離開廟堂時,已是第二天下午,王安輝戀戀不捨地回頭望去,此時,矗立在春日暖陽的古油杉樹,猶如一個咂摸著鄉愁和陌生的女子,孤獨地訴說著對家鄉的眷戀。
傳 說
樹下埋藏著一對大金豬
「記得搬家之前,我曾在樹下站了一個晚上。」撫摸著古樹滄桑的樹幹,王安輝娓娓道出了關於古樹的傳說:以前因為缺少食物,一位村民無意中將寄生在古油杉樹上的一種如草絮般的東西(實為蜈蚣金釵)熬水喝,沒想到治好了多年的風溼病。有人說,這是因為樹底下埋藏有一對大金豬,使得古樹有了靈氣。當地一個財主得知後,想方設法想將金豬挖出來,可僱來的人挖了好幾天都一無所獲,每當鋤頭碰到古樹的樹根時,就迸發出火花。財主因此惱羞成怒,於是在樹下堆上柴禾,準備放火將古樹燒掉,沒想到剛一點火,突然天降大雨,電閃雷鳴,貪婪的財主被閃電活活劈死在樹下。此後,再也沒人敢打古樹的主意。而附近的村民也用樹上的這種「草絮」治好了自己的風溼病。
現在在古油杉樹的根部,還能看到一個水缸般大小的洞口,據說這就是當年財主挖寶時留下的,幾根巨大的根莖裸露在洞外,宛若遊龍般。時至今日,古油杉樹依舊鬱鬱蔥蔥,矗立在靜謐的大山之間。
記者手記
離開廟堂時,已是第二天上午,春日暖暖的陽光透過山坳輕輕打在油杉樹的樹梢上,從樹下走過,星星點點的光影落在身上。王安輝告訴記者,廟堂鄉被劃入五裡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這裡的野生動植物擁有了更廣闊的生長空間。如今的廟堂,變得越來越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