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媽媽小雯最近有些煩惱,因為她家孩子已經4個半月了,還是不會翻身。有時候推著他的後背幫著他翻身,他也不願意動。現在孩子的體重是18斤,小雯懷疑是孩子太胖了,所以不願意翻身。聽說朋友家的兒子4個月的時候已經會翻身,小雯更加焦慮。看到孩子落後於他人,總是想著怎麼幫孩子鍛鍊一下,讓他早日跨過這道坎兒。
孩子大動作發展的規律一般是這樣的:2月抬頭、4月翻身、6月坐穩、8月爬行、10月站立、12月走路。
從這個規律來看,孩子4個月應該學會翻身,但是每個孩子因為種種原因並不一定完全遵循這個規律,有的會提前一點有的會滯後一點,只要不是滯後太多也不是大問題。在為孩子的大動作發展焦慮的時候,不妨先了解一下孩子滯後的原因,然後找到合適的方法幫助孩子,孩子也會順利發展自己的各項能力。
影響孩子翻身的因素
體重影響:現在生活條件好,體重偏大的孩子越來越多,翻身晚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所以我們經常會遇到焦慮的父母,「我家孩子怎麼還不翻身呢?」但同時又為擁有一個白白胖胖的孩子而沾沾自喜,每當孩子被誇又胖又可愛的時候別提多自豪了。為了讓孩子長得快,媽媽卯足了勁促進母乳分泌,母乳不好的趕緊用奶粉來湊。結果孩子是胖了,大動作發展卻受到了影響。
有一個朋友留言說她閨女5個月才會翻身,就是因為體重太大了,每次翻身都會累得休息一大會兒,先喘口氣再說。翻身的時候一點都不靈活,媽媽看著都費勁,真心為她捏一把汗。小雯家的寶寶也是這個情況,4個半月18斤,翻身對他來說難度真的很大。
因為體重太大,身體不靈活,翻身會特別累,翻不過去會讓孩子喪失興趣,產生畏難情緒,不情願練習這個動作。翻身動作是在不斷地練習中才會掌握,不練習,即使到了一定的階段也還是原地踏步。
穿衣服影響: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孩子出生的季節不同,翻身的月齡也不同。如果是寒冷季節出生的寶寶,在寶寶翻身的月齡氣溫非常低,穿的衣服很厚,孩子翻身的活動就會受到限制。如果是在氣溫高的季節出生的寶寶,寶寶到了翻身的時候,穿很少的衣服,寶寶的活動不受限制,就會翻身早一些。
二寶出生的時候是在冬天,到了三四個月的時候還是穿很厚的衣服,就不喜歡練習翻身,每次翻身對他來說都是一次考驗,擺開架勢練習許久才肯翻過去,再讓他翻身就會拒絕,所以直到4個月才學會翻身。大寶出生的時候是在春天,到了3個月就只需要穿一個肚兜,每天沒事就抬腿練習,練著練著自己就翻過去了。
寶寶翻身要靠上身、上肢、下肢協調合作,如果穿太多衣服,身體各部位活動起來就沒那麼靈活。所以如果寶寶遲遲不翻身,要看一下是不是給寶寶穿太多衣服了,不要錯怪他。想讓寶寶學會翻身,還是要給他提供溫暖的環境和輕便的穿著。
缺乏訓練:現在孩子少,看護孩子的大人多,大人們總是喜歡抱著孩子,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機會,孩子沒有機會練習翻身,翻身自然會晚。還有的家長不重視或者不懂得發展孩子的大動作,沒有幫助孩子練習頭頸部、上肢、下肢的力量,孩子到了一定的階段,力量達不到,動作不協調,也不能實現早日翻身的目標。
《wow!你的寶寶是天才》中說,發育和成長是在一定的環境中對兒童加以刺激的結果,是由刺激量決定的,而不是預先設定好的發育鬧鐘決定的。
這一說法揭示了鍛鍊的重要性。孩子的發育是一個階段連著一個階段的,每一個階段都是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家長要讓孩子練習趴著、抬頭、踢腿這些動作,水到渠成,寶寶翻身的能力自然就會掌握了。
性格問題:不得不承認,孩子的性格有很大差異,有的喜歡安靜,有的運動。喜歡靜的孩子對運動有天生的排斥,行動力差,練習少自然翻身就晚。喜歡動的孩子天生就對運動充滿熱愛,願意去挑戰和嘗試,不斷地練習之後,會快速掌握翻身的技能。
什麼是翻身敏感期
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最先提出了兒童的敏感期概念。
她發現:0~6歲的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對某種事物或活動會特別敏感,或者產生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愛好。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並不斷重複實踐。大腦的結構或功能對特定的外部刺激非常敏感,這期間,大腦特別容易接受經驗的影響,以促進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發展,所以孩子學習某種本領會特別容易且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時機,她把這一階段稱為「敏感期」。她認為,敏感期是很寶貴的黃金時間,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
翻身敏感期也是敏感期的一個階段,主要發生在0-3個月期間,是說0-3個月這個階段是孩子練習翻身的最佳時期。到2-3個月的時候,寶寶開始有練習翻身的傾向,當你輕輕地託起寶寶的後背時,寶寶會主動向前翻身。如果抓住這個時期幫助孩子練習翻身,孩子會學得輕鬆、學得快、掌握紮實。如果錯過這個最佳階段,再彌補就會困難很多,達不到敏感期時候的效果。
《發展心理學》給出了嬰兒大動作發展的順序,對於翻身這項動作,50%的嬰兒掌握這項動作的時間是2.8個月,90%的嬰兒掌握這項動作的時間是4.7個月。
也就是說5個月左右大部分孩子都會掌握翻身這項技能,如果5個月還沒有翻身意識,再加上其他技能也都晚於常模年齡,意味著發育遲緩,需要帶寶寶去看醫生。
翻身是寶寶大動作發展的裡程碑式事件,要抓住翻身敏感期,幫助孩子學會翻身。
翻身是大動作發展的裡程碑
寶寶在翻身之前多是仰面朝上平躺的姿勢觀察周圍的事物,只能觀察到身體上方和左右共180度範圍的事物。要想觀察更多的事物,需要大人幫助他翻過來,讓他趴著抬頭。他自己沒有自主意識,要想進行更多的探索,如果沒有大人的幫助,他會顯得很無助。
寶寶會翻身以後就不同了,他可以隨時仰面朝上,也可以隨時翻身向下,非常自由。寶寶能夠用360度的視野觀察世界,不再只是單一的仰視或者單一的俯視,視覺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寶寶對這個世界的探索又更近了一步。
寶寶不會翻身時,活動空間也受到限制,多數在原地轉圈,即使對較遠的地方很感興趣,也沒有能力達到。寶寶會翻身以後,能夠藉助不斷地翻滾,移動到更多的地方,會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增加與這個世界的連接互動。
寶寶學會翻身,也意味著寶寶的頭頸部、上肢、下肢等肌肉力量更強大,這些技能的發展為以後學習坐起來、學習爬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動作的發展就是一個動作連接一個動作的過程,翻身是寶寶大動作發展的必經階段。
把握好翻身敏感期,幫助寶寶練習翻身
掌握寶寶翻身的敏感信號
美國兒科學會中總結了幾個寶寶準備翻身的信號:
抬頭:當寶寶開始撐起手臂、弓起背來抬起胸,這說明孩子的上半身力量增強。仰臥技能:當孩子仰面躺著的時候,會踢腿,不停地把腿抬起、放下,做出砸床的動作,這說明孩子的下肢力量增強了。俯臥技能:孩子會趴著搖晃身體、踢腿、用手臂「遊泳」,這些就是翻身和爬行必須的能力。
在不同時期給予不同的訓練
根據孩子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幫助孩子練習各項能力,重視每一個敏感信號,讓孩子學會翻身。
寶寶出生以後:做主動操和被動操,包括上肢胸前交叉運動、上肢伸屈肘關節運動、肩關節運動、伸展上肢運動、下肢伸屈踝關節運動、兩腿輪流伸屈運動、下肢伸直上舉運動、全身運動。幫助孩子練習頭頸部、上肢、下肢力量。經常讓寶寶趴著,練習抬頭,促進手臂、肩部、頸部的力量。
3個月左右:孩子仰躺著的時候,在上方懸掛鮮豔的、有聲音的小玩具,吸引寶寶伸手踢腿,鍛鍊寶寶四肢和全身肌肉的力量。孩子很喜歡這些小玩具,當看到這些玩具時,禁不住會手舞足蹈,著急地想去碰觸這些玩具,從而起到鍛鍊身體的作用。
3-4個月:進入緊密聯繫翻身動作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讓寶寶仰面躺在床上,握住寶寶的雙手和雙腳,左右來回幫助寶寶翻轉身體,模擬練習翻身動作。
第二個階段:和寶寶做翻身的遊戲。在柔軟的地毯或者床上鋪上一塊柔軟的毯子或者毛巾,讓寶寶仰面躺在毯子上。拿起毯子的一端,緩緩拉起,讓寶寶身體傾斜。慢慢地幫寶寶翻身,一邊做一邊對他說話,同時用另一隻手幫忙停住他或者引導他。寶寶翻身之後,我們變現得特別開心,會讓寶寶喜歡翻身的遊戲。
第三個階段:讓寶寶自己練習翻身,我們給他一點小小的幫助即可。開始寶寶只會從一側翻身,另一側會顯得困難,這也沒關係,大量練習之後,寶寶從兩側翻身的動作都會同樣熟練。寶寶開始翻身時只會用上身和上肢的力量,還不太會用下肢的力量,經常是把頭部和上身翻過去了,臀部和下肢還在原來的地方,我們就要給他一個幫助,在他的背部或者腰部或者臀部給一些推力,或者幫他移動一側大腿,寶寶就會翻身成功。寶寶開始練習翻身時,頭還會向上仰,我們也需要幫他把頭部擺正。寶寶的胳膊也不會自己抽出來,還要幫他把胳膊拿出來。
寶寶通過不斷地練習,身體各部分日益協調,就能夠不在大人的幫助下自己翻身。
第四個階段:寶寶會翻身之後,也會偷懶,不想反覆練習。但是不練習就不能更好的發展新的動作,就需要想辦法吸引他練習。可以拿一個玩具逗引寶寶,讓寶寶又不斷練習翻身的欲望。5個月左右:寶寶翻身已經很熟練了,這時有能力以腹部為支點,連續翻滾,我們只要經常給他鼓勵,他就會樂此不疲。
給孩子提供安全的空間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寬敞的翻身環境非常重要,孩子練習翻身需要好大的活動空間,如果總是讓孩子躺在嬰兒床上顯然是不合適的。
可以讓孩子在乾淨的地板上,鋪上墊子,讓他在上面盡情拍翻身。也可以把活動場地設置在大床上,要設置圍欄,防止孩子滾落下床。
孩子一旦學會翻身,就增加了從高處滾下的風險,一定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一轉身一眨眼的功夫,孩子就會發生危險,時刻要保持警惕。
@凝媽悟語:孩子學會翻身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幫助,父母掌握孩子的敏感期,在不同的月齡實行不同的鍛鍊方式,給孩子提供合適的空間,給予孩子及時的鼓勵,孩子會逐漸掌握翻身的技巧,並且不斷地練習下去。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