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發現不怕熱的單細胞生物,120℃還能生存!

2021-01-21 讀創

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意想不到的區域發現單細胞微生物,它們存活於溫度高於水沸點的深海沉積物中。

該國際研究小組包括3位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學研究生院科學家,其中海洋學教授阿瑟·斯皮瓦克(Arthur Spivack)稱,地球表面的水沸點為100攝氏度,然而我們發現溫度達到120攝氏度的深海沉積物中也存在單細胞微生物。該研究結果是基於2016年為期兩個月的海洋考察數據,並於2020年12月發表在《科學》上。

2020年10月份,相關研究報告稱,海底微生物與地球表面環境一樣,物種非常豐富。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小組、德國布萊梅大學、日本兵庫縣大學、高知大學、美國羅得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全球40個深海區域採集到4萬多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

據了解,深海科考船「Chinkyu」號在日本南海海槽鑽探了1180米的深洞,從而獲取到溫度120攝氏度的沉積物。該國際研究小組成員還包括博士生基拉·霍莫拉(Kira Homola)和賈斯汀·索維奇(Justine Sauvage),他們指出,確定生命存在的方法是尋找新陳代謝的證據,我們在沉積物中發現海底生物利用有機物質生存的化學證據,研究團隊還為該區域溫度狀況設計了一個模型。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深海沉積區域仍具有生命宜居性,雖然這是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但未來我們仍需要在其他行星的惡劣環境中探索生命存活的可能性。該研究報告指出,海底深處的沉積區是惡劣的棲息環境,溫度和壓力隨著海洋深度逐步增加,而能源供應十分稀缺。早在30多年前,科學家就知道儘管深海區域十分惡劣,但仍有微生物生存在海底數千米深處。深海生物圈仍然未被充分理解,這裡有幾個基礎性問題亟待科學家揭曉:生命極限在哪裡?是什麼因素決定了它們的生存狀況?

為了長期研究高溫對低能量深層生物圈生命的影響,展開深海鑽探是必要的。研究人員指出,此次極限勘測的目標是在深海沉積物區域鑽一個1000多米深的洞,這裡溫度最高可達120攝氏度,我們成功了!客觀地講,此類探索活動就像在外太空尋找生命一樣,充滿了巨大的技術挑戰。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聯席科學家稻垣文夫(fumio inagaki)稱,微生物種群密度在大約45攝氏度下就開始逐漸減少,在高溫海底區域幾乎沒有生命,但我們能在更深、更熱的區域——溫度高達120攝氏度,探測到單細胞和微生物的活動跡象,這令人十分驚奇!

斯皮瓦克說:「我們將繼續收集深海沉積區域的樣本,勘測月球樣本的技術花費了幾年時間才開發出來,這些來自深海沉積區域的樣本也需要展開深入研究分析,才能揭曉深海謎團。」

來源:網易科技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地底新發現,4000米深處發現「類人類」生物!或許威脅了人生生存?
    在地球60億年的壽命歷史中,生物從最初的單細胞的開始演變分裂,組成結構器官,器官構成系統,系統組成人類,即簡單原生細胞生物—複雜多細胞腔腸生物—...—爬行生物—鳥類—哺乳類——人類 。最終人類爬上了地球食物鏈的最頂端,成為了目前星球上唯一的高等智慧生物,地球上的每一項資源及動植物都能被人類合理利用起來。但在龐大的地球生態系統勉強,人類不過是更渺小的個體,更是一葉扁舟中的滄海一粟。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因此,幾乎任何從黑暗深處被發現的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奇異和幾乎是陌生的。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然而,與深海裡的章魚相比,我們比較熟悉的章魚看起來要顯得太普通了。例如,這種在深海被發現,看起來就好像從迪士尼電影裡溜出來的章魚。它們生活在水下200米到1500米之間,主要產於東太平洋,少數種類分布在大西洋中部。這種章魚體型微小,擁有凝膠狀的身體,整體看起來有時候讓人覺得可愛,有時又讓人感到恐懼。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開始,有些魚可能無法適應壓力,但它們會隨著時間不斷進化。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 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
  • 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海洋世界擁有大量神秘的生物,事實上,海洋世界的大多數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探索。因此,即便是在現在,依然有許多的神秘生物在不斷的出現著。其中一些可能擁有非常可愛的面孔,還有一些則擁有恐怖的形象。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 顛覆認知的深海動物,明明就是一塊破抹布,為啥也能成為生物?
    那麼這些深海中的「怪物」到底是怎樣的呢?之前就有58名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體,在澳大利亞附近的深海區域進行了科學探索,當時選擇的是4000米~6000米的深海,發現了不少奇形怪狀的深海生物,並捕捉了一部分生物樣本,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些深海的生物究竟有多「醜」吧。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軟珊瑚相比硬珊瑚可以在光線更少的環境下生存,但不適於造礁珊瑚英國科學家12月19日公布了一組南極洲海洋生物的照片,展現了南極海洋深處的奇妙世界這是英國南極勘測隊(BAS)實施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一部分。這組照片是在南極洲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拍攝的,包括銀魚、海豬、甲殼類動物。另外,科學家還捕捉到了巨型海蜘蛛、罕見的鰩魚和筐蛇尾(一種似海星的棘皮動物)等南極海洋生物的照片。
  • 經典微課:單細胞生物
    通過這節課學習還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如讓學生分組收集其小組對單細胞生物感興趣的資料,再對酵母菌、草履蟲進行實際觀察,設計草履蟲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的探究實驗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驗探究能力。
  • 海洋所發現深海熱液區甲殼動物新物種
    日前,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深海甲殼動物多樣性研究取得新進展,科研人員在衝繩海槽水深1200多米的熱液區發現了甲殼動物蔓足類1新科1新屬1  海洋所沙忠利課題組在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衝繩熱液航次採集的大型生物標本中,發現了形態特徵特別的鎧茗荷標本,其柄部沒有鱗片,頭部具有附板,與鎧茗荷目中現有5科的特徵存在明顯差異,為
  • 日本培養出神秘單細胞微生物 或將揭示複雜真核生物起源
    科技日報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張夢然)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日本科學家團隊經過十年探索,終於利用深海沉積物培養出一種神秘單細胞微生物,研究團隊隨後對其進行了表徵。這種不同尋常的微生物,將幫助人類揭示複雜的真核生物的起源。
  • 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
    2020年7月中旬,彩虹魚深海科普體驗基地迎來了一批活潑可愛的親子團隊參觀學習。此次,基地為其展開了「深海生物」主題活動,引領孩子們打開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令其了解到獨特的生物知識、並擁有更加曠闊的視野。
  • 現實存在的史前深海生物,長相十分嚇人
    #科學探索#二十世紀初期,一名法國的生物學家路易斯·茹班發現一種奇妙的深海生物隨著此生物發現的樣本越來越多,後人發現茹班口中的閃耀黑魷魚,就是後人稱之為幽靈蛸的生物。在科學家眼中,此生物是相當奇特的物種,如同茹班學者所說的,它同時具有章魚和魷魚的特徵,觸手具有能夠發光的發光器,還有不合比例的巨大眼睛。不會噴墨汁,但會噴出發光粒子用來防禦,你覺得這個神秘生物究竟是章魚還是魷魚呢?
  • 科學家深入8152米海底,發現了一種神秘的魚!
    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表面70%都被海洋覆蓋,地球上約有94%的生物生活在水下,作為地球的「主人」,我們人類的數量在所有生物面前堪稱微乎其微,事實上人類對廣闊海洋的了解程度少之又少,甚至還未超過5%,這猶如浩瀚的宇宙般,還有太多的秘密等待人類去探若論人類與天空和海洋的距離,自然是海洋更近,然而目前人類對月球的了解,都已遠超對海洋的探索,尤其是深海,不少人知道地球的深海到現在為止一直是人類無法完全探測的地區
  • 900米海底現「大眼萌」魷魚 深海動物長相怪異十分罕見
    這種魷魚生長於日本和南加州之間的北太平洋,通常在300米深的海底才能發現,喜生活於海床,以小魚和小蝦為食物。&nbsp&nbsp&nbsp&nbsp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統,海洋動物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
  • 在淺水區發現奇異「深海生物」,擁有複雜生態系統
    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人類至今僅僅了解海洋的5%,對於深海生物來說亦是如此,一種罕見的生物被科學家們用攝像機記錄了下來。底棲的管棲動物,看起來像一個單一的動物,實際上是許多更小的有機體一起工作的「漂浮城市」。
  • 揭秘《深海迷航》異星海底三大巨型生物
    這是我在4546B星球深海生存的第52個晝夜,以下是我向地球發出的一份海底生物報告……」  在無邊無際的深海生存,危險時刻存在。經過漫長的生存調查,我發現了4546B星球海底三種巨大型生物。死神利維坦圖鑑  就算在遠處,你都可以聽到它發出響亮的咆哮聲。
  • 深海中發現世界最長生物,可能活了百年,這是貪吃蛇成精了?
    它被發現於一個名為Ningaloo峽谷的地區,那裡距離海面有630米,被發現時,它就像是UFO一般浮黑暗的在深海中: 感覺這種畫面感無異於深海處發現怪獸,恐怖片的感覺估計快要溢出屏幕:
  • 極端生存的策略
    1909年,古生物學家查爾斯·沃爾科特發現了一大片古沉積的硬化泥板,距今約有5億年。這塊泥板後來被命名為布爾吉斯頁巖,是迄今為止保存得最好的遠古海洋生物記錄。這片遠古海底或許是現代古生物學中最重要的發現,它首次記錄了一個世界性的生物革命事件——寒武紀大爆發。布爾吉斯頁巖正是寒武紀大爆發的一張快照,抓拍到了一場當時正在發生的重大事件:在突然之間,海洋中出現了眾多形態各異的動物。
  • 這個單細胞生物,幾乎滅絕了地球生命
    它把歷史上第一個自由氧分子送入我們的大氣層中,而它卻僅僅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們是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在沒有氧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並從它們捕獲的分子中汲取能量。最終,地球上出現了好氧生物——一類可以利用氧氣獲取能量的生物,開始吸收大氣中多餘的氧氣。氧氣濃度不斷變化,最終達到了現在的21%左右。
  •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淺水區發現罕見的奇異深海生物
    科學家近日在擁有17000年歷史的西澳大利亞州海岸淺水區發現了一群稀有的深海生物benthic siphonophores,它們與珊瑚和水母有關。在金伯利海洋公園的最近一次航行中,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benthic siphonophores。這也是該種群在澳大利亞水域的最早記錄之一。
  • 深海迷航工具、生存與建造功能使用教程介紹
    之後主人公醒來,發現逃生艙滿是火焰,此時玩家開始操控,需要按滑鼠左鍵拿起地上的滅火器,按滑鼠右鍵使用滅火器來撲滅熊熊大火。 ) <+>相冊審視,配合F11拍照截圖操作使用 <+>生存天數記錄和以往日誌檢視 <+>遊戲百科內容,即審視遊戲對於各色生物,物品,飛船和載具的介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