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意想不到的區域發現單細胞微生物,它們存活於溫度高於水沸點的深海沉積物中。
該國際研究小組包括3位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學研究生院科學家,其中海洋學教授阿瑟·斯皮瓦克(Arthur Spivack)稱,地球表面的水沸點為100攝氏度,然而我們發現溫度達到120攝氏度的深海沉積物中也存在單細胞微生物。該研究結果是基於2016年為期兩個月的海洋考察數據,並於2020年12月發表在《科學》上。
2020年10月份,相關研究報告稱,海底微生物與地球表面環境一樣,物種非常豐富。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小組、德國布萊梅大學、日本兵庫縣大學、高知大學、美國羅得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全球40個深海區域採集到4萬多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
據了解,深海科考船「Chinkyu」號在日本南海海槽鑽探了1180米的深洞,從而獲取到溫度120攝氏度的沉積物。該國際研究小組成員還包括博士生基拉·霍莫拉(Kira Homola)和賈斯汀·索維奇(Justine Sauvage),他們指出,確定生命存在的方法是尋找新陳代謝的證據,我們在沉積物中發現海底生物利用有機物質生存的化學證據,研究團隊還為該區域溫度狀況設計了一個模型。
這項最新研究顯示,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深海沉積區域仍具有生命宜居性,雖然這是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但未來我們仍需要在其他行星的惡劣環境中探索生命存活的可能性。該研究報告指出,海底深處的沉積區是惡劣的棲息環境,溫度和壓力隨著海洋深度逐步增加,而能源供應十分稀缺。早在30多年前,科學家就知道儘管深海區域十分惡劣,但仍有微生物生存在海底數千米深處。深海生物圈仍然未被充分理解,這裡有幾個基礎性問題亟待科學家揭曉:生命極限在哪裡?是什麼因素決定了它們的生存狀況?
為了長期研究高溫對低能量深層生物圈生命的影響,展開深海鑽探是必要的。研究人員指出,此次極限勘測的目標是在深海沉積物區域鑽一個1000多米深的洞,這裡溫度最高可達120攝氏度,我們成功了!客觀地講,此類探索活動就像在外太空尋找生命一樣,充滿了巨大的技術挑戰。
日本海洋研究開發機構(JAMSTEC)聯席科學家稻垣文夫(fumio inagaki)稱,微生物種群密度在大約45攝氏度下就開始逐漸減少,在高溫海底區域幾乎沒有生命,但我們能在更深、更熱的區域——溫度高達120攝氏度,探測到單細胞和微生物的活動跡象,這令人十分驚奇!
斯皮瓦克說:「我們將繼續收集深海沉積區域的樣本,勘測月球樣本的技術花費了幾年時間才開發出來,這些來自深海沉積區域的樣本也需要展開深入研究分析,才能揭曉深海謎團。」
來源:網易科技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