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

2020-09-03 上海科普

2020年7月中旬,彩虹魚深海科普體驗基地迎來了一批活潑可愛的親子團隊參觀學習。此次,基地為其展開了「深海生物」主題活動,引領孩子們打開深海生物知識的大門,令其了解到獨特的生物知識、並擁有更加曠闊的視野。

探究滲透壓原理,理解深海生物的生存秘密

都有哪些生物生活在黑暗、寒冷、高壓的深海家園裡呢?

哦,原來有海百合綱、端足目等甲殼綱、鼬䲁目等硬骨魚綱……真是不得不令人佩服,這麼極端的環境下,竟然還有這麼多生物好好的生活在深海中。

大家是否會好奇,這些生物是怎麼克服或者說適應那裡的環境呢?

基地老師告訴同學與家長們,深海生物抗壓的奧秘可以從兩方面進行分析。一方面,在宏觀上,深海生物富含大量的油脂,比如彩虹魚拍到的深潛視頻中的那條約有1.2米長的魚,身材柔軟,充滿液體,由於液體的不易壓縮性,所以增強了魚類的抗壓能力。另一方面,在微觀上,深海生物體內會含有氧化三甲胺(TMAO)分子,可以保護內部結構,因為在水壓極高的環境下,水分子就會逼進蛋白質分子裡面,令蛋白質不能夠正常運作,阻止水分子幹擾蛋白質的工作,而TMAO就可以在這個時候發揮作用,它會和水分子結合,組織水分子幹擾蛋白質的工作。除了TMAO之外,深海的端足目,還有大量的青蟹肌醇。這些青蟹肌醇都有一個扁平的分子結構,可以卡在蛋白質分子之間,使得相鄰的蛋白質不能黏在一起,那麼蛋白質就可以繼續工作。這便是人們目前所了解到的,深海生物能夠輕鬆應對高壓環境的秘密所在。

基地老師給大家展示了自製的實驗視頻,一個裝滿水的瓶子與一個空瓶子,在相同的7個大氣壓的高壓水環境中,空瓶子被壓扁了,而裝滿水的瓶子完好無缺。正好驗證了剛才所講到的宏觀上深海生物的抗壓原因。

大家開展探索滲透壓原理的實驗操作。通過實驗同學們對深海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了解得更多了。

此次深海科普之旅結束之時,有學生表示此行讓他了解了許多深海生物知識,還意外收穫了觀光潛水器的模擬下潛的乘坐體驗,很是開心。

乘坐彩虹魚載人觀光潛水器,放飛深潛想像的翅膀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打開深海機器人應用的大門
    在距離陸地有萬米之遙的深海領域,來自中科院以及其他單位的科研人員克服了重重困難,成功開展了多項深海科考與應用。  「和之前深淵科考的航次不同,這次,我們攜帶的水下機器人就是朝著實地應用去的。可以說,這次的科考打開了深海機器人應用的大門。」
  • 精選一組關於毛毛蟲、深海生物,南非犰狳蜥等的趣知識
    #趣知識二,雪梨漏鬥網蜘蛛原產於澳大利亞東岸,這種暴躁易怒的生物堪稱世界上攻擊性最強的蜘蛛,它的一次蟄咬可在不到一小時內殺死一名成年人。(雪梨漏鬥網蛛的尖牙。)四,深海動物。深海動物通常是指棲息於大陸架外緣到大洋200米以下的深處,即深海水域、深海底域的動物。
  • 深海迷航攻略 深海迷航小知識匯總
    導 讀 《深海迷航》中有很多小知識,玩家不一定知道。
  • 南極深海發現奇異生物
    這是英國南極勘測隊(BAS)實施的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一部分。這組照片是在南極洲以西的別林斯高晉海拍攝的,包括銀魚、海豬、甲殼類動物。另外,科學家還捕捉到了巨型海蜘蛛、罕見的鰩魚和筐蛇尾(一種似海星的棘皮動物)等南極海洋生物的照片。
  • 深海有什麼恐怖的生物?
    說到大海,相信很多人都有深海恐懼症,有的人無法抗拒水的壓力和大海深處未知的危險,所以很多人因此都不敢在大海上停留,那麼你們知道深海中到底有什麼恐怖的生物嗎?今天終於見識了,網友直呼不敢看,在陸地上我們經常可以監視到老虎,獅子這等兇猛的動物,但是在海洋裡的動物卻充滿了神秘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海底的生物吧,第1種是狼鰻,長長的獠牙,柔軟的身軀長相醜陋的浪漫生活在200米的海底經常在黑暗的海裡生存這也就使得人們很少能夠見到他,成年的狼鰻可以長到2.5米,經常是夫妻二人在珊瑚洞裡把頭露在外面,靜靜的等待獵物的到來,第2種是虎魚,看到虎魚的照片我們就清楚了
  • 深海奧秘: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
    在本文中,小編準備了,人類在深海世界,所發現的5大奇異生物。011、怪異的章魚章魚本身已經是一種奇怪的生物了。它那帶有獠牙的下顎可以張開近90度,它同樣配置的生物發光誘餌可以吸引獵物。033、鵜鶘比目魚對於深海生物來說,該環境是否存在光線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它們最需要擔心的是在深海裡的超強的壓力。
  • 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海洋世界擁有大量神秘的生物,事實上,海洋世界的大多數都沒有得到足夠的探索。因此,即便是在現在,依然有許多的神秘生物在不斷的出現著。其中一些可能擁有非常可愛的面孔,還有一些則擁有恐怖的形象。這一次,小編就要為你介紹,在深海世界被人們發現的6種生物。
  • 現實存在的史前深海生物,長相十分嚇人
    #科學探索#二十世紀初期,一名法國的生物學家路易斯·茹班發現一種奇妙的深海生物幽靈蛸是一種生活在深海800米以下的古老生物,除了幽靈蛸這個名稱之外,許多人也稱它為吸血鬼魷魚,但是意外的是它並不是魷魚,甚至不是章魚,而是這兩種生物未分化前的共同祖先,這也說明了為何此生物擁有這兩種生物的特徵。
  • 汪品先院士當講解員 帶領市民探秘深海普及海洋知識
    作為面向中小學生及社會公眾普及海洋科學知識、展示深海科技新進展的重要科普基地,去年底位於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的「深海探索館」揭開面紗。這座近500平方米的科普場館,是上海乃至全國唯一的深海探索館,包含「海洋縱覽」、「深海探索」、「深海遨遊」、「海底觀測」四部分內容,以大量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技術,營造出終年黑暗卻蘊藏著豐富生命的深海世界。
  • 深海壓力那麼大,深海生物並沒有鋼鐵之軀為什麼可以生存
    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或是逐漸適應深海的壓力,但卻無法適應深海的壓力,所以他們的結果只能是種族的消失。 但經過這麼長時間,能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都是能承受這麼高壓力的魚,而那些不能承受的魚在歷史上已經消失了。
  • 深海裡有什麼恐怖生物?
    這現場,讓我想到微博前幾天的一個熱搜話題——#深海有什麼恐怖生物#好奇心害死貓,我去看了一眼這個帖子,然後整晚失眠。給大家展示幾個醜的並不是很驚人的章魚哥是你嗎章魚哥?這上面的深海魚,幾年前他就科普過了。
  • 揭秘《深海迷航》異星海底三大巨型生物
    這是我在4546B星球深海生存的第52個晝夜,以下是我向地球發出的一份海底生物報告……」  在無邊無際的深海生存,危險時刻存在。經過漫長的生存調查,我發現了4546B星球海底三種巨大型生物。死神利維坦圖鑑  就算在遠處,你都可以聽到它發出響亮的咆哮聲。
  • 非洲海岸現不明深海生物 被稱「飛行麵條怪獸」
    非洲安哥拉海岸附近日前驚現類似水母的深海生物這種管水母目生物是英國石油公司(BP)的石油鑽機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  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2日報導,非洲安哥拉海岸附近日前驚現類似水母的深海生物,被戲稱為「飛行的麵條怪獸」(Flying Spaghetti Monster)。
  • 我們為何要研究深海?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徵服深海的?
    為什麼這些年我國不斷研發深海深潛器呢?海洋科學頂尖專家、「深海勇士」汪院士這樣回答:「因為深海是人類在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區域,深海地下更是一片未知世界。」汪品先院士在十餘年深海科普工作的基礎上,收集最新資料創作了《深海淺說》一書,為大眾普及深海知識。
  • 深海發現不怕熱的單細胞生物,120℃還能生存!
    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小組、德國布萊梅大學、日本兵庫縣大學、高知大學、美國羅得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從全球40個深海區域採集到4萬多種不同類型的微生物。據了解,深海科考船「Chinkyu」號在日本南海海槽鑽探了1180米的深洞,從而獲取到溫度120攝氏度的沉積物。
  • 顛覆認知的深海動物,明明就是一塊破抹布,為啥也能成為生物?
    如今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們對神秘事物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就拿地球上的海洋來說,在深海中生活著許多生物,都是人們不曾見到的,這些深海的生物,終日生活在暗淡無光的海水中,為了適應環境,身體的結構和形態,都與我們常見的海洋魚類有著很大的區別。
  • 24張令人害怕的深海生物照,看起來就很恐怖……
    名為Roman Fedortsov的俄羅斯漁夫,之前在網絡發布了不少深海生物的照片,引發關注。也許是網友的反應給了他鼓勵,然後他就一發不可收拾! 下面是最新的一些捕撈成果: 某種獨眼怪物似的魚
  •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淺水區發現罕見的奇異深海生物
    科學家近日在擁有17000年歷史的西澳大利亞州海岸淺水區發現了一群稀有的深海生物benthic siphonophores,它們與珊瑚和水母有關。在金伯利海洋公園的最近一次航行中,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海底發現了benthic siphonophores。這也是該種群在澳大利亞水域的最早記錄之一。
  • 俄科學家曬深海怪魚照片 仿佛異星生物(組圖)
    摘要:羅曼展示的深海魚。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日報導,俄羅斯一位名叫羅曼·菲德特索夫(Roman Fedortsov)的科學家經常在推特上發布各種深海生物的圖片,在網絡上走紅。 羅曼展示的深海魚。這種紅魚來自300米至1000米的深海。其特點是會在體內受精後直接生產能夠自由活動的小魚,而不像多數魚類一樣產卵。
  • 科學網—潛萬米深海 尋技術突破
    ——記2019中科院年度團隊深海探測技術研究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