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特刊丨復旦的季候與心情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復旦人周報 復旦人周報 收錄於話題#新生特刊 | 九月,遇見星光3個

有人說季候是萬物的心情,開花結果不僅是時間變遷的產物,也反映著每一棵樹迥異的心情。而萬物的心情與人相通,這種泛靈論的說法彌散在所有的文明中,並通過一代代哲人與文人得以流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人。

在復旦,少年時代的欣喜、沮喪與感懷藏在季候中,伴著四季的流轉無痕生長。剛來時,書院服沾上了初秋的晨露;而一回頭,學士帽裡落滿了盛夏的蟬鳴。

編輯 | 金夢恬

記者丨郝翰

文 | 郝翰

01

春·以花為名

復旦的春天裡埋藏著許多記憶:以花為名的悸動,都悄悄藏在心裡的角落,在每個春天輕輕悄悄地蕩漾開。

何怡關於春天的記憶是從復旦之外開始的,大一下剛開學,班級組織了一次春遊,她透過車窗,看到田間河邊一簇簇開放的油菜花,才知道是江南的春天來了。

「上海春天的色調是很恬淡的,給人一種撲面而來的清新感。」她回憶起那個春天,春遊結束後,她從南區走回本部,恰好看到掛在邯鄲路上空的日落和晚霞,不由感嘆著「春天真是復旦最美好的一個季節。」

而光草東西側的幾株櫻花,自然是每個春天備受關注的「名媛」。每逢天氣晴好的日子,都有無數人慕名而來,或是攝影,或是坐在樹下等幾片飄落的花瓣,櫻花樹周圍總是蕩漾著歡愉幸福的氛圍;哪怕只是騎車路過,看到它們蓬蓬地開放著,都會沾染上快樂的心緒。

| 2019年春天,光草的櫻花

在李朗心裡,櫻花樹總讓他想起一場無疾而終的戀愛,那場戀愛肇始於櫻花初綻的光階,又草草終結於暴雨來臨前的正大體育館,「當風吹落幾片柔軟的櫻花瓣時,光草上不會有人不因此而心生悸動。」他說。

大一的五一節假期格外長,有許多外地的老友到上海來找馬林,他帶著老友們逛完了遊人如織的邯鄲路校區,趁著天光明媚,索性叫了輛車把大家帶去不遠處的江灣校區參觀。

江灣校區沒有過多的遊客,在主幹道之外,散落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美麗角落,偌大的草甸和樹林也使其顯得更為大氣開闊。他們靠在湖邊的柳樹下,拍下上大學之後的第一張合影,並躺在深深的草地裡天馬行空地聊著天。草地中散落著許多不知名的小花,在飄舞的柳條下,馬林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足。

「那樣的春天就讓你覺得,這就應該是時光的終點了,記憶到此為止該多好。」

02

夏·等一場暴雨

對於大多數非上海學生來說,復旦的夏天往往只留下開頭與結尾;結尾自然是在某片泛黃的葉片上,而開頭,則總是伴隨著一場酣暢淋漓的暴雨。

五月的某一天,蘇妍在回本部宿舍樓的路上隱隱聽到了蟬鳴,她停下自行車四處尋找,卻始終沒有弄清那隻初鳴的蟬躲在哪裡。回宿舍問舍友,她們卻都說沒有聽見,她便帶著疑惑入睡了。半夜,她聽見雨打葉片的聲音,撩開窗簾一看,一場暴雨劈頭蓋臉地落了下來,她知道,是夏天來了。

在三教刷夜(通宵自習)[1]的子林靜靜聽著窗外的雨聲,想起了以前綠箭廣告的配樂Rhythm of the rain,他想,如此歡快的旋律一定描寫的是夏天的第一場暴雨,夏天來了,一年裡最忙碌和飽滿的日子又快到了。他喜歡期末季在教室裡複習一整天,趁著太陽沒落,沿著馬路散步到同濟去,再回到三教繼續深夜的學習。

「二附中附近的那幾條路樹木高大,夏天的陽光透過樹葉,顯得盈綠,十分好看。」他說。

| 2019年夏季,傍晚的第五教學樓

大四的秦僑則盼著下過暴雨之後的上海可以多一些晴天,這樣她才可以抽空和同學一起穿上學士服,去校園裡拍畢業照。按照慣例,光草、相草、老校門、光華樓大門和院系門口是一定要去的,而那兩片草坪只有在晴天裡才最為好看。

在這個最後的夏天裡,她突然想起四年前的那個下午,她和爸媽在報導前到學校裡參觀,「那個時候接近日落,陽光很好,爸媽坐在光草上,讓我給他們拍了一張合照。」

校園裡的蟬聲不知何時出現的,而等它消失時,好像已經告別了光華大道上的落葉了。

03

秋·跟隨一條道路

「秋天的感覺,就是高遠、遼闊。」阿燦想起小學的某個春天,語文老師指著天空說。他還記得那天有許多魚鱗狀的碎雲,掛在似乎離地面很遠的空中,從此,「高遠」和「遼闊」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腦海裡,並且與「秋天」掛上了鉤。

以至於他騎車經過「本北高速」(連接本部食堂與北區的一條道路)時,看到正在落下的夕陽,一瞬間就想到了這兩個詞。本北高速筆直地向西延伸著,過了光華樓,兩側變得空曠了許多,粉色的晚霞鋪滿了整個視野,阿燦突然有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秋季是我在復旦度過的第一個季節,肯定會印象深刻。」阿燦說,「永遠記得大一上那些懵懂的日子,日復一日走在趕早八的路上,看著光草前的法國梧桐慢慢變色、落掉所有的葉子,那個時候喜歡聽高曉松作詞的《白衣飄飄的年代》,突然覺得這裡和八十年代的校園一樣充滿暖色的哀愁。」

上海是典型的季風氣候,隨著秋季的深入,復旦校園裡的大部分植被都會變黃、落葉。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是遍布校園的懸鈴木(俗稱法國梧桐),這是邯鄲路校區種植最多的行道樹,兩側的樹木合抱起來,在初秋季節可以形成一條燦爛的走廊。

| 2018年秋季,校園的落葉

「秋天的時候騎行在光華大道上,經常被碩大的落葉打中,還帶著一股植物的清香氣息。」羽凡說。

羽凡是復旦大學攝影協會的成員,每年十月底,她都會找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拍攝邯鄲路校區的秋景,那個時候懸鈴木剛開始落葉,陽光透過樹葉的間隙打在道路上,周末總會有很多居民進到校園裡遊玩。

「從三教門口往校訓壁方向拍是個很好的機位,有時候有人騎自行車路過,像一幅油畫一樣。」

| 2018年秋季,校園落葉

在羽凡看來,校園裡的道路是秋天最恰當的意象,合抱的懸鈴木上飄落的金色葉片,在自行車輪前鋪成了厚厚的地毯,人群踩過後,留下空氣中紛飛的清香氣息,遠處的光草上有孩童在追逐嬉戲,「這才是大學時代的秋天嘛。」

04

冬·尋找一盞燈光

二零一八年的十二月,陳昶道第一次見到了雪。五角場門口的路燈下,快速飛落的雪花在暖色的燈光中忽現忽閃,直到雪花打在臉上融化了,他才相信這是當年冬天上海的第一場雪。

「我的家鄉幾乎沒有冬天,更不會下雪。那天我才看完電影出來,微信群裡到處都在說上海下雪了,我站在門口,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陳昶道回憶起那天。

剛上大一的他由於性格內斂,一直沒在大學裡交到新的夥伴,只能獨自去看喜歡的電影。但那場在夜裡悄然降臨的雪,讓他灰暗的心情突然明亮了起來,「紛飛的雪讓我開始相信,就算是在最灰暗的時節,也會有晶瑩的感動降臨。」

| 冬雪,新聞學院

並不是每一個冬天都像陳昶道記憶中的一樣,有著夜裡漫天紛飛的雪花;事實上,由於海洋性氣候的影響,上海是一座很少下雪的城市,「溼冷」是大多數外地學生對上海冬天的印象,雖然絕對溫度很少跌破零度,但室外的寒冷程度卻驚人。

但有寒冷就有溫暖,冬夜裡靜謐的一盞燈,可能是很多人願意銘記冬天的一個理由。

在彭可的家鄉,冬季一樣有著陰翳的天氣,但初到上海,多雨的冬天還是讓他難以適應。「雨打在臉上真的是透骨的涼,那一瞬間明白了什麼叫做『冷雨』。」

她還記得大一時的一個個雨夜,上完自習後從五教返回宿舍,為了省時間穿越溼漉漉的光草。雨中的光草更像是沼澤,除了她之外,基本不會有別的學生踏入。

「剛開始一個人走在路上,努力撐著傘不被吹翻,心裡還是有一些孤獨甚至悽涼感的。但後來和室友玩熟了,每次走到樓下都能看到宿舍樓裡一盞盞燈,心裡默默找著自己寢室那盞,就會感到一種溫暖,知道再冷的冬夜也有一群人、一盞燈在等著你。」彭可笑著說。

對於子林來說,最難忘的當屬元旦亮起的光華樓。

大一那年元旦,他和室友一起去跨年;回來的時候,由於交通管制,他們只能硬生生騎自行車騎回復旦。遠遠地看見光華樓頂藍色燈光時,他突然有了一種「馬拉松比賽獲勝」的快感,「雖然我們都愛吐槽光華樓的燈光過於浮誇,但那一瞬間(看到的時候),還是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 2019年元旦零時,第三教學樓一樓

而彼時的復旦校園內,羽凡正在架設三腳架捕捉校園的深夜碎片,彭可和室友在等著剛點的外賣;還有不少未眠的人,在不同的角落注視著高聳的光華樓,對不同的人說了一句:「晚安,新年快樂。」

遲來的秋天已經開始逐漸展開,旦復旦兮的歲月裡,你可以去發現每個季節不同的心情,也要記得留下自己的記憶。

【1】疫情防控期間第三教學偶暫不開放通宵自習。

部分圖片來自受訪者

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

供圖:郝翰

往期精彩

原標題:《新生特刊丨復旦的季候與心情》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手捧「復旦貓」 復旦大學新生寫給未來的明信片(圖)
    代表著「自由而無用的靈魂」復旦精神的復旦貓。  寄一張明信片給一年後的自己,你會在上面寫什麼呢?又是一年開學季,一張「給未來的明信片」成了復旦大學2013級入學新生的特殊「開學禮」。記者了解到,只要是2013級入學的復旦新生,就能通過預約、當場填寫等方式,填一張具有復旦特色的明信片,並由專人進行保管,一年後會將明信片「寄回」新生們手中。  「入學伊始,一切都是新的開始,你是否想記錄下此刻的心情,留給未來的自己?」
  • 國慶特刊丨公安武清分局舉行國慶升國旗暨重溫入警誓詞儀式
    國慶特刊丨公安武清分局舉行國慶升國旗暨重溫入警誓詞儀式 2020-10-01 16: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期特刊丨尋找「蔡永祥」
    文字:餘猛勝、王成濱、張海華供圖:張 丹、陳波、袁天磊來源:人民武警報·星期特刊可能還喜歡1、星期特刊丨穿過軍裝的人2、星期特刊丨穿越時空的相遇3、星期特刊丨艱巨的使命4、星期特刊丨艱苦的戰鬥5、星期特刊丨艱難的抉擇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復旦學子當家教、出特刊、做科普
    近日,復旦大學發布《學生黨員合力打贏防控阻擊戰倡議書》,在線上組織學生投身各類活動,為戰「疫」匯聚起青年的力量,也讓復旦學子在這段特殊的經歷中收穫成長。學習和科研是學子們最深的牽掛之一。復旦化學系2018級博士生第二黨支部在2月4日召開的線上組織生活上,倡議黨員和班級同學在疫情期間也要合理安排時間,利用線上平臺和網絡資源開展學習和科研。
  • 星期特刊丨拔節之路
    文字:曹世凱、崔雲龍供圖:程子健、曹世凱、崔雲龍來源:人民武警報·星期特刊可能還喜歡1、星期特刊丨穿越時空的精神長徵2、星期特刊丨燃旺心中那團火3、星期特刊丨機關瘦身,如何走出「人少事多」的困局4、星期特刊丨「定向培養士官」:當青春的選擇遇上時代的變革5、星期特刊丨達娃卓嘎:一名藏族女狙擊手的人生突擊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曉微說法丨女神節特刊】女快遞員?why not!
    【曉微說法丨女神節特刊】女快遞員?why not!文:夾江縣人民法院夾江縣人民法院花枝春滿,山河無恙,人間皆安原標題:《【曉微說法丨女神節特刊】女快遞員?why not!》
  • 公衛·特刊|【復旦人物】盧洪洲:用行動彰顯復旦人的堅毅
    盧洪洲上海市(復旦大學附屬)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助理內科學博士、留美博士後、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內科學博士生導師、護理學博士生導師;國家新冠病毒病救治專家組與境外抗疫專家組後方支持團隊成員
  • 復旦大學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
    中國日報9月12日上海電(記者 高爾強)2020年9月12日,上海復旦大學迎來2020級本科新生,來自全國各地的3600多名新生步入校園,開啟求學生涯。9月12日,在上海復旦大學,新生與家長在校門口留影。
  • 阿爾法特刊丨國內投研不是橋水文化的菜
    本周阿爾法特刊陸續與大家交流了橋水的管理文化、外界對達裡奧以及橋水文化的評論。在 阿爾法特刊丨橋水達裡奧新書揭秘:嚴厲的愛 ,我們分享了《紐約時報》主編 Andrew Ross Sorkin 對達裡奧的新書 Principles: Life & Work(直譯為《生活與工作之原則》)的解析。在阿爾法特刊丨《指數型組織》作者:橋水是一家沒有目標的企業,我們分享了《指數型組織》的作者 Salim Ismail 對橋水文化的評論。
  • 星期特刊丨胸章帶血
    文字:帥剛社鍾利坤供圖:程子健來源:人民武警報·星期特刊可能還喜歡1、星期特刊丨一個基層中隊的「脫貧帳單」2、星期特刊丨蒙山腳下,一個英雄輩出的中隊3、星期特刊丨弄堂裡的第37家「房客」4、星期特刊丨一位烈士父母的心路:行走在大義與柔情之間5、星期特刊丨王寶虎:一名特戰隊員的人生突擊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復旦大學暢迎2019級研究生新生
    8月31日,復旦大學迎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2019級研究生新生。今年,復旦大學共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9000餘名,其中包括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名外國留學生。新生們分別在邯鄲、楓林、江灣和張江四個校區辦理報到手續。
  • 復旦迎接本科新生:雙胞胎姐妹、0001號新生、望道班來了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9月12日,復旦大學校園迎來了2020級本科新生。因疫情防控要求,新生們獨自走在校園裡報到註冊、尋找宿舍。此前,她們登上復旦大學官方微信公號,兩姐妹不刷題、不上輔導班,有著高效的學習習慣。0001號新生報到2020年8月,哲學類新生張施傑從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手中,接到0001號錄取通知書。
  • 復旦大學迎來2020級研究生新生
    9月11日,復旦大學迎來了2020級研究生新生。今年,復旦大學共招收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882名(包括外國留學生和港澳臺新生)。研究生新生們分別在邯鄲、楓林、江灣和張江四個校區同時辦理報到手續。在今年「特殊」的迎新季,現場還有一臺來自復旦大學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智能工業機器人實驗室的消毒機器人。它不僅可以實現大範圍消毒,還可以實現對特定目標的定點、跟蹤噴灑消毒及擦拭消毒。
  • 復旦大學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
    央廣網上海9月13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殷夢昊 李斯嘉)9月13日上午,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鑑於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復旦大學本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歡迎新同學。湖北籍學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約4500人在正大體育館現場參與典禮,其餘未進入正大體育館的新生由各院系、各校區自行組織分會場同步觀看直播。
  • 院系環遊丨叮~新生專列已到站:材料科學系
    親愛的小夥伴:歡迎乘坐復旦大學新生專列,我們將載著熱誠和嚮往,帶你進行一場「院系環遊」。A:平時材料科學系很多老師都在實驗室忙碌,想要找到老師的話非常簡單啦,到材料一樓和材料二樓,你就能與許多和藹可親的老師打招呼啦。
  • 復旦大學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
    典禮由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主持。鑑於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復旦大學本次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歡迎新同學。湖北籍學生、研究生和本科生代表約4500人在正大體育館現場參與典禮,其餘未進入正大體育館的新生由各院系、各校區自行組織分會場同步觀看直播。
  • 2020港大-復旦IMBA新生入學營 | 耀我以心
    新生入學營是港大-復旦IMBA項目為新生所設計的入學培訓項目,包括了pre-course 學習、新生Orientation拓展以及新生晚會等活動。它旨在幫助新生快速融入IMBA學習和生活,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是重要的「入學第一課」。新生們將作為紅衣人,在黑衣人學長學姐的帶領下破冰、成長——理解項目期望、傳承項目精神;融入港大-復旦IMBA的大家庭,開啟全新的旅程。新生入學營分為開營、打卡以及Orientation三大模塊。
  • 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特刊丨智慧法院建設正未有窮期
    全國法院信息化工作先進集體特刊丨智慧法院建設正未有窮期 2020-12-09 16: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星期特刊丨一名女指導員的逐夢之路
    文字:張歆、張繼文供圖:程子健、王東東來源:人民武警報·星期特刊可能還喜歡1、星期特刊丨穿過軍裝的人2、星期特刊丨穿越時空的相遇3、星期特刊丨艱巨的使命4、星期特刊丨艱苦的戰鬥5、星期特刊丨艱難的抉擇本信息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 復旦推出MBA新生獎學金新方案 增設GMAT獎學金
    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對所有申請者實行「全年預審」和「全員預審」;根據預審結果採用「多線並過制」;推出新生獎學金新方案,增設GMAT新生獎學金。       推出新生獎學金新方案,增設GMAT新生獎學金      復旦MBA項目還將推出新生獎學金新方案,增設GMAT新生獎學金,並擴大獎學金獲獎比例,預計獎金總額度將超過2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