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內4條年輕生命猝死上熱搜,心梗離我們普通人有多遠?

2021-01-15 騰訊網

2021年開始,除了新冠疫情復發,還有幾個新聞在不斷的觸動人們的心,而這幾個新聞,都是關於年輕人猝死的,讓人心痛之餘,生了一絲的畏懼。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員工張某加班後猝死,年僅22歲;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

2021年1月5日,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年僅27歲;

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男籃隊員韓崇凱因腹主動脈瘤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0歲;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而70%的猝死源於心梗。為什麼年輕人會猝死?面對心梗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因素

不久之前,@央視新聞 微博發布的#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上了微博熱搜。

猝死,大約70%的原因是因為心源性的猝死,也就是說,跟心臟有關係。據統計,我國每年都60萬人猝死,而其中43%的年齡,都是在40歲以下。

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毛病,但其實他們的身體已經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的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它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這個導火索是什麼呢?主要有三點:熬夜、酗酒以及情緒激動。

第一個導火索:熬夜

要知道,90%年輕人的猝死都與熬夜有關。熬夜後,身體會疲勞,同時促進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加。這時就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比方說心慌。

而最嚴重的的情況,當我們的興奮性過高,就有可能會出現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出現痙攣,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而這種心梗,就有可能導致猝死。

有研究表明,睡眠在6.5-7.4小時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低於4.5或高於9.5個小時,死亡率會倍增。

第二個導火索:酗酒

第二個殺手就是過量的飲酒。最新的研究表明,安全的飲酒劑量是多少呢?是0。

大量的喝酒確實能夠導致心肌嚴重的損傷,也會引起這種心率的增快,血壓的增高,引起心肌舒張功能的異常,甚至有可能會引發酒精性的心肌病。當然最嚴重的的就有可能會增加猝死風險。

第三個導火索:情緒激動

最後一條就是我們的情緒控制不佳。現在的年輕人啊壓力不小,有時候就想去釋放自己的情緒,結果就出現了小小的焦慮,甚至引發了憤怒。那麼在憤怒的過程中,人就可能引發一種心碎症候群的疾病,有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血管系統發生急性改變。

研究表明,當人處於憤怒的情緒當中的時候,心臟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而腦卒中的風險則是平時的3.6倍。

心梗前會有什麼症狀?

不要以為心梗發作之前是毫無徵兆的,其實身體在發作之前都會有一些身體反應,掌握以下這些徵兆,合理自救或搶救他人,都能有效降低心梗的致死率。

部分病人在心臟性猝死前數日、甚至數月就有徵兆,即有胸悶、胸痛、憋氣、頭暈、心慌、氣短、出大汗、渾身乏力等不適,有些病人還會出現類似消化系統的表現:噁心、嘔吐、腹瀉。

一旦出現這些先兆,應立即或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否則可能發生不可挽回的悲劇。中青年人一旦發生上述症狀,比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猝死;而中青年人工作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這時候往往把發生的先兆症狀忽略了,以為是工作累了或者沒有休息好,而導致悲劇發生。因此,提醒廣大中青年朋友一定要對上述症狀保持警覺,一旦出現,應儘快趕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及時治療。

如何減少悲劇發生?

曾經我也提倡:一定要趁年輕,不惜一切代價去賺錢、去奮鬥,去證明自己的價值,過多休息就是在浪費時間。

我經常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每天都很焦慮,為完成工作目標,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沒時間鍛鍊,也沒時間好好休息。

身體終於熬不住病倒了,徹底病倒後醫生要求我必須在家休養,每天看著冰冷的藥液滴進身體,我才幡然醒悟:騰不出時間來休息,早晚得騰出時間來生病,在疾病面前,自己的身體是如此不堪一擊。

當奮鬥偏離了健康的航線,所謂的奮鬥又有何意義!

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說過:健康是1,車子、房子、票子等等都是0,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如果前面的1沒了,後面的0再多也毫無意義。

健康也許不是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是失去一切。

許多疾病在來臨之前或許僅能感受到輕微的症狀,依賴自己的感覺往往不準,因此最好能夠定期體檢。

體檢除了能發現潛在的猝死危機,甚至對於一些重症也有很好的早期治療效果。例如,早發現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達到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的五年存活率同為70%,早期宮頸癌存活率可達到90%。

另外就是規律的作息,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大量研究報告表明,睡眠時間與各種健康問題之間有顯著關聯。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的人,發生猝死的風險是6-8小時睡眠的人的2.3倍。

而就算暫時無法改變生活方式,也一定做好保障,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為家庭增加一道防線。

生老病死,人生無常,人生風險不是我們想迴避就能迴避的,人生風險一旦發生,將有可能帶給我們不願承擔或無法承擔的財務損失,所以人們願意以極小的付出,去轉移人生風險帶來的高額財務損失,也是很多人選擇保險的理由。

53歲的鄭先生,在一次車禍中去世,留下了一家老小。在整理遺物的時候,家人發現鄭先生農村信用社申請個人貸款285萬元,本息合計為318.90萬元,並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

和保險公司核對帳單後,保險公司向鄭先生家屬支付了318.9萬的保險賠償金。這筆錢,可以支付銀行的貸款,而銀行貸給鄭先生的那筆錢,將能夠保障鄭先生家人的生活。

318萬理賠金,發生意外後保險救了全家老少的命!

如果你還覺得意外離我們很遠,那麼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平均每天8767人死於意外事故,你看文章的這幾分鐘,20餘人就因意外去世了

提前購買保險,雖然不能挽救生命。但保險理賠這筆錢,能夠讓遇難者家人較高的經濟補償,能夠保障父母的養老孩子的成長。

看兩個最簡單粗暴的對比:

同一場車禍,3人遇難:

A什麼都沒給家人留下;

B給家人留下了100萬的房貸、車貸等銀行貸款;

C給家人留下了100萬的保險理賠款。

如此情況下,誰的家人往後的日子更好過一些?失去親人的痛是一樣的,但在親人離開後家人所要承擔的壓力卻在那一刻發生了天壤之別。

你要知道,你不是買保險,而是在存一筆救命金;保險這筆錢不是給保險公司的,而是存下來給你自己,給十年後、二十年後的你和你的家人。不要等到你對保險感興趣的那一刻才明白這一點,因為那時保險對你不感興趣了!所以,買保險要趁早,延續你對家庭的責任與愛吧!

別讓自己的家庭因為意外而遭受風險,也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後悔不已,保險越早買越好,為自己和家人增加一份保障。

相關焦點

  • 10天內3位猝死!原因竟是同一個……
    在過去的10天裡,我們接連失去了3位優秀的青年醫生,
  • 25歲女演員心梗猝死,心梗,已經盯上年輕人!
    心梗,這種我們慣性思維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有的疾病,不知不覺中就將魔爪伸向了年輕人。 據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約100萬人。 如果在一周內反覆出現出現短時間的牙疼,並在勞累或情緒激動時加重,一定要先排除心肌缺血的問題。 一旦真的是心臟問題但沒注意,且牙疼部位需要拔牙的話,麻藥的收縮血管左右很可能會令心肌缺血狀態雪上加霜,嚴重時可導致猝死。
  • 耳朵上有這條摺痕,是心梗、猝死的「標誌」?專家:不能劃等號
    某文章指出:耳朵上有摺痕,是心梗或猝死的標誌,特別是耳垂部位,這讓眾多人擔憂。最近這幾年心梗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同時趨於年輕化,尤其是伴有三高以及身體肥胖的人,害怕某一天因為心梗或猝死而丟失寶貴生命。耳朵上的摺痕是心梗和猝死的標誌嗎?
  •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
    天涼了,心梗腦梗猝死多了,如何預防?每年天氣變化,都會有大批心梗腦梗,乃至不少猝死患者。有人說心梗腦梗猝死,都是突發,無法預防。其實不對,大部分心梗腦梗或多或少還是有一些線索,只是大部分人,根本沒有發現,或者根本沒有在意,最終導致了心梗腦梗,甚至發生猝死,釀成慘劇。之所以把心梗腦梗和猝死放在一個話題說,那是因為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臟病和腦血管疾病。
  • 連續兩位20+年輕人猝死,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2021,開年第一天,電視劇《巴啦啦小魔仙》中凌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突發心梗,不幸離世,年僅25歲; 1月4日凌晨1點半,某知名公司員工下班回家路上疑因心梗突發,深夜猝死,年僅23歲…… 兩條年輕的生命的逝去,不僅是對兩個家庭的重大打擊,也在警示我們心肌梗死的發生有年輕化的趨勢
  • 多位20多歲女性接連猝死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被猝死纏上
    一條條年輕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永遠地停留在了這個冬天。隨之而來的,是更多年輕人對猝死的焦慮與惶恐,它就像是一個可怕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1、猝死真的越來越年輕化了?猝死是指:平時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時間內,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 心梗為何會纏上年輕人?21歲小夥心臟幾度驟停!這些習慣條條高危
    鎮江小夥陸陽(化名)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年紀輕輕,竟差一點因為心梗送了命。10日,鎮江江大附院(又名鎮江江濱醫院)介紹,小夥急性心肌梗死,幾度心跳驟停,經過院心內科數小時的生死搶救,才將陸陽從死亡線上拽回。無獨有偶,1月1日,2021新年第一天,《巴啦啦小魔仙》凌美琪扮演者孫僑潞被證實已經去世,年僅25歲,死因疑似是心梗猝死。孫僑潞的驟然離世引起了輿論關注,為何心梗會纏上年輕人?
  • 10天4條「猝死」新聞,當代年輕人,不想中招的,千萬要做這件事!
    2021年伊始,有三大話題被人們反覆提及:新冠疫情、最強寒流和年輕人猝死。對於前兩個話題,我們尚有一戰的勇氣。但年輕人猝死的消息,讓人在心痛之餘,生了一絲畏懼。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員工張某加班後猝死,年僅22歲;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2021年1月5日,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年僅27歲;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男籃隊員韓崇凱因腹主動脈瘤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0歲;……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
  • 不到30歲的年輕人,為何會被猝死盯上?
    近日 猝死的話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短短半個月內 廣東汕尾一員工在宿舍猝死 網紅博主飛機上心臟驟停去世
  • 丈夫突發心梗,妻子竟然這樣做,確挽救了丈夫生命!
    聽急救醫生說好像是急性心梗。」「唉,可惜了,年紀輕輕的,這媳婦帶著一大一小以後怎麼過啊!」連日來,因心梗引發的猝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在文藝界有許多知名人士因心梗搶救無效而離開人世,更不要說有多少不知名的普通人了。這令我們不禁反思,心梗究竟帶走了多少人的生命?它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 知名女星猝死;98年女孩凌晨下班路上猝死…這種病越來越年輕化!
    1月2日,一條來自孫僑潞的微博竄上熱搜 而這條微博不是孫僑潞發的 編輯發送者是孫僑潞的母親 這篇微博裡,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的思念 也是一個母親對女兒突然離世的痛苦
  • 這個冬天多位名人相繼猝死 這個疾病離我們有多近
    當即反覆予冠脈內靶向藥物溶栓,同時經血栓抽吸導管反覆抽吸30餘次,抽出了大量血栓,經過近3個小時的不懈努力,患者閉塞的右冠終於恢復了血流,小張的症狀得到了明顯緩解,考慮其年紀尚輕且冠脈內血栓負荷較重,故未予急診行冠脈支架植入術。
  • 23歲女員工加班猝死,成功需奮鬥,但是健康更珍貴
    近日,拼多多伴隨「996」登上熱搜榜——拼多多一名23歲的女員工在29日加班至凌晨一點半,最終猝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據內部員工透露,最長工作時間可達30多個小時。
  • 一代球王馬拉度納突發心梗去世!心梗離我們並不遠,注意這些信號!
    他在數日前接受腦部手術後一直在那裡居住,10月30日他剛剛度過60歲生日。據了解,退役之後,由於酗酒甚至吸毒等不良生活經歷,馬拉度納曾經多次入院,心臟和肺部都出現過病症,甚至一度遭遇過病危的險情。最嚴重的一次是2004年,他曾因肺部感染引發心臟病住院,當時甚至一度出現心跳和呼吸停止。2019年馬拉度納又因健康原因,不得不停止執教墨西哥第二級別聯賽的多拉多斯隊。
  • 賴寶突發心梗去世:猝死前這五個「求救信號」,收到一個能保命
    今天微博熱搜中的"賴寶突發心梗去世"一定震撼了許多人,不認識賴寶的人,被心梗二字震驚;認識他的人震驚的同時又為脫口秀行業而感到惋惜。賴寶曾是《今晚80後脫口秀》的知名段子手,脫口秀也是在他的作品中,再次輝煌。
  • 朋友圈熱傳心梗10秒自救法:不停劇烈咳嗽!心內科專家:死得更快!
    在醫院官網上檢索,總共只有三位姚姓醫生,一位在腎臟病科,其餘兩位屬於康復醫學科。所以,不知道這位「姚主任」是何方神聖。咳嗽反而會增加心梗後心跳驟停風險那麼,10秒內咳嗽真能實現心梗自救?中國的院外心梗搶救成功率只有1% 歐美國家有20% 心跳驟停後,有4分鐘黃金搶救時間,救護車再快,也沒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飛過來。因此,當出現心跳驟停後,旁人能否實施正確及時的心肺復甦術很重要。
  • 你離抑鬱有多遠?警惕!我們為何總是忽視精神痛苦?
    10月13日,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在網上發布遺書後,於實驗室自殺身亡。抑鬱症看似離我們很遠,實際上很多人就徘徊在抑鬱的邊緣。據央視網報導,抑鬱症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僅次於癌症,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
  • 每拖1分鐘,死亡的概率增加10%,高以翔心源性猝死背後給我們敲響的...
    從昨天一大早到現在,高以翔的名字就一直高掛熱搜。除了惋惜、悼念之外,疲勞工作、安全意識、急救措施等,是值得所有人反思的。 根據我國心血管中心數據,每年有高達55萬人因心源性猝死,這個數字是全球第一。那麼心源性猝死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 無人駕駛已有10萬人體驗過,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它離我們到底有多遠?01 無人駕駛是什麼?以下查到資料中表示,汽車通過計算機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的目的。其使用的原理是一項可以感知周圍道路環境,自動規劃路徑並控制車輛行駛的技術,從而使得車輛能夠安全的、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駛,最終達到預定的目的。
  • 奪走馬拉度納生命的這種病離你並不遠……
    1天1包煙38歲青年人的血管還不如83歲老人球場上的馬拉度納被譽為「上帝之手」,是許多球迷以及年輕球員的偶像;但在球場外,他卻頻頻出現在酗酒、毒品以及入院的報導中,這些菸酒毒令球王的健康狀況一直不佳。在心血管醫生看來,超重、酗酒、吸毒,這些都是心梗的高危因素。臨床上,很多比馬拉度納還年輕的病人也因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心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董樑曾前後為一個38歲的青年人和一個83歲的老人做心血管造影,做完後護士驚呼,「他們的檢查報告是不是拿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