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開始,除了新冠疫情復發,還有幾個新聞在不斷的觸動人們的心,而這幾個新聞,都是關於年輕人猝死的,讓人心痛之餘,生了一絲的畏懼。
2020年12月29日,拼多多員工張某加班後猝死,年僅22歲;
2021年1月1日,《巴啦啦小魔仙》美琪的扮演者孫僑潞因心梗猝死,年僅25歲;
2021年1月5日,時尚博主雅魯藏布江女人在飛機上因心臟驟停離世,年僅27歲;
2021年1月7日,北京首鋼籃球俱樂部前男籃隊員韓崇凱因腹主動脈瘤搶救無效離世,年僅30歲;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年輕人因猝死,成為社會新聞的主角。而70%的猝死源於心梗。為什麼年輕人會猝死?面對心梗我們又應該如何應對呢?
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因素
不久之前,@央視新聞 微博發布的#年輕人猝死的三大導火索#上了微博熱搜。
猝死,大約70%的原因是因為心源性的猝死,也就是說,跟心臟有關係。據統計,我國每年都60萬人猝死,而其中43%的年齡,都是在40歲以下。
這些人表面上看不出什麼毛病,但其實他們的身體已經有一定的病變基礎,比如潛在的血管問題、心臟問題等。就像地底下的炸彈,給它一個導火索就能引爆。
這個導火索是什麼呢?主要有三點:熬夜、酗酒以及情緒激動。
第一個導火索:熬夜
要知道,90%年輕人的猝死都與熬夜有關。熬夜後,身體會疲勞,同時促進交感神經興奮性的增加。這時就有可能出現一系列的症狀:比方說心慌。
而最嚴重的的情況,當我們的興奮性過高,就有可能會出現給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出現痙攣,進而引發心肌梗死。而這種心梗,就有可能導致猝死。
有研究表明,睡眠在6.5-7.4小時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低於4.5或高於9.5個小時,死亡率會倍增。
第二個導火索:酗酒
第二個殺手就是過量的飲酒。最新的研究表明,安全的飲酒劑量是多少呢?是0。
大量的喝酒確實能夠導致心肌嚴重的損傷,也會引起這種心率的增快,血壓的增高,引起心肌舒張功能的異常,甚至有可能會引發酒精性的心肌病。當然最嚴重的的就有可能會增加猝死風險。
第三個導火索:情緒激動
最後一條就是我們的情緒控制不佳。現在的年輕人啊壓力不小,有時候就想去釋放自己的情緒,結果就出現了小小的焦慮,甚至引發了憤怒。那麼在憤怒的過程中,人就可能引發一種心碎症候群的疾病,有可能會導致我們的心血管系統發生急性改變。
研究表明,當人處於憤怒的情緒當中的時候,心臟發作的風險是平時的4.7倍,而腦卒中的風險則是平時的3.6倍。
心梗前會有什麼症狀?
不要以為心梗發作之前是毫無徵兆的,其實身體在發作之前都會有一些身體反應,掌握以下這些徵兆,合理自救或搶救他人,都能有效降低心梗的致死率。
部分病人在心臟性猝死前數日、甚至數月就有徵兆,即有胸悶、胸痛、憋氣、頭暈、心慌、氣短、出大汗、渾身乏力等不適,有些病人還會出現類似消化系統的表現:噁心、嘔吐、腹瀉。
一旦出現這些先兆,應立即或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否則可能發生不可挽回的悲劇。中青年人一旦發生上述症狀,比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猝死;而中青年人工作壓力大、工作節奏快,這時候往往把發生的先兆症狀忽略了,以為是工作累了或者沒有休息好,而導致悲劇發生。因此,提醒廣大中青年朋友一定要對上述症狀保持警覺,一旦出現,應儘快趕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及時治療。
如何減少悲劇發生?
曾經我也提倡:一定要趁年輕,不惜一切代價去賺錢、去奮鬥,去證明自己的價值,過多休息就是在浪費時間。
我經常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每天都很焦慮,為完成工作目標,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沒時間鍛鍊,也沒時間好好休息。
身體終於熬不住病倒了,徹底病倒後醫生要求我必須在家休養,每天看著冰冷的藥液滴進身體,我才幡然醒悟:騰不出時間來休息,早晚得騰出時間來生病,在疾病面前,自己的身體是如此不堪一擊。
當奮鬥偏離了健康的航線,所謂的奮鬥又有何意義!
財經小說作家梁鳳儀說過:健康是1,車子、房子、票子等等都是0,有了前面的1,後面的0才有價值,如果前面的1沒了,後面的0再多也毫無意義。
健康也許不是一切,但是失去健康就是失去一切。
許多疾病在來臨之前或許僅能感受到輕微的症狀,依賴自己的感覺往往不準,因此最好能夠定期體檢。
體檢除了能發現潛在的猝死危機,甚至對於一些重症也有很好的早期治療效果。例如,早發現的一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達到90%~95%,早期肺癌和早期肝癌的五年存活率同為70%,早期宮頸癌存活率可達到90%。
另外就是規律的作息,調整好自己的睡眠時間,大量研究報告表明,睡眠時間與各種健康問題之間有顯著關聯。每晚睡眠時間不超過5小時的人,發生猝死的風險是6-8小時睡眠的人的2.3倍。
而就算暫時無法改變生活方式,也一定做好保障,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保險,為家庭增加一道防線。
生老病死,人生無常,人生風險不是我們想迴避就能迴避的,人生風險一旦發生,將有可能帶給我們不願承擔或無法承擔的財務損失,所以人們願意以極小的付出,去轉移人生風險帶來的高額財務損失,也是很多人選擇保險的理由。
53歲的鄭先生,在一次車禍中去世,留下了一家老小。在整理遺物的時候,家人發現鄭先生農村信用社申請個人貸款285萬元,本息合計為318.90萬元,並以自己為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
和保險公司核對帳單後,保險公司向鄭先生家屬支付了318.9萬的保險賠償金。這筆錢,可以支付銀行的貸款,而銀行貸給鄭先生的那筆錢,將能夠保障鄭先生家人的生活。
318萬理賠金,發生意外後保險救了全家老少的命!
如果你還覺得意外離我們很遠,那麼給大家看一組數據:中國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數超過320萬平均每天8767人死於意外事故,你看文章的這幾分鐘,20餘人就因意外去世了
提前購買保險,雖然不能挽救生命。但保險理賠這筆錢,能夠讓遇難者家人較高的經濟補償,能夠保障父母的養老孩子的成長。
看兩個最簡單粗暴的對比:
同一場車禍,3人遇難:
A什麼都沒給家人留下;
B給家人留下了100萬的房貸、車貸等銀行貸款;
C給家人留下了100萬的保險理賠款。
如此情況下,誰的家人往後的日子更好過一些?失去親人的痛是一樣的,但在親人離開後家人所要承擔的壓力卻在那一刻發生了天壤之別。
你要知道,你不是買保險,而是在存一筆救命金;保險這筆錢不是給保險公司的,而是存下來給你自己,給十年後、二十年後的你和你的家人。不要等到你對保險感興趣的那一刻才明白這一點,因為那時保險對你不感興趣了!所以,買保險要趁早,延續你對家庭的責任與愛吧!
別讓自己的家庭因為意外而遭受風險,也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後悔不已,保險越早買越好,為自己和家人增加一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