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校友篇|傳播好學問,幸福中國人

2020-12-17 MBA中國網

人物專訪

GUEST

李海燕

# 李海燕

MBA2008級校友

河北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職業發展導師

尚恩文化創始人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李海燕,2008年9月-2011年1月就讀於河北工業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後又學習了心理學心理成長等知識,創立尚恩文化公司。她是一位願意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心靈導師!是一位通過學習心理學並進行心理成長,真正活出自我的女人!她的座右銘是「傳播好學問,幸福中國人」,用自己畢生的努力去研修及傳播好學問!

TALKING

對話 · 時刻

Dialogue Moment

嘉賓

訪談

祝福同學們都能活出自我,為夢想而努力奮鬥

2007年,面對職場上的迷茫與瓶頸,海燕學姐選擇通過學習來提升自己,為將來做一個既懂得銷售又懂得管理的職業經理人做知識儲備。備考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場大型車禍打亂了學習進度,但這場意外造成的腦震蕩與下顎骨骨折並沒能阻擋她學習的決心,2008年9月,海燕學姐以多於錄取分數線一分的幸運來到了河工大學習,也讓河工大擁有了一位如此優秀的校友。

嘉賓

訪談

目標、計劃、執行、總結

「來河工大讀MBA是我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回憶在河北工業大學兩年多的求學經歷,學姐說她不僅從老師身上學到了專業的管理知識,也從優秀的同學和校友身上學到了卓越的企業管理思維。其中,最大的收穫是在呂榮傑院長組織行為學課堂上學到的企業管理的八字箴言:「目標、計劃、執行、總結」,這八字箴言讓學姐豁然開朗,同時她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這八字箴言。在2008年年底,她一躍成為公司天津地區的銷售冠軍,海燕學姐不僅得到了同事的認可,更收穫了領導信任與讚賞,再到後來,她升職成為職業經理人,個人影響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嘉賓

訪談

正知、正見、正念

在豐富的職業生涯中,海燕學姐不僅擔任著尚恩文化創始人及銷售總監、專業導師、心理諮詢師、海睿盈通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創始人及銷售總監等多個職位,而且又是夫妻搭檔,當我們問及海燕學姐如何多重角色中迅速轉換時,她回答道「在這麼多角色中轉換實屬不易,但更難的是與我老公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切換,所幸經過不斷的專業學習與心理成長,我們終於修成正果,達到夫妻同修的段位,現在的我們不僅是生活伴侶,更是事業夥伴,靈魂伴侶。」關於如何取得這些經驗,學姐說她靠的更多的是正知、正見、正念,河工大的老師和她心理學的老師,都給了她這種精神的啟發與傳遞,時刻激勵她在正確的軌道上努力向前奮鬥!

嘉賓

訪談

我的未來不迷茫,我的人生我做主

了解到許多學弟學妹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茫,海燕學姐建議我們一定要分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自己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而出發、到達目的地後能給自己怎樣的價值,只有清楚這些,才能為了目標或夢想,努力奮鬥,使命必達!同時她認為榜樣的力量也十分重要,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尋找到一個自己認同的榜樣,並勸誡學弟學妹們不要停止學習,做一位終身學習者,通過實踐來提升自己的格局和視野,朝著目標不斷學習、前進;海燕學姐還從自身的經歷出發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學習一下普羅大眾的心理學,促進自身心理成長,讓自己各方面的人際關係更加和諧幸福。

最後海燕學姐祝福學弟學妹們都能活出自我,為夢想而努力奮鬥。

海燕學姐書單推薦:《影響力》 《喚醒半睡的自己》

本期記者:朱彤 馬若然 王敏

排版|姚媛

審核|張琳

相關焦點

  • 人物專訪寫作指南
    在曾經的工作中遇到多數這樣的場景對話,老闆說:「小王,給我寫一個深度的人物專訪稿吧,為了品牌的傳播策略,我們可能要做一些相關的媒體曝光」。 就像GQ對羅永浩的報導一樣,如果你看完那篇專訪的輸出,能清晰的找到差異化的人物特徵與其他大IP商業大佬不同之處,那麼這就是一篇成功的專訪報導。 如果專訪後,寫出來的內容和別的報導一樣千篇一律,那很可能用戶在3天後就把這篇稿子和人物給忘記了,因為沒有「差異化」。
  • 智遠專欄|人物專訪寫作指南
    人物專訪到底怎麼寫,才能顯得稿件立體,深度,和紀實場景化是每個PR媒體從業者應該考慮的問題」。在曾經的工作中遇到多數這樣的場景對話,老闆說:「小王,給我寫一個深度的人物專訪稿吧,為了品牌的傳播策略,我們可能要做一些相關的媒體曝光」。
  • 校友專訪|你只管努力,最差的結果也就是大器晚成:訪計算機9711朱海洋校友
    人物簡歷:1997年-2000年,湘潭機電高等專科學校計算機應用及維護專業學習;歷任班學習委員、班長、系部學生會部長、校學會生主席團成員兼辦公室主任
  •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在小說家中,金庸是最有學問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專訪    在小說家中,可以說金庸是最有學問的。他真的是一個「讀書人」,在如此專業化的時代,擁有廣博的知識,貫通古今與中外。武俠小說作為一個類型,有很難跨越的界限,但金庸以其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造詣,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傳統武俠小說的範式,為武俠小說開創了新的天地。在對傳統中國文化的傳承上,很少有小說家能達到金庸的水平。
  • 湖北《影響力人物》徐濤專訪
    光谷國際外國語學校校長徐濤專訪湖北·影響力人物時代造就人物,人物影響時代讓世界聽到湖北的聲音2020年8月8日,湖北《影響力人物》欄目組邀請光谷國際外國語學校校長徐濤先生為我們分享光谷外校教育、國際化、後疫情時期學生的學習等情況
  • 專訪| 新竹交大前校長張懋中:求學問,需學問
    「長期以來,臺灣的教育,據有民國以來的優良傳統,但是近年來的趨勢,在教育方面可以用一句話來講『學答太多,學問太少』。」李政道先生曾講「求學問、須學問,只學答,不學問,非學問」。「學問」是要學怎麼發問? 怎麼問到一個有意義的問題。張懋中表示:學答太多,講得偏激一點,就是只學答不學問。這有很不好的一面。
  • 專訪|新竹交大前校長張懋中:求學問,需學問
    「當你真正做到一個好的題目的時候,你很難停。你會覺查到那種在做一件對的事情的感覺,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甚至知道它能成,就像打了嗎啡一樣停都停不下來,知道吧?那種快感?」張懋中教授是那種「觀之儒雅,就之可親」的學者,但當談起他的研究經歷卻兩眼放光,在其文儒的外表之下透示出一份特別激動。
  • 排版 | 人物專訪類問題分享
    今天要分享的是:關於人物專訪類推送排版中遇到的問題。因為還沒有發布,所以沒有原文跳轉,這次真的不是我忘記設置超連結哈哈哈,所以不用點圖片啦,除非你說想看看這個封圖~可能你很難在網上找到一模一樣的模板,因為這個不是模板,實際上是東湊西湊拼出來的...
  • 這些知名的人物,都是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中國校友
    這些知名的人物,都是來自加州理工學院的中國校友加州理工學院是世界最頂尖的理工類科學研究型學府之一,佔地不大,卻給世界輸出了許多傑出人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些人物中,有哪些來自中國吧!他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該領域的奠基人。沈善炯微生物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沈善炯,微生物生物化學家、遺傳學家。1942年畢業西南聯合大學生物系,1950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生物系獲博士學位,1952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林家翹現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林家翹,力學和數學家,天體物理學家,現代應用數學學派的領路人。
  • 新加坡華僑校友傾情助力五洲學子傳播中華文化,暨南師生用實際行動...
    「中國是讓我感到無比幸福的地方」、「祖國是我們強大的後盾」、「中國是我的家,更是讓我們華人華僑在外自信闖蕩的一個源泉」......12月14日晚,百年僑校暨南大學1500餘名海內外五洲學子齊聚學校大禮堂,參加主題為「愛國青雲,志·追夢赤子心」的暨南大學·張原天中華文化傳播大賽頒獎典禮,分享自己與中華文化的獨特故事。
  • 【蕙質蘭情】其作始也簡 | 我校學生專訪何一兵校友
    據何校友回憶,一張中國黃頁的主頁,竟需要整整20分鐘才能完成加載——但這在當時叫「信息高速公路」。滿懷先行者般激情的何校友,寫下了中國黃頁的樣本冊扉頁的第一句話:「燦爛的東方文明,曾隨著悠揚的駝鈴傳播到世界各地;今天,我們希望通過信息高速公路架起中國和世界的橋梁。」起初,中國網際網路上很缺少內容,中國黃頁即以中國商業信息上網、為企業做網站為主業務。
  • 張舉璽:好新聞是用腳步丈量出來的 對外傳播要了解對方的忌諱和文化
    2019年4月28日,鄭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教授張舉璽在「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研討會上發言。中國網記者 慄衛斌 攝中國網5月5日訊(記者 金慧慧)2019「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大賽啟動會暨專家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次大賽是面向國內外社會公眾公開徵集各領域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樹立中國良好國際形象的年度官方品牌活動,致力於匯集各方力量,共同講好中國故事,對外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大賽由國務院新聞辦指導,中國外文局主辦。
  • 人物專訪的9個提問技巧
    人物專訪的9個提問技巧南方傳媒書院作者:趙俊香     來源:青年記者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採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導要詳細而生動。
  • 「人物簡歷」主持人劉美希:傳遞中國聲音 講好中國故事
    劉美希:女,中韓英三語主持人,著名電視節目出品人,一帶一路文化傳播大使,《做客大使館》、《品牌影響力》、《美麗新風尚》、《獨立經濟學家》等多檔節目的主持人。出品了音樂綜藝《中國原創音樂第一季》,並攜手著名歌手茜拉,華語流行音樂教父楊立德共同擔任該綜藝明星評委。
  • 如何讓人物採訪寫作更有深度?4大模塊7200字乾貨總結
    在曾經的工作中遇到多數這樣的場景對話,老闆說:「小王,給我寫一個深度的人物專訪稿吧,為了品牌的傳播策略,我們可能要做一些相關的媒體曝光」。目前主流甲方品牌做IP深度專訪輸出的並不完善,多數都是以配合「PR傳播需要」,進行階段的輸出。1.不同人物的專訪特徵差異。
  • 中國人有多幸福,美國人說中國人的幸福,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大家去海外旅行的話,其實在我們中國生活很方便,無論是移動的交通工具還是網絡時代的迅速普及, 都方便中國人的生活,中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階段,但生活節奏的速度已經不亞於發達國家了,那麼中國人到底有多幸福呢? 中國又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國家啊?
  • 校友專訪|「四年,三國」——高銘鴻的徵途與挑戰
    曾經一周完成了四篇論文,其間還進行了兩輪面試(一次在廣州,一次在網上面試),那是我二十多年來,最拼的一段日子。每天基本不是在上課(四到六小時的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又或是寫作業、複習到凌晨,睡短短幾小時後再去上課。在新加坡的幾個月,我沒有什麼娛樂活動,但換來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的信心,還是值得的。」
  • 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的核心人物!鍾南山獲愛丁堡大學傑出校友獎
    「作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COVID-19)傳播的核心人物,鍾南山獲得愛丁堡獎是完全合適的。」官網介紹顯示。據了解,1979年至1981年,鍾南山赴英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並獲得愛丁堡大學醫學博士學位。此次獎項曾在今年2月24日至3月4日進行線上投票。在鍾南山的提名信息中,還提到了他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間作出的貢獻。
  • 人民日報專訪成龍:中國人講話沒人聽的時代過去了
    拍一個好的動作片,要有錢、有時間、有好的武術指導、有好的導演,還要有好的環境。今天我們中國為什麼只有一兩個人才能拍出好的動作片,就是因為沒有這些條件。而且到了後面,我都會自己剪輯,這是有很大差別的。  記者:美國的片方通常都會把最終剪輯權握在自己手裡,很少有導演可以有這個權力,演員就更少了。  成龍:沒錯,但我現在籤的合同就是我有終剪權,一開始就講好。
  • 《Light》人物:專訪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 收錄於話題#Light人物7個雷射燃燒廿載,點亮輝煌未來Light記者 | 丁帥編者按《Light》人物是《Light: Scien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