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報國歸鄉路長 中國科學家曾"黑"在美宇航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3日 17:40 來源: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溫哥華3月2日電(記者 呂振亞)本網在此轉載《悠悠報國心 漫漫歸鄉路》一文,講述一個海外遊子感人至深的故事,描繪了一位華人學者追求科學真理的人生軌跡,更展現了一名中華兒女內心的悠悠報國情懷。
這篇文章刊載於今天出版的蒙特婁華文周報《七天》頭版頭條位置上。《七天》主編周懷寬先生向本網推薦這篇「力作」時說,該報記者胡憲採訪徐鑑君教授可謂下了「苦功」。這位女記者先後多次與徐教授長談,成文後又屢次修改,徐教授自己也親自數次審讀並最後修正了全文。
這是一篇值得一讀的報導,我們願意與目前許許多多在海外的「徐鑑君們」共勉,祝願人類在探索科學的未來之路上攜手共進。
以下為《悠悠報國心 漫漫歸鄉路》一文(略有刪節):
徐鑑君教授的一本新著即將在中國出版,我想摘錄前言中的一段話為本文作開場白:「作者(徐鑑君教授)1963年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其後在中國科學院任研究實習員、 助理研究員。1981年赴美國西北大學任Research Fellow;麻省理工學院任訪問學者;1988年受聘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任終身教授。作者兩次受聘於美國宇航局(NASA) Marshall太空飛行中心任客座科學家;受聘於日本宇航局筑波太空中心任特聘研究員;並受聘於日本北海道大學低溫物理研究所,德國亞琛大學力學工程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研究所、工業和應用數學中心(OCIAM) 等校任客座教授。作者創建了『枝晶生長的界面波理論』,先後出版專著二部。」
「機會不是為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人準備的」
中國北京大學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搖籃之一,徐鑑君16歲就考了進去。六年後,他從數學力學系流體力學專業畢業,直接被分配到中國最高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應該說,對於一個年輕的科學「尋夢者」,再沒有比這兩大步更加快捷的「圓夢」之途了。
可是,在大批特批走「白專道路」的60年代,在論資排輩成風成型的學術界,滿懷抱負的年輕徐鑑君卻只能當個「打雜工」,給這個理理文件,給那個扶扶管子,「研究實習員」的帽子一戴就是15年。
不過,路都是在沒有路的地方靠人走出來的。徐鑑君「白(天)」不能「專」了,他就「黑(夜)」了再「專」。在那十幾年裡,徐鑑君並沒有在「階級鬥爭的風浪中衝鋒陷陣」;也沒有在「讀書無用論」的大旗下自在逍遙。八小時之外,徐鑑君堅持理論研究,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書籍,等到「文化大革命」一結束,在許多人還沒有從惡夢中清醒過來的時候,徐鑑君已經將上路的行囊裝滿了。
責編: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