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報國歸鄉路長 中國科學家曾"黑"在美宇航局

2021-01-09 央視網

有志報國歸鄉路長 中國科學家曾"黑"在美宇航局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3日 17:40 來源: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溫哥華3月2日電(記者 呂振亞)本網在此轉載《悠悠報國心 漫漫歸鄉路》一文,講述一個海外遊子感人至深的故事,描繪了一位華人學者追求科學真理的人生軌跡,更展現了一名中華兒女內心的悠悠報國情懷。

  這篇文章刊載於今天出版的蒙特婁華文周報《七天》頭版頭條位置上。《七天》主編周懷寬先生向本網推薦這篇「力作」時說,該報記者胡憲採訪徐鑑君教授可謂下了「苦功」。這位女記者先後多次與徐教授長談,成文後又屢次修改,徐教授自己也親自數次審讀並最後修正了全文。

  這是一篇值得一讀的報導,我們願意與目前許許多多在海外的「徐鑑君們」共勉,祝願人類在探索科學的未來之路上攜手共進。

  以下為《悠悠報國心 漫漫歸鄉路》一文(略有刪節):

  徐鑑君教授的一本新著即將在中國出版,我想摘錄前言中的一段話為本文作開場白:「作者(徐鑑君教授)1963年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畢業。其後在中國科學院任研究實習員、 助理研究員。1981年赴美國西北大學任Research Fellow;麻省理工學院任訪問學者;1988年受聘加拿大麥吉爾(McGill)大學任終身教授。作者兩次受聘於美國宇航局(NASA) Marshall太空飛行中心任客座科學家;受聘於日本宇航局筑波太空中心任特聘研究員;並受聘於日本北海道大學低溫物理研究所,德國亞琛大學力學工程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數學研究所、工業和應用數學中心(OCIAM) 等校任客座教授。作者創建了『枝晶生長的界面波理論』,先後出版專著二部。」

「機會不是為那些沒有準備好的人準備的」

  中國北京大學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搖籃之一,徐鑑君16歲就考了進去。六年後,他從數學力學系流體力學專業畢業,直接被分配到中國最高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應該說,對於一個年輕的科學「尋夢者」,再沒有比這兩大步更加快捷的「圓夢」之途了。

  可是,在大批特批走「白專道路」的60年代,在論資排輩成風成型的學術界,滿懷抱負的年輕徐鑑君卻只能當個「打雜工」,給這個理理文件,給那個扶扶管子,「研究實習員」的帽子一戴就是15年。

  不過,路都是在沒有路的地方靠人走出來的。徐鑑君「白(天)」不能「專」了,他就「黑(夜)」了再「專」。在那十幾年裡,徐鑑君並沒有在「階級鬥爭的風浪中衝鋒陷陣」;也沒有在「讀書無用論」的大旗下自在逍遙。八小時之外,徐鑑君堅持理論研究,閱讀了大量的專業書籍,等到「文化大革命」一結束,在許多人還沒有從惡夢中清醒過來的時候,徐鑑君已經將上路的行囊裝滿了。

責編:張建

相關焦點

  • 中國焊接第一人:被美宇航局聘為特派專家,諾獎獲得者也請他幫忙
    說起我國的航天事業,那也是經過了一段長時間的發展才能夠取得今日的成就。這也離不開那些科學家和相關的工作人員的付出,這些人們的精神都是難得可貴的,有了他們的貢獻,我們才能夠看見長徵一號、東方紅一號的誕生和出現。
  • 航宇在行動丨航空宇航學院學生會述職報告總結
    將學院學風建設工作以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配合學院老師工作,主抓學風建設,主打科技競賽,彰顯航空宇航特色。(1)精準組織定位,明確部門職能。航空宇航學院學生會主席團成員、各部門成員精簡均且由競聘和民主選舉產生,在航空宇航學院第二次學生代表大會中脫穎而出的各部門成員們思想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通,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
  • 美宇航局發現火星細菌 成生命新證據
    (Agencies)近日,美國宇航局發現火星曾存在生物體的位於休斯敦詹森宇航中心的一個研究小組對1.3萬年前撞擊南極洲的一枚隕星進行了再次分析,發現了迄今為止可證明火星曾存在細菌生命體的最有說服力的證據。研究小組稱,他們在巖石上發現的微小晶體幾乎可以斷定是石化細菌,這些細菌和地球上的細菌有很多共同特徵。
  • 法官解「薪」事 溫暖歸鄉路
    法官解「薪」事  溫暖歸鄉路 2021-01-0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焊接第一人:2次被美宇航局聘為專家,諾獎獲得者也請他幫忙
    導語:中國焊接第一人:2次被美宇航局聘為特派專家,諾獎獲得者也請他幫忙眾所周知,二戰的爆發,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傷亡和經濟損失。
  • 【朔州作家476期】一起來寫同題詩第一期:歸鄉
    寒潮歸鄉每一個人到後來,都會擁有一列自己的列車它載著你去遠方,載著你回家回家的路越來越長,你的列車越走越慢往往是你昏昏沉沉,它便「悠」地一下到了一站回去的路熟知你的一切,會時不時地喚醒你列車的過道,從這頭可以望到那頭整個回家的路上,你都挪不動一步
  • 大連理工大學「報國企業行」觀摩中建四局石豐路保障房項目
    7月23日下午,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部師生14人一行來訪中建四局石豐路保障房項目,開展「985 211」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大學A類建設高校「報國企業行」2019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 嫦娥五號月球支起國旗,西方媒體接連發出質疑,矛頭直指美宇航局
    西方媒體發出質疑聲,美國"登月陰謀論"的熱烈討論,矛頭直指美宇航局。專家解說,旗幟內藏玄機"插旗"這看起來小小的一個展示動作,可實際上卻極其考驗技術難度。由於月球上的環境與地球迥然不同,無風、低溫且高強度的太空輻射環境下,真實的旗幟難以展開,並且容易在短期內褪色甚至被氣候分解等問題。
  • 多措並舉 激勵有志青年投身軍營
    央視網消息: 2020年度新戰士陸續走上戰位,2021年度徵兵工作已經開啟,各地結合疫情防控實際情況,超前部署,提早展開工作,推出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幫助廣大有志青年了解部隊,堅定他們參軍報國的信念。來自這所學校的5名優秀退役大學生士兵代表,分享了他們從軍報國、在部隊成長成才的經歷。他們還主動擔任徵兵宣傳員,就入伍準備、部隊管理生活、退役後復學等問題和同學們互動交流。在江蘇省農林學院,學校設置了專門的諮詢點,為大學生答疑解惑。主題式社區徵兵宣傳服務站啟用 在吉林延邊,剛剛建設完畢的主題式社區徵兵宣傳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
  • 百校引才進杭城 「青燕歸鄉」招賢才
    11月19日,溫嶺市2020「智匯台州·百校引才」(浙江站)招聘會暨「青燕歸鄉
  • 「90後」龍江小將施宇航:在大賽上奪金是我的目標
    在黑龍江此次出徵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的「90後」選手中,技能小將施宇航的成績頗為突出,他曾獲得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拔賽第3名的好成績。此次參加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施宇航的目標是要在家具製作項目勇奪金牌,為龍江爭光。
  • 紀錄片《日暮歸鄉》首曝概念海報
    紀錄電影《日暮歸鄉》概念海報時光網訊近日,我國目前首部聚焦臺灣老兵同胞的紀錄電影《日暮歸鄉》發布首款概念海報,將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和60萬臺灣老兵渴盼團圓的鄉愁滋味娓娓道來。據悉,《日暮歸鄉》將亮相2019年春季第十八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溫情講述創作歷程,該片計劃於今年年內公映。「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70年前,300多萬來自大陸多省的人去到臺灣,其中軍人近60萬,未曾想,這一別竟是幾十年,甚至一生……對親人的思念和牽掛、對團圓的期盼和等待,成了他們心中最深沉的情感,而在海峽另一頭的大陸,同樣的情愫也在與日俱增。
  • 只狼龍之歸鄉結局怎麼達成?龍之歸鄉結局達成條件詳解
    首頁 > 部落 > 關鍵詞 > 只狼最新資訊 > 正文 只狼龍之歸鄉結局怎麼達成?龍之歸鄉結局達成條件詳解 只狼龍之歸鄉這個結局要怎麼達成呢,達成這個結局需要完成哪些條件,這裡我們來一起看下達成這個結局的具體條件方法介紹。
  • 重鋪歸鄉路
    貓姐曾四處打聽,終究沒有下落。  「父親曾猜測,大約是因為歷史上的恩怨,不願意碰上熟悉自己歷史的人吧。」如同貓姐也搞不清楚為何爺爺叫婆婆表嫂一樣,因為當事人不說,留下了許多遺憾和難解之謎。  其實以前貓姐曾先後在蘇州的木瀆、無錫和上海工作過,但就不願回常州看看。  「我回常州去看什麼啊?祖宅分的分了,改的改了,也沒有一個親人在常州,婆婆也去世了。
  • 聆聽科學報國故事 傳承中國科學家精神
    報告會現場,學生互動交流「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黃緯祿之女黃道群為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師生講述了父親兒時奮發學習,立志報國的成長經歷以及走上科研道路後活動邀請李四光、鄧稼先、朱光亞、蘇步青、程開甲、童第周、黃緯祿等科學家後人,分三條線路即西南聯大線、浙大西遷線、重慶南京線,重走前輩科學家抗戰期間曾經走過的道路,講述前輩科學家碧血丹心的愛國之情、捨我其誰的報國之志,和在時代洪流中傲然屹立的家國大義,鼓勵青少年學生樹立努力向學、蔚為國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堅定信心
  • 和德宇航總裁周大創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5日訊(記者徐紅)國際宇航科學院(IAA)近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2017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北京和德宇航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周大創位列其中,榮幸當選為國際宇航科學院社會科學部終身院士。
  • 俄羅斯宇航局和歐洲宇航局的ExoMars-2022任務正進行多項關鍵實驗
    ExoMars-2022號任務是俄羅斯宇航局國家公司和歐洲航天局最大的火星探測器的聯合項目,該任務的重點是進行地質調查和尋找可能存在的生命跡象。它將為國際科學界開創一個新的空間探索階段,該任務原本計劃在今年發射的,但是由於COVID問題延遲了,所以現在計劃於2022年8月至9月發射。
  • 中國航空研究院與荷蘭宇航院籤署合作備忘錄
    環球網航空消息:2011年6月21日,巴黎航空展上,中國航空研究院與荷蘭宇航院和德國荷蘭風洞分別籤署長期研發合作的合作備忘錄。  根據合作備忘錄的要求,所有合作方將為現有和未來的研發項目通力合作,同時加強中國和歐洲之間研究項目的關係,實現新的突破。
  • 中國科學家10年前放棄美籍回國,如今赴美參會頻遭拒籤
    【環球時報記者倪浩白雲怡】在美學習工作長達22年,2007年放棄美國國籍回國,10年後赴美進行學術活動卻屢遭拒籤,這是中國生命科學界著名學者、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饒毅兩年間的遭遇。在最近一次被拒籤後,此事引起美媒關注。
  • 告別「兔子跳」 美新太空衣亮相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獵戶座」飛船船員將穿戴的太空衣原型以及用於勘探月球表面的艙外探索活動裝置(xEMU)。 得益於腰部、手臂和腿部的軸承系統,新太空衣能顯著擴大太空人的運動範圍,而且帶有伸縮特性,一件新太空衣男女老少、高矮胖瘦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