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報1批次假冒食鹽。就在2月底,該局也通報了2批次假冒食鹽。假冒食品存在健康風險,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該如何辨別真假鹽呢?
廣東近期通報3批次假冒食鹽
3月25日,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報顯示,標稱山東菜央子鹽場生產的普通食用鹽(加碘日曬鹽)(2017/3/1 ,500克/袋),檢測碘含量為13mg/kg,不符合國標18-33mg/kg,同時,經查該批次鹽為假冒鹽。
實際上,這是近期廣東省第二次通報不合格食用鹽了。2月底,有3批次食用鹽因碘含量不合格被通報,其中2批次為假冒產品,分別是1批次標稱江蘇金橋製鹽有限公司生產的加碘自然食用鹽(2017/9/7,250克/袋)、1批次標稱中鹽長江鹽化有限公司生產的加碘低鈉鹽(食用鹽)(2017/11/8,250克/袋)。此外,1批次標稱上海中鹽莫頓鹽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莫頓牌加碘海鹽(2016/11/28,737克/罐)碘含量不達標。
根據廣東省市場監管局解釋,碘是人體(包括所有的動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人體內碘元素的含量直接影響到身體健康。普及加碘食鹽是我國預防控制碘缺乏病的主要措施,具有安全、有效、簡單、易行、價廉、能夠長期堅持食用的優勢,成為補碘的最佳途徑。碘含量過低,影響預防控制碘缺乏病的效果;碘含量過高則會對人體健康有影響,如增加甲亢的風險。
實際上,食鹽含碘量會依據當地實際情況而有所差異,早在2018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發布了《關於規範未加碘食鹽管理保證合格碘鹽供應的通知》指出,在碘缺乏地區,食鹽定點批發企業應當主要銷售加碘食鹽,確保合格碘鹽覆蓋率在90%以上;在水源性高碘地區,食鹽定點批發企業應當主要銷售未加碘食鹽,確保未加碘食鹽覆蓋率在90%以上。食鹽定點批發企業銷售的食鹽,應當符合銷售地的鹽碘濃度規定。
如何辨別真假碘鹽
假碘鹽可能對健康造成危害,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消費者應該如何辨別真假碘鹽呢?
1.通過包裝看防偽標誌
海藻精製鹽:真鹽一般花紋線條完整,清晰流暢。如果花紋外輪廓線條缺失、線條重合模糊不清,即可認定為假鹽。
深井碘鹽:真鹽包裝正面只有通過光照可看到「中鹽」或者其他鹽業公司的標誌的防偽水印。如果透光看不見防偽水印,或用肉眼能夠直接看到防偽水印,就可以認定為假鹽。
此外,正規小包裝食鹽是機械化包裝,上下封口完全一致,由於採用卷膜生產技術,包裝袋兩側也不會出現明顯的摺痕。仿冒品是先制袋後包裝,因此在包裝袋兩側有制袋造成的明顯摺疊痕跡。但目前市場上,造假集團為了追求相似度,也出現了卷膜生產。因此,中鹽國本鹽業有限公司研發市場部部長崔志強曾提醒,網絡上流傳的憑藉包裝細節的鑑別方法不一定可靠。
2.土豆片檢測未必靠譜
對於真假碘鹽,網上還流傳著一個用土豆片檢測的方法,稱只有土豆片變藍,才為真鹽。對此,專家解釋,碘確實會與土豆中的澱粉發生化學反應而變藍。但是,能發生反應的碘必須是碘單質,比如碘酒,而碘鹽裡的碘是碘的化合物碘酸鉀,碘酸鉀遇到澱粉不會變色。因此,土豆片變藍測試真假食鹽結果不一定準確。
同時,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提醒消費者,應當在正規可靠渠道購買所需食品並保存相應購物憑證,要看清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如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者名稱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等標識是否齊全;不要購買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超過保質期的產品;不要購買公布的不合格產品。
新京報記者 夏丹 攝影 夏丹 圖片來源 通報截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盧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