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匯農在閩清縣率先打造保鮮冷庫。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樓衛東 謝星星 林瑞琪
如何帶動更多農民富起來?「633SY」農業體系正鋪就致富大道;
如何統籌推進城鄉品質提升?「四化」織起城鄉一體新藍圖;
如何化解千頭萬緒的社會矛盾糾紛?「一本簿」「一小時」「一場會」暢通民聲通道;
……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閩清縣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不斷改革創新,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扎梅邑土壤,「編譯」成一連串縣域治理「密碼」,逐一破題。
走穩脫貧致富路的密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2018年,閩清達到市級扶貧開發重點縣摘帽退出要求,脫貧致富的步子非但絲毫沒有放緩,反而借力近年在防返貧、促增收等痛點上的治理能效,朝著決勝脫貧攻堅戰的目標紮實邁進。
密碼一:三關注
目標:築牢脫貧防線
故事點擊:11萬元治療費,只花2000多元
在池園鎮店前村,脫貧戶黃邦權忙著修理水管,看著氣色不錯。半個月前,最後一次CT檢查顯示他身體已無大礙。
去年5月,黃邦權被查出胃癌,這讓脫貧才2年多的家庭不知所措。幫扶責任人關注到這一問題後,立即送來「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政策」的好消息。
「整個療程下來,11萬元的治療費,我們只花了2000多元。」夫婦倆又驚又喜。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一脫貧路上的「攔路虎」,是習總書記反覆強調必須解決好的問題。
如何治理返貧「隱患」?閩清在對標對表基礎上,主動加壓,衍生出多個特色做法。
首先,在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基礎上,閩清自加壓力,提出「一穩定兩不愁三關注四保障」。其中,「三關注」要求幫扶責任人通過關注貧困戶整戶健康情況、貧困戶就業情況及貧困戶子女就學情況,及時發現返貧「隱患」。閩清還制定了動態監測和預警機制,對返貧致貧不穩定群體、家庭收入在貧困線邊緣的易致貧群體「兩類人員」51戶128人進行動態管理、精準幫扶。
發現問題,是為解決問題。為此,縣政府出資為全縣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了商業保險,建立起涵蓋全縣所有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精準扶貧醫療疊加商業保險的醫療保障體系。
「黃邦權就是這一系列做法的受益者。」閩清縣相關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縣共計為患病貧困戶降低醫療費支出68.22萬元。
密碼二:633SY
目標:鋪就致富路
故事點擊:合作社年收入從200多萬元到1000多萬元
眼下即將迎來橄欖開花的季節,梅溪鎮梅埔村的種植大戶陳雲正忙著給自家果樹嫁接。靠橄欖種植,去年他所帶領的山源橄欖專業合作社賺了1000多萬元,而在加入「海西匯農」之前,全社一年收入只有200多萬元。
「海西匯農」是閩清當地一家果蔬專業合作社,是在政府引導下,鄉賢林立志回鄉牽頭成立的。
如果要問讓陳雲年收入翻5倍的秘訣,「海西匯農」在全縣率先打造的1萬多立方米保鮮冷庫功不可沒。林立志告訴記者,冷庫可供農戶在果蔬銷售淡季進行保鮮冷藏,待價格回升再銷售,為閩清特色農產品柑橘、橄欖、芋頭等開闢了更廣闊的銷售渠道。
「加入合作社後,農資統一購買,成本省了。農產品統一收購對接市場議價,單價提了。社裡還常邀請專家進行農技培訓,產品質量也高了。」陳雲說,越來越多農戶加入種植行列,不少貧困戶藉此脫貧。
習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為省定農產品主產區,農業不僅是閩清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核心內容,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
對此,閩清大力構建「633SY」體系。「6」是水稻、油茶、橄欖、芋頭、茶葉、柑橘六個萬畝基地;「3」是禽蛋、橄欖、茉莉花三大產業園區;「3」是三農服務超市、橄欖交易中心、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三大中心;「S」是形成小而優、小而美、小而特、小而精、小而高的五小特色農業;「Y」在要每個鄉鎮布局至少1個冷鏈庫。
在鄉村振興路上,紮實的農業基礎和不斷創新的生產經營模式為越來越多農戶鋪就增收致富的大道。
城鄉統籌發展的密碼
習總書記指出,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過去一年,閩清縣在提速新城建設、加快老城舊改、建設美麗鄉村的同時,加大力度抓城鄉、促統籌,創新治理模式,全面提升城鄉生活品質。
密碼一:四化
目標:織起城鄉一體新藍圖
故事點擊:汙水管網有了專業管家
「那時候河面全是黑乎乎一片,又髒又臭。」在雲龍鄉臺鼎村,村民鄭建勤拉著記者感受家門口塘溪河的變化。
2016年,洪災將當地汙水主幹管衝毀,居民生活汙水直接排入河裡,讓家門口原本潔淨的河道變成了「臭水溝」。如今,有了新鋪設的管道和專業團體管理,不僅河水越來越潔淨,管道破裂導致汙水亂流的情況也越來越少發生。
這樣的變化,得益於閩清「四化」行動中的城鄉汙水管網運維社會化。
汙水提升泵站設備養護、汙水主幹管每日巡檢……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閩清城鄉汙水管網社會化運維方,福建省融旗水務有限公司一點沒放鬆養護力度。
「有了這位『專業管家』,我們省心不少!」雲龍鄉黨委委員林勇介紹,災後當地以更高標準新建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站,並委託第三方進行運營維護,農村實現了與城區同樣的汙水設施管理標準。
習總書記強調,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創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決策、投入、建設、運行管護機制。
對此,閩清縣積極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汙水處理設施運維社會化、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處理無害化,以「四化」統籌推進城鄉品質提升。
「除了汙水處理設施運維社會化,我們依託全縣城鄉環衛一體化,在農村實現了垃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理、集中處理。」閩清縣住建局負責人介紹,同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也已正式動建,建成後可滿足閩清全縣域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閩清還在全市率先啟動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建設,建成後該縣自來水普及率將達到98.4%以上。
密碼二:六清
目標:打造「六美」鄉村
故事點擊:從髒亂差到鄉村示振興範點
鄉間道路整潔平坦、房前屋後整齊有序……走進省璜鎮前峰村,所見景觀與過去髒亂差大不相同。
村支部書記黃勤霜說,去年,響應全縣「六清」專項行動部署,前峰村探索出人人懂、人人動、人人評和人人享的「四個人人」工作法。如今的前峰村河水清、風景美,新增的公園成為村民休閒好去處,去年還被被列入市級鄉村振興示範點。
「習總書記強調,要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閩清縣鄉村振興辦主任馬忠介紹,以往村居環境整治的思路是先打造示範點,再形成示範片,但往往只注重了示範點的打造,對全域而言收效不明顯。
「我們既要讓村民成為農村環境整治的受益主體,也要成為參與主體。」沿此思路,閩清大力開展拆清楚、掃清楚、擺清楚、清清楚、搭清楚、圍清楚的「六清」專項行動,全面動員292個村(社區),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潮。專項行動以來,「庭院美、村莊美、道路美、河道美、田園美、青山美」閩清版「六美鄉村」成為村居標配。
社會和諧穩定的密碼
習近平強調,要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把黨員、幹部下訪和群眾上訪結合起來,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範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化解在基層。
近年來,閩清縣堅持「群眾視角」,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營造起和諧穩定的社會氛圍,更打造出一支能力強、作風硬、敢於擔當、敢於吃苦的幹部隊伍。
密碼:一本簿、一小時、一場會
目標:拓寬民聲通道、改變幹部作風
故事點擊:鄉鎮有了新氣象
這幾天,雲龍鄉黨委書記吳劍輝又帶著「訪民(企)簿」走村訪企了。其實,早在2月上旬,企業復工潮前夕,吳劍輝就忙著了解各企業復工的需求。
得知福建省金盛鋼業有限公司大量庫存積壓導致流動資金短缺,吳劍輝便把這一問題記下,一邊在鄉裡籌措資金,一邊到縣財政爭取產業幫扶款項,只用4天就替企業籌集所需資金,讓企業順利復工復產,達到目前的滿產狀態。「有政府的好政策,還有真抓實幹的好幹部,我們對發展充滿信心。」金盛鋼業負責人連連稱讚。
把企業、群眾的意見和問題從現場「收上來」,在閩清幹部們手中的「訪民(企)簿」裡,無數難題像這樣在第一時間得到了化解。同時,一批又一批幹部和群眾、企業打成了一片,擔當作為的精氣神更足了。
除了「一本簿」,閩清還有廣為人知的「一小時」。鏡頭轉到雲龍鄉政府一樓的接訪室,每個工作日8點到9點是雷打不動的接訪時間,鄉黨委書記、鄉長以及人大主席輪流「坐鎮」。然而近年來,接訪「生意」越發冷淡,正是因為幹部們落實「訪民(企)簿」制度,把問題化解在了一線。
習總書記強調,變群眾上訪為領導主動下訪,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每個領導幹部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除了「一本簿」「一小時」解民憂、強隊伍,閩清還用「一場會」讓群眾發聲。
這陣子,金沙鎮三太村的村民黃仁兆和黃義川兩戶人家恢復了以往的和睦關係。而在不久前,兩家的關係一度因為一筆關於土地的「歷史帳」而「劍拔弩張」。
「多虧了村裡的談心出氣會,也對虧了村幹部盡心竭力為我們忙前忙後。」黃義川告訴記者,村主任黃祖宏得知後,一邊在兩家間來回走動,一邊積極溝通協商事宜,最後順利達成協議。
在閩清縣,每個月13日在村一級召開的「談心出氣會」由包村幹部、村兩委、工作隊等參加,請有意見、有問題的群眾到村委會,與村兩委幹部談心、提意見,甚至可以發洩情緒。
通過多種工作機制創新,2019年,閩清縣大量信訪矛盾解決在鎮村,並化解息訪7件省市交辦的信訪積案。在2019年度市對縣年終信訪績效考評中,閩清排名全市第一,實現4連冠。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閩清縣委主要領導表示,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持續探索縣域治理創新實踐,把治理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更高起點上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幸福新閩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