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快過來看,這個上面又說很多毒品藏在一些你們學生日常愛吃的零食裡?」
「又是關注了什麼亂七八糟的微信公眾號給你推送的?」
「關乎生命安全的你該注意啊,你看你平時吃的那些零食,都是不健康的。」
「手機給我,我把你那些公共號給刪了,省的你每天神經發作一樣。」
「幹什麼,別動我手機……」
這場家庭大戰剛剛拉開了序幕,兩人由於搶手機,兒子搶手機,媽媽不給,兒子順勢就用腳邊的籃球朝著媽媽砸去,接著兩人開始拳打腳踢。
玲子跟我抱怨,孩子要上初中時,她捨棄了從初中畢業就開始開起的裁縫店,獨自帶著兒子從鎮裡搬到市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孩子小一點的時候就是為了零食,玩具吵,有時候在商場看重自己喜歡的玩具,小孩子自然不會考慮那麼多,他想要就必須馬上得到。隨著孩子上高中了,爭吵的事情就複雜多了。
有時候飯桌上聊著好好的,突然間就是因為某個話題意見不合就翻臉,有一次冷戰,孩子每天回來就是吃飯,然後上學,晚上回來就是睡覺,然後第二題早晨就去上學,兩人一個星期了,一句話都沒有,最後兒子實在受不了了,放下了臉面:「這都一周了,過去把。」
還有個念高三的女孩,每天回來就是嫌棄媽媽做的飯菜不好吃,就是不吃飯點外賣,就因為這個和媽媽天天吵,最後媽媽生氣回家了,女孩子就這樣一個人生活了一個月,最後求著媽媽繼續回來帶她。
還有的陪讀媽媽,一年之間頭髮也白了不少,問起原因,就是孩子不懂事啊,天天吵架。父母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放棄工作,全職陪讀,讓孩子做到真正的心無旁騖,當每次和孩子吵架時,也會和孩子說,我為了你的學習,放棄了多少,兒子卻回了一句,你給我陪讀這麼多年你花了多少錢,等我以後工作全還你,還不行嗎?
說到這裡,小編想起了自己,自從五年級之後就是過著寄宿生活了,可能是很多有父母一直陪著的孩子很羨慕的那種自由吧,沒錯,自由是很自由,但是小編真的很羨慕這些有父母陪讀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就已經準備好了香噴噴熱乎乎的飯菜,這比起食堂的大鍋飯要可口多少啊,孩子在家學習,父母都是無聲的,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無噪音的學習環境,而我們這些孩子呢?除了教室裡安靜些,回到寢室還想學習嗎?一個寢室少則6人,多則12人,寢室是大家公有的,你也不能讓大家給你一個人創造安靜環境吧?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中國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期待,自己的孩子出息了比什麼都重要。
那麼換一個角度考慮,不放手讓孩子經歷社會,自理生活,孩子永遠活在父母的保護傘下,是否有溺愛嫌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