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與父母的那些事兒

2020-10-10 北派二爺

題目容易讓人誤會,我想說的孩子與孩子他爹的父母的事兒。有些繞嘴。

疫情期間,孩子一直都爺爺家。小時候也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大的,直到小學,才跟我們住在一起。

我的父母比較溺愛孩子,隔輩親,很正常。不過我的父母還是很明事理的,在我批評孩子的時候從來不包庇孩子,挺好的。

當然心疼還是心疼的,曾經我媽媽就很義正言辭的警告我,如果再在他們面前批評孩子,就不要再回家了。當然只有那麼一次,在我懲罰孩子之後。其實我懲罰孩子的方法比較簡單的。孩子小的時候,我通常都是抱緊他,一動也不讓動,基本就搞定了。現在上小學了,跟班主任學了一招,就是打手板。其實也是比較傳統的,以前不都是打戒尺嘛。而且不疼。

孩子四歲多的時候因為吃藥不聽話,還頂撞我媳婦,被我打過一次屁股。打完挺後悔加心疼的。尤其是我兒子睡覺之前總讓我看他屁股,然後還裝可憐。整得我是真難受了,連夜上網查了兩個多小時資料,發現很多專家也在討論這個打屁股的事。基本上能打與不能打的持平。不能打的說容易把骨頭打折,男孩兒還容易不育。能打的說大屁股這個事兒促進大腦發育。我想對這些專家說,我打的是親兒子,雖然情緒激動,但下手也是有準頭兒的。但是我思考了兩個月也沒想明白大屁股跟大腦發育有什麼關係。當然不是親兒子更不能打了,賠不起。

兒子現在小學一年級,班主任是我嶽母的學生,算是照顧有加。經常去班主任的辦公室談話(這種照顧不是很想要)。兒子喜歡畫畫,上什麼課都畫,老師提問還都能對答如流。班主任也沒辦法,想懲罰我兒子,奈何我兒子沒有給她機會。再有就是打架,都是幫弱小同學出頭。老師怕耽誤了孩子正在形成的正義感,也是沒轍。打群架還負責聯繫人(我兒子幼兒園待的時間長,經常參加課外活動,認識的小朋友超多那種。),我也是沒轍沒轍的。

現在在奶奶家,聽課不認真,作業不認真,寫字不認真,就玩認真。看過我文章的人應該知道,我父母在我家已經敗落的廠子裡住,三十畝地的大院,孩子玩起來那是真豪放。院子裡的雞鴨大鵝狗,都聽他指揮。每天最頭疼的事兒就是接我媽電話。一邊告狀,一邊不許我說孩子。我也是頭都好幾個大了。

媳婦給我出了主意,就放任不管,看兒子能折騰到啥地步。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孩子在老人身邊,管教是不能管教的。我的父母還算好,若是大的說小的,老的說大的,那就熱鬧了。我媳婦假借班主任之口,給兒子安排了作業,還是有一定效果的。雖然字還是歪歪扭扭的,不過每天都在進步。

說了很多自己的瑣事,總結幾條教育孩子的經驗吧。

一 一定要給孩子說的權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固執的認為孩子是錯的。要給他解釋的時間,或許你能發現一個天才。孩子在說的時候,可以鍛鍊他的語言能力和邏輯能力。

二 一定要夠說服孩子


這個能力不是每個家長都會有,但是不能粗魯的讓孩子聽從你。你的語言,邏輯,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力不夠,請加強學習。

三 不要望子成龍


雖然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可以更好,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家長希望的那樣。如果都成龍成風,那世界也沒個好兒。我的兒子將來如果覺得某個職業他會做的開心,我一定會支持他成為該行業的佼佼者。

四 耐心就是尊重


簡單的一個詞——耐心,是大多數家長最難做到的。我在這方面做的還可以,我曾經讓我日子的邏輯氣哭過。當然不能當著他的面。一方面感嘆一個孩子的邏輯能力如此清奇,一方面自責自己的教育做的不好。但是我很耐心的聽完他的解釋,在他的心目中,我是一個有耐心的好父親。小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你能耐心對他,最起碼他會覺得父母尊重他。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祖國未來的花朵,父母的責任就是呵護這個花骨朵兒能夠盛開。如果你的孩子沒有成為花朵,那就是你這個園丁的責任。

不要抱怨孩子,他是你的縮影。正己才能樹人

文章純原創,圖片截取網絡。(如果侵權,請授權。)

相關焦點

  • 陪讀父母的那些辛酸事兒
    「關乎生命安全的你該注意啊,你看你平時吃的那些零食,都是不健康的。」「手機給我,我把你那些公共號給刪了,省的你每天神經發作一樣。」「幹什麼,別動我手機……」這場家庭大戰剛剛拉開了序幕,兩人由於搶手機,兒子搶手機,媽媽不給,兒子順勢就用腳邊的籃球朝著媽媽砸去,接著兩人開始拳打腳踢。
  • 保護0-3歲孩子,那些我們能做的事兒
    所以來聊聊保護0-3歲孩子,那些我們可以做的事兒吧。提高安全意識,加強看護別以為這點很容易做到,就一笑而過。實際上我們的家長對安全意識高和安全焦慮有點傻傻分不清楚。有家長說:」我們安全意識很高啊!>父母自己要做好孩子的看護,這應該是所有行為中最可控的了。
  • 家長裡短II嫂子和小姑子的那些事兒,能有什麼事兒?
    即便有事兒,又能有多大的事兒?01 矛盾由來在家的這些日子,聽母親說那些家長裡短的碎事兒,哪怕不發表意見,只要靜靜地當個傾聽者就好。很多事情聽聽就過去了,然而有些人、有些事,比如嫂子和小姑子的那些事兒,總讓人難以釋懷,何況,那還是與我妹妹有關的。妹妹結婚後,婆家便賣了自己的宅基地,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那棟房子——妹妹的嫁妝,幾千平米的大院。
  •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動畫和歷史的結合,那些血與淚
    追夢赤子心王子銘,秦志強 ,龐新力,夏雲松,鄭澤霖《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不知不覺已經更新到第五季了。大人看的是歷史,那兔沒有特別連貫的劇情,它只是把種花家那些屈辱的、激動的、偉大的歷史重現。值得一提的是,第五季的那兔劇情時長不過五六分鐘,剩下的才是真正的劇情高能,那是實實在在的歷史那不是動畫。
  • 教育那些事兒(1)
    我想和你聊聊:教育那些事兒!首先說,能進入培訓機構輔導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長輩不一般,經濟是過得去的,有時又覺得心疼,但又乖乖地從卡裡劃出。他們一個目標:成績提上去,花錢也心甘!參加培訓機構的學生,一般來說是優秀、中平、差的,有自覺性強的,也有守到也亂做一通的各個層次都有。輔導費用是昂貴的,一般人不易承受。
  • 孕期那些事兒,那些被排擠或被照顧的經歷
    文原創/小小瑞媽育兒經昨天,跟群裡的朋友們聊到母親這個話題,大家都說:當媽後才知道,孩子的一聲「媽媽」,可不是那麼好當的。孕期那些事兒聊著聊著話題就轉到了孕期被排擠的這事兒上,這個話題也將聊天推上了高潮。
  • 那些「坑孩子」的父母,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
    很多中國父母、爺爺奶奶,在教育中都寧可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給孩子上補習班、才藝班上,卻完全意識不到,有件小事兒,對孩子未來更有「根本性」的影響。這件「小事兒」就是:童年是人生的關鍵時期。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與童年有關。但取得成功,並不在於童年早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讓他們從小做那些看上去細小瑣碎,甚至沒有用的事情。
  • 金錢觀:父母對孩子」難以啟齒「的那些事兒
    可隨著電子交易的發展,孩子們在花錢方面的表現卻越來越「不俗」:拿父母的錢打賞主播、充值遊戲、花天酒地,少則幾千元,多則花掉全部積蓄。為人父母者,除了心疼血汗錢的流失,更有對孩子的擔憂:還沒學會掙錢就這麼揮金如土,以後可怎樣生活呢?多數情況下,孩子之所以「敢花」,是因為覺得「會有」。
  • 孩子入園那些事兒 | 李躍兒馬學紅連線直播
    這一天小西尿了兩次褲子,都是溫娜給換的,她不停地端著壺給孩子喝水,沒有人關注這些。只有兩次老師對溫娜說:「現在是戶外活動,孩子可以到戶外。」溫娜想不出明天自己不來的時候小西該找誰,孩子跟誰都不熟。她想起自己當年參加工作的時候,上班第一天,她站在單位的大廳裡手腳都沒處放,感覺誰都比自己強,別人從她身邊匆匆地走過來,走過去,沒有人告訴她該幹什麼。
  • 網絡安全普法校園行 告訴孩子關於網絡安全那些事兒
    原標題:【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網絡安全普法校園行#告訴孩子關於網絡安全那些事兒國家安全關乎國家核心利益,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近日,上海公安局網絡安全總隊研導科民警走進彭浦實驗小學,面向300名小學生開展網絡安全普法教育,告訴學生們關於「網絡安全那些事兒」。「不隨便透露自己的個人信息」「不隨意打開不明網絡連結」.......
  • 迎新採訪之開學那些事兒
    迎新採訪之開學那些事兒 與其迷途知返 後悔莫及 不如從現在開始為目標努力 你還記得 第一次來銅仁學院時 父母對你的期盼與叮囑嗎
  • 那些把金錢看得比孩子尊嚴和生命還重要的父母,他們經歷了什麼?
    那些為了錢財把孩子尊嚴和生命放置一邊的家長前兩年發生過一件事兒,一位9歲的小男孩因為弄丟了手機,可憐的他,在小區裡找了好久好久,依然沒有找到,最後回到家中。有時候想想:為人父母不需要任何考試就覺得很恐怖!到底,是錢財重要還是人的生命更重要?為什麼有的父母,僅僅是因為弄丟了幾塊錢,就要往死裡打孩子?
  • 事兒多、敏感、巨難哄,家有「敏感高需求孩子」,父母怎麼辦才好
    「事兒多、敏感又難搞」的那一面,而孩子家長卻知道,孩子身上也同時有著敏銳的洞察力、細膩又豐富的情感,能及時察覺到他人情感需要並給予關心。所以,不要淨聽信那些說你家孩子「有問題」的話,更不要讓孩子聽見。當然,這樣的話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知道我們的教育方式還有提升的餘地、改進的空間。要記住的是,孩子的事兒多、敏感又難搞不是你一手培養出來的,也更不是孩子本身的錯。
  • 如果父母收入一般,別讓孩子上「貴族學校」,不只是錢的事兒
    文|秘籍君有段時間,網上的一個話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一位月薪5千的爸爸說,他老婆想把孩子送進一年五萬元學費的幼兒園上學,原因是受了「圈子很重要」的說法影響。這位爸爸很糾結,一方面是孩子的未來,一方面是巨額的學費,該怎麼辦?其實,現在收入一般,卻想把孩子送進富人圈子裡,進入貴族學校讀書的父母不在少數。雖然,父母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好的,但是收到的結果,不一定是好的。
  • 月子那些事兒(2)---受過的那些摧殘
    月子那些事兒之受過的那些摧殘 昨天說了我跟我婆婆在我坐月子的時候每天因為雞蛋糾纏不休,今天再來聊一聊其他的 我其實生完孩子當天晚上就能下床了,醫生也鼓勵可以走動走動,但是我媽我婆婆說啥也不讓,還把我裹得嚴嚴實實,生怕我漏一點肉,醫院的病房溫度是偏高的,裹上被子的我,感覺自己快炸了,還愣是扭不過這倆老太太,沒辦法,我趁著醫生查房的時候故意當著她們的面兒問醫生,我真的需要這麼包著嗎
  • 心理學:孩子學習老走神?關於「注意」那些事兒
    經常有家長朋友向我提問,為什麼我的孩子學習老愛走神?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注意那些事兒」。注意在心理學上指的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隨著感知覺、記憶、思維、想像等心理過程的一種共同的心理特徵。注意又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無意注意:無意注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 給予孩子的陪伴怎樣才是最佳,這是見仁見智的事兒
    路上我就在想,這事兒即便放在我身上,我也覺得是個難以兩全的事兒。我也相信司老師他的親戚包括那些老領導勸他的話應該是:男人應該以事業為重。但是,這是個個體感受的事。類似於這樣的情況,沒有標準答案,外人,尤其是親戚,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為他考慮的,是沒有辦法能和司老師感同身受的。那麼,在一個家庭中,爸爸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 親子瑜伽的那些事兒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親子瑜伽的那些事兒!親子瑜伽可以加強孩子身體的靈活性,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環,促進腦發育,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同時還可以和媽媽在運動的過程中,肌膚接觸、目光交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經過」運動「之後能提高睡眠質量,增強食慾,提高免疫力等。
  • 那些看起來很遙遠的事兒,其實並不遠了
    有的甚至很焦慮和無奈,我明白那種感覺,因為我和他們一樣,心裡還沒有做好準備就業的準備,我們都以為就業那些事,對於我們來說還是太過遙遠了,但是其實並不遠。2019年,90後最年少的那批人已經步入20歲,年齡最大的也將近30歲有了在這個階段的會面臨很多焦慮和無奈,也只有到了這個階段的人才會發現自己也許真的不是小孩子了,那些網絡上的催婚笑話正在我們身邊上演著,自己的父母也許正在為你的婚事到處給你介紹對象,而我們卻感覺自己還是以前一樣。
  • 嬰幼兒腳掌的那些事兒
    新生的孩子在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把母愛這個詞送上巔峰。從此,孩子每一天的細微變化成長,對你來說都是那麼清晰深刻。日常生活無論是天南地北,孩子成長那些關注點永遠都是神同步。閒話短長時,個子高、壯實、像誰和腳大小等等都是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