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聲稱「德國用霧化手段治療新冠肺炎,4名確診病患已無症狀」的消息在網上引發廣泛關注。
雖然,此消息已被德國專家闢謠,但事實上,霧化吸入確實是臨床上治療呼吸道疾病的一種常用方法。
什麼是霧化吸入?
霧化吸入和口服、靜脈輸液一樣,都屬於用藥方式。
不同的是,口服和靜脈輸液是全身用藥,而霧化吸入是局部用藥。
原理是把藥物全部打碎成微小的顆粒,噴出來後呈氣霧狀,然後均勻地直接作用於病變部位。
這種方法可使藥效更直接,用藥量更少,出現不良反應的機率也比較低。
治療新型肺炎可以使用霧化吸入嗎?
國家衛健委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四版)》中指出,「抗病毒治療:目前尚無有效抗病毒藥物。
可試用α-幹擾素霧化吸入(成人每次 500 萬U,加入滅菌注射用水 2ml,每日2 次)」。
診療方案中提到的幹擾素是一種抗病毒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誘導細胞合成一種蛋白,阻斷病毒繁殖以達到抗病毒的效果。
雖然幹擾素抗病毒效果不錯,但由於直接服用副作用大,以往在治療小兒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時,多通過霧化吸入的方式給藥。
對於本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治療,α- 幹擾素霧化吸入是否有療效,還需要接受進一步臨床驗證。
其他抗病毒藥物可以霧化吸入嗎?
目前,未見研究推薦使用其他抗病毒藥物霧化治療。霧化治療需要使用專用製劑,如果使用非霧化吸入專用製劑,藥物不能達到有效霧化顆粒要求,無法經呼吸道清除,可能沉積在肺部,反而增加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還有哪些藥物適合霧化吸入?
臨床上,適合霧化治療的藥物主要有以下三類,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祛痰藥,也稱為黏液溶解劑,可以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增加支氣管纖毛的運動,使痰液更容易地咳出。
在臨床上適用於痰液分泌不正常,或排痰功能不良的患者,常見的藥物是鹽酸氨溴索、乙醯半胱氨酸溶液。
吸入性糖皮質激素,主要作用是減輕炎症,適合喘息或咳嗽很嚴重的患者。代表藥物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
支氣管擴張劑,這類藥用霧化吸入是最好的,具有很好的解除痙攣作用,是哮喘常用藥,代表藥物是硫酸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溶液( β 受體激動劑)、沙漠特羅氟替卡松吸入劑、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
霧化時有無注意事項?
治療前:1 小時不進食,清潔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殘渣,以防霧化過程中氣流刺激引起嘔吐;洗臉、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藥物吸附在皮膚上。
治療中:要嚴格按醫囑將藥液配置好,採用舒適的坐位或半臥位,用嘴深吸氣、鼻呼氣方式進行深呼吸,使藥液充分達到支氣管和肺部,注意勿將藥液濺入眼內。
如果出現急劇頻繁咳嗽及喘息加重,可放緩霧化吸入的速度;出現震顫、肌肉痙攣等不適及時停藥,出現呼吸急促、感到睏倦或突然胸痛,應停止治療,並立即就醫。
治療後:及時洗臉,以防殘留霧滴刺激口鼻皮膚。及時翻身拍背,有助於使粘附於氣管、支氣管壁上的痰液脫落,保持呼吸道通暢。
霧化吸入裝置應該專人專用,用後及時清洗,避免交叉汙染。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