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密歐與茱麗葉》為何不在四大「悲劇」之列

2021-02-20 北語社韓語書

今天的內容與韓語學習沒有直接關係,是為了擴展大家的視野。

韓語xi也發一點個人感慨。

自學韓語以來,接觸了太多隻懂韓語的人。韓語是咱們的專業,必須得學好,但只學韓語,最終一定是把自己學傻,這個已經被無數實踐證實。

那麼,對於韓語專業來說,到底學哪些「文化」?

首先,肯定是要學習對象國,也就是韓國的文化。這個韓語xi以前專門寫過文章如何學好「韓國文化」?】,這裡不再多說。

第二,要堅決學好中國文化。一方面,中國文化是貫穿你一生的立身之本。未來無論你是否從事與韓國、韓語相關的工作,你都是個中國人,要用中國人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用中國人的胸懷包容這個世界,用中國人的方式改造這個世界。另一方面,韓國傳統文化大量學習借鑑了中國傳統文化,學好中國文化和學習韓國文化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第三,要放眼全球,兼容東西;通觀古今,並蓄文理。中國和韓國加在一起,也不過只是東亞的一部分,世界那麼大,我們不能只把自己局限在地球的這一小塊空間中。而且,當代各國已經深度互聯,全球的發展都在影響中國、韓國,即使是學習中國、韓國文化,不了解世界,又怎麼可能學好呢?

舉個例子,韓國古代受中國影響頗深,現代受美國影響巨大,學習韓國文化,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不了解中國文化、美國文化,怎麼能對韓國文化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呢?再向下延伸,美國文化脫胎於英國文化,同時還受世界其他多國文化影響,那是不是至少要了解一下英國文化?英美兩國文化現在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加上前邊說的中國文化、韓國文化,不就可以先對整個人類文明有一個粗線條的把握嗎?這還只是從文科的角度,理科還有更多詮釋世界的切入點: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這些對於我們來說,不求精通,但求眼界要達到。

可能會有人覺得「了解這麼多幹什麼?學好專業就可以了」。這話又對,又不對。如果你只求有一份工作,吃飯穿暖即可,那麼在你可以順利找到專業相關工作的前提下,學好專業可能真的就足夠了。

但問題是,你的人生中只有吃穿嗎?

你的人生厚度和你對世界的認知水平直接正相關,你對世界的了解越多,越深,你的人生才越精彩。人間是非常值得的,不要因為自己的認知水平而覺得「世界就是這樣」。世界遠超你的想像。不只是咱們韓語專業,無論學什麼專業,在這一點上都是一樣的。孔夫子不是曰過來著:「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當你對世界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知時,你對世界的看法一定會產生變化,甚至連你外在的儀態、眼神都會不一樣。

好了,感慨完畢,接下來要涉及的這部《柔密歐與茱麗葉》,用韓語說是「로미오와 줄리엣」。

注1:本文大部分內容發表在《中華讀書報》(2021年01月06日第18版)

注2:Romeo的譯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是朱生豪譯本《羅密歐與朱麗葉》、曹禺譯本《柔蜜歐與幽麗葉》的譯法。本文採用陳國華(總主編)、李亮(分冊主編)《中文詳註劍橋莎士比亞精選:柔密歐與茱麗葉》的譯法。文中所有外國人名的譯法均以各相關語種人名發音詞典給出的人名讀音為依據,遵循陳國華、石春讓(2014)提出的「外國人名漢譯的原則」(載《中國翻譯》2014第4期),即「名從主人」「定名不咎」「音義兼顧」「譯音循本」「音系對應」,儘量貼近中文版維基百科的譯名。

義大利北部坐落著一座歷史名城,它東連帕多瓦和威尼斯,西鄰米蘭,南望佛羅倫斯,背靠阿爾卑斯山。

阿迪傑河(Adige River)從城中蜿蜒穿過。

維羅納全景

它擁有世界上現存第三大圓形競技場和多座風格各異的古老教堂,還有不計其數的紀念碑;2000年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維羅納圓形競技場

這座城市就是莎士比亞劇作《柔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敘事人開場第一句話中提到的「美麗的維羅納」(fair Verona)。柔密歐與茱麗葉令人唏噓不已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維羅納市中心的芳草廣場(Piazza delle Erbe)

離維羅納市中心芳草廣場不遠有一處幽靜的院落,牆上的銅牌標明這是茱麗葉家。

茱麗葉銅像

院中立有一尊茱麗葉的銅像,她略帶哀怨地凝望遠方,似乎在等待丈夫柔密歐的到來。銅像左側據說就是當年柔密歐與茱麗葉互訴衷腸的二樓陽臺。

柔密歐與茱麗葉互訴衷腸的二樓陽臺

世界各地的青年男女源源不斷來這裡「朝聖」,樓下的牆上貼滿了他們表達美好祝願的紙片。柔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故事並非莎士比亞憑空編造。13世紀的義大利的確有過蒙特奇(Montecchi)和卡佩萊蒂(Capelletti)這兩個世仇家族,不過前者住在維羅納,後者住在100公裡外的克雷莫納。兩家的兩個孩子相戀並最後彼此殉情的故事在義大利口口相傳了300年,直到小說家班德羅(Matteo Bandello,1480—1562)將之寫成故事,收入其故事集。該故事集很快被法國文人波斯圖(Pierre Boaistuau,1517—1566)譯成敘事詩,其中故事三的題目是《兩位戀人的故事,一位死於服毒,另一位死於悲傷》。1562年,英國業餘詩人布儒克(Arthur Brooke)在他去世前一年將這首法文詩譯成英文,標題改為《柔繆與茱麗葉的悲慘故事》(The Tragical History of Romeus and Juliet)。1597年莎士比亞以這首詩的內容為主要素材,添加了配角,寫就了後來風靡全球400多年的劇本《柔密歐與茱麗葉》。芒特鳩(Montague)家和卡普萊(Capulet)家是維羅納城裡兩個有世仇的家族。故事始於兩家家丁在街頭鬥毆所引發的騷亂,族長芒特鳩和卡普萊也被牽扯進來,直到親王艾斯克勒(Escales)出面制止了這次騷亂,親王宣布嚴禁此類事情再次發生,違禁者斬。芒特鳩的獨子柔密歐愛慕卡普萊的侄女若澤蘭(Rosaline),可是若澤蘭卻對他無動於衷,柔密歐因此鬱鬱寡歡。此時恰逢卡普萊家舉辦假面舞會(假面舞會英文是masque/mask,起源於古代一種神秘的宗教儀式,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流行於歐洲上流社會,16世紀傳到都鐸王朝的英格蘭。舞會上樂師奏樂,舞者起舞,詩人吟唱,賓客們伴隨著音樂歌舞狂歡。)。在朋友們的勸說下,柔密歐來到舞會上,希望能見到若澤蘭。茱麗葉的表哥提巴爾(Tybalt)看見柔密歐竟敢來參加舞會,怒不可遏,打算殺死他。卡普萊為了不破壞舞會的氣氛,制止了提巴爾,提巴爾決心事後找柔密歐算帳。舞會上,柔密歐見到卡普萊的女兒茱麗葉,彼此一見鍾情。舞會後,柔密歐來到卡普萊家的果園,聽見茱麗葉在其房間的窗口抒發對自己的仰慕,於是從暗處站了出來,爬上茱麗葉的陽臺與之幽會,兩個戀人互訴衷腸並私定終身。第二天上午,柔密歐請勞潤修士(Friar Lawrence)為他和茱麗葉主持婚禮,勞潤修士認為這件事有助於消彌兩家的世仇,於是同意。當天下午,柔密歐與茱麗葉在勞潤修士的密室裡結了婚。婚後的柔密歐與好友本沃琉(Benvolio)和莫丘休(Mercutio,親王的親戚)走在街上時遇到提巴爾。提巴爾覺得這是教訓柔密歐的好機會,於是向他發出挑戰。柔密歐想到自己現已是卡普萊家的女婿,不願接受挑戰;莫丘休不願朋友受辱,主動應戰。柔密歐試圖拉架,但莫丘休受到提巴爾致命一擊。柔密歐拔劍為莫丘休報仇,刺死提巴爾後逃走。親王從本沃琉那裡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宣布將柔密歐放逐邦外,不得返回,如若違反,立即處死。柔密歐隱匿在勞潤修士處,先獲悉了親王對他的判決,又從前來打探消息的茱麗葉奶媽口中得知了茱麗葉的擔心和焦慮。勞潤修士建議柔密歐先去安慰茱麗葉,然後以西南30公裡外的曼託瓦市作為自己的棲身之所。當天晚上,柔密歐偷偷爬進茱麗葉的房間,與愛人一夜纏綿。第二天一早,柔密歐剛離開,茱麗葉的父親就要求她嫁給帕瑞(Paris)伯爵。茱麗葉堅決不從,遭到父親辱罵,於是便向勞潤修士求助。修士給了茱麗葉一劑假死藥,告訴她說,此藥服下後,她會進入假死狀態,24小時後會自己醒來;這期間她的「屍體」會被安放在家族教堂的地下墓室裡;同時勞潤修士會託人捎信給柔密歐,說明此事,讓他去墓室帶茱麗葉私奔。


西方富貴家族的墓室

茱麗葉照計而行,修士給柔密歐的信卻沒有送達柔密歐。柔密歐得知茱麗葉服毒自殺的消息後,買了毒藥,半夜來到墓室,殺死了阻攔他的帕瑞,將毒藥一飲而盡。茱麗葉甦醒後,見柔密歐已死,自己也拔刀殉情。

兩家父母得知消息後趕來,修士講述了事情的來龍去脈。痛失兒女的兩個家族達成和解,消除積怨,並為柔密歐和茱麗葉分別打造了金身塑像。大家都知道莎劇中有四大「悲劇」,即《哈慕雷》(Hamlet)、《麥克白》(Macbeth)、《李爾王》(King Lear)和《奧賽羅》(Othello)。就受歡迎程度而言,《柔密歐與茱麗葉》不亞於這四部劇中的任何一部,然而人們卻將之歸入另類。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探討。首先需要說明一點:《柔密歐與茱麗葉》和上述四部劇一樣,都是tragedies,但tragedy ≠ 悲劇。據《牛津英語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的定義,tragedy指「性質嚴肅或悲傷、以死亡或災難為結局的劇作或其他文學作品:是喜劇的對立面(A play or other literary work of a serious or sorrowful character, with a fatal or disastrous conclusion: opp. to COMEDY)。」由此可見,tragedy既可以是催人淚下的悲劇,又可以是一臉嚴肅的正劇;其與喜劇的區別是:喜劇的結局是主要角色皆大歡喜,tragedy的結局是主要角色喪命或罹難。從其在觀眾或讀者身上產生的戲劇效果來看,tragedy可以分為三種。一,如果一部嚴肅tragedy(如《哈慕雷》《麥克白》或《奧賽羅》)的結局是主要角色喪命或罹難,給觀眾和讀者帶來的感受主要是「憐憫和恐懼」(pity and fear,出自亞里斯多德《詩學》),那麼這部劇就是一部「慘劇」。二,如果一部既嚴肅又悲傷的tragedy(如《李爾王》)的結局如此,給觀眾和讀者帶來的不僅是憐憫和恐懼,而且還有悲傷,那麼這部劇就是一部「悲慘劇」。三,如果一部悲情tragedy的結局如此,給觀眾和讀者帶來的主要是悲傷和同情,那麼這部劇就是一部「悲劇」。莎士比亞戲劇中,真正能讓觀眾因劇中英雄慘死於不白之冤而為之悲哀落淚的悲劇,大概只有《羅馬大將考瑞奧的悲劇》(The Tragedy of Coriolanus)。僅就「慘劇」意義上的tragedy而言,從其主要角色死亡或罹難的原因來看,慘劇也可大致分為三種。一,命運慘劇(tragedy of fate),即劇中主要角色的悲慘結局是命運女神為他安排好的或「命中注定」的;二,性格慘劇(tragedy of character),即劇中主要角色的悲慘結局的根本原因是其自身的某種性格缺陷(character defect/flaw);三,境況慘劇(tragedy of circumstances),即劇中主要角色的悲慘結局是客觀境況(尤其是社會境況)造成的。古希臘的典型慘劇是命運慘劇,莎士比亞的典型慘劇是性格慘劇,現代進步戲劇家的慘劇則以境況慘劇為主。《柔密歐與茱麗葉》之所以沒有與其他四部劇一起並稱五大「悲劇」,原因就在於它顯得有些另類。從其男女主角(protagonists)慘死的原因來看,這部劇不像那四部劇那樣是性格慘劇或悲慘劇,而是命運慘劇。筆者的這一論斷並非自己的主觀臆斷,而是莎士比亞本人的看法。

古希臘戲劇有一個特徵,即每個劇本一開始上場的是合唱團(Chorus),通過載歌載舞的合唱,向觀眾介紹劇本的背景、主題等。到了莎士比亞時代,合唱團的唱詞改由單人朗誦,唱詞本身也實際成為劇本的開場辭(prologue)。《柔密歐與茱麗葉》是莎士比亞的第二部慘劇(第一部是創作於1594年的Titus Andronicus),也是他第一部以合唱起始的劇本。莎士比亞對這部慘劇性質的認定,就出自這段小歌(sonnet)形式的14行合唱詞中的下面4行:

這裡的關鍵詞語是「命運之胎(fatal loins)」和「煞星主宰的戀人(star-crossed lovers)」。Fatal是名詞fate(命運)的形容詞形式;loins在這裡指的不是腰部,而是生殖器官所在部位(the part of the body that should be covered by clothing或the seat of physical strength and of generative power,見OED),就女方而言,主要指子宮或胎盤。Star-crossed的字面意思是「被惡星挫敗(thwarted by a malign star,見OED)」,這裡不妨譯成「受煞星主宰」。這4行臺詞清楚地表明,莎士比亞認為柔密歐和茱麗葉的慘烈結局是命運女神事先安排的種種意外造成的,命中注定的。

莎士比亞時代的命運女神象,她轉動手中命運之輪,司掌人的生老病死和吉兇苦樂

性格慘劇的主要特徵是,劇中主角因其某種性格缺陷(例如哈慕雷的舉棋不定、奧賽羅的妒忌多疑、麥克白夫婦的野心和歹毒、李爾的愚蠢和輕信),做出誤判,採取錯誤行動,從而導致自己最後慘死。命運慘劇則不同,劇中主角的慘死純粹是他們無法掌控的一個個偶發事件形成的因果鏈造成的。例如柔密歐和茱麗葉分別出生在兩個世仇家庭;柔密歐因愛戀若澤蘭不成而去參加假面舞會,在舞會上卻與茱麗葉彼此一見鍾情;提巴爾看見仇家的兒子柔密歐竟敢參加自家的舞會,於是想收拾他,舞會上未能遂願,卻在大街上遇見他,於是向他發出挑戰;柔密歐沒有接受提巴爾的挑戰,朋友莫丘休卻不顧勸阻硬要代柔密歐應戰,結果被提巴爾刺死;柔密歐為了替死去的朋友報仇而手刃提巴爾;柔密歐殺了人後無法與茱麗葉維持正常的婚姻關係,茱麗葉只好求勞潤修士幫忙;勞潤修士的巧妙安排原本可以令這對戀人成功私奔,送信人卻陰差陽錯未能將消息及時轉達給柔密歐,致使他誤以為假死的茱麗葉已經為自己殉情。在這一個個節點上,觀眾和讀者都難以在柔密歐或茱麗葉身上挑出什麼性格瑕疵或對事態的誤判。比柔密歐和茱麗葉更倒黴的是劇中的第三位死者帕瑞,人們始終看不到他身上有任何缺點,也沒有看到他犯任何錯誤。他唯一沒有做對的事或許是沒有直接向茱麗葉展開愛情攻勢,而是選擇了傳統的求婚方式,即先過未來嶽父這一關。可是由於他擋了柔密歐進墓室的道,白白送了命。所有這些偶然事件的發生,以及這些偶然事件最後導致的慘劇,都只能歸咎於慘死者的宿命。《柔密歐與茱麗葉》宣揚戀愛自主,反對父母包辦;宣揚友情至上,讚賞為朋友兩肋插刀;宣揚藉助下一代的個人愛情化解家族的世代仇恨,這些都是普世價值的組成部分,都具有進步意義,都值得讚美。可是由於劇中主要角色的完美無瑕,觀眾和讀者只能眼睜睜看著美好事物毀滅在自己面前,心中唏噓不已,卻難以在思想認識上獲得升華。這恐怕就是為什麼《柔密歐與茱麗葉》未能與其他四部莎劇一起構成五大悲慘劇。《柔密歐與茱麗葉》屬於莎士比亞的一部早期作品。由於其直接來源是一首法文敘事詩,與後來的劇作相比,這部劇的語言具有更多詩歌語言的特點。劇中多處獨白和對話,例如劇的序幕和第一幕第五場柔密歐和茱麗葉在假面舞會上一見鍾情時的唱和,完全就是一首首小歌(sonnets),即格律體十四行詩。
小歌這種詩體13世紀起源於義大利西西里島,大詩人佩特拉卡(Francesco Petrarca,1304—1374)用它創作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愛情詩,表達對一位名叫勞婼(Laura)的夢中情人的愛慕之情。

這些佩特拉卡體小歌(Petrarchan Sonnet)使得這種十四行詩的格律臻於完美,被譯成各種語言在歐洲大陸廣為流傳。英國詩人懷亞特(Thomas Wyatt,1503—1542)最早將佩特拉卡的詩譯成英文,引入英國。

詩人懷亞特

薩裡伯爵豪沃德(Henry Howard,1516/1517—1547)為這種詩制訂了抑揚五節拍(iambic pentameter,一個節拍由一輕一重兩個音節構成)的格律和ABAB,CDCD,EFEF,GG的韻腳,一直沿用至今。

薩裡伯爵豪沃德

莎士比亞是英國最著名的小歌詩人,常用最後的押韻句對(rhyming couplets)概括全詩內容,點明詩的主題。下面我們就以第一幕第五場柔密歐和茱麗葉一見鍾情時的小歌體對話(92~105行)為例,按照其韻腳的自然分割,分三個4行節和結尾的押韻句對,連同之後的另一首小歌的第一節,賞析莎士比亞的語言藝術。詩的中譯文由筆者提供。
先聽這一情節的錄音(其中柔密歐由Shakespeare in Love中飾演莎士比亞的英國著名演員Joseph Fiennes配音):

Joseph Fiennes

[柔密歐的這4行話充滿了貶低自己、褒獎對方的隱喻。前兩行裡,他用This holy shrine(這座聖像)喻指聖潔的茱麗葉,用profane(玷汙)來形容自己抓住茱麗葉手這一動作的後果;用unworthiest(極卑賤)來形容自己的這隻手,又用gentle(溫柔)來形容他想給予茱麗葉的吻。後兩行裡,他將自己的上下嘴唇比作兩位臊紅了臉的朝聖者,聲稱他對茱麗葉輕柔的吻是為了補救他剛才抓她的手這一粗魯動作。]

[聽到柔密歐的甜言蜜語,茱麗葉的回應在少女的矜持和蕩漾的春心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她先接過朝聖者和聖像的比喻,將這位不知姓名的少年稱為Good pilgrim(好朝聖者),然後表示自己這座聖像不在意被朝聖者觸摸,但接著又說,朝聖者朝聖,碰一碰聖像的手就就可以了,就等於親吻了。意思是說,接吻不行。]

[調皮的柔密歐可不那麼容易被人限制住。他反駁茱麗葉定下的規矩,問道:Don't saints and holy palmers have lips too?意思是,既然二者都既有手又有嘴,為什麼手和手可以接觸,嘴和嘴不可以接吻?茱麗葉給出的理由是,they have lips that they must use in prayer(他們的嘴巴是用來禱告的,不是用來接吻的)。柔密歐接過pray這一說法,強詞奪理地請求茱麗葉允許嘴唇像手掌碰手掌那樣做禱告,否則他會灰心喪氣。]

[茱麗葉沒有辦法,只好同意這一請求,但同時聲明,同意歸同意,她這座聖像是不會回應朝聖者親吻的。茱麗葉的回答正中柔密歐下懷,於是趕緊吻了茱麗葉一下。到此為止,這首小歌在形式上已經完滿結束。然而柔密歐覺得有些意猶未盡。於是緊接著啟動了下面另一首小歌。]

[柔密歐畢竟是個相當有教養的男孩。正在他為自己一開始出於衝動抓住茱麗葉的手這一魯莽行為感到不安時,茱麗葉如此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親吻請求,令他擺脫了之前的負疚感。茱麗葉的反應卻是,自己這座聖像已被柔密歐的吻弄得不那麼聖潔了。聽到此話,狡黠的柔密歐以向茱麗葉討還給予她的那個吻為藉口,趁機又使勁兒親了她一口。親完後茱麗葉的評價You kiss by th'book,怎麼看怎麼像是反諷。]

(英文引自《中文詳註劍橋莎士比亞精選·柔密歐與茱麗葉》42~43頁,92~109行)

 

幾百年來,《柔密歐與茱麗葉》是在全世界上演次數最多,也是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乃至舞蹈劇和音樂劇最多的莎劇之一。在諸多版本的電影改編作品中,1968年由弗朗哥·齊費理尼(Franco Zeffirelli)執導、萊納德·懷廷(Leonard Whiting,飾演柔密歐)和奧莉薇葉·荷西(Olivia Hussey,飾演茱麗葉)主演的同名電影是其中一座豐碑。該片不僅角色和劇情打動觀眾,還在小細節上極其細緻與考究,真實再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城鄉豐富的色彩與奢華的生活。觀眾在影片裡看到了一個純真、優雅、聖潔、不朽,兼具東西方之美的茱麗葉。該片對於很多情節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下面不妨讓我們欣賞一下該片中陽臺幽會這場戲。

影片中,柔密歐與茱麗葉在假面舞會上一見鍾情彼此唱和之際,一名歌手唱了一首《少年是什麼?》(What Is a Youth?)的歌,旋律優美,貫穿影片始終,令觀眾過耳不忘,一直流傳至今,是該片的一大亮點。(歌詞譯文為筆者提供。)

What is a youth? 

何為少年? 

Impetuous fire

跳動的火,

What is a maid? 

何為少女?

Ice and desire

冰火結合。

The world wags on

世間萬物,

A rose will bloom, it then will fade

如同玫瑰,花開花落,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少年少女,再美也躲不過。

Comes a time when one's sweet smile

她的笑像花兒一樣,

Has its season for a while

戀愛季節一綻放,

Then love's in love with me

愛情充滿心房。

Some may think only to marry

有人會只想著姻緣,

Others will tease and tarry

有人會嬉戲且拖延,

Mine is the very best parry

我的做法最為高超:

Cupid he rules us all

丘比特來管就好。

Caper the caper, sing me the song

遊戲就遊戲,唱歌就唱,

Death will come soon to hush us along

哪怕死神將我嘴閉上,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比膽汁還苦,比蜂蜜還甜, 

Love is a past time and never will pall

愛是種消遣,會永遠新鮮,

Sweeter than honey and bitter as gall

比膽汁還苦,比蜂蜜還甜, 

Cupid he rules us all

丘比特來管就好。

A rose will bloom, it then will fade

玫瑰開罷,花瓣凋落,

So does a youth, so does the fairest maid.

少年少女,再美也躲不過。

 

曠世的悽美愛情

說不完的纏綿悱惻

道不盡的柔腸寸斷

全在你的指尖輕觸下圖

↓↓↓

觀看完整版《柔密歐與茱麗葉》(1968版),請點擊「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日漫《東京茱麗葉》:林依晨、吳尊十四年前演繹的「東方茱麗葉」
    今天我要說的就是由北川美幸創作的這一部《東京茱麗葉》,就曾在2006年時在臺灣改編成電視劇《東方茱麗葉》。當時《東方茱麗葉》的主演,現仍活躍於娛樂圈裡,有近期頻頻露臉的吳尊,還有一直保持青春的林依晨……《東方茱麗葉》的主角是由林依晨飾演的林瀨穗,一名剛進入校園的設計系大一新生。
  • 美國怪譚第三季:主題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新片推薦>正文美國怪譚第三季:主題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 2013-01-05 11:36 來源:美劇極客 作者:BabeGrant
  • 妻子甦醒之前絕望自殺義大利上演現代版「羅密歐與茱麗葉」
    據美聯社和義大利安沙通訊社22日報導,義大利一對恩愛多年的老夫妻日前上演現代版「羅密歐與茱麗葉」:丈夫因為妻子昏迷幾個月,傷心欲絕自殺。但就在他自殺後12小時,妻子竟奇蹟般地甦醒過來!  據報導,67歲的羅薩娜是義大利東北部帕多瓦市人,她和71歲的丈夫艾託爾結婚數十年,感情一直非常融洽。
  • 差點變下酒菜 新竹跛腳馬「茱麗葉」過世了
    臺海網2月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縣一匹跛腳母馬「茱麗葉」,原本將被飼主安樂死,但經文史工作者古少騏的牽線,在去年底順利搬入新竹縣新埔鎮「水牛學校」,接受新主人李春信的照顧。古少騏表示,原本已經可以外出曬太陽稍微走路的茱麗葉,在5日上午因不幸突然受到驚嚇,衝撞馬棚後,就倒地不起,接著開始不吃不喝,經過新埔涼井老師彭元岐多天的經絡疏通,臺大醫師賴紹文的急救,以及湖口中醫師盧廷圳的救急湯藥,和多位義工的按摩保溫等,茱麗葉仍在7日晚間11時離開了,當晚自己、李春信和義工都在場,原本義工還鋪了木板和棉被,準備一起在馬廄過夜。
  • 《四大悲劇》:人生就是一出出悲劇,極度悲哀之上還有更大的悲哀
    莎翁寫盡人間百態,而歸根結底,人生就是一出出的悲劇,怎麼也逃離不了的悲劇。《四大悲劇》有雋語妙句,更有深思。麥克白曾言「人生不過就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臺上指手畫腳的拙劣的伶人,登場片刻,就在無聲無息中悄然退下;它是一個愚人所講的故事,充滿著喧譁和騷動,卻找不到一點意義。」
  • 愛情悲劇之美
    這時,我忽然明白了這首歌為何能一夜間成為網紅歌曲,為何朋友們要反覆轉發。因為那個悽美的愛情故事,撥動了許多人心底那根最柔軟的心弦。不是嗎?每一個人都有過青春歲月,每一個人都走過一段愛情故事。人們的愛情故事裡,有多少曲曲折折,恩恩怨怨?而這首講述愛情悲劇的歌,勾起了人們無盡的聯想、回憶,引起了聽眾強烈的共鳴。
  • 姐弟聯袂共舞《羅密歐與茱麗葉》(圖)
    本報訊  記者 閔慧 英國國家西部芭蕾舞劇院《羅密歐與茱麗葉》將於5月2日19:15在上海大劇院大劇場演出,「BaletWest」是英國國家級的芭蕾舞蹈劇院,成立於1992年。
  • 梵克雅寶重量級祖母綠為戀人引路 重現《羅密歐與茱麗葉》橋段
    (圖/品牌提供,以下同) 個性寶石 此次手鐲、戒指均有重量級寶石坐鎮,名模王思偉示範的Lovers Path手鐲詮釋戀人為愛情勇於跨越一切障礙,以3顆各14.47、13.71及11.90克拉的哥倫比亞祖母綠引路,品牌雖不透露價格但確認為此次珠寶展最高價之作,而即便是單顆12.02
  • 肺經為何列在十二經脈之首?
    」經脈是能用來決斷生死、治療百病、調理虛實的,不可以不通曉。經脈有三大作用,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不可不通曉,另一種是不可不通暢,也就是經絡的氣血一定要通暢。肺經為何排在第一位?因為肺經的循行最旺盛的時候是在寅時,也就是早晨的3點到5點的時候。
  • 還記得唱《梁山伯與茱麗葉》的卓文萱嗎?現在的她是這樣的!
    還記得唱《梁山伯與茱麗葉》的卓文萱嗎?現在的她是這樣的!現在的卓文萱更加的女神了不是麼?更加的有女人味更加的迷人了對吧?大家怎麼看呢?一首卓文萱和曹格對唱的《梁山伯與茱麗葉》唱進了多少人的心裡,現在的卓文萱是個大美女了。陽光大女孩笑得也是那麼的唯美有魅力了!
  • 卓文萱亮相長沙 攜手甦醒《梁山伯與茱麗葉》
    昨日,剛剛在臺灣發行《1+1 Play n Fun》珍選集的音樂甜心卓文萱,受湖南衛視《挑戰麥克風》節目之邀現身長沙。作為此節目第三季首度參與「助陣挑戰」的明星嘉賓,卓文萱與甦醒的加入,也為一直以大眾High歌為主導的節目增添了新看點。
  • 經典電影插曲:《新羅密歐與茱麗葉》Love Fool 愛情傻瓜
    《新羅密歐與茱麗葉》插曲:Love Fool 愛情傻瓜  樂隊介紹:  THE CARDIGANS羊毛衫樂隊,他們是一群海闊天空的年輕人!或許你見過女主唱大臂上有個很大的TATTOO,這是一種個勇敢的姑娘才敢嘗試那種痛苦,但痛苦之後總會是有喜悅,但也許有人從不表現那份喜悅.很不一樣的CARDIGANS,讓人呼吸另一種厚重香腴的氣味.  憑藉著賣座電影《新羅密歐與茱麗葉》Love Fool風靡全球,成功登上全美點播版冠軍,流行單曲版8周冠軍和英國金版亞軍。
  • 人生四大悲劇,一言難忘!
    1.窮得沒錢做「壞事」,熟得沒法做情侶,餓得不知吃什麼,困得就是睡不著!——人生四大悲劇2.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二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3.我時常會告訴自己,雖然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朵綻放時的美麗,卻不會錯過花瓣飄落時在風中悠揚飛舞的浪漫。
  • 為何108將徵方臘時減員嚴重?他們的結局是悲劇嗎?
    對這樣的結局,很多讀者用「悲劇」來形容。為何梁山108將前期無敵,最後卻戰死那麼多人?他們的結局真的很悲劇嗎?這些問題,其實我們只要從原著出發,站在歷史角度和作者角度去看問題,就很容易明白。一、為何108將徵方臘死傷慘重?
  • 「粟」為何早已不在五穀之列,關於它我們又了解多少?
    因為氣候和環境的差異,讓中國的農業在誕生之伊始就存在著顯著的南北差異。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小米以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人們也會用各種辦法將「粟」做成喜歡的味道。那麼關於粟,我們又了解多少呢?它可不是那麼「簡單」!1.「粟」的「主糧」地位為何被慢慢取代?
  • 莎士比亞四大喜劇四大悲劇
    莎士比亞在世之日只見過自己的少數劇作出版,有些還是出版商未經他本人同意私自印行的。死後7年,才由戲劇界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遺作,出版第一個莎士比亞戲劇集,即後人所謂「第一對摺本」。莎士比亞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斯曾為這部戲劇集題詞,稱莎士比亞為「時代的靈魂」。
  • 民國四大美女,最醜的受盡寵愛,最美的悲劇一生
    她是四位美人中姿色最不出眾的一位,但也是最幸福的一位。阮玲玉,姿色動人,在中國還處於無聲電影的年代時,就投身於電影事業,阮玲玉演技精湛,受到眾多人追捧。可阮玲玉的婚姻卻並不算太好。阮玲玉因被張達民狀告重婚罪,又常年受到張達民折磨而身心俱疲。常年深陷於痛苦之中的阮玲玉選擇吞食安眠藥自殺身亡。阮玲玉死時不過25歲。
  • 《長恨歌》:李楊愛情的悲劇之美
    愛情悲劇,就是美好的愛情毀滅,使人產生震撼。愛情悲劇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有多大,源於愛情有多美多感人。越美越感人,越感動越震撼。《長恨歌》中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之所以動人,在於詩人刻意刻畫的美。虛構突出純情之美。《長恨歌》中李楊兩人感情背景極為清白。「漢阜重色思傾國,御字多年求不得。」
  • 以悲為美:古典文學作品中,悲劇為何比喜劇更受歡迎?
    前幾天寫了一篇關於張愛玲小說的書評,不少胖友留言說:「張愛玲老愛寫一些悲劇。」這一點不否認,但是,並非是張愛玲一人喜歡寫悲劇,中國古典美學中一直都有偏愛「悲音」的傳統,甚至可以說是「以悲為美」的。不論是詩詞、散文,還是戲曲、小說,莫不是如此。那麼,作家們為何偏愛抒寫悲情與悲劇呢?這種的審美心理背後有著怎樣的文化基因呢?
  •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古希臘古羅馬
    今天跟大家聊聊四大文明古國,為何沒有古希臘和古羅馬?說起四大文明古國,中國人恐怕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教科書告訴我們,四大文明古國就是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古代中國。古埃及文明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地區,始於公元前32世紀左右,在公元前343年被波斯徵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