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磋商遭「誤讀」,相向而行是關鍵

2020-12-17 環球網

有些情況既然有人提到了,那就需要講講清,講講透。

「彭博社報導稱,中國官方聲明和主要官方媒體報導並未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和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的磋商結果稱之為『協議』。中國商務部只是說雙方在一些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同意朝著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在聲明中並未提到美方承諾周二不上調關稅或者美方聲稱的中方將在兩年內採購400億至500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報導稱,新華社將最近的一輪磋商稱為『理性和務實』的進展,但並未提到協議或者任何具體步驟。」

那麼,中美之間是否就協議達成一致?澎湃新聞注意到,知名微信公號陶然筆記發文《為什麼雙方都願意成交,但有的媒體誤讀?》進行了詳細分析並給出判斷:雙方的表態實際上是一致的。

川普總統是在和劉鶴副總理會晤的正式場合向媒體宣布這件事的。他使用了「協議」這樣的措辭,談到了文本準備,甚至提到了籤署時機。

如果中方對這些內容有異議,會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為什麼中方的措辭裡,沒有「協議」這樣的字眼?因為雙方的政治文化背景和表達習慣不同。

熟悉中方情況的人會知道,中方向公眾傳遞的官方措辭和文件,往往會經歷十分嚴謹細緻的過程之後才會發出。

這遵循了中國人的習慣和傳統——這些措辭和文件發出之後,是能代表官方立場,用作資料援引,甚至形成歷史記錄的內容。

還要看到,中美經貿磋商是當前全世界的頭等大事,此前也經歷過幾度波折,協議文本的準備也需要幾周時間。

考慮到這些因素,中方在這個問題的表態上慎而又慎,並不奇怪。

從美方的關注點來說,引導資本市場預期是其最看重的內容。11日當天資本市場是什麼反應,大家也都十分清楚。

何況美方以「協議」的措辭來形容目前中美的進展狀態,也能看出對中方信用程度的認同。

因此不管外界的猜測如何,我們大致可以確認——一方面雙方的對外表態實際上是一致的,正留待最後的文本和籤署;另一方面對協議的表述,中美因為文化和表達習慣的原因,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環球時報15日發表社評文章《中美實現突破,應該高興而非唱衰》。文章指出,一些美國和西方的輿論力量不願意看到中美經貿磋商取得進展。歐媒中有樂於「坐山觀虎鬥」的情緒,美媒中則有不少人同當前的執政集團結了梁子。幹擾中美緩和關係,讓兩國達不成經貿協議,成了他們自覺或不自覺的行動方向。

文章對美國和一些西方媒體在尋找中美雙方通報的「溫度差」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辯駁。

文章說,中美對雙方經貿磋商結果的通報從來就沒有在表述層面高度一致過。每一次都是美方說得多,披露一些很具體的內容。中方則言簡意賅,只說很原則的話。比如中美關於雙方促進貿易平衡的具體數字信息,中方迄今從未對外通報過。中國對談判結果的通報程序與美方有很大不同,總的來說雙方對此都已經習慣了。

中美這一次談判顯然實現了突破,雙方都對進展感到滿意,並且形成了達成最終交易的強烈意願。我們很高興地看到,雙方的積極態度形成了相向而行的新局面,有了結束貿易戰更明顯的政治決心。我們希望這一好的形勢能夠持續下去,順利達到雙方成交的結果。

西媒有些懷疑中美實現突破的真實性,至少部分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貿易戰打得太久了,雙方之前在接近達成協議時出現過反覆。而且就在上周新的談判之前,美方剛又宣布制裁28家中國實體,進一步衝擊了輿論對雙方取得積極成果的預期。上周華盛頓談判的成果讓很多人感到意外,其中一些人的質疑可以說是情不自禁的,更何況挑刺是很多西媒的條件反射。

文章最後提醒說,中美若達成最終協議,將對中國、美國以及全世界都有利。美國和西方媒體有必要在這個重要時刻不被自己的小利益綁架,給中美通向達成協議的路上埋地雷,而應為中美結束貿易戰做出他們各自的積極貢獻。貿易戰是雙輸遊戲,誰都不應為了自己的那點利益眷戀這一遊戲和與它所相關的各種慣性。

14日晚的新聞聯播播發了當日出版的人民日報鐘聲文章《推動中美關係沿著正確軌道向前發展》。

透過10月10日至1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能夠感觸當前中美經貿關係發展之脈。積極向好的信息說明,中美雙方共識的一面在上升,合作的意願更突出。

文章指出,處理好中美經貿關係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中方提出「三個有利於」主張,美方欣然贊同。世界在看,中美雙方能否為實現「三個有利於」而共同不懈努力。現在,中美雙方同意相向而行,一步一步往前走,這是求同存異,以務實理性態度採取建設性行動的體現。

一諾千金,中美雙方理當堅持相向而行,按照兩國元首確定的原則和方向,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妥善解決彼此的關切,推動兩國經貿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不斷增進兩國和世界人民福祉。

相關焦點

  • 這些細節看上海磋商:積極的一步,相向而行、承前啟後
    承前啟後,坦誠、高效並具有建設性,積極,相向而行,這幾個關鍵詞出現在了這一輪磋商後的媒體評價裡,就連白宮的聲明也使用了「建設性」。而中國外交部網站今日上午發布信息應詢談最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時也提到,本輪磋商坦誠、高效並具有建設性,作為一個新進程的開始,邁出了重要一步。
  • 平等磋商須堅守共識,中國言行一致望美相向而行
    中美經貿磋商需要平等和相互尊重,離不開重信守諾。如果真想同中方達成互利雙贏的協議,美方一些人就必須做到堅守共識原則,與中方相向而行,誠心誠意回到正確軌道上來。  人民日報3日發表鐘聲署名文章《堅守共識原則,中國言行一致》。文章強調,珍視共識,踐諾守信,才有談的前提,才有解決問題的機會。
  • 中美不惑之年:「相向而行 和而不同」
    正如中美聯合聲明中指出的,中美雙方有必要加強各層次的實質性對話和溝通,以減少誤解、誤讀、誤判。也許,中美建交四十年,未能真正達到「不惑」的境界,實際上更多的是需要有追求「不惑」的勇氣與精神。胡錦濤訪美具有戰略價值和全球高度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教授在接受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電話專訪時認為,胡錦濤主席此次訪美之旅具有非常高的戰略價值。
  • 經貿磋商重啟!美方代表抵滬 或將在西郊賓館開談
    >>西郊賓館據譚主了解,第十二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將在這兒開談。本輪磋商一個引人矚目的變化,是談判地點改到了上海。1972年,上海見證了《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在中美談判歷史上發揮過獨特作用,在這裡舉行磋商富有象徵意義。
  • 北青報:中美相向而行做大蛋糕是世界之福
    原標題:中美相向而行做大蛋糕是世界之福   最近,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農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匯率、金融服務、擴大貿易合作、技術轉讓、爭端解決等領域取得實質性進展,雙方同意共同朝最終達成協議的方向努力。當前世界經濟背景下,中美兩個大國相向而行,通過磋商解決紛爭,對兩國和世界都是重大利好。
  • 為了中美和世界——全方位解讀中美新一輪磋商結果
    在相互尊重基礎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基礎上拓展合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做好磋商「加減法」,是中美雙方真正有效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為中美尋求達成最終經貿協議提供了新思路,開闢了新路徑。  新華社同日發表評論員文章《相向而行才能解決好中美經貿問題》。文章說,結果符合各方期待,朝著解決中美經貿問題的方向邁出一步,符合中美兩國人民利益,也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歡迎。
  • 「相向而行」的目的趨同
    原標題:「相向而行」的目的趨同 ◆何 北 「相向而行」是近些年被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意思是說,雙方或幾方朝著同一個方向行進。而題中應有之義是雙方或幾方的目的是共同的,是取得共識並得到認可確認的。
  • 「相向而行」之誤用-光明日報-光明網
    【求疵】    近來,一些報刊中的「相向而行」有濫用之趨。如,「一部中國近代史,書寫著國家民族遭受的苦難,也夾雜著個人命運的坎坷:與國家民族命運相向而行者成就自我,相背而行者則一事無成。」「堅持改革和法治雙輪驅動、相向而行。」
  • 為什麼說中美階段性協議再近一步,讀懂周末的這些關鍵信息
    中美雙方的公開表態,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內容來看,延續了一段時間以來的協調性,這表明目前磋商進展順利。總臺國際銳評27日發文《保持相向而行 朝著達成協議繼續邁進》,文章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25日通話,同意妥善解決各自核心關切,確認部分文本的技術性磋商基本完成。
  • 「龍象共舞」需兩國民意相向而行
    「龍象共舞」需兩國民意相向而行 2020-07-11 05:24:44 參與互動   「龍象共舞」需兩國民意相向而行
  • 外交部:中美元首會晤在即 希望美方能夠同中方相向而行
    中方願在嚴肅、平等、誠信基礎上,通過談判磋商解決經貿問題。同時,我們也會堅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不久前,習近平主席與川普總統通電話,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兩國元首一致同意,要推動中美經貿問題達成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目前,兩國經濟團隊正在保持接觸,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
  • 馬德裡聯合國氣變大會接近尾聲 中方表示將努力推動各方相向而行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將秉持積極、有建設性的態度,努力推動各方相向而行。2018年在波蘭卡託維茨舉行的聯合國氣變大會上,各方就《巴黎協定》的實施細則通過了一攬子協議,不過仍有涉及碳交易機制的第六條等核心條款遺留到本屆大會。
  • 國壽:董事長言論遭誤讀 業績改善是願望而非肯定
    中國人壽昨天晚間公告稱,董事長楊明生此前接受媒體採訪的言論遭誤讀,其對公司「今年利潤肯定有所改善」的表示應為「願望」而非「肯定」。   據彭博社日前報導,楊明生接受採訪時表示,「房地產是保險企業今年的一個關鍵選擇,就目前趨勢看,公司今年利潤肯定會比2012年有所改善」。
  • 兩岸必須相向而行(聲音)
    臺灣《旺報》近日在創刊10周年之際發表社評,重申「增進兩岸相互理解」的辦報理念,強調兩岸必須相向而行。社評文章指出,以兩岸實力的對比,兩岸社會與經濟關係的緊密,讓彼此誤解擴大,甚至產生仇恨,對臺灣絕對沒有好處。兩岸交流是大是大非問題,處境愈是困難愈要堅持。
  • 中美經貿磋商中方不守承諾?外交部:究竟是誰出爾反爾、反覆無常!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記者: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發推特稱,在中美兩國經貿磋商已完成95%的情況下,中方卻收回了部分承諾。有評論稱,美方有關言論的言下之意是中方在磋商中立場倒退,導致目前的磋商出現了挫折。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美方稱中國在磋商中立場倒退,外交部:到底誰才出爾反爾?
    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發推特稱,在中美兩國經貿磋商已完成95%的情況下,中方卻收回了部分承諾。有評論稱,美方有關言論的言下之意是中方在磋商中立場倒退,導致目前的磋商出現了挫折。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耿爽分三點回應了這個問題:第一,磋商本身是討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雙方有不同意見完全正常。
  • 「相向而行,推動國際合作」
    「相向而行,推動國際合作」  ——訪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美國心胸血管外科專家卡麥克  本報記者 龔 鳴  「醫學將我帶到中國,友誼讓我留在中國。」談到與中國30餘年的緣分,2019年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美國著名心胸血管外科專家麥克·傑·卡麥克這樣說。
  • 相向而行 攜手共進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擔當作為,廣安、渝北,相向而行,攜手共進!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李壽喜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與渝北區相關部門進一步磋商,共同編制相關規劃。作為川渝合作的前沿陣地,鄰水如何推動高竹新區規劃建設?「五個方面抓落實。」
  • 中方:望美下任總統與中方相向而行
    【中方:望美下任總統與中方相向而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5日上午在北京應詢就美國大選表示,希望大選能夠平穩順利地舉行,希望美方新一任總統和新一屆政府與中方共同相向而行,推動兩國關係沿著正確的軌道向前發展。
  • 中日兩國需相向而行(專家解讀)
    今年春天,中國總理李克強又成功訪問日本,中日開始朝著確保兩國關係不脫離正常軌道、行穩致遠的方向在發展,出現中日關係改善的良好勢頭。   中日關係改善,既源於國際形勢的變化,同時又是雙方外交政策調整的結果。一方面,美國推行單邊主義政策,川普發動對多國的貿易戰,造成世界範圍內的緊張局勢。這是中日兩國關係改善的客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