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家庭選擇生二胎原本是想讓孩子有個伴,結果卻差強人意。
此前出現了這樣一些新聞:
哥哥因為不滿媽媽生了弟弟之後忽略了自己,心生不滿後,把自己三個月大的弟弟從五樓扔了下去;
有了二胎弟弟後,父母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弟弟身上,姐姐因此覺得心理不平衡,覺得父母不愛自己了,後來父母不斷產生爭吵,過程中父母還說了「我怎麼生了你這麼個孩子,早知道就不要你了」這樣惡劣的話,之後姐姐選擇跳樓自殺;
11歲的哥哥因害怕父母把所有的愛都給了6歲妹妹,同時也怕妹妹會再向父母告狀,選擇將自己的妹妹殺死……
這樣的結果都不是做父母的想看到的,許多生二胎父母的初衷都是想讓孩子有個伴,這樣孩子以後也不會感到孤獨,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其實,這些案例也是在告訴我們,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面,那到底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孩子從一開始的親人變成如今的「仇人」呢?
其實大多數慘劇的發生都源於父母的偏心。
新聞中那些發生悲劇的家庭,事情的起因是不同的,但背後都離不開有些父母「有了老二後,忽略了老大」或者「父母只偏愛其中的一個孩子」這個潛在因素。
包括那些長大後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其中大多都是源於父母的偏心,長此以往孩子的心中會感到不平衡,心理會發生扭曲,就會產生很極端的情緒。
在湖南衛視的電視節目《少年說》中,小學六年級的崔兢在天台上質問爸爸為什麼每次妹妹做錯事情都讓她先道歉,為什么妹妹就可以不分原因地欺負她,爸爸給出的解釋就是因為妹妹還小不懂事,姐姐就應該讓著妹妹,不被爸爸理解的她因此大哭起來。
按理來說,都是差不多年紀的孩子,父母腦中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的觀念一直消散不去,好像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兩個人不能被公平地對待,難道就因為出生的時間早了些,就要一直讓著小的,受一輩子委屈嗎?
其實,並沒有說非要完全的平等對待,大的可以讓著小的,但是也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小的犯了錯誤也要大的來承擔,那也難怪那些受了委屈的孩子會因此怨恨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最終反目成仇。做父母起碼要做到相對的公平,如果沒有辦法平等的對待兩個孩子,那就違背了要二胎的初衷了。
1、加強溝通
在生活中,許多父母對於新生寶寶會格外疼愛,這個時候父母要加強和大孩子的溝通,也要讓他感受到被重視的感覺,對於家中添新成員這個事情也要提前告知家中的孩子,這樣孩子也不會太過於排斥。
2、從小教育
要使兩個孩子從小關係好,就要學會調節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做孩子之間的潤滑油,多誇獎兩個孩子。
3、公平對待
在處理生活中一些問題的時候,要學會公平對待兩個孩子,在做決定是先問問兩個孩子的意見,這樣就會減少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要灌輸大孩子就應該讓著小孩子的思想。誰犯錯就懲罰誰,如果都有錯就要一起懲罰,不能偏心。
對於能不能一碗水端平這個問題,我相信還困擾著許多家長,即使不能做到,也不能傷害到孩子,因為傷害一旦造成就很難挽回。大家對於生二胎這個問題又有怎樣的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