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愛和孩子講道理的家長,後來都怎麼樣了?

2020-09-09 嘀嗒簡柒

我見過一個非常喜歡和孩子講道理的媽媽,本來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她總能講出來一大堆大道理,一堆我聽起來都很費勁的道理。

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


曾經有一個朋友向我抱怨,孩子就是喜歡光著腳在光滑的地板上面跑來跑去,無論怎麼教訓都沒有用。我開玩笑地問她:那你都是怎麼教訓的呢?

她說:還不就是告訴他,光著腳走會凍感冒,地上有很多小東西會扎了腳,如果地上有水的話還會滑到,我每次都這樣跟他說,根本就不管用,怎麼說都不聽。

我說,那你為什麼不在地上鋪個爬行墊讓他隨便走呢?

後來她告訴我,在地上鋪好了爬行墊,孩子玩得更歡脫了,自己在家也是光著腳到處走,這才發現原來不穿鞋這麼隨意地走真的很舒服。


研究表明,那些總是被家長講道理的孩子,很早就會學會頂嘴!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孩子突然學會了頂嘴,很多書上說,孩子頂嘴是個好事情呀,說明孩子擁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說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可是令父母血壓飆升的重點在於:

你竟然說不過他!

這樣的頂嘴之痛,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面對孩子的理直氣壯、強詞奪理,和那些五花八門的歪理邪說,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這傢伙是用的我之前教育他的話在教育我呀!


也就是這個時候,孩子向我們傳遞了這樣的信息:嘿,我已經長大了,該換一種方式說教了,不然最後受傷的一定是你!此時,父母應該對孩子多多採取理解和商量的語氣,慢慢地引導,多去了解孩子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減少說教!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如何讓孩子不去摸插座!三歲以前的孩子其實只需要簡單地告訴他:不可以,會疼!每次都嚴肅地告訴孩子「不可以」,次數多了,孩子自然會明白,這個是危險的,是不可以去摸的。


孩子會學會很多成人化的語言

相信前段時間大家都看到過這樣的新聞:在一個歌唱比賽中,評委席上8歲的女孩對著臺上的表演者說:稍微有一點點沒有找到拍,要不這樣吧,大爺,您再回家去練一練。

針對這一行為網友紛紛發出自己的感嘆:太魔幻!小小年紀身上已經看不到童真!

讓原本天真的孩子過早地承載成年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法,認為地縮短了孩子的童年時光,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殘忍。

孩子的童年本來就很多短暫,父母應該做的是將屬於他們的童年完整地歸還給孩子,首先就是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去模仿成年人的言行。


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在幼兒時期,大部分孩子仰慕和模仿父母,開始把父母的價值觀、世界觀內化。此時,再加上父母無休止的愛說教,只會讓孩子提前結束童年步入成年人的世界。

讓孩子只是作為一個孩子,就是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最純真的愛!


你是在講道理還是在對孩子進行隱形的控制?

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理智的家長,沒有對孩子進行體罰,也沒有大發脾氣,更沒有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侮辱。而是和孩子談事實,講道理。

這裡,忍不住想要問問大家:我們以為的道理就真的是道理嗎?最常見的一個例子就是孩子不想去上學,而這個時候家長通常會開啟「唐僧」模式。我們心中已經給孩子做了一個定義,孩子貪玩。孩子太懶、孩子不愛學習。但是這些真的就是孩子的真實原因嗎?

很多孩子不愛去學校,可能是其他的原因,人際關係沒有處理好,老師說了一些孩子不喜歡的話,甚至在學校遭遇了校園暴力。


很多時候,我們所謂的講道理也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意見而已,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說服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完成某件事。「你現在不好好學習,將來就會找不到好工作」,是不是覺得這句話非常熟悉呢?這個是道理,那麼它是否符合事實呢?還是你只是希望通過這句話讓孩子去努力學習,讓孩子因為擔心將來找不到好工作而努力學習!

永遠不要用詛咒和恐嚇的方式來和孩子講道理,這樣只會讓親子關係越來越疏遠。


比講道理更合適的溝通方法,你知道嗎?

1.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我在說你在聽,而是身教甚於言傳

教育部長陳寶生曾經說過:

科學的教育觀,是要對孩子有一個合理的預期。也就是說,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家長首先不做;家長做不到的,絕不強迫孩子做,孩子想做的,家長理性引導孩子!

也就是說,家長希望孩子能夠用心學習,那麼家長首先要做出榜樣;家長要求孩子少玩手機,家長首先請遠離遊戲。父母在以身作則的時候,不能只講大道理,而是應該從生活中的點滴開始做起。


2、在和孩子講道理之前,請先和孩子在一起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這樣一個小故事:爸爸帶著兒子去菜市場買菜,市場裡人非常多,而爸爸手裡也拿滿了東西,可是兒子怎麼都不肯自己走路,非要讓爸爸抱著。爸爸很生氣地拒絕了孩子,並且強調他已經長大了,應該像個男子漢一樣自己走。

不久後,爸爸蹲下繫鞋帶,當他抬頭的時候,看見的不是琳琅滿目的產品,而是數不清的腿,原來從兒子的視角,他根本看不見那些五顏六色的產品,他能夠看見的只有那些走來走去的大人的腿。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說過: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父母總是習慣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而孩子則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思考問題。教育的成功和精髓不在於我們能夠和孩子講多麼高深的道理,而是需要蹲下身去傾聽孩子的聲音,真正地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


3、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講道理不如轉移注意力

孩子小的時候,總是對牆上的插座很好奇,不論爸爸怎麼告訴他危險,他依然會去嘗試,甚至越說「不可以」,孩子的好奇心會越旺盛。後來每次看到他被插座吸引,我就會用孩子感興趣的東西將他的注意力瞬間移走。過了那段好奇的時間,孩子慢慢地對這個東西不感興趣了。幾個月後,再去告訴孩子「危險」,他突然就懂得了危險的意思,再也沒有去動過,甚至有時會警告我,要小心使用。

和小孩子講道理真的是「對牛彈琴」,不僅沒有任何作用,反而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會以為,媽媽和我說這麼多話,一定是因為覺得這樣很好玩,為了取悅家長,或者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甚至會出現「越不讓做什麼事,就越要去做什麼」的行為,這個時候,轉移注意力真的是個不錯的方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受到教育者的意思,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這個世界不僅孩子需要成長,父母同樣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用他們能懂得方式引導,才是教育最好的樣子!

相關焦點

  • 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那些被父母誇是天才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湖南衛視《歌手》,是很多人每年必追的節目。導演組每年都下大力氣請其他國家優秀的歌手參賽。今年《歌手》邀請來了日本國寶級歌手米希亞。傅園慧自己也說這個聽起來挺傻的,但是當你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尤其是別人都不相信你甚至攻擊你的時候,這三句話就是最重要的力量源泉。你是最棒的,你是最好的,你是個天才!聽起來傻不傻?傻!孩子自己都知道。但是卻能給孩子力量,為什麼?因為孩子知道,父母願意相信,是因為愛!而只有愛,可以給人無窮的力量。
  • 那些經常被吼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本導時常聽很多家長說,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他們總是會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自己也控制不住。
  • 那些不自信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家長們有必要了解一下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在生活中,你覺得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你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自信陽光,還是自卑敏感?善於交際,還是社交恐懼?敢於表現自己,還是喜歡等一等,再等一等,永遠缺乏踏出那一步的勇氣。
  • 那些粗心的小朋友後來都怎麼樣了?
    這些錯誤你可以說他們都不是故意而是粗心犯的錯,但是粗心帶來的錯誤的代價卻很高,並且要由你來承擔啊——你有可能失去右腿,房子倒塌,食物中毒——並且嘴裡吐泡泡!你覺得你可以很輕鬆的對那些犯錯誤的人說沒關係嗎?而這些犯了「只是」粗心的錯誤的人,可能會因此失去工作甚至要承擔法律的後果。如果你以後遇到的人都很粗心,你覺得你會很信任他們、很安心的生活嗎?不能。
  • 「太講道理」的家長,教育不好孩子。
    ​最近有家長跟我說,自己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難:自己在家裡從來不打孩子,經常跟他講道理,但是為什麼孩子反而變的越來越不聽話了?有時候還故意要跟自己對著幹?「就比如說昨天吧,大冷天的非要出去玩。我跟他好好講道理,我說今天天氣太冷了,出去容易感冒,而且也沒有小朋友在外面玩啊。」
  • 「低層次」的家長,只跟孩子講道理,「高層次」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有些父母看似不怎麼關心孩子的成績,他們的成績反而很優秀,那些越是被逼、被嘮叨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反而不理想。其實孩子的行為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高層次"的家長從來不是只跟孩子講大道理。
  • 聰明的家長,從來不和孩子講道理!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據魔方小編了解,在所有教育孩子的難題中,最讓家長頭大的問題就是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常常聽到一些家長對孩子說:「真是火大,我要說多少遍你才懂?和你講過多少次了,還是記不住?哭哭哭,就知道哭,你怎麼這麼不講道理?」
  • 媽媽和孩子講道理磨破嘴,孩子就不聽,聰明媽媽都用這4招講道理
    這時候孩子可能並不「買帳」,會不依不饒地和媽媽僵持。「我就要吃,我就要吃。」一般這樣的「鬧劇」會讓雙方都精疲力盡,不是孩子用哭鬧取得勝利,媽媽累了買了冰淇淋妥協,就是孩子被媽媽的眼力教育馴服,被迫放棄冰淇淋。相信很多父母對上面的情景既熟悉又困惑,經常會抱怨:「現在教育孩子不能打不能罵,好好講道理又聽不進去,這也太難了吧!」
  • 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家長不用講道理,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是關鍵
    並且不斷的給孩子講著道理,說是牙齒裡面已經有蛀牙了,再吃巧克力的話牙齒會疼。男孩看到媽媽這樣的態度,果斷地躺在地上來回打滾。哭聲迅速引來了很多人的圍觀,只見媽媽滿是尷尬的表情,迅速從貨架上拿起一袋巧克力,把男孩給拉走了。相信大部分家長對這個場景,都已經相當的熟悉。
  • 敢和父母頂嘴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孩子的「頂嘴」,常常很有道理,還有根有據。自己的女兒剛上一年級,就已經開始和我頂嘴了。1.講起道理來,孩子甚至會比家長還講道理。仔細想想,孩子說的也對啊,而敢於這樣說話的孩子一定是經過自己的思考的,是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的。
  • 情商低的家長,就是和孩子不停地講道理!
    向前走,穿過一段歲月的風煙迷霧,走到山清水秀……孩子犯錯,家長適當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如若,你整天不停地說教講道理,對於孩子來說,那絕對就是災難。教育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當孩子面對一件錯誤的時候,家長一味地與之較勁,逼迫孩子聽話,跟他們講關於這件事是否錯了的道理。
  • 受歡迎的家長,從不講道理
    家長最喜歡給孩子講道理,比如,不要撒謊,當這話我們說了很多遍,就變成了有口無心的口號,可以視而不見。 因為道理對孩子來說,太遙遠,太抽象了,沒有具體的生活實例做支撐,孩子無法想像它的意義。 如果我們代之以給孩子講《狼來了》或者《匹諾曹》的故事,孩子對撒謊這件事帶來的負面影響,會產生各種聯想,等到他想撒謊時,他的腦海中就會播放這些故事,而不是播放你說的那些道理。 如果你家孩子過馬路時不會看路,給他講一個小雞過馬路時左右看的故事。那麼,孩子下次過馬路時,腦袋裡自然會重現這個故事,然後他會學習小雞的左右看看再過馬路。
  • 不講道理的娃背後,都有不講規則的家長
    ,有急忙著管教孩子的家長,有安慰自己孩子的家長,更有不知所措的家長,面對孩子搶別人的玩具、欺負別的小朋友,又或是自己的孩子是被搶、被欺負對象,都是十分惱人。 對於這些不愉快的發起者,表面上是不講道理的娃,其實終究是不講規則的家長不夠負責,太縱容。
  • 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那麼家長該如何去做?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以前家長教育孩子,都不知道什麼是「講道理」,因為這些家長覺得,孩子又不知道,都不會說話,有什麼道理可講的呢?他們根本不懂。後來有的家長發現了,其實講道理不一定要孩子全部聽懂,習慣和氛圍也很重要,便開始和孩子講各種各樣的道理,出現很多「不可以,不行」。實際上,講道理可以,但是要注意方法。並不是所有講道理的家長都會成功,有的時候,家長越是喜歡講道理,孩子就越是不聽話,這些方面的事情,家長必須知道。
  • 給孩子講道理的父母,其實都做錯了!另一種方法會更好
    「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家長們從古至今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孩子產生的逆反心理就會越來越多,你不讓我幹什麼,我就非要這樣做。一個是吸引你的關注,二就是看看你會怎麼樣,一旦你一次沒有說了,他以後就會越來越放肆。
  • 養育孩子「講道理和發脾氣」是下策
    經驗豐富的家長都知道: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發脾氣、刻意感動。如果想要孩子懂道理,家長首先要做得有道理,做出來比講道理更有用。「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發現「講道理」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沒用,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他的孩子往往越不聽話。然後家長就會把問題歸結於我的孩子天生就不如別的孩子懂事。其實既然已經發現講道理沒用,那至少說明在某些事情上,講道理是沒用的,發現沒用,就應該立即停止。
  • 李玫瑾:家長跟孩子講道理很「無能」,高層次的父母這樣教育孩子
    ,而且一點都不講道理。很多家長在聊天過程中都表示每次和孩子聊天告訴他們一些讀書的道理,孩子就會生氣,讓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一點都比不得之前的孩子聽話了。李玫瑾教授在觀察一系列家長與孩子的相處模式之後發現,家長越是和孩子講道理,越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導致孩子越發不想要和家長進行溝通,而聰明的家長往往會通過其他方式與孩子建立良性的溝通,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 我再也不跟孩子講道理了.
    作者 | 魚爸;來源 | 養育男孩(ID:breedboy)「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的一種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所有道理都能被孩子認可嗎?家長們往往忽略了一點,家長講的永遠是家長的道理,而孩子只能從自己出發看世界。
  • 把「講道理」當成教育,這幾乎是「問題家長」的通病
    人們對「講道理」的偏好往往源於思維慣性。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
  • 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往往越不聽話,你錯在這兒了!
    從小在家庭、學校接受太多「大道理」教育的人,往往會成為講道理愛好者。在他們的經驗和認識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係,就是告知與被告知的關係;所謂教育,就是「明白人」對「不明白人」說話。所以他們對孩子表示負責和愛,就是大事小事都要告訴他們如何做。不過,這種單邊主義思維方式,最容易讓人陷入教育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