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個初三孩子的家長對我說她和孩子因為補課的問題就發生過頂嘴,孩子覺得不用每科都補,家長覺得為了保證總分,每科都應該補,後來家長說不過孩子,最後氣憤又無奈的聽從了孩子的想法,結果孩子中考還是考到了省重點中學,沒有補課的那幾門課成績依然很高。
其實,當孩子認為不對或者不合理的時候,他們就會選擇用「頂嘴」來反對父母的言行。
研究者們將500名小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平時喜歡頂嘴爭論,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平時乖順,反抗性較弱。
研究結果發現,反抗性較強的孩子中,80%的長大以後更會思考,獨立判斷能力也更強。
反抗性較弱的孩子中,只有24%長大以後能夠自我行事,但是獨立判斷事情的能力仍然比較弱,更習慣於依賴他人。
孩子一年年長大,自主思考的意識會越來越強,頂嘴的現象也就會越來越多。會經常反問家長一些問題,甚至會直接對你說:「媽媽,你說得不對」……
沒有人喜歡聽別人說自己的不是,但是能接受別人說自己的不是那也說能力的體現。
如果家長強力管教孩子,一般會有兩個結果,要麼孩子的力量被壓制住,從此變得很順從,但是沒有自主性,還會埋下抑鬱的種子;要麼孩子更加叛逆,變得特別反抗。
有個家長就特別分享了自己初三的孩子是如何走出抑鬱情緒,從來不頂嘴的孩子在失學後又是如何開始頂嘴,重回學校的:
所以,當你的孩子開始和你頂嘴時,當你理解為這是孩子開始自主的表現時,你就能接住孩子和你頂嘴的反應了。
來做學習能力提升的孩子,有些從不和父母頂嘴,在訓練過程中隨著孩子自主性的提高,會表現的開始頂嘴,這是一種能力。有些是經常和父母頂嘴的孩子,幾次訓練後情緒控制能力就提高了,變得不再和父母頂嘴,這也是一種能力。
對於愛頂嘴的孩子,家長首先要穩住自己,避免和孩子正面衝突,對於一些事情溫和而堅定的堅持住就好。
家長可以這樣回應:「可以啊,長大了,有和媽媽不一樣的想法了」,或者「這個想法不錯」等等。
孩子的情緒被家長接住了,孩子的情緒就不會被積壓。
心理學博士安格利卡·法斯說:「爭執能幫助兒童變得自信和獨立,在對抗中他們感覺到自己受到重視,知道怎樣才能貫徹自己的意志。」
會頂嘴的孩子,才算是獨立的個體。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頂嘴,我只想說: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經在獨立思考了。
好了,今天你打孩子了嗎?
如果你正在面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想找個老師指導或者想參加群體的討論和學習。那麼,歡迎加入我們的家長會員群,不限地域、年齡、性別,但需有提升自我、成長自我、實現自我的意願。
媛媛老師
2020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