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專家:家庭是重要因素

2020-12-15 中國青年網

掛著一張張生活照的照片牆,歸類擺放著各類書籍的圖書閱覽室,跑步機、撞球桌等活動器械一應俱全的大教室,畫板顏料調色板齊全的畫室,能容納10餘人的卡拉OK室……從門診大廳經過兩道玻璃門和鐵門,記者來到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眼前的小屋看上去特別溫馨。

9個月前,該科室正式成立,而今,保持平穩而規範的運行,護士站前的公告欄上,張貼著入住患者的日程作息安排表和考核評分標準等。

最新調查顯示,大約有16.57%的國人受到各類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的困擾。心理健康,特別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日益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日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宣部、教育部等12個部委印發《健康中國行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底,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心理服務平臺或依託校醫等人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服務,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機構要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此方案的最大亮點是將兒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落到實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網癮戒斷機構,還有各種訓練班、夏令營等,但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卻有所不同,主要收治以青少年為主的遊戲成癮、購物成癮、賭博成癮等各類非物質成癮患者。

臨近新年,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顯得有些「冷清」,在院青少年只有9人。9個月來,已有約70人出院,絕大部分是18歲以下的青少年,其中單純遊戲成癮的青少年約佔67%,最小的10歲,最大的25歲,主要集中在12-16歲,男生約佔八成。

廣州白雲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主任葉堅分析,這些青少年大多從小學四年級以「學校作業布置在手機上」為由開始使用手機,剛踏入初中時,容易出現與老師同學難以相處、成績波動下滑等問題,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沉迷遊戲。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近年來,除了沉溺於「王者榮耀」「吃雞」「三國殺」等網路遊戲之外,觀看遊戲直播更使青少年難以自拔。

「我要給這個遊戲主播刷飛機和遊輪(打賞)」「我以後當一名遊戲主播」……當深陷遊戲和網絡直播等問題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對生活、家庭和個人健康產生難以想像的傷害。

當白雲心理醫院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遊戲成癮的少年小陳(因涉及隱私,本文中的未成年人均為化名,下同——記者注)時,他的頭髮又長又亂,顯然很長時間沒有打理,嚴重駝背且高低肩,頸椎脊柱明顯側彎變形,按在手機屏幕上的兩根手指指關節粗大,指腹凸起,臉上滿是熬夜長的暗瘡,身上一股餿味。「這是遊戲成癮給他帶來最直觀的傷害。」他的母親搖著頭說,孩子成天不出門,手機不離身,已經兩個星期沒有洗澡、換衣服了。

而另一位19歲的遊戲成癮患者,偷偷從家中拿走20萬元充值遊戲。

事實上,遊戲成癮與吸毒成癮相似,會出現為了獲得遊戲資金而進行偷盜、搶劫的情況。有研究者曾對遊戲障礙患者進行頭部掃描,發現他們的腦部結構發生了改變,遊戲成癮已對他們產生病理上的影響。

因此,對這類青少年進行救治刻不容緩。由醫院收治遊戲成癮患者,白雲心理醫院走在了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前面。2018年6月19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將「遊戲障礙」即「遊戲成癮」納入《國際疾病分類》,正式認定「遊戲成癮」為精神疾病,並制訂了診斷標準,「這讓我們收治遊戲成癮患者有據可循。」

2019年7月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開展心理健康促進行動、中小學健康促進行動,就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制定了面向2022年、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其中,到2022年,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要達到80%以上。

在「遊戲成癮」尚未列入疾病前,白雲區心理醫院的門診就收到了100多位家長的求助。機緣巧合下,廣州白雲心理醫院了解到,日本一家醫療中心醫院住院部收治「遊戲障礙患者」,便前往學習,在實地考察其治療框架和療程安排經驗後,廣州白雲心理醫院結合中國青少年的實際情況,籌建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強調家人陪同青少年入院一同參與回歸期治療。9個月的實踐中,成效斐然。

家庭是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重要因素

據權威數據,每天玩遊戲12小時、持續12個月以上,是判斷一名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雙十二標準」。而事實上,孩子持續幾個月打遊戲就讓很多家長接近崩潰了。遊戲成癮者往往對遊戲失去自控力,日常生活以遊戲優先,過度沉迷導致無法自拔,社會功能受損。

在葉堅看來,影響青少年遊戲成癮的關鍵因素莫過於家庭。「門診前來諮詢或治療的青少年中,80%以上都存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

葉堅表示,青少年之所以沉迷遊戲,很大程度上是為了逃避現實中的不快,除了缺乏現實的交際往來,遊戲成癮患者往往更缺少家人的關注和關心。

在患者小黃眼中,父親是一個「經常出差、可能一個月只見一次」的人。家人關心和教導的缺失,現實生活的不如意,使他選擇沉迷虛擬世界以獲得現實世界不能滿足的需求。

「他(小黃)打遊戲打得很瘋狂,他媽媽帶他在醫院辦完住院手續,他都渾然不知。」葉堅回憶,辦完手續,醫生收走手機的那一刻,「他開始瘋狂地發飆踢門,看到誰都像仇人,變得很暴躁、很有攻擊性。」這是成癮患者一般會出現的戒斷反應。1個月後,小黃母親來探望他時十分驚喜。「以前一邊打遊戲一邊吼我們,叫他吃飯就一腳踢過來,現在能靜下心來談心了。」

針對性的治療、家人的關心、彼此的傾聽,讓小黃逐漸戒掉網癮。2019年5月出院後,小黃成了一名外賣配送員。「現在我送外賣一直要用手機接單,但基本上不打遊戲了,每天挺充實的,幹得很開心。」

此外,父母的婚姻關係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孩子遊戲成癮的催化劑。一對從北方到廣州求醫的父母描述說,原本成績優異、愛好廣泛的兒子小林從上中學開始沉迷遊戲,並且患有抑鬱,多次試圖自殺。

醫生發現,小林的問題,和其父母糟糕的關係密切相關。原來,小林不願意看到父母關係不好,害怕他們離婚,因此希望通過出格行為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消耗父母爭吵的精力,卻在不經意中成為「問題少年」。

父母的爭吵和不融洽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子女的心理健康,他們對孩子管教上的疏忽缺位,使孩子的成長路上得不到支持和幫助,缺少鼓勵和肯定,導致一系列問題。

因此,綜合各種影響因素和現實原因,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制訂了一套封閉式住院兩個月的治療方案,分脫癮期、康復期和家庭回歸期三個階段。其中,家庭回歸期的家庭治療是重中之重,要求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住院治療」兩個星期,共同解決家庭問題。

此外,臨床醫生、體能康復師、作業訓練師等專業人員同時對遊戲成癮者開展藥物、物理、技能訓練等綜合輔助治療,通過體能訓練幫助他們強身健體,對肢體進行矯正。科室的400平方米公共室內場地還設置了學習室、圖書室、畫室、健身房、卡拉OK室等,幫助患者正確地理解「玩」,更健康地「玩」。葉堅解釋:「生活只剩下遊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不會『玩』,不懂得如何正確地『玩』,導致遊戲成癮。」通過各種課程將成癮患者的注意力從線上拉到線下,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從和遊戲屏幕互動轉換到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互動。此外,開展團體治療,設置雙人間,也讓患者學會和同伴相處,學會處理人際關係。

戒的是「癮」,而不是「網」

「戒網癮,戒的是『癮』,而不是『網』。」葉堅介紹,當患者處於住院的家庭回歸期時,醫院會在一定的時間段內歸還手機和電腦,讓孩子合理上網,學會自我控制。「如今的生活無法離開網絡,不可能、也沒必要戒網,讓孩子學會合理利用網絡才是最重要的。」

青少年成癮行為科護士長劉春柳介紹,生活技能訓練、閱讀寫作貫穿治療全程,幫助患者克服成癮行為所導致的心理問題和精神障礙,更好地融入社會。「醫院沒有配備保潔人員,我們把清潔打掃衛生作為治療手段,通過適當的勞動讓他們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治療期間,小林的父母接受了醫生的夫妻輔導,夫妻關係逐漸修復。「正常療程需要兩三個月,但他們在住院的第49天就出院了。」看到他們一家其樂融融地出院的場景,葉堅很欣慰。「很多父母不認為自身有問題,所以問題得不到及時處理,只有父母積極主動參與,治療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葉堅說,「青春期階段的青少年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一個矛盾體,出現任何問題都有可能走上歧途。家長應主動了解孩子的心理動態,及時引導和疏導,高質量、用心地陪伴,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根據我國剛剛出臺的行動方案,到2022年底,50%的家長學校或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級以上精神專科醫院設立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30%的兒童專科醫院、婦幼保健院、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設精神(心理)門診;各地市設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熱線;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啟動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動就是為了確保到2022年實現上述階段性目標,應對當前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的挑戰,形成學校、社區、家庭、媒體、醫療衛生機構等聯動的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基本建成有利於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會環境。比如,對於面臨升學的學生及家長、處境不利的學生、一般不良行為青少年要進行心理輔導,必要時開展心理幹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實習生 蘇佳霖 陳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遊戲成癮」是精神疾病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直擊心理醫院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 實習生 蘇佳霖 陳琳掛著一張張生活照的照片牆,歸類擺放著各類書籍的圖書閱覽室,跑步機、撞球桌等活動器械一應俱全的大教室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聽聽專家怎麼說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此方案的最大亮點是將兒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落到實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網癮戒斷機構,還有各種訓練班、夏令營等,但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卻有所不同,主要收治以青少年為主的遊戲成癮、購物成癮、賭博成癮等各類非物質成癮患者。臨近新年,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顯得有些「冷清」,在院青少年只有9人。
  • 青少年遊戲成癮怎麼治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勢不容樂觀,此方案的最大亮點是將兒童心理健康體系建設落到實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已有近百家網癮戒斷機構,還有各種訓練班、夏令營等,但青少年成癮行為科卻有所不同,主要收治以青少年為主的遊戲成癮、購物成癮、賭博成癮等各類非物質成癮患者。臨近新年,青少年成癮行為科顯得有些「冷清」,在院青少年只有9人。
  • 醫學專家:遊戲成癮是一種精神疾病 及時幹預可防可治
    醫學專家提醒,遊戲成癮也是一種精神疾病,容易影響正常生活,損害身心健康。  近年來,隨著網路遊戲和手機遊戲普及,遊戲成癮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重視。據悉,世界衛生組織新版《國際疾病分類》已將遊戲障礙列為成癮性精神疾病。  甘肅省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首席專家何蕊芳說,前來就診的青少年中,兩成以上是遊戲成癮者。
  • 專家支招青少年怎麼擺脫網絡成癮 網癮有哪些危害
    首先,長時間上網會影響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同時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以及胃腸道功能紊亂等風險的發生,嚴重時甚至會導致猝死。其次,網絡成癮人群還多數患有其他精神障礙,如網絡成癮者中約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抑鬱障礙或焦慮障礙遠高於一般人群。­  網絡成癮對家庭、社會和國家也造成巨大危害。
  • 青少年網絡成癮及相關物質因素的淺析
    因處於網絡成癮中的青少年又是特殊的心理弱勢群體,因此認真研究青少年網絡成癮現象及深層原因,積極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對於我們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現狀考察:網絡成癮問題  (一)網絡成癮人員構成現狀  網際網路的出現及使用使人類進入了嶄新的資訊時代。
  • 青少年網遊成癮之解 「家庭治療」最為關鍵
    網路遊戲成癮主因:心理補償如今用以解釋青少年網絡成癮或者遊戲成癮的因素可以分為三大類:一是網絡自身因素,如隱匿性、便利性和互動性等特徵;二是個體因素,如個體的內在動機和需求、個性特點等因素;三是環境因素,如父母撫養方式、家庭環境氛圍、同伴態度和行為等等。
  • 我國網絡成癮中80%以上為遊戲成癮和網絡關係成癮
    新華網北京7月31日電 記者在於此間舉行的網絡成癮高峰對話視頻會議上了解到,目前我國的網絡成癮可分為遊戲成癮、網絡關係成癮、網絡色情成癮、網絡信息成癮、網絡交易成癮五類,其中遊戲成癮和網絡關係成癮高達80%以上。
  • 遊戲成癮也是病 高發於兒童青少年群體 咋預防?
    「現在,青少年遊戲成癮問題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在我國的發生率也在逐漸增加。」7月2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陸林指出,造成我國青少年遊戲成癮的原因主要是「電子遊戲可及性比較高,就是說孩子很容易接觸到;另外,一些青少年花在課外活動、體育活動、人際交往方面的時間在減少;此外,家長、老師和孩子的溝通交流方式不夠完善,也會讓孩子想去遊戲中尋求自我」。
  • 製造成癮——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人類學考察
    因此,成癮概念的界定及其在中國社會語境中的指向,需要重新被思考和界定。本文試圖從人類學的視角考察成癮概念流行背後的文化內涵,並從中反思當下青少年網絡成癮話語建構背後各種因素的糾纏,這或許會為處於焦慮之中的家長及社會提供更加理性和冷靜的視角。
  • 「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診療中心」掛牌成立,助力全省成癮障礙防治
    在此次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診療中心授牌儀式上,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王若平表示,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診療中心是推進全省成癮相關障礙診療網絡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全省成癮領域診療水平的重要載體。他同時呼籲,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成癮障礙,支持成癮醫學發展,以推進健康湖南建設。
  • 家庭教養方式是導致孩子上網成癮的一個主要因素!
    學生染上網癮有家庭、學校、社會多方面的原因。但學校和社會環境中許多不可控因素,讓人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如果把問題歸因為外部不可控的因素,對孩子網癮問題的解決,不僅無濟於事 ,而且還找了個合理的藉口。就象一個人感冒了,不是從自身免疫力低而想辦法改變,而是埋怨天氣不好是一個理兒。
  • 助力全省成癮障礙防治!湖南省腦科醫院掛牌「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
    在此次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診療中心授牌儀式上,湖南省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王若平表示,湖南省成癮醫學臨床診療中心是推進全省成癮相關障礙診療網絡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提升全省成癮領域診療水平的重要載體。他同時呼籲,社會各界更多地關注成癮障礙,支持成癮醫學發展,以推進健康湖南建設。
  • 當網絡成癮被列為一種病
    另外,2018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路遊戲用戶數量達到4.42億,手機網路遊戲用戶達4.07億,網絡、手機遊戲成為最受青少年青睞的娛樂性活動之一。這也為我國青少年患上網路遊戲成癮精神疾病埋下了重要隱患。問:那麼如何界定網絡成癮呢?
  • 《孩子手機遊戲「成癮」怎麼辦?》
    孩子們為什麼為手機遊戲成癮?作為父母,我們如何預防孩子手機遊戲成癮?對於已經遊戲成癮的孩子,我們又孩如何幫助TA呢?謝維興老師將為大家分析孩子手機遊戲成癮的原因並提供預防和解決手機遊戲成癮的有用措施。
  • 網遊成癮、網絡交友……青少年假期用網安全值得關注
    假期「模式」。專家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進入假期「模式」,孩子們用網時間更多,可以適當放鬆娛樂,但一定要合理規劃,不做「網奴」。學校和家長要積極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做到安全用網、文明健康。防止網路遊戲成癮抬頭電腦,低頭手機,不管不顧,通宵遊戲,這是不少青少年假期生活的真實寫照。而在2018年6月,網路遊戲成癮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為精神疾病。
  • 荊門封閉式學校對網絡成癮的因素總結分析
    對導致網絡成癮的因素有大量的研究,這些研究一般都是通過相關分析的方法完成的。在此基礎上,大量的應用軟體在網絡世界湧現,這便導致這樣的問題出現:不僅新的網絡用戶出現成癮行為,而且大量的網絡熟手對網絡某些新的功能成癮,如很多網路遊戲成癮者就是由於某個具有特殊功能的網路遊戲出現後才成癮的。
  • 孩子打遊戲成癮?光是焦慮沒用,專家給出戒癮方子
    深圳市康寧醫院成癮醫學科、主任醫師、成癮醫學診療研究團隊學科帶頭人楊梅說,在中國,使用過網際網路的青少年,遊戲成癮的發生率一般報導在2~16%之間。並不是每個玩網路遊戲的孩子都會發展成遊戲障礙,也就是通常說的遊戲成癮,一般來說,在經常進行某種成癮性行為的人中,只有10%左右,或者還不到10%,會成真正發展到成癮的程度。
  • 青少年遊戲成癮,該如何戒除?
    很多孩子迷戀網絡和遊戲,已經變得見怪不怪了,但是這孩子迷戀玩手機這種情況家長如果置之不理,便會愈演愈烈。青少年一旦沉迷於網路遊戲,會導致學習成績大幅度下滑,嚴重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可以影響他們整個人生。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玩手機影響孩子成績又怎麼辦?一、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找到其上網成癮的根源,從而對症下藥,因勢利導。
  • 兒童心理健康:預防網癮比治療更重要 社交障礙與家庭因素有關
    學習路上,除了功課的壓力之外,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更為重要,特別是心理健康,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學校的關注。兒童青少年到底更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健康問題?暑期來臨之前,我們特別邀請三位心理專家幫助家長梳理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網絡成癮 預防比治療更重要現在的孩子誰還沒有個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