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臺灣社會的亂象危機,蔡英文其實是有所覺察。她在最近的一次民進黨中常會突然提到,未來幾個月事情應該滿多的......
國民黨抗議現場示意圖。(圖片來自臺媒)
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的秋鬥遊行將於11月22日(本周日)舉辦,本屆主題為「反毒豬、反雙標」,加上臺灣通訊傳播主管部門不予「中天新聞臺」換照等重大議題,這不僅是蔡英文連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第一場大型抗議活動,更可望創下秋鬥30年歷史以來的最大規模紀錄。媒體稱,國民黨評估光黨內就至少有2萬人參加,不僅臺灣島外與偏遠縣市民眾搭機、搭火車踴躍前往,光網絡報名就已超過1.5萬人,再結合各方勢力,影響力不容小覷。
今年初,當蔡英文拿到817萬高票之際,也許怎麼都想不到,第二個任期僅僅過了半年,臺灣社會就開始動蕩不寧、亂象叢生。風起於青萍之末,一個社會的「治」與「亂」,都有具體的跡象和脈絡可循。
最近,臺灣島內媒體熱炒起了「牛肉麵風波」。原因就是,臺當局行政機構發言人丁怡銘,為進口含瘦肉精豬肉政策辯護,稱臺北市牛肉麵節冠軍得主店家用的也是含瘦肉精牛肉。消息一出,該店銷售量應聲下跌,業者拿出檢驗報告反駁,證明自己店裡用的牛肉「瘦肉精零檢出」。臺北市牛肉麵協會也出面抗議。
本來這事以丁怡銘道歉也就告一段落。丁怡銘也用3萬9000元新臺幣在該店訂下100份紅燒牛肉麵致歉。他隨後還將訂單貼在社交媒體上,但眼尖的網友卻發現,發票上打著臺行政部門統一編號,質疑丁要用公費報銷,這下猶如火上澆油,民怨越來越大,導致丁怡銘不得不辭職。
很顯然,民眾憤怒的原因,不僅是丁怡銘對牛肉麵店家的錯誤指控,而是其背後的傲慢蠻橫的民進黨當局。民眾聲討的目標,也不僅是讓丁怡銘辭職,而是希望臺當局改變讓民眾吃瘦肉精的政策。民進黨丟卒保車,拋出一個丁怡銘來暫時止損,並不能根本解決進口瘦肉精豬肉危害民眾健康的問題。
民以食為天,區區一碗牛肉麵在島內政壇引發這麼大的風波,真正的原因就是民進黨不顧民生、強迫民眾吃瘦肉精的做法犯了眾怒。
民進黨當局宣布將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臺灣,並聲稱這將是臺灣走向「國際貿易」的重要一步,引發島內輿論不滿。臺東大學教育系教授李偉俊日前在公聽會上批評,民進黨當局進口美國含有瘦肉精豬肉的決定,就是場「現代版鴉片戰爭」。
今年臺灣民間例行的「秋鬥」遊行將於11月22日登場,因應民進黨當局堅持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遊行中將主打反萊豬進口。國民黨也號召民眾響應遊行,並於今日由立法機構黨團公布兩支反含瘦肉精美豬宣傳影片,呼籲大家一起上街奪回孩子健康的未來。
今年以來,臺軍已發生六起重大意外事故,造成多人死亡。29日上午,臺空軍第七聯隊一架F—5E戰機從臺東志航基地起飛進行訓練,結果不到兩分鐘就墜毀在北方海域,飛行員朱冠甍(音同「盟」)上尉跳傘逃生後不治身亡,11月17日晚,一架F-16戰機起飛兩分鐘後在花蓮外海失聯。
曾擔任過臺軍「參謀總長」、熟悉臺軍內情的臺安全部門負責人邱國正,日前在「立法機構」備詢時激動哽咽說,在當前臺海局勢下,臺軍「面臨很大的難處」。
鬧騰了多日的中天新聞臺換照案落幕。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七位委員全體投下「不予換照」處分,中天將在12月11日執照到期,即期停播,這個決定讓全臺輿論譁然,民進黨當局首創「關閉新聞臺」的創舉,引發摧毀臺灣新聞自由爭議。
"NCC"提出4大不予許可的原因是——屢次違規被民眾檢舉、自律機制失靈、新聞制播受不當幹預,以及後續補件未能具體說明改善可能性。《中國時報》在今日的頭條上直接喊話「這是臺灣新聞自由最悲哀的一天,是民進黨當局最醜陋、最可恥的政治裁定!歷史會記住今天,歷史也會記住你們!」
「跟美國走得近的『盟友』中,都對拜登有望當選感到高興,除了臺灣(地區)。」這句西方媒體的調侃,折射出了民進黨當局的尷尬處境。
據新華社消息,美國媒體7日測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副總統拜登在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已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而這場美國大選過程可謂波譎雲詭。正因如此,大部分領導人都在選前不選邊站,靜等大選結果明朗後才作表態。唯獨蔡英文當局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站在川普一邊。比如,當局在川普競選期間開放美國牛豬進入臺灣市場;駐美代表在社交媒體上轉發川普的助選文;島內綠媒刊登大量未經證實的拜登之子黑材料。顯然,這是希望給川普第二任期留個好印象,取得臺美關係的「新進展」。
然而在押錯之寶後,民進黨當局與其揣測美國新政府會不會像現政府那樣力挺臺灣、拜登會不會搭理他們,還不如關注當中美關係出現新變化之際,如何把握時機藉此改善兩岸關係。畢竟,讓兩岸關係長期處在高度緊繃狀態,對雙方都不好,對於臺灣更不利。
近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全球最大自貿區誕生,與RCEP成員經貿往來密切的臺灣地區不在此列。
島內輿論指出,臺灣地區被排除,雖然不意外,卻讓人倍感憂心。RCEP生效後,將衝擊傳統產業,造成臺商出走潮,島內失業率升高、平均薪資停滯或下降。還有臺媒引述國際智庫研究數據報導稱,臺灣地區若未加入RCEP,到2030年時出口值將減少80億美元(2300億元新臺幣)。
對於島內出現的「臺灣地區恐成經濟邊緣人」的焦慮,蔡當局經濟官員卻在刻意淡化RCEP對臺的影響,而這更加重了島內民眾的憂心。
對於臺灣社會的亂象危機,蔡英文其實是有所覺察。她在最近的一次民進黨中常會突然提到,未來幾個月事情應該滿多的,也面臨到一些變局,民進黨要「沉著應對」。
臺灣社會亂象的破解之道究竟在哪裡,民進黨當局必須給臺灣人民一個清楚的回答。否則,來自民意的反彈,恐怕不是民進黨能夠「消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