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M·凱恩(James M. Cain ),美國小說家,電影劇作家。作品大為通俗小說,善於鋪排情節,描寫男女情慾糾葛與人性衝突,被好萊塢搬上銀幕的有《火車謀殺案》(1944)和《慾海情仇》(1945)都是當年的賣座影片。《郵差總按兩次鈴》則於 1946 年拍攝成電影,1981 年再次搬上銀幕,另一部小說《小夜曲》也在 1956 年拍攝成電影。
他 1892 年出生於美國馬裡蘭州的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寫作生涯從記者開始,歷任《巴爾的摩太陽報》的報導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駐法國的戰地記者,《紐約世界報》編輯,以及《紐約客》執行主編,此後一度在好萊塢擔任編劇。在編劇合同到期,開車逛遍了南加州,並寫了幾個引人注目的驚悚短篇之後,在著名出版人諾普夫的鼓勵下,他開始寫那本即將改變他一生的小說。
《郵差總按兩遍鈴》(1946)電影海報
無論用什麼語言來形容《郵差總按兩遍鈴》在當時獲得的成功以及此後長銷不衰的狀況,都不算過分。文學史家認為它「或許是美國出版史上第一部超級暢銷書」,而且是當之無愧的「黑色文學/電影」的開山鼻祖——而在這種類型中,也很難找到真正超越《郵差》的作品。這部短短的小說位列二十世紀百部最佳英語小說之一,曾被四次搬上銀幕。
《郵差》之後,凱恩又創作了兩部風格相近的黑色小說《雙重賠償》和《穆德莉》(又譯作《慾海情魔》),根據這兩部小說的電影都成為影史經典。1977 年,凱恩以 85 歲高齡逝世。
你要是再洛杉磯的一家廉價小餐館裡幹上兩年,就會答應嫁給你遇見的第一個有塊金表的人。
——《郵差總按兩次鈴》
那種愛就像是一架大飛機的引擎,它帶你穿過天空,一隻去到了山頂。可要是你把那種愛放進一輛福特汽車裡,它就會給震得粉碎。
——《郵差總按兩次鈴》
畢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死(雖然必有一死),而是為了愛(雖然死比愛更冷)。無論如何,我們還是會相信愛。也許那是因為,不管命運如何變幻,愛始終是我們活著的終極理由——正是由於愛,或者更確切地說,由於對愛的渴望,我們才能繼續這樣不顧一切地活下去。而且,幸運的是,我們還有小說。
——《郵差總按兩次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