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教孩子信守承諾,卻總是收效甚微?

2021-02-23 理解孩子

「人無信不立」,我們都希望孩子養成誠實守信的品德。可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隨口答應孩子的請求,一旦無法兌現,面對孩子的提問「為什麼你們大人就可以說話不算數」,要麼隨便搪塞,要麼惱羞成怒。這樣不僅會失信於孩子,降低孩子對於我們的信任度,而且……而且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守信度。那到底怎樣教會孩子將承諾轉化為持之以恆的行為?一旦違背諾言,又該採取哪些應急措施來重新建立互信呢?

為什麼我們教孩子「信守承諾」總是收效甚微?

文/魏蔻蔻

生物科學博士、中西文化教育和思維差異觀察者

原文刊載於微信公眾號「微蔻」

我覺得中國和荷蘭對人格教育最大的不同,是荷蘭家庭和社會特別注重對「信守承諾」的培養。他們不僅能教導孩子守信,而且能確保孩子做到。

信守承諾,其實是中西方家庭都會教育孩子的基本品質和行為準則,可收效真是大相逕庭。我們在意的一般是在某一個具體事件上「不撒謊」就行了,或是能兌現個一次性就完成的承諾,如「周末帶孩子去看電影」,就不錯了。可對於一種長久的堅持信守承諾,並且轉化為持之以恆的行動,在我們的教育裡略顯蒼白無力。

我們的文化裡,人情總是大於契約,所以我們不太尊重準則。對家人間的承諾,更不看重,「差不多就行了」是我們掛在嘴邊的話。只要沒有外界的監督,只要不用做給人看,我們是不會「較真」去走過場的。

可是,現在和國際的接軌和合作越來越多了,大家出國旅遊、學習訪問的機會比比皆是,學會理解、分析並且履行承諾,很必要。這不僅能讓我們自律有效的面對和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事務和境遇,更能讓我們自強自立的保護和捍衛自己的權利。

教導孩子並真正讓其做到「信守承諾」不容易,需要很多理性和管理意識,不是一句口號就能完成的。

首先,要「信守承諾」的前提是不能輕易承諾,並且要會分析諾言的實質,經過思考,真正理解其伴隨的責任和義務時才能答應。

有一次,在我中國和荷蘭朋友家裡發生了一件相同的事。這兩家的女兒都在學鋼琴,鋼琴老師都是請到家裡,每周一次一對一單獨教學。這兩個女孩子向她們的媽媽提出,要媽媽也和她一起學鋼琴,不僅僅是陪著練。荷蘭女兒的理由是希望能和媽媽一起學一樣東西;中國女兒是覺得媽媽和自己一起學可以壯個膽。

中國媽媽為了給女兒打氣,一口就答應了,堅持了一個月後,就不太喜歡,也顧不過來,常常爽約。開始她還找點理由,說工作忙或是頭疼腦熱身體不舒服,後來乾脆連理由也不找就不學了。

女兒倒是還在學,不過常常會說:「媽媽一點也沒堅持性,說話不算話!」

她媽媽反而會回她一句:「學琴是你自己的事情,把媽媽扯進去幹嘛?媽媽又要上班,又要忙家務給你做飯,你懂點事,行不?你什麼時候把你媽累死,你就高興了。」

既然工作家務是生活常態,不是承諾和孩子一起學琴後才出現的新情況,為什麼起初不多想想那麼輕易就答應呢?而這個孩子又看到了什麼說話算話的榜樣呢?

荷蘭媽媽的做法就要謹慎和理智多了。

荷蘭媽媽:「你要讓媽媽和你一起學東西,首先要選一樣媽媽和你都喜歡並且想學的。你怎麼不問問我喜歡不喜歡學鋼琴啊?要是媽媽不想學琴,那麼我們可以找其它我們都喜歡的一起學。勉強學,多不開心啊,你也不喜歡被勉強吧。」

荷蘭女兒:「媽媽,那你想學鋼琴嗎?」

荷蘭媽媽想一想,說:「我可以試試。」

女兒喜出望外:「太好了,那我們就一起開始學吧。」

荷蘭媽媽:「我只答應先試試。媽媽先和你一起學兩個月,再決定之後要不要繼續吧。還有,媽媽要和你一起學琴,還要安排一下工作和家務的事情。我要和大家商量一下,我們再一起開始。」

於是,荷蘭媽媽把這個計劃告訴了其他家人,也通知了自己單位的上司,安排好了在女兒學琴的每周四提前一小時下班,回家和女兒一起學琴。學琴當天會晚一個小時開晚飯,爸爸要幫助準備一些菜餚。

兩個月後,荷蘭媽媽徹底喜歡上了彈鋼琴,到目前還在和女兒一起學琴,已經4年了。

可以看出來,荷蘭媽媽首先解構了承諾,她對承諾的看待很慎重、分析很細緻。她闡明了要尊重別人的喜好,界定了承諾的時限,並且安排好了工作和家務的平衡及履行承諾需要的支持。孩子在整個過程裡,得到的不僅僅是和媽媽一起學琴的樂趣,還有很多規劃和分析事務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了解了承諾的許下和履行需要謹言慎行。

再有,要「信守承諾」很重要的是對違背承諾後的應急反應,如何分析和解決狀況,並重新建立互信關係。

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去參加了一場周末派對,回家時比應承父母的時間晚了兩個小時,到家之前也沒跟父母致電告知晚歸的情況和原因。可以想像,當孩子用鑰匙打開家門後,要面對的肯定是等孩子等得焦頭爛額的父母,可中國和荷蘭家長在開口後的訓斥側重點立馬就可以見到不同了。

中國家長的做法一般是先情緒激動的訴說自己是多麼提心弔膽的焦慮,怕孩子出什麼意外;接著,指責孩子是多麼不懂事也不告知家人晚歸的情況害父母操心;最後,氣頭上放下狠話:「以後再也不許你出去玩了!」

在中國家庭裡,誰都知道說出「以後再也不許怎麼樣」的父母其實對此完全沒有監控和執行力,所以這幾個字是帶有恐嚇性質的空話。而孩子下次要去派對的作法基本上是會隱瞞或撒謊了。「爸爸,我去同學家做作業。晚點回來!」「媽媽,我周末和幾個同學去郊遊,要在外面住一晚」……這樣的臺詞和與同學串通的「密謀」從此開始不斷上演。

而荷蘭家長的做法一般只糾結於一點:你許諾的返家時間為何要違背?你不遵守承諾, 下次如何能被信任?

在荷蘭家庭,大多會這樣交流:

荷蘭孩子:「對不起,我玩忘了。我最初沒有想到派對會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以為玩到12點就差不多了,結果不知不覺玩到了凌晨2點。」

荷蘭父母:「沒有預料到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沒有打電話告知我們?我們在為你擔心,知道嗎?遇到這種情況,你要和我們商量,不能擅自採取行動,這是一種相互的尊重。」

荷蘭孩子:「知道了。不過要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能否把離開派對的時間從12點延後到凌晨2點呢?因為真正帶勁的音樂從11:30 之後才開始,12點就走太掃興了。」

荷蘭父母:「這樣吧,你凌晨1:30結束派對,凌晨2點是你到家的時間,不能再晚了。」

荷蘭孩子:「好,凌晨2點到家!如果有任何特殊情況,我會提前致電和你們商量。」

荷蘭父母:「你這次沒有遵守承諾按時回家,你的理由我們接受,我們願意再相信你一次。下次派對的回家時間,已經按照我們的商量重新調整了,你能遵守嗎?」

荷蘭孩子:「會的!」

荷蘭父母:「你已經失信一次了,如果下次再犯,你自己建議一個懲處方式吧。」

荷蘭孩子:「我肯定會做到的。如果沒有,我就罰自己半年不參加任何派對。」

荷蘭父母:「一言為定!誰都不希望你半年參加不了派對,你只要說話算話,我們不會幹涉你每月去一次派對的頻率。好,晚安,作個好夢!」

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用家庭間的談判來討論對承諾的遵守,以及對彼此信任關係的重建和以後規則的運行模式、獎懲方式。以這種方式確立出來的新準則是理性和實際操作監督力很強的,雙方都容易遵守。而父母和孩子間行為和信任的透明度也很高。

信守承諾,決定了每個人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責任感、堅持性和審時度勢的能力;它甚至左右著社會和人情關係間安全感的張力。這是個大課題,但我們不妨從小地方做起,多一絲謹慎,多一點耐心,多一份態度,多一層安排,多一些交流,如此,我們與孩子共同修煉這四個字:信守承諾!

---·你覺得有道理嗎?·---

---·歡迎給我們留言哦!·---

---·更多教育的妙招還能在「教育家」裡找到!·---

---·這就「溫柔而堅決」的下載吧!·---


相關焦點

  • 張清波英語,信守承諾
    他總是用最短的時間幫助考生實現最高的提分。他被無數的中考、高考、考研、考博、考雅思的學生稱為「神奇的張老師」。但是,除了能夠在最短時間讓學生提高應試技巧、迅速提分之外,他最重要的還是敢於承諾,並且信守承諾,以實際行動讓張清波中高考英語的良好口碑在學生和家長中間廣泛傳播。他曾經勸退學生2010年高考過後,鄭州一中一學生家長給張清波打電話報喜,孩子英語得了145分!
  • 說話算數,信守承諾,從不讓朋友失望,值得深交的星座
    信守承諾一向是我國傳統美德。在人際交往當中,如果能擁有一個說話算數,信守承諾的朋友,實在是人生一大幸事。一個說話算數,信守承諾的人,通常也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人,所以,這樣的人非常容易受到人們的敬仰。本期,我們一起分享的就是,說話算數,信守承諾,從不讓朋友失望,值得深交的星座。
  • 信守承諾,永葆聲譽
    可是,我們知道自己行得正、坐得端。聯邦貿易委員會後來裁定,安利不是老鼠會。安利的銷售計劃明確表示,營銷人員必須努力工作,物質報酬取決於工作的質量。一名法官甚至在結案後對我說,他認為安利的銷售計劃是具有真正創新性及獨特性的商業模式。
  • 孩子總是不聽勸?家長莫把承諾當玩笑,奉行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
    其實,孩子很清楚家長是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不是希望在家長這邊得到什麼,只是想看到家長對孩子努力後的態度,這也是孩子對家長話語是否尊重的考量標準。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勸?3、孩子沒有正確理解承諾的時效性。舉一個簡單例子:孩子在小時候承諾的事情,說出的夢想,不一定在將來能夠實現。因為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總是意志不夠堅定的,孩子容易放棄和滋生負面情緒。
  • 劉和坤家庭家規:信守承諾老實做人
    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劉和坤影響很大,即使他們長大以後,母親仍不忘教育子女「要信守承諾,老實做人,不損公肥私」。而這句話也成為劉和坤的人生座右銘和傳家家規。 旌陽區新中鎮白河村村民劉和坤是村裡的一名廣播員,他創辦的「白河田園」廣播節目已經有21年時間。面對沒有辦公經費、工資待遇低等實際問題,劉和坤憑著堅定的信念讓這個廣播節目一直持續下來,並且成為當地百姓離不開的生活樂趣。
  • 孩子教我們的第三件事:不要對她說謊
    當我們因為各種原因老老實實的跟孩子說實話,還是將欺騙進行到底?我女兒教給我的第三件事,就是做誠實的父母,不要對她說謊。相信在職場的媽媽都有暫時和孩子分離、不得不將孩子暫時寄養在祖父母家的情況。當然寄養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有的寄養幾年,有的寄養幾天,向我,只是每周日送到奶奶家,到了周五下班糾結會自己家。這樣的每周都要經歷分離的情況大概持續了近一年。這樣 的經歷,孩子用自己的行為告訴我:不要對她說謊!
  • 緊緊握著青花信物信守著承諾是什麼歌 周傳雄青花歌詞全文
    最近在抖音上聽到一首非常熟悉又經典的老歌,歌詞大意是「緊緊握著青花信物信守著承諾」。據了解,這首歌是周傳雄演唱的歌曲《青花》。緊緊握著青花信物信守著承諾是什麼歌  「緊緊握著青花信物信守著承諾」這首歌叫做《青花》,是由陳信榮作詞,周傳雄作曲、編曲並演唱的一首歌。發行於2007年10月25日。
  • 說話和做事,一定要信守承諾和說到做到
    願我們都能成為一個以己度人的靠譜之人,也能遇到那個值得託付的可靠之人,相伴越過坎坷途之後,人生儘是陽光。說話和做事,一定要信守承諾和說到做到。切不可對人輕易許諾,諾言和承諾一經出口,就要努力地加以實現,用實際行動和最終成果,給對方最滿意的答覆。
  • 信守造句和解釋_信守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出自: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21、我不能失信)2、藺相如反覆思量,覺得秦王還是不會信守承諾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6、將相和)信守參考例句:1、對客戶信守承諾,這一服務準則非常重要。2、他當真信守諾言,準時赴約。3、小王信守能忍自安的信條,從不與人過不去。
  • 房客臨終前囑託,他信守承諾撫養孩子成年,如今又為義子尋生母
    房客臨終前囑託,他信守承諾撫養孩子成年,如今又為義子尋生母——為了那一句承諾的信義老人孫仁傑(左)與義子楊景彤(右)記者 徐蕾 文/圖若不是一個尋親求助,誰也不知道,我市63歲的孫仁傑老人為了一位房客的臨終囑託,三年多來一直幫忙照顧房客留下的孩子
  • 測他是否會信守承諾
    A、燒烤類B、漢堡簡餐C、火鍋類D、家常菜我是答案分割線========================================================================================選A的你信守承諾★★他對於諾言一類的,並沒有特別的重視
  • 風靡神奇的自然拼讀法,為什麼有的孩子收效甚微?
    我們聽了不少自然拼讀法「見詞會讀,聽音會寫」的神奇效果,很多家長紛紛給孩子報學習班,但為什麼有些孩子達到了「見詞會讀,聽音會寫」的基礎,但一拿起書本看,內容理解不了?道理跟中文類似,我們學習拼音和偏旁目的是能夠看懂更多的文章,最終目的並不是為了讀準、背好這個字。英語學習的並不只是背單詞,而是學會閱讀。
  • 為什麼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做康復訓練,孩子依然收效甚微?
    有時候孩子非常喜歡搭積木,那麼就通過一起玩積木的方式,在自由環境或者自然環境中,讓孩子引導老師來一起融入,從而潛移默化地教認知和語言。於是,進入自閉症圈子後,你會經常看到一些明明花了很多錢和精力帶孩子做了很多康復訓練,但就是收效甚微,甚至沒有一點效果的孩子
  • 信守承諾,能說到做到的星座,一諾千金,不容易食言
    文 | 安 達 一般來說,兩個人交往,最忌諱的就是欺騙與刻意隱瞞,因為這樣的行為其實比較容易動搖兩人之間的信任,沒有了信任,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會被動搖,所以能夠信守承諾
  • 總是答應了孩子又想反悔?難怪孩子一點自控力都沒有
    為什麼呢?2017年,德國的心理學家做了一組研究,發現三歲的孩子不用大人教,就已經知道承諾的意義,並且承諾在他們心裡的分量很重,他們會很聽話地遵守你給出的條件,以此期望你能兌現相應的承諾。大人總是教育孩子不要撒謊,可是自己說過的話卻不算話,那麼以後大人的話還能相信嗎?② 自己也可以這麼做(承諾,然後失信)。我們都說言傳身教很重要,父母都說話不算話了,我為什麼不可以?
  • 一直教育孩子信守「諾言」,但這個結局卻在《小歡喜》上演
    葉子和我們抱怨說,「我家兒子總體還算聽話,但是有一點讓我很頭疼,在玩遊戲之前我們約定好只能玩15分鐘,他當時也表示同意,當時答應得好好的,但是時間到了,總是不能自覺地放下ipad,磨磨蹭蹭,我就只能強制他關掉,為此總是要吵架,他也為此和我鬧情緒。」
  • 我們究竟欠了孩子多少承諾?
    大多數人都和我一樣,當時總是說各種忙,然後各種關於「補」的承諾漫山遍野。為了更多人的幸福,這個春節我不能陪你和媽媽了,希望你能理解爸爸,明年爸爸一定在家陪你們,哪也不去……每一個都是我們的影子,與其說是美麗的謊言,不如說是沒力的承諾。
  • 孩子期末考進前三,爸爸卻不願兌現承諾幫娃充值遊戲,這樣對嗎?
    作為孩子的父母,信守諾言對孩子來說十分重要,如果父母沒有做到自答應的事情,會導致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心中被摧毀,更會讓孩子對父母失去信任感。拿著成績單的他興高採烈地回家找到爸爸,希望他能夠兌現當初的承諾。可是沒想到爸爸卻有十分抗拒地樣子,不停地用「小孩子成天就知道打遊戲,怎麼不想著好好去學習呢」這樣的話來搪塞過去。爸爸這樣的態度讓小明覺得十分難過,為什麼答應了自己的事情,爸爸卻要言而無信呢?明明爸爸教導自己要成為一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君子,可是他卻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這樣做對嗎?
  • 日首相菅直人稱信守承諾 3法案獲通過後辭職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日本首相菅直人27日在記者會上,首次公開表明他信守承諾辭職的條件,就是3項重要法案獲得國會通過,包括為災後重建制定的第2份額外預算案、發行彌補赤字債券法案和再生能源相關法案。被問及再生能源法案若不過關,他會否提早大選,菅直人未有回答。
  • 孩子是怎樣學會忘記承諾的?
    同樣的情況又重複了一遍,這次是許諾有新的貼紙,同樣的,A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貼紙,而B組的成人又再一次道歉。經過這兩次前期的「熱身」後, Kidd開始引入了「棉花糖」實驗。結果非常令人震驚,A組(也就是成人兩次都兌現承諾的那組)的孩子通過測試的比例要比B組的孩子高出四倍。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