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怎樣學會忘記承諾的?

2020-10-03 璟慧教育

羅徹斯特大學教授 Celeste Kidd,重新做了「棉花糖」這個實驗。在引入「棉花糖」實驗之前,她將孩子分成A、B兩組,同時讓孩子們和她的同事一起畫畫,旁邊放了一盒用過的蠟筆。有一位同事會告訴孩子們,「他們可以現在用這些舊的蠟筆,或者稍等一下,她會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蠟筆」。幾分鐘後,A組的那個成人拿著全新的蠟筆回來了;而B組的成人空手回來,和孩子們道歉,說,「對不起,我記錯了,我們沒有新蠟筆了。」

同樣的情況又重複了一遍,這次是許諾有新的貼紙,同樣的,A組的孩子得到了新的貼紙,而B組的成人又再一次道歉。經過這兩次前期的「熱身」後, Kidd開始引入了「棉花糖」實驗。結果非常令人震驚,A組(也就是成人兩次都兌現承諾的那組)的孩子通過測試的比例要比B組的孩子高出四倍。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什麼?


不得不說,當我讀到這個改良後的實驗結果時,內心觸動是很大的。我不否認自控力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讓我觸動更大的是,環境對於孩子自控力養成的影響。當孩子所在的環境可以始終做到信守諾言,即使再小的事,答應孩子就能做到,那這個孩子就會更加願意自控;而如果他們所處的環境是「出爾反爾,連哄帶騙」,那孩子就會明白「現在吃到肚子裡的才是最保險的」,自然不會體會自控力的價值。



父母和家人是孩子所處環境中非常主要的因素。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讓孩子「乖、聽話」,最常用的招數之一就是「哄騙」,隨口許諾:

「穿上鞋子,待會兒給你買冰淇淋~」

——結果媽媽忘記了

「寫完作業,帶你去兒童樂園玩~」

——結果媽媽忘記了

「別哭,爸爸上班去了,一下班就回家陪你~」

——結果爸爸又加班了

我們以為孩子小,不懂事,記不得。所以隨口承諾,轉頭就忘。但其實孩子很聰明,很懂事,他們看樣學樣,久而久之……

「我現在就要吃冰淇淋!」

——即便穿上鞋子,也不一定吃得到啊!

「我現在就要去兒童樂園!」

——過會兒不知道能不能玩,還不如現在就玩起來呢!

「爸爸你能不去上班嗎?」

——因為好像每天都不能按時回家陪我!

信守承諾」這件看起來很easy的事情,我們自己又真的做到了嗎?也許,是我們自己一點一點磨掉了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助長了他們「立刻滿足」的欲望,失去了等待「第二顆棉花糖」的耐心,是我們,影響到了孩子的「自控力」。



有父母會說,「那當時的確一忙就忘了,我後來也道歉了啊。」當日盼夜盼的那個期待沒有實現,孩子一定會感到失望和委屈,也許他們當下的確原諒了我們,但這種失望和委屈的情緒卻一直會在那裡。 而如果我們還不斷地重複著「承諾-道歉」,那長期以往就會影響孩子對於周圍的人和環境的信任感,就會影響他們很多的決策。承諾是個特別嚴肅的詞語,如果我們無法兌現,請不要隨意說出口。要知道出來混都是要還的,「狼來了」的故事說多了也就不奏效了。

下一次,當孩子又出現任性淘氣的現象時,當我們又想用一句輕易的許諾來矇混過關時,請千萬三思。這樣的許諾,不僅沒有從實質上解決當下的問題,還從長遠損害了孩子的自控力,得不償失啊!

整理於網絡,出於傳播信息的目的,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學會忘記過去,才知道怎麼重新開始
    你要知道,過去的過去,那些是我們要忘記的。因為,學會忘記過去,才知道怎麼重新開始。01我們都是從過去而來,我們都是走過了時間的勾勒,於是,我們都是在時間下的一個小小的人。人生路迢迢,我從不知道我的以後在何方,但是遇見你,讓我知道,我的以後寫著怎樣的光彩。可是,我依然還在回想。
  • 怎樣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家長記住了,學會專注很重要
    其實,想讓孩子的成績變得更好,光靠花時間是不行的,效率才是最重要的!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學習效率變得更高呢?如果專注力不夠的話,孩子的注意力便會不斷受到周邊其他事物的影響,那麼自然也就「坐不住」了。怎樣才能讓孩子「坐得住」呢?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環境中的聲音還是光線,都會對孩子的注意力造成影響。所以,想讓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事情上,那麼咱們就得為他們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才可以。
  • 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不要忘記教孩子學會「去愛」,「去感恩」
    學會愛和給予,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環節中國式父母往往以孩子為中心,習慣包辦孩子的大小瑣事,卻忘了孩子有學習愛與給予的權利。因此,讓孩子學會感恩,讓他懂得心存感激地面對這個世界,學會愛他人,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對孩子未來生活的遠見。一對夫婦,有兩個十歲的雙胞胎女兒。當孩子說想領養一隻寵物,孩子的爸爸建議她們先制訂一份領養計劃。包括:去哪家領養,路線怎麼走,手續怎麼辦,誰負責衛生,誰負責餵食飲水等等。
  • 父母如何在孩子前樹立權威:說出口的承諾就要履行,論承諾重要性
    很多時候,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都說孩子不好管,不聽話不好管理,讓家長很頭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孩子不聽父母的話,這主要是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沒有權威和威信。怎麼在孩子面前樹立權威和威信,其實父母就要做到對孩子說出口的承諾就履行。有時候家長經常會給孩子說,你把某某事情做了,我就給你什麼什麼?
  • 有些技術,即使學會了,不常用,也會再次忘記的……
    原本以為,有些技術,一旦習得,就不會被忘記,然而,那只是自己的想當然……我:「我們今天去遊泳,好嗎?」D:「好呀。」就這樣,我們倆一起去海裡遊泳了。我去年一年,都沒遊幾次泳,但自從手臂受傷後,才打算一周練上一次,因為專科醫生說這樣有助於我手臂的恢復。
  • 不要輕易承諾孩子
    想要孩子成長為有個性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學會放手,有些小事讓他自己選擇,大事商量著來。記住,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而父母只是參與了他的人生,不代表父母能全權掌握他的人生。過分寵溺的孩子,性格會變得蠻橫,總覺得整個世界都應該順著他,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熊孩子,而且長大後,大多不懂得感恩。
  • 遊泳班承諾"包學會"沒學會咋辦?有權免費繼續學
    泉州網9月14日訊(記者 李菁 通訊員 楊思默)給孩子報了一個暑期遊泳班,上完課後卻沒學會遊泳,家長要求泳池老闆得負責到底。學遊泳包會,沒學會真的可以無止境地繼續上課嗎?  近日,鯉城區工商局接到市民陳女士投訴說,8月份給孩子報了一個招生宣傳為「包學會」的暑期遊泳培訓班。報名前,老闆承諾一定能在培訓班結束前教會孩子遊泳。
  • 合同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是怎樣的
    我們會選擇先向別人發出要約,等待別人的承諾,等到了別人的承諾後,合同才能夠成立了。合同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是怎樣的?相信大家對這樣一個問題都十分感興趣,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你一一解答這樣一個問題。希望有...一、合同承諾期限的起算時間是怎樣的《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承諾應當在要約確定的期限內到達要約人。
  • 孩子慢慢變得不聽話?父母將承諾當成玩笑,傷害孩子還不自知
    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有時會為故意去承諾孩子一些事情,可事後又會找藉口避開承諾,因為教育孩子有時是很費神,許多父母都會覺得很累,有些事情不想和孩子解釋太多,就會故意承諾孩子一些事情,讓自己減輕一些壓力。
  • 孩子無法信守承諾,說話不算話,問題出在哪裡?
    在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孩子承諾改掉很多壞習慣,但是往往孩子答應了,卻總是做不到,為什麼呢?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沒把說過的話放在心上。也就是說,他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並沒有把它真正裝在頭腦裡,因此也就沒有要去完成的意識。比如就像孩子雖然答應了六點開始做作業,但這個要求更像是你單方面提出的,他的答應很可能是一種敷行。這樣的承諾並非發自他的內心,他當然也就不會把它放在心上。
  • 這些星座男最喜歡亂許承諾,自己說了什麼,轉頭就忘記
    有時候為了向對方表達自己要做一件事情的決心或者誠意,他們會向另一半去做出承諾。可是有的人是一諾千金,也有的人承諾了之後轉頭就忘了,或許他們並不是真的忘記,只是習慣了對別人胡亂地許下諾言,而自己卻又不喜歡或者沒有習慣去履行它們。
  • ...怎樣接受變老?怎樣忘記傷痛?……首場心理分享會解鎖各種精神之困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胡陳慧 鮑航行「回望自己的人生,應該怎樣忘記傷痛?」「夫妻攜手走過大半輩子,卻總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怎麼辦?」「孩子慢慢長大獨立,卻發現自己越來越不知怎樣跟孩子相處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4月28日下午,錢江晚報·小時新聞50+智庫首場分享會「你我共同行動,規劃精彩晚年」熱鬧非凡。
  • 為什麼我們教孩子信守承諾,卻總是收效甚微?
    可在生活中,我們有時會隨口答應孩子的請求,一旦無法兌現,面對孩子的提問「為什麼你們大人就可以說話不算數」,要麼隨便搪塞,要麼惱羞成怒。這樣不僅會失信於孩子,降低孩子對於我們的信任度,而且……而且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守信度。那到底怎樣教會孩子將承諾轉化為持之以恆的行為?一旦違背諾言,又該採取哪些應急措施來重新建立互信呢?
  • 父母親怎樣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作為父母怎樣讓自己的孩子學會感恩,讓孩子從小要有感恩之心呢?下面講個故事給大家聽。成語「一飯千金」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漢高祖劉邦效勞打平天下的韓信,未得志前,生活很窘迫。那時候,他常常到城下河邊釣魚,希望碰個好運氣,解決眼前的困境,但遲遲未能如願以償,韓信時常餓著肚子過日子。
  • 怎樣讓自卑孩子學會自我肯定
    需要強調的是,你應該讓孩子覺得:你對孩子的讚賞完全是誠懇的,而不是應付的,客套的,更不應該是虛偽的,做作的。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你須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調整,在表述上講究藝術。    其實,讓自卑孩子學會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標即是:幫助孩子從自己的行為中獲得滿足和動力。我們應該讓孩子懂得:做該做的事,並且把它做好。
  • 孩子上學丟三落四家長怎麼辦?孩子忘記帶東西要不要送
    家長該不該給孩子幫忙?父母伸出援手對孩子成長是利是弊?如何幫孩子改掉丟三落四的毛病?  「如果你是來給孩子送他忘記在家的家庭作業、書、鞋子、樂器、水壺、便當的,可以回去了,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學會解決問題,謝謝!」近日,一則題為「家教觀之差異」的學校晨間分享標語在家長圈走紅,引發不少家長關注。
  • 怎樣才是真的忘記一個人
    我覺得分手後帶著一種恨意去努力,有時候不是什麼壞事情,很可能會成為你的動力,讓你短時間內提升很大,可是親愛的,當你開始刻意的向那個人表演著的時候,你就太傻了。會離開你的那個人,往往對你已經沒有了什麼感覺,你變得再好,對他來說也不過是昨日黃花。就算你變的再美再溫柔再優秀,也比不上新歡的一顰一笑。
  • 《不獎不罰》: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控
    「你到底有沒有教給孩子那些支撐他們生存下去的東西呢?還是僅僅在用懲罰手段逼著他們更加小心、好在以後犯錯的時候儘量不讓你抓到呢?」不獎不罰的養育方式,才能真正幫孩子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許從眼前看來,能讓孩子在數學測試裡考個好分數,能背下更多的古詩,能把作業完成,最為重要,但是從長遠來說,學會讓孩子變得負責任、有擔當、有條理,比考個高分有用多了。
  • 《不獎不罰》:怎樣讓孩子學會自控
    「你到底有沒有教給孩子那些支撐他們生存下去的東西呢?還是僅僅在用懲罰手段逼著他們更加小心、好在以後犯錯的時候儘量不讓你抓到呢?」不獎不罰的養育方式,才能真正幫孩子找到自我控制的能力。也許從眼前看來,能讓孩子在數學測試裡考個好分數,能背下更多的古詩,能把作業完成,最為重要,但是從長遠來說,學會讓孩子變得負責任、有擔當、有條理,比考個高分有用多了。
  • 父母怎樣與孩子溝通_適用6-18歲孩子
    同時父母也要給予孩子適當的反饋,要知道溝通是一個雙向的互動,是需要得到反饋的。如果孩子不願意與你交流,除了想是孩子的問題以外,還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給過孩子願意繼續溝通的反饋。拿上面的例子二來說,如果媽媽因為現實原因想讓孩子把錢給他支配,那就可以直接和孩子說明其中的原因,或者告訴他媽媽需要這個錢,而不是給了孩子無法實現的承諾和期望。